书城传记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3976000000001

第1章 引子(1)

军界之传奇上将,青帮之最后大佬

张仁奎,山东省滕州市人,字锦湖(又字镜湖)。旧上海青帮的重要头目。拜沈淦为师,排“大”字辈。贩私盐出身。早年曾在冯国璋的苏军第七十六混成旅任旅长兼通海镇守使,驻防南通。1927年北伐军开驻浙江、上海,告老辞职,迁居上海。在上海时,开香堂,收徒弟,弟子众多。后期在上海成立“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鼎足而三。

青帮,可谓是清末民初最大的帮派,相传其祖师爷在建帮之初特意拟定了辈分,定下20字,即“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到了清末,这20个字用完,帮中长者又添了“大通悟学”四字。青帮百余年开枝散叶,门徒遍布天下。

民国年间,时局动荡,大批帮派人士闯荡上海,学者唐振常在《上海史》中说:“民国初年,上海滩青帮最高辈分应属大字辈,有39人,其中38人是从外地移入的。”

清末民初,上海滩青帮势力大概有四支:一支是上海本土帮,第二支就是浙江湖州帮,第三支是江苏扬州帮,最后一支,就是以山东人张仁奎为首的山东帮。

上海本土帮领军人物范高头、陈其美早逝,势力很快没落;湖州帮跟北洋军阀走得太近,到蒋介石时代被肢解;扬州帮首领徐宝山依附袁世凯,被国民党炸死,帮众分散;张仁奎本是徐宝山下属,后收其残部进驻上海滩,广招子弟独成一派,创造了新的大好局面。

张仁奎的名气,并不在于他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界,而且多属社会名流,以致蒋介石都恭恭敬敬叫他“张老太爷”。

另外,张仁奎收徒弟相当讲究,无前途者不予考虑。他的徒弟有军阀韩复榘和蒋鼎文、上海银行公会会长陈光甫、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中央造币厂厂长韦敬周、汪伪政权外交部长夏奇峰、宣传部长林柏生等等。后来崛起的“上海三大亨”与张仁奎也颇有渊源:黄金荣是弟子;杜月笙是徒孙;张啸林则是师侄。

民国年间,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人政客发生矛盾,几乎总是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

张仁奎,清同治四年出生在山东滕县沈庄村,自幼家贫,没读多少书,少时跟着表叔习武,在与地痞流氓的不断实战中练得一身好功夫,只是没钱买把像样的兵器——用的是铡草的铡刀,人称“张大铡刀”。

光绪十五年(1889年),滕县开科考武秀才,全县有数百人参加,张仁奎力挫众人,得了头名,有了在家乡开设武馆教徒弟的资本,几年下来,在十里八乡也有了点名气。

张仁奎本想以一身功夫报效朝廷,可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尽失,接着西洋人趁火打劫,德国出兵青岛,英国占领威海——山东几乎成了洋人的天下。

外国势力进占,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山东各地闹起了“义和团”。张仁奎热血一涌,毅然加入,义和团在山东滕县的主事人叫马凤山,属青帮第“礼”字辈,徒子徒孙众多。张仁奎英武善战,得到马凤山的欣赏。

清廷被东瀛西洋先后欺负,慈禧老太后也很是怨愤,决意支持义和团:跟洋鬼子开战!

可惜义和团没能支撑多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和光绪吓得避难西安,马凤山率张仁奎等众徒还护送了一程。

不料清政府很快跟洋人达成了协议,割地赔钱,接着转头清剿义和团,马凤山遇害。这之前张仁奎护送慈禧到山西,与张飞带几个心腹徒弟留信给马凤山后不告而辞,幸免遇难,后在找张象珍时又东躲西藏、流浪江湖。

在江湖上流浪了一段时间,张仁奎来到扬州,跟着也是“大”字辈的同门师兄徐宝山贩盐走私。徐宝山起初势力还不够强大,苏北一代山头林立,彼此间为了抢码头经常发生火并事件。张仁奎在一次混战中提着铡刀砍翻对方十余人,徐宝山大为赏识,将张仁奎视作心腹。

徐宝山后来被清政府招安,驻防扬州,手下编制基本相当于一个团,张仁奎带着一部人马守镇江。

在镇江的时候,张仁奎跟同盟会有了些联系,并秘密入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各地纷纷响应。11月,在扬州的徐宝山也宣布反正,张仁奎当即在镇江配合。不久,扬州革命党组织“江浙联军”,协调民军进攻南京,徐宝山让张仁奎带着兵马出征,张仁奎出任“前敌总指挥”,与青帮兄弟冲在最前面。

驻守南京的是辫子大帅张勋,手下兵士多出身于土匪,个个凶狠。张仁奎亲率精壮青帮子弟当敢死队,一把大铡刀上下翻飞,连杀数名清兵,连张勋手下的猛将、有“瘟神”之称的韩虎也被张仁奎活劈。

张勋抵挡不住革命军气势如虹的进攻,狼狈逃入徐州,南京得以光复。

南京被攻下,革命党决定迎孙中山到此就任大总统,张仁奎对孙中山仰慕已久。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徐宝山“反正”有功,部队被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张仁奎尤其英勇,被提拔为第七十七混成旅旅长,依旧隶属徐宝山部。

接着是“南北议和”,袁世凯担任临时总统,再就是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被袁世凯指使应桂馨暗杀,孙中山提倡的“二次革命”打响,革命党跟袁世凯决裂。

徐宝山此刻却投靠了袁世凯,被陈其美用计炸死。

徐宝山一死,第二军陷入动荡,在张仁奎的支持下,徐宝山的弟弟徐宝珍继任军长,徐宝珍显然不是这块料,干了没几天就主动辞职了,这支部队基本被张仁奎控制。袁世凯为了防止张仁奎异动,将其编制一缩再缩。

“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得意扬扬地当了正式总统,接着想当皇帝,引起全国反对。蔡锷在西南兴兵、国民党屡屡起事,北洋内部也众叛亲离,袁世凯一命呜呼。

这两年时光,张仁奎一直待在扬州,既跟北洋军阀保持联系,又暗地里帮助革命党,两方不得罪。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直、皖两派开始明争暗斗,直系头子冯国璋觉得张仁奎可收为己用,于是将他提拔为江苏第七十六混成旅旅长兼通海镇守使(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隶属江苏督军齐燮元部,驻防南通,管辖范围包括南通、真如、泰州、崇明、启东及江浙沿海各地,晋授“陆军上将”。

张仁奎自此鸟枪换炮,在江淮一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慷慨仗义,从来不忌讳自己的帮会身份,一些军政要员、工商界人士甚至地痞流氓,无不找门路求人引见,拜他为师。到了后来,江淮地区徒子徒孙实在太多,张仁奎也不再以“镇守使”发号施令,干脆以青帮“太爷”的名号处理政事——因为无论警署、官衙、商会,领头人物无不是张的弟子。

直系曹锟当上总统后,号召“武力统一”全国,命令江苏督军齐燮元将控制在皖系手中的浙江给抢过来。齐燮元联合福建孙传芳、安徽张文生向浙江督军卢永祥发动进攻,并调张仁奎带着青帮军团前来助战。张仁奎在南通过了几年舒心日子,也想趁乱扩充势力,于是提着铡刀带着徒子徒孙就冲上前线。

卢永祥不经打,一个月不到就丢了浙江全境,接着退到上海,还是顶不住,最后通电下野,去了日本。上海滩转眼易主,在法租界做着鸦片生意的黄金荣、杜月笙等青帮大佬听说张仁奎来了,也是眉开眼笑:杜月笙的师父便是张仁奎的徒弟;黄金荣诈称自己属于青帮“天”字辈,收了不少弟子,却一直被正规青帮排斥,现在正好托门路正式拜师。

黄金荣、杜月笙备了份厚礼求见张仁奎,张仁奎很高兴,收下了黄金荣的拜师帖。

几个月里,前来拜访张仁奎的军政大员、帮会首领源源不断。谁都知道张仁奎资格老,跟国民党大员、北洋军头头都有交情,现在巴结上,没准哪天能帮上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