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竞争环境,从传统的角度看或许会觉得过于残忍,但事实上硅谷的企业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理念才赢得了市场上的认可,硅谷也是因为这些企业而成为了电子业的核心地带。
课堂收获
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企业不但要和对手展开竞争,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员工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来面对工作,这样才能有力地保障企业的发展。
蜂群智慧:集体的力量永远胜过个人
蜂群智慧有三大优势:弹性,强韧,自我组织。弹性就是随时调节自己以适应周遭变化;强韧就是只注重整体目标,无视个体的失败;自我组织就是通过自我完成工作,不需要经过管理者太多的管理或控制。
——哈佛名言
《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过这样一篇关于蜂群智慧的文章,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管理学顾问梅耶和邦纳保。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可以从蚂蚁群和蜂群身上学到许多管理学知识。
蚂蚁群不需要任何管理者的监察,就能够自行组织成一支团队。而且这支团队分工井然有序,行动有条不紊。他们总是能因地制宜地调节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这种能力被两位专家称为“蜂群智慧”,可以引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战略规划上。
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最快速地把食物搬回家,蚂蚁总是能找出最短的行进路线。每次发现食物时都是两只蚂蚁同时出洞,分两条路线找到食物。回来更快的蚂蚁会在它所走的道路上留下“记号”,那是一种有特别味道的化学激素。当其他蚂蚁闻到这种味道时,就自然会选择这条短的路线。蚂蚁的寻路原则其实很简单:留下记号,追随记号。
这条看似简单的原则其实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比如,电信网络就是用蚂蚁的寻路原则来进行工作,经过优化的网络系统可以通过探测服务线路的拥挤程度信号来寻找最优的节点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电信网络最快地接通。
蚂蚁还有一个弹性分工模式。它们在搬运食物时,经常会采取传递的方法,就是将食物传给路上没有食物的蚂蚁,然后回头走,再去接过别的蚂蚁的食物,再传递到下一个蚂蚁手里,就这样循环往复。它们从来不在乎位置,只知道起点和终点。
事实确实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集中了群体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找到更为便捷、省时、省力的生产模式,才能够更有效率,创造更大的财富。
课堂收获
团队管理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合理地运用每个人的能力,优化线路、弹性分工,最终一定能让你的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青蛙原理:关注潜在问题,消除麻痹大意
企业最辉煌的时候也许意味着没落的开始,管理者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能使企业向前发展。
——哈佛名言
哈佛大学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一个关于青蛙的实验,是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内,最后由实验得出了青蛙原理。
这个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开始他们把一只青蛙突然放进盛有沸水的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来,然后安全逃生;之后,过了半小时,他们用同样的锅,里面放满了冷水,将这只逃生的青蛙丢进去,然后用炭火慢慢烘烤锅底,这只逃生的青蛙开始没有察觉,等到水的热度使它无法承受后,它想要跳出锅外,却为时已晚,它已经在热水中全身瘫痪,最终这只逃生的青蛙死在了热水锅里。这个原理暗含了许多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了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人们对于明显存在的问题会如同青蛙一样,很快做出反应,并且实行解决措施;而对于隐性问题,往往麻痹大意,等到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百事可乐,可以说是世界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每年几百亿的营业额和几十亿的纯利润,令百事可乐企业的员工春风得意,无不为自己的工作自豪。但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却忧心忡忡,汽水业的发展前景在他们看来并不景气,而且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于下属员工们高枕无忧的心态,他们更是担心。但是,百事可乐公司一路凯歌,要让员工们保持一种危机感,怀着积极、向上的拼搏劲头谈何容易。于是,总裁韦瑟鲁普决定人为地制造一种危机感。韦瑟鲁普找到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和他一起重新商定了工作方法,并且将从前的工作任务大幅度地提高,要求销售额要比上年增长15%。之后,他又向员工们强调,这个新的工作任务,是在经过科学、客观的市场调查后做出的调整,如果完不成,企业将会面临亏损。员工们感受到了总裁刻意制造的危机感,工作更加卖力。正是这样,保证了百事可乐公司能欣欣向荣地走向未来。
课堂收获
百事可乐总裁韦瑟鲁普的做法,正体现了他对青蛙原理的深刻认识。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时时保持警惕,消除麻痹大意,要在问题成为问题之前,将它消灭于萌芽状态。而刻意营造出危机感,正是消除麻痹大意的好办法。
“保龄球”效应:多用赞赏,少用批评
在现代社会,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尽心竭力为公司服务,多用赞赏,不但可以收服人心,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每个员工都希望能够得到上司的赞赏,希望能够得到别人包括团队成员的肯定,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点。这是一切交往、一切谈话的基本出发点。赞美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管理者要善于使用赞美之词以促使自己的员工干劲十足。在听到领导赞扬自己的优点时,员工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
对于发自内心的赞美,没有人会不喜欢,也没有人会拒绝。特别是有时候,你的员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你真诚的赞美会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足够地忠实,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会因此对你心怀感激,工作热情也会大大提高。赞美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调侃,而是有一定原则与方法的,在赞美他人时,作为管理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小事赞美员工
从小事着手对员工进行夸奖,给员工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由于小事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同时,要想从小事上赞美员工,自己就要做一位有心人,善于发现赞美的题材,发掘潜藏于小事背后的重大意义。这就需要管理者细心观察、细心思考,让员工感觉到管理者真正理解他们的甘苦。当然,并不是所有小事都值得赞美。从小事赞美别人,需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否则,管理者的称赞会被员工认为是居心叵测。
二、及时而具体的赞扬
有效的赞扬必须及时而具体,即在第一时间确切地告诉员工他们做对了什么。与其随意地赞扬员工,不如首先找出他们做对的地方并加以表扬。一个管理者应该花时间去观察员工的行为,就注意到的进步提出具体的表达。同时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以虚假和牵强的感觉。带有情感体验的赞美,既能体现管理者与员工交往中的互动关系,又能表达出管理者内心的美好感受,对方也能感受到你对他真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