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带一本书管公司
3978000000008

第8章 做个精明的“管家婆”(7)

当然,在淘汰员工的过程当中也要有据可依,不能无缘无故地辞退员工。否则就会引来劳动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通常的依据有违法、违纪、不能胜任岗位、违规、裁员等等。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据可依。我们来看一个不合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

小杨进入某公司工作,担任公司生产基地的经理,全权负责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公司与其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小杨的工资为10000元/月。由于小杨工作认真负责,能力突出,多次受到嘉奖,工资也调整为每月15000元。但好景不长,随着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中国,该公司也深受影响,经营困难,决定裁减部分高薪管理人员,于是小杨进入了公司的首批裁员名单范围。公司为达到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以小杨多次瞒报生产基地工伤事故骗取安全奖励、涉嫌监守自盗及商业贿赂为由,将小杨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在工会的主持下召开了职代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一致同意公司解雇小杨。小杨对于公司解雇自己的行为,非常愤怒,特委托律师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讨回公道。公司得知小杨提起劳动仲裁后,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侦查小杨的涉嫌盗窃及商业贿赂行为。日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对该案作出仲裁裁决,裁定公司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小杨相应补偿金。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以劳动者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之后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本人,否则就是违法的劳动解除。用人单位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不得已需裁减人员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裁员程序进行,向全体员工说明情况,通知工会、报告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裁员。所以解雇员工最先要依法依据而行,否则被判定为非法解雇,企业就得不偿失了。

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管理者应该加大培训力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管理,明确地告诉员工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员工达不到时再予以解除。对于业绩下滑的员工,应该帮助其寻找原因,在挽回不得力的时候予以解除。即使是在试岗期的员工,也要标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才能解除。企业要有据可依,搜集资料,在事实证据面前再进行解雇,当然要提前通知员工本人,否则会引起员工的过激行为。

对于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尽量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不能对他的日常行为、性格和待人处事加以评论,这样的话只能引起负面效果。因此要委婉地告诉员工他的能力和水平不适合公司提供的岗位,晓以利害,尽量让员工自己主动提出离职。

这对于其他的员工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对于淘汰者本人来说也是很丢面子的,有可能对公司记恨在心。所以为避免矛盾的激化,公司尽可能不要在大会上公布对某个人的解雇决定,把淘汰面尽可能地降到最小。

在解雇员工时,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肢体语言等,不要流露出轻蔑等负面情绪,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愤怒,从而发生纠纷。在这个时候,员工特别的敏感,所以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措辞,尽量不要伤害到员工。

公司普遍出现这样的行为:在员工工作的最后一个月,工资都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扣掉许多。这是不可取的。首先从经济上来说,扣掉的钱对于公司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员工来说,这是一个企业的信誉保障。有的公司规定员工在离开岗位多长时间之内不许回到公司,比如旅游单位、酒店等,员工也不能作为客人的身份进入,以防止员工对企业进行打击报复。其实,遵循一句话“好聚好散”,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根据地辞退,才能避免这些纠纷。有的公司在员工离职时有一定的精神损失费,虽然只是100元、200元,但是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员工的怨愤。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好事。

在淘汰员工时要提前做好沟通工作,有理有据,不能无缘无故就淘汰员工。有的时候淘汰员工的情况就不合理,需要管理者仔细斟酌。

有的管理者在辞退员工的时候掺杂了自己的个人恩怨,不喜欢这位员工,或者员工没有遵循自己的意愿等就以公司的名义辞退员工。本来员工违反公司的规定的行为,变成了得罪主管的感情问题,导致淘汰员工的时候,缺少说服力和可信度,让员工难以接受。这样的淘汰行为是不可取的。

有的管理者“新官上任三把火”,要烧一烧老员工,所以急于在接管的时候就大面积淘汰老员工。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团体不稳定,人心也漂浮起来,反而会带来人才的流失和不团结,影响公司的士气和生产力。有的管理者用解雇来威胁员工,以罚代管,把管理仅仅理解为不服从规定就要解雇,这样做出的决定难免轻率。

在淘汰员工时要清楚明白,对事不对人,坚持一定的原则,不能轻率地下决定,让情感压倒理智。有时候,那些让主管生气、丢面子的员工反而是企业的顶梁柱。所以在淘汰不合格的员工时,管理者要考虑清楚细节问题,一旦发现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或者是自己误解了员工,就要及时更正,不然一方面给企业造成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又使其他员工人心不稳。

还有一个重点难题就是淘汰“功高盖主”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无论在业绩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是佼佼者,有的时候甚至让管理者觉得是自己的左右手。往往这样的员工与管理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亲近。但是由于自己的功劳大,就产生了自大自满的情绪,在公开场合丝毫不给管理者留情面。在公司当中组建自己的势力,分化公司内部的团结力量,这样的“功臣”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难办。淘汰这样的员工,也许会暂时使企业陷入困境,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能重振精神。如果放任下去的话,对企业来说危害极大:首先,他影响管理者的威信;其次他的功劳容易让其他的员工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给其他员工造成很大压力,还有可能使其他有才能的员工觉得超越不了他,从而丧失工作的信心;最后导致他成了企业当中的“权威”,为了保持自己的功绩打压其他的同事。对于这样的员工,管理者就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在遵循以上建议的情况下,让这位功臣另谋他就,这样才有机会重整公司风气。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淘汰员工,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有据可依”。对于拿着公司的工资,但是又没有做出任何实事的人,管理者要毫不手软地淘汰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人事关系清晰明了,管理起来也更加的轻松自如。

九、小角色、大作用

公司职位的高低,决定了必有底层员工出现,他们被称为公司里的“小角色”。其实小角色不小,他们也是公司的一员,兢兢业业地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作出贡献。这些小角色,也正是管理者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有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英子被炒鱿鱼了!她现在懊悔得要命,作为堂堂亚太地区总裁的秘书,她居然没斗过一个负责打扫卫生的阿姨!

英子平时爱嚼口香糖,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口香糖吐在垃圾桶旁边的墙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便提醒了她一下。英子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不服气:一个只能打扫卫生的人,凭什么说我?于是,有几次她趁没人故意就把口香糖吐在垃圾桶以外的地方,让阿姨去清洁。昨天,她又把吃完的口香糖粘在会议桌下。碰巧下午开会,老板刚巧坐在那个位置,伸手碰到了。老板不禁大怒,当场问是谁干的,却没人承认。散了会老板回到办公室,把阿姨叫了过来,问她是怎样清理会议室的。

原来打扫卫生的阿姨,还负责办公室清洁和老板的早餐,而且老板对她还不错。趁着这机会,阿姨把英子平时的所作所为都说了出来,英子也就结束了她在公司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