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日程表进阶:多色笔、图形化、便利贴
《超完美工作规划术》作者神谷一博表示,一个有效的日程安排,一定是从工作的轻重缓急来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时间管理书籍,在建议工作排程时,都会推荐用“急迫/重要矩阵”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因为无法分辨事情的优先级,就不可能规划有执行可能的日程表。
厘清了工作的优先级后,接下来则可用时间单位由大到小来决定排法,照着“几月?”“哪一周?”“哪一天?”“午前/午后?”“几点几分?”的顺序思考,再依据工作内容属性,是需要花费时间做统整的工作?还是分开来做也没关系的工作?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异,便能安排出既实用又具有灵活的日程表。
知道了规划的原理和原则,但如何有效应用在实践上?除了选用一本适合自己工作习惯的记事本,其实运用多色笔、图形化和便利贴,就能提高自己安排工作时的优先级意识,让行程规划变得更具意义。
多色笔运用术:4色分类,一眼检视工作“急迫/重要”度
著有《画出答案来》的日本图解与时间管理专家池田千惠会在早上7点前完成当天行程规划,并运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事项的紧急与重要程度,等9点开始工作,便按先后顺序逐一执行,有效完成一天工作。工作完成后,池田则会学习日本和民集团创办人渡边美树的做法,用红笔把该事项划掉,这样只要看到还没有被划掉的项目,便会恨不得赶快将它们消灭掉,特别具有激励效果。
另外,有“关西文具王子”美称的日本文具达人高桥拓也,则以色笔框线法作为时段运用的提醒。例如已知但尚未确定细节的重要工作,或是无法挪作他用的会议时段,都会预先用红笔将该时段框线保留下来;而休息时段或休假日,则用绿色框线在日程表上框出,这是不能让工作侵占的领域。
图形管理法:工作安排视觉化,掌握时间意识
为了更有效管理行程与时间,著有《文具的风格》(暂译,原书名《文具の流仪》)的日本文具专家土桥正选择“让工作属性与分派视觉化”。首先,在填写月日程时,他会用4种不同形状的框线来区隔不同属性的工作,让自己一眼便知道自己每天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又该做哪些准备。
落实到每天的待办事项管理,土桥则特别设计了一款“时钟式ToDo管理便笺”。他在《THE21》中表示,传统待办事项清单,若能搭配时钟式管理便笺,便能一边对照清单,一边依照优先级排入时钟内,让日夜行程管理视觉化,彻底强化对工作时间与空余时间的掌握感。通过这两个方法,土桥每天6点就能准时下班。
便利贴提醒术:3重提醒,避免工作遗漏
便利贴具有轻松复制与移动的功能,只要书写→排列→撕下就能轻松活用,扩充原本有限的页面空间,可说是纸质记事本的最佳配件。
《不加班的便利贴工作术》作者岛裕之表示,使用时,一定要掌握“一张便利贴只写一件事”的原则,才能方便进行各式各样的移动与修改。写时可将信息分为“ToDo”(短期内该做的事)、“计划”(预计的活动)和“创意”(想到的点子)3种,搭配“急迫/重要矩阵”分类,便能快速确认工作排序方式。
使用时,暂订计划先用便利贴贴在记事本上,等确认后,再将便利贴内容用铅笔转填在日程表上,岛裕之建议,可累积多张便利贴后再一口气填写,以便集中行程,制造出空闲时段,避免一天时间被切割得过于零碎。
而有截止日期的工作,则可在截止日当天页面上贴上一个便利贴,然后在截止日前3天也贴上一个便利贴,并分解出该工作的待办事项,以倒推法在应该启动的日子也贴上便利贴,以3重提醒的方式避免遗忘。
十字象限区分一天工作时段,达成最佳工作配置
林珮玲(Ada)
*著有《笔记女王的记事本活用术》。
*博客“有容乃大”(tw.myblog.yahoo.com/adalin-70/)。
“要让记事本成为好帮手,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要记些什么?要怎么记?”著有《笔记女王的记事本活用术》的笔记女王林珮玲(Ada)强调,日程表不只是用来记录要做的事、要开的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鸟瞰”的概念,掌握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通过规划,让自己在工作休闲与社交间保持平衡;借由记录,检视感情与财务这两本存折,持续累积存款。
林珮玲强调,日程表记录不用太在乎美观与否,也不用怕反复修改,只要掌握“把想到的事写下来,把写下的事都做完”这个原则,日程表就会成为督促自己行动的助力,累积进展,持续提升人生。
年日程:6种颜色一眼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均衡度
年日程最主要的功能,是计划与记录这一年有哪些重要活动,通过分析自己不同活动发生的频率,可以对自己生活安排方式进行总体检。
林珮玲会在年日程表最上方的空白处,用6种不同颜色笔写下各种不同活动的代表色,例如学习是紫色、演讲是黑色、活动是绿色等等,记录时就以此为依归。
如此一来,年日程表只要一摊开,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每个月每种颜色的多少,例如要是一整个月橘色都没有出现,就是一个警讯,自己可能放太多时间在工作上,而忘了与朋友聚会相处,这样下个月就要提醒自己主动去关心朋友。
而选用6种颜色做区别,林珮玲解释,这是因为“6”是统计研究中一般人能有效分辨与记忆颜色的最高限制,若使用超过6种颜色,版面很容易变得过花,不只降低一眼辨识的能力,也会造成记录上的不便。
周日程:以“急迫/重要矩阵”十字切分一天工作时段
林珮玲所设计的周日程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所提出的“急迫/重要矩阵”,搭配个人一天生理变化曲线,来切割一天上午8点~下午6点的工作时段。
早上8~10点的刚上班时段,精神最好,适合处理“急迫又重要”的工作,及早完成必须交办与联络的工作,以便下午还有时间进行后续追踪;10~12点时段,由于都是开会,或是处理外部电话,多是些“急迫但不重要”的工作;而吃完午餐睡过午觉后的14~16点,不仅精神重新充电完毕,多数庶务也已在早上处理完成,刚好用来处理“不急迫但重要”的思考工作;最后零碎的一些“不急迫也不重要”杂务,则留待下班前的16~18点处理。
身为秘书的林珮玲,采用蓝、黑双色填写内容,蓝色代表自身工作,黑色则是老板的行程,如此一眼便能区别哪些时段自己有事、哪些时段老板有活动,避免工作安排时发生冲突。
林珮玲填写各时段工作时,前方一定依“急迫/重要矩阵”画一个方格,以便完成后可以打钩,将日程表与检核表结合,确保工作完成不漏接。
用颜色标签一次完成同性质工作
林珮玲强调,只要赋予不同颜色标签不同意义,例如绿色代表“要出门”、红色代表“用电脑”,就能快速统整类似属性的工作,在一次行动中一口气做完。
用便利贴扩充写下详细工作内容
由于页面空间有限,林珮玲只会在日程表上写下例如“导读”一事,其下相关细节,则用便利贴列出,附加在该项工作旁,方便逐一检核。
月日程表:随手记账与生活记录的好用工具
以工作排程来说,多数需求只要运用“年日程表”和“周日程表”就能有效完成,因此对于记事本上的“月日程表”,林珮玲转而作为“记账”和“记录”之用。
林珮玲解释,记事本除了作为行动的预先规划,也是生活各种重要信息的良好记录平台。例如记账可以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的开支模式,避免在不知不觉间花费过多,有助于个人理财,将记账整合进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中,不只方便,也会避免遗忘的可能,页面格式也十分方便比较与检视资金运用情形。
另外,林珮玲还会利用月日程表的左侧空白栏,记录这个月自己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电影,作为生活学习与休闲的记录。月底看着自己这个月读完了哪些书或看了哪些电影,感觉特别充实。
实用技巧
1.善用色彩进行视觉化整理,让不同的活动一目了然。
2.十字切割一天工作时段,做好“急迫/重要”行程管理。
3.利用记事本随身携带特性,协助记账与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