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4156500000015

第15章 政治学(14)

本文所说的干部是党政系统的干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我们的党政干部是国家各项事业和整个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实际上是要统辖全社会的一切活动。不仅要组织和统筹安排好10亿人民的物质文化社会,而且要把10亿人民组织到空前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是一项无比宏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今天,党政干部就其担负的领导和管理的任务而言,既超过了过去领导民主革命和指挥革命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超过了立足于自然经济基础的国家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强大发展所引起的人类实践方式出现的许多新特点,也就不能不引起各种管理活动,包括国家管理进一步趋于复杂和困难。例如,现代的人类实践活动越来越趋于网络和立体化、信息化、程序化、智能化,已经或正在改变过去的实践方式。科学技术界对人类实践的这种新变化进行了新的研究,把这种新的实践方式当作一种“社会技术”并称之为“系统工程”。这种系统工程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家管理和行政管理,从而引起了行政管理的革命性变化。

随着系统工程学在管理上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新时期的管理干部的智能素质即才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决定对干部智能要求的另一方面的根据是行政管理职能本身。行政管理职能包括哪些范围呢?根据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研究,它一般包括以下五个职能:

(1)规划。就是为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和办法。

(2)组织。就是根据规定的目标和计划,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确定权责关系。

(3)用人。就是按照决定的规划和组织,配备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作人员。

(4)指挥。就是遵照规定的指挥系统,由上级提出明确指示,使下属具体地贯彻执行。

(5)控制。就是根据规划预定的目标,进行必要的检查,督促各项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以上五种职能构成一个整体,通称行政管理活动。从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上述具体职能来看,一定会对党政干部的职能提出特定的要求。

根据上面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实践方式的新特点和行政管理职能的简要说明,对新时期的党政干部在智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呢?这种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干部智能水平及其类型的要求;二是对干部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首先,对党政干部智能水平及其类型的要求。

行使国家行政管理的干部,其智能水平应该是高水平而不是低水平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不达到一定的智能水平,即使他终生努力,也不可能在某种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方法往往是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形成的方法。如果党政干部的智商不达到应有的水平,势必不能胜任工作,如滥竽充数,势必不能有效地发挥党的机构和国家机关的领导与管理效能。

现代行政管理不但要求干部具有高出一般的智能水平,而且对智能类型也提出了特定要求。对智能的特定要求,又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干部个人来看,要求干部具备特定类型的智能。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的说法,现代心理学已鉴别出人的智能形式有七种: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音乐才能,身体动觉智能,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个人自处的能力。这七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活动来说,要求有不同的智能与之相适应。对于从事行政管理领导工作的党政干部来说,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处理人事关系能力和个人自处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就拿语言能力这一项来说,不能想象一个心理学上神经力量弱型的人,一个过于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人适合担任行政首脑或宣传、组织部门的要职。

二是从一个领导班子整体的管理智能来看,要求有一个合理的智能结构,以便适应担当多种功能。

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杜邦财团、新哈汶铁道公司以及碳化物联合公司的调查,以董事长为首的领导集团主要是由下列四种人构成的:①善于思考的人从事深谋远虑的工作;②善于活动的人从事各种难题的调解;③善于出头露面的人做打头阵的工作;④善于分析的人从事综合分析的工作。这里说的虽然是企业管理领导集团的智能结构,但对于行政管理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无疑也具有肯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对党政干部知识结构的要求。

既然现代社会实践特点和现代行政管理职能对干部的智力水平和智能类型、结构提出了特定的要求,那么,这也就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结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这里有必要搞清楚智能与知识的关系。一个人智能水平高,说明他能够比较容易地学到许多知识;但一个人学得了许多知识,却不见得他一定就具备较高的智能水平。这两者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知识与智能又有密切的联系。智能水平高,为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任何知识肯定都能提高智能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智能水平高的人,如能具备许多知识,他就如虎添翼,可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和才能。

为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今天行政管理的领导班子及其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对我们是有借鉴作用的。西德曾对联邦政府几个部门的官员进行了知识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其官员的教育背景是:约40%是法律学毕业生,约30%是理工科毕业生,约30%是心理学、行为科学的毕业生。根据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我们的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构成应当大致具备以下的知识结构: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④法律和法学;⑤心理学;⑥人才学;⑦史学;⑧社会学与人口学;⑨管理学;⑩数学和统计学;瑏瑡高中以上自然科学水平;瑏瑢中专以上工程技术水平。

以上所列的知识清单,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四个方面,如果行政领导班子及其干部不具备这四个方面的才能和知识,就将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对我们的需要,就无法有效地发挥现代化管理职能,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为了真正实现干部队伍智能和知识水平的现代化,我们注意到了选用干部不强调文化程度,就会妨碍我们的事业。也就是说,在当前的阶段,必须强调学历,这对改变当下干部队伍低下的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干部的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组织领导之才,就是识人用人之才。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一个知识分子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可能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如上所述,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它只是转化和形成能力的一个条件。所以,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管理能力之间并不呈现一种必然的联系,它只能是或然的。况且,一个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知识也是相对的、有限的。一般地说,对于他钻研的专业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长的,但对于并非他钻研的专业,他的知识和能力往往就是有限的了。连古人都知道:“让猿猴离开树木跳到水中,当然不如鱼鳖;要论钻墙跳房,骏马不如狐狸;让勇士抛掉宝剑去拿锄头,必然不如农夫。因此,如果对人弃其所长,用其所短就连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会一无所成!”所以,近年来大量地把本可以当一名好工程师、好教师、好专家的人才不加鉴别地放到党政领导岗位上的做法,实在说不上是明智的。不客气地说,它甚至是与过去让那些无能之辈“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总之,在挑选领导干部时,除了要尊重学历外,还必须考察其实际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如果没有特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哪怕是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都不应该提拔到特定的领导岗位上来。

德和才,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但它们之间又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它们既不能混淆、替代,又不能割裂、偏废。才,要在德的保证下才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德,又要在才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在明确了新时期的德才标准之后,选拔干部时就应该严格地把握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上述各项原则。德和才的标准问题,是决定干部队伍建设现代化其他问题的关键和起点。以上所提的标准,是新时期的标准,是对这个问题传统观念上的破除。在这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只有用新的德才标准去选人用人,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也只有那些符合新时期德才标准的人,才能够谈得上是“政治上可靠”,才能够真正胜任新时期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陈云.陈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领导体制改革与干部队伍建设[J].社会科学动态,增刊四.

[5]夏禹龙,刘吉,冯之俊.领导科学基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6]陈天生.领导科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7]皮定纯,王邦佐,孙关宏.政治学教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8]周世逑.行政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李树喜.中国人才史稿[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10]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11]谢小庆.自己查智力[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12]劲林纲.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

寻觅心中的辉煌———关于职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不管现实的处境如何,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虽然由于个体的区别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反应的明晰和强烈程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寻觅着自己的理想。

大家知道,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莫过于婚姻和职业这两点。婚姻问题因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故不赘言;而职业问题则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不容回避的:“我干这事儿合适吗?最适合我干的是这事儿吗?”可能你有明确的答案,也可能仅仅只有朦朦胧胧的希冀。甚至你还会说:“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何高见?”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笔者也有着与同时代人大致相同的思想与行为轨迹。对职业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在不自主地“干”与自主地“求”的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个现实的———我。

还不到自主择业的年龄,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飙巨浪,就把我卷到了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偏僻山乡。抬头所见的是与它远古的主人皋陶氏一样面对的峻岭崇山,低头所见的是不得其解的疑惑:父母怎么从老革命一下子变成了“叛徒”和“特务”?烈日下为“改造”好而拼命地干活,寒夜里常听的是北风呼呼豺狼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时只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生存欲望,根本就不敢想今后还会有什么与此不同的活儿让我干。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真可谓弹指一挥间。那时的许多事情都被时间的尘埃所湮没,但有一件事却使我记忆犹新:那一年为了躲避地震,一连许多天,大家都生活在临时搭起的防震棚里。不用多说,生活上存在着诸多不便,加上等了许久地震也没有到来,生产队长就开始偷偷跑回家去睡觉。有人问:“是不是上边通知说地震不来啦?”队长这才向大家透露了心中的秘密:“我就不信,地震有果狠(这么厉害)。”他指着四周的大山说:“果(这么)大的山谁能拱得动?”广大贫下中农茅塞顿开,极力称赞队长英明:“是呀,我们这里的山大,地震肯定拱不动!”众人如梦初醒地一溜烟都跑回了各自的家中。此时的我尽管觉得可笑,但处于接受再教育的身份,连跟着附和的份儿都轮不上,更不用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应该做的就是跟着“教育者”一道卷起铺盖走人。尽管那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做的行为是以生命来冒险,但所幸苍天有眼,后来地震也的确没有发生。就这样,我在实践中受到了一次毕生难忘的“再教育”:终于与广大的贫下中农做到了彻底的一致。其实,我从下乡的时候起,就与他们一致了,因为我们都在从事着一样的职业,都是一样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