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电视传播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形象的直观性。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论者的思想观点和论证的逻辑过程都是抽象的、无法直观体现的,但作为论据的事实、数字、资料等则是可以具体感知的。电视以画面和声音为基本的传播符号,同时综合运用了图像、照片、图表、解说词、同期声、实况音响、音乐、字幕等多种传播手段,使电视新闻评论的论据得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形象化评论”。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的报纸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所无法企及的。
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电视评论《名不副实的“公考”培训班》,就是充分利用了电视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传播手段,对广西南宁无证办学的“公考”培训进行了揭露和曝光。公务员考试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公务员考试的考前培训机构生意火爆,利润惊人。2010年,广西南宁刚刚发生过严重的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泄题的源头就是无序竞争的“公考”培训机构。事件刚过不久,很多“公考”培训机构为了招揽考生又不惜铤而走险,采取无证办学、夸大宣传、假借名师和命题老师名义等恶劣手段欺骗考生,以攫取高昂的培训费。在这个背景下,该片作为第一家敢于向名不副实的“公考”培训机构“开炮”的媒体,用细致的调查、充分的证据,揭开了这个行业的混乱内幕,戳穿了他们的欺骗行为,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
《名不副实的“公考”培训班》
下周,备受瞩目的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将举行公共科目笔试,近14万名考生将争夺6 000个岗位。面对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形成,那就是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然而,记者在南宁市调查发现,公务员考前培训市场真是鱼龙混杂、名实难副。
【解 说】在南宁市一家名为宏章教育的“公考”培训机构,记者看到,可以容纳200人的教室几乎坐满了人,为什么这家“公考”培训班的生意如此“火爆”?
【同期声】(考 生)我们是在图书市场里面看到它的广告,上面写有每年的猜题命中率达到90%,然后上线的考生达到多少多少,我们才打电话去联系,找他们培训的。
【同期声】(考 生)在我们学校打广告的,谁广告响我们就选择谁。 (谁的广告响?)宏章教育是打得最响的。它宣传的老师是区党校的老师,人力资源部的老师,我们才选它的。
【解 说】记者在宏章教育的网页上看到,“豪华师资阵容,成就梦想之路”的宣传广告甚是诱人,而“所有授课老师均为历年公务员考试阅卷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区考资深专家”这句话则更令人动心。要知道,如果有阅卷老师和区考专家来授课,一定能够吸引大量考生前来报名。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同期声】(记 者)是哪里老师讲课?
(宏章教育工作人员)是我们请的北京的历年的阅卷老师、教授。全广西只有我们公司最有保障。
(记 者)你说有阅卷的老师,有改卷的老师,谁知道是不是阅卷的老师?
【解 说】就在这时,一个女孩从里面跑出来,故作神秘地说。
【同期声】(宏章教育工作人员)其实是这样的,那些老师我们不公布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本身是阅卷老师,不能够(公开),你应该知道的,他们是不能够出来这样讲课的。
【解 说】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这几位工作人员终于把任课老师的名字告诉了我们。
【同期声】(宏章教育工作人员)申论是张××老师、行测是朱××老师,他们都是北京市委党校的。
【解 说】宏章教育真的有这么大本事从北京市委党校请到这么多老师吗? 记者就此事进行了电话咨询。
【同期声】
(记 者)你好,请问是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吗?
(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对,你好。
(记 者)我是广西南宁的。
(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您说!
记者:是这样,我们参加了一个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我们班上有几个老师说是从你们北京市委党校过来的。我把名字告诉你,想问问你们学校有没有这几个人。一个是叫作朱××。
(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没有,没有这个人。
(记 者)张××呢?
(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没有。
(记 者)那你们平时有没有往广西这边派老师来讲课呢?
(北京市委党校人事处)没有啊!
【解 说】原来所有被称作来自北京市委党校的老师只不过是宏章教育拿来招徕考生的幌子而已。这也难怪被广告吸引进来的考生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以后就发现受骗上当。
【同期声】(考 生)等我们到了上课的地点,发现和它广告上宣传的教授都货不对板,都不是那些老师来上课。
【同期声】(考 生)自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找来的老师甚至就是照本宣科,拿着那本资料跟你在那里读。
【解 说】在宏章教育的网站上,记者发现,他们的上课老师要么是历年申论阅卷专家,要么是公务员面试培训专家。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专家一张照片都没有,连名字都没有写出来。记者好不容联系到了排在首位的覃老师。
【同期声】(覃韦初)我的名字不值钱,但是我名字后面有一个身份,有一个职务,有一个经历,这个值钱。(他们)就是用我的名字、我的身份去赚钱。
【解 说】覃老师退休前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人事考试中心主任,是广西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培训首席专家,也是公务员面试辅导权威考官。但是,覃老师坦言宏章的宣传并没有征得他本人同意,而且他早已不在宏章教育讲课。
【同期声】(覃韦初)他们用我的名去招生,不仅仅是这个培训机构,还有好几个培训机构都这样写。(但是没有你的照片。)不敢,因为打照片出来,到时候一讲课,我这个老师没有出现,他们很明显就觉得欺骗了考生,学生就会找他们麻烦。(像命题的老师和参加阅卷的老师可以到那些培训机构去当老师、去辅导吗?)这是不可能的。培训机构和我们的公务员考试管理机关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关联的。可以想一下,老师在命题的时候是要封闭起来的,封闭期间那不可能和外面有任何的联系。
【解 说】覃老师告诉记者,南宁市参加过命题或者评卷的老师屈指可数,而且这些老师是不可能在有命题和评卷任务的前提下还去培训机构讲课的,但是他们的名字都被培训机构挂起来卖钱了。
【同期声】(覃韦初)这些老师很多人还一无所知。他们的名字被卖了,去卖钱了,他们一点都不知道,被蒙在鼓里面。(那如果说遭遇这种情况,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现在比较无奈,他们胆子那么大,就是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
【解 说】除了在师资上做虚假宣传,我们在图书市场还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教材和试卷,这些书籍没有一本不打着“专用”“通用”“指定”的字眼。
【同期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教授,李德敏)目前的教材在社会上发行的很多,有二三十种,我都看过了。但是,不可否认也有很多教材,有很大一部分教材,抄袭性比较强,抄人家的。商业性比较浓。
【解 说】个个都说自己是“专用”,有的甚至还搬出了所谓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审定委员会”和“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之类的机构来为自己贴金。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机构吗?
【同期声】(覃韦初)没有这种机构。人事厅没有这种机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是专门管公务员考试、公务员录用管理的,他们自身没有这种机构,他们也不可能去审查这种教材。因为国家规定是不能指定教材的。
【解 说】记者随后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进行了正式核实。
【同期声】(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考录处负责人)(电话采访)我们公务员局没有制定类似的专用教材,也没有教材审定委员会、考试命题研究中心这样的机构。在这里,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局郑重声明,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历来(也含今年)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以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者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无关。
【解 说】记者在网上搜索“公务员考试培训”,搜索结果竟然高达1 430 万条!记者发现,南宁市的“公考”培训机构主要有宏章教育、华图教育、新青年文化培训等几家,除了宏章教育,其他的培训机构是否名实相副呢?
【同期声】
(记 者)办学许可证有吗?
(华图教育)办学许可证,有的啊!
(记 者)在哪里啊?
(华图教育)没有拿出来,因为没有地方放。我们和工商部已经签订了协议的,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开这个培训的……已经跟工商部签过协议了。
(记 者)工商部啊?
(华图教育)对,工商部,北京的那个。
(记 者)国家工商局啊?
(华图教育)对啊!
(记 者)办学资格应该是教育部门管的吧?
(华图教育)都可以,只要签订了那个协议都可以在其他省份办这个培训。
【解 说】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要从事教育培训业务,必须要到所在城区的教育局办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而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营业执照根本不能从事教育培训。记者对南宁市青秀区内的宏章、西苑、华图、新青年、对外交流协会这五所学校进行了资质查验。
【同期声】(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明强)根据我们查询档案,新青年文化培训学校在我们这里是备案的,其他的四所学校在我们这里是没有备案的。
(记 者)您说的没有备案是不是指的就是没有办理“办学许可证”?
(李明强)对。要办学必须要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记 者)没有“办学许可证”就开学的话属于什么行为呢?
(李明强)它这就属于非法办学。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是要(予以)查处的。
【解 说】原来,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的这些公务员培训机构竟然是连办学资格都没有的非法学校。既然是非法办学,为什么还能生存壮大,甚至生意红火呢?
【同期声】(新青年文化培训学校副校长,周涛)一个呢这个市场很大,本身这个市场是有这个需求的,另外一个呢,可能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包括我们的市场的需求者,我们的学员。他们也不明白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有人上课,有人就愿意去交钱。据我们了解,这项工作涉及教育、民政、工商、物价等一系列部门,而这些相关的部门去监管这个市场,形成大家都去抓反而都抓不好的主要原因。
【解 说】说公务员考试培训一本万利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它几乎是史上最昂贵的培训,听几天的课至少要1 000 元,而所谓的“保过班”学费更是高达10 000 元到28 000元!在“中国第一考”的滚滚洪流中,在职能部门交叉监管的真空地带,这样的非法培训班有的竟然已经生存了七年之久!
【同期声】(新青年文化培训学校副校长,周涛)有很多教育咨询服务公司都想在这当中赚取一桶金,源于没有办法取得考生的信任,甚至有的根本资质不齐全。那么,就采取了一些歪门邪道,去买卖题目,和考生交易,这个市场非常混乱。
【播 后】2010 年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其实就是培训市场混乱无序、监管缺位所导致的恶果。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开考在即,我们希望有关部门真正负起责任,净化和规范“公考”培训市场,堵塞权利寻租空间,为国家选拔人才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广西电视台,2011年4月17日,《焦点调查》,采写记者陈树胜等。)
(二)充分展现纪实信息,增强“现场”效应
报纸新闻评论的传播,首先需要记者、编辑、评论员将自己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的态度、立场、观点、评价等转化为文字符号。广播新闻评论的传播,同样也经过了记者的文字转化,以及主持人、播音员使用有声语言的二次转化。在不同传播符号之间的多次“编码”与“解码”的转化过程中,新闻事件的现场已经被高度平面化、概括化和抽象化。
因此,如果说报纸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注重的是观点的阐述和论证,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则更强调事实和论据的呈现。换言之,报纸新闻评论是直接发表意见,而电视新闻评论更倾向于“用事实说话”。
为了实现“用事实说话”,电视新闻评论往往采用长镜头加同期声的记录方式,在保证声画同步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事实、展示观点。不论是节目中记者的现场采访、调查、追踪,还是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抑或不同人士对新闻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都是采用长镜头加同期声的方式,既保证了画面时空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立体性,体现出强烈的“现场”效应,又打破了镜头内外的界限,拉近了观众与评说者之间的距离,满足了观众的求真心理和参与欲。
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电视评论《假酒真相》,可以说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场感的优秀新闻评论。记者暗访周密翔实,编辑手法细腻,内容层层深入,有递进有细节,具有极强的可视性。节目紧扣民生,首度揭露了整个假酒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