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4156800000042

第42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6)

首先,立论要新颖。所谓立论的新颖性,就是说评论者发表的观点和就某一事件、某一现象作出的评价有独特性,别出心裁,对观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这些观点和见解,既应符合所属时期的新闻宣传重点,又不能盲目随从其他媒体。人云亦云的评论,夸夸其谈,只会让观众烦腻,产生审美疲劳。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来说,既要求评论者有新颖的素材,又要求节目拥有新颖的论证方式。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评论才能受到观众的关注和认可。而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评论者只有在进行实地调查、广泛搜集与事实相关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缜密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来做文章,才能独辟蹊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要有新鲜的论点。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是否具有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是否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另外,立论的新颖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

其次,立论要合乎实际,要坚持准确性。立论的新颖性是建立在准确的前提之下的。新闻评论作为媒体对观众实施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立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媒体导向功能能否实现。因此,新闻评论的立论应建立在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之上,要合乎实际。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失去了准确性这一前提,再有创意、再深刻的评论也都是浮云,不仅不能对观众意识产生正确的导向,更失去了观众对媒体和节目的基本信任。而要做到立论的准确性,就要求评论者坚持实地调查,掌握一手信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立论的基本前提,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做,才能预防和避免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新鲜的事实材料、题材、见解(包括精辟的见解或错误的见解),乃至闪光睿智的语言,都不是凭空设想的。它们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存在于群众的思想深处。你不去寻觅,不去挖掘,不去求教,它们是不会自动登上门来的。

《焦点访谈》栏目的最初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这24 个字的定位语,意在告诉观众该栏目所包含的内容和节目制作的方式。几年后,这24 个字被浓缩为“用事实说话”。事实和说话就是节目的论证方式。这个定位高度概括了栏目秉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为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有“访”有“谈”,“用事实说话”,表明节目中所有的访和谈都是建立在绝对的新闻事实基础上。节目通过对事件进行认真调查,以深度报道的手段揭开了事实背后隐藏的秘密。评论者在实地调查、精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深刻的评论。

再次,立论要有针对性。所谓立论要有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能针对时下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社会群体中存在的偏颇甚至错误的思想,通过评论,对症下药,以实现对社会群体的正面引导效果,转化社会矛盾,进而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立论是不是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是衡量一部新闻评论作品是否会引起良好的社会效应、能否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首要指标。观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而且很杂,唯有具有针对性的新闻评论,才能引起观众的反响、共鸣和关注,才能实现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

最后,立论要有前瞻性。具体说来,指的是评论者能够及时洞察社会环境中已经爆发的矛盾,或能够准确预测出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潜在的、有威胁性的矛盾,并能够在透视现象、分析矛盾的基础上,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将社会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扭转当前局面,推动事物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评论者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才能对事物有科学的预见和判断。

2010年10月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成为社会热点。中央电视台《新闻1+1》对此事件的关注,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智。

案例

《我爸是李刚》

【新闻背景】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致两名工商学院大一女生1死1伤。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被同学拦截后,李启铭竟口出狂言称:“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

肇事者李启铭,22岁,系保定某单位实习生。经鉴定为醉酒驾驶,已于10月17日晚被刑事拘留。

(主持人)我觉得首先应该向死者还有伤者的家属致以我们的慰问,毕竟她们刚刚走进大学才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很让人惋惜。岩松,第一个问题,按说这不是一次很大的事故,但是在社会上影响面却非常大,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评论员 白岩松)也许平常的车祸可能在全国各地都会发生,但是第一,任何只要是有生命的逝去,我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会是大事;第二,在校园里;第三,酒后驾驶;第四,他的父亲是公安局副局长;第五,他在酒驾的过程中撞死了别人,当时还不知道是死亡了,居然继续去干自己的事情,逃逸,然后回来被学生拦住;第六,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并没有听到来自他父亲和来自他本人发自内心真诚的道歉。所以这一系列的事情酝酿起来,就会让很多的人心中不平,所以这件事情恐怕就远远超越了一个车祸所给人们的冲击。

(主持人)人们看到这样的事的时候,首先一个问题就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年轻,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么的有恃无恐,他倚仗的是什么?

(白岩松)……人们很容易说现在这代孩子怎么这样,80后或者90后。但是我觉得恰恰是透过又是这样一个孩子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50后和60后是不是要检讨一下自己,我们该怎么样做父母。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但是不管你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去做父母该做的事情,不该给孩子一种你可以超越了你的钱、你的权、你的名、你的资源的行为……我们就要倒过来去想,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在事发之后冒出来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告去,我的爸爸是李刚。”是不是因为父亲有一定的权力,过去他在开车的过程当中一些违章、一些小行为都不以为然,因为总能“铲单子”或者说是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他过去了。正是因为那些小的问题慢慢积累了他这样的一种行为,在出了这么大事之后他居然冒出来的是这样一句话,父母在当父母的过程中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和暗示呢?

……

(主持人)岩松,我们继续看,事发之后两个直接的相关方: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保定市公安局,他们怎么做。先看保定市公安局,他们反应很迅速,先把这个小孩子刑拘了,然后再说我们要秉公执法。但是还是没有抑制住社会上对这件事情反面的议论,这是为什么?

(白岩松)我觉得这里缺了一些东西,首先我们非常欣慰于保定市公安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当然应该如此,所以他们做的也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在第一时间如果孩子的父亲能够站出来,向死者还有受伤者表示最诚挚、发自内心(是不是发自内心是能看出来的)的这种歉意。同时他主动强调法律面前,别管是不是我儿子,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抚慰。而对于学校来说我觉得不能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学校是不可能继续建大门、建大墙,学校的开放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式,怎么样进行更好的学校内部管理。其实学校大门口有一个限速的牌,里头只能开时速5公里。但是这个车显然不是5公里的概念。学校有的时候会说不让学生接受采访等,其实同学接受采访也是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展现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以及未来增加安全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学校有点多虑了。

……

(白岩松)就像围绕着这次在河北大学酒驾的事件也有两种争论:首先说校园里的道路不算公共道路。但是也有专家明确地表达,不对,校园里的道路同样算公共道路,也依然要用《交通安全法》去面对它。我觉得后者肯定慢慢会成为社会一个更大的共识,因为大学的校园一定是开放的,不像小学和中学,不像幼儿园,大学的校园只会更加开放,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我觉得法律问题非常重要。从酒驾出来之后,围绕着酒驾的案件以及悲剧,全社会讨论的集中的焦点就是酒驾到底该怎么定罪。

评论员白岩松在就该热点新闻事件评论过程中,既关注到当事人,又关注到其他与事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例如对《交通安全法》的关注、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对大学生言论自由的关注等。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更挖掘出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更广泛关注。

(二)驳论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片面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电视新闻评论的驳论,指的是评论者借助画面、语言、文字等对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并在反驳过程中树立、宣传自己的观点。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一个电视新闻评论中,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若想进行驳论,首先需要事先掌握更全面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击中错误言论和观点的要害之处,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驳论通常可以通过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逻辑三种途径来实现。

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是驳论中使用最多的途径;反驳论据指的是揭示对方所使用的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据是论点的支撑点,错误的、不真实的论据必然会推导出错误的论点;反驳论证逻辑,指的是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在反驳过程中,不仅应注意反驳对象,掌握政策界限,还应以理服人,忌强词夺理、偏激武断的措辞。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

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新闻1+1》就中国移动乱收费事宜的评论。

案例

【讲 解】这个清单到底准确与否,记者和贾伯领一路作了尝试,手机关机、拔下手机卡并由记者来保管。可是,后来打印出的GPRS流量计费详单却显示,就在记者保管手机卡的这段时刻里,贾伯领的手机仍然发生了14 .34元的GPRS流量费,对此上海移动通信会如何解释呢?

(手机用户)为什么我手机上关了( ENT上网接入点),你们那里也关了( ENT上网接入点),双重都关了,为什么还要扣费?

(上海移动10086的137号客服专员)我已经跟您说了,因为软件的原因我们确实无法保证的。

(小马)我睡觉的时候它也在扣我钱,手机关机后我睡觉的时候它也在扣我钱。

【讲 解】记者注意到,在贾伯领5 月份的GPRS 流量计费话单中,先后21 次呈现上行流量为零,却有下行流量的记录,也就是有21个错误话单。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 林昭文)不大可能会呈现这种上行流量为零,下行流量很大的情形,通信是一个双方的互动的过程,不可能只是单方的一个通信过程。

(统计学家 安鸿志)很难相信这是电话交流机计费系统自身的误差记录,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数据被做假了。

……

(评论员 白岩松)我们需要移动是为了糊口,而不是糊口费被“移动”走了。 在当对方表现了这种回应、要双倍返还的时候,恰恰看到的是作为手机消费者,或者作为通信消费者一个弱势的地位。为什么呢?第一个他必定要这么做,因为被人抓了个现形,如此如此小概率的事件,被抓了现形他当然要回应了,这是第一点。这还不是什么,可是回应完了之后,接下来你就开始担忧了,人家用的词叫误差,也就是说是机械的原因。

(主持人)非主观故意。

(白岩松)对,可是机器背后是不是人的原因,是不是人恶意的原因,是不是一个集体的行为,根基上都被袒护了,这是你根本无法获取真实的谜底。第三个就是关于双倍返还的问题。你看,其实具体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的时候,数目也不大,人家即使双倍返还的话,也没多大数目,这几乎是一个成本最低的一个危机公关了。

节目评述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大量的事实来反驳中国移动牵强的解释,也邀请了业内专家从技术上、理论上否定了中国移动的狡辩。评论员白岩松对中国移动的危机公关做了具体的评述,言辞犀利。

2.反证法

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2009年2月18日,CCTV《新闻1+1》播出《地震灾区,无须道德援助!》,就在地震灾区的某个废墟边(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内)建起的真人的CS游戏基地作了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