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上创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4156900000070

第70章 网上创业的财务管理(5)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都为正,或者经营性利润大于0、投资收益大于0、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当期收益为正。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状况比较好。

如果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为正,而营业外业务亏损多,致使当期收益为负数,表明虽然企业的利润为负,但是是由于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所导致,构不成企业的经常性利润,所以,并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这种亏损状况是暂时的。

如果经营性利润大于0,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小于0,当期收益小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情况比较差,投资业务失利导致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比较差,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够稳定。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大于0,营业外业务大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大于0,说明企业的利润水平依赖于企业的投资业务和营业外业务,其投资项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应该关注其项目收益的稳定性。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小于0,营业外业务大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大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差,虽然当年盈利,但是其经营依赖于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持续下去会导致企业破产。

如果经营性利润小于0,投资收益小于0,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小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差,企业的财务状况值得担忧。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折扣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一般来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应占公司总收入的70%以上。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0.2.3 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从各国会计的实践看,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表体系中,经历了仅包括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到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过程。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编制的报表中已用现金额量表代替了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编制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也已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已经包括了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其主要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有关信息。

1)现金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会计上所说的现金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仅包括“现金”账户核算的库存现金,还包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要注意的是,银行存放和其他货币资金中有些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等,不应作为现金,而应列作投资;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则应包括在现金范围内。

2)现金等价物(Cash equivalents)

现金等价物的含义在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手持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及其指南的要求,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较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等。

3)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张以及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货币资金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是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构成现金流量,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国库券。

4)现金流量的分类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流量可分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部分。

5)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由表头、主表和补充资料等组成。补充资料的作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差额以及产生的具体原因;有效补充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揭示企业不涉及现金及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并与主表项目实现表内衔接,确保报表项目准确。

6)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析就是对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净流量的分布状况,揭示其形成的原因,便于决策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现金结构。其内容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分析、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

①现金流出结构分析。

企业现金流出量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分析主要通过结构百分比来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占全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全部现金流出量×100%

②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企业现金流入量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全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全部现金流入量×100%

③现金净流量净额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由三部分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3 财务计划

10.3.1 企业财务计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强化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使企业财务管理更为具体和规范化,并能顺利完成企业短期、长期目标,必须编制财务计划。

1)财务计划的内容

①现金流量计划:是规定企业在一定创期内现金的收入,现金的支出以及组织现金供应的计划。

在现金预算中概括了企业在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情况,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了解现金供应和支出情况,判断现金是溢余还是短缺,便于做出合理投资和筹资决策的依据。

②资本支出计划:是关于企业长期投资和资产购入、改造的计划。

资本支出预算的目的是对各个长期投资计划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分析、配合可运用的资金,从众多投资方案中,最终做出最佳的选择。

③利润计划:是根据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需要,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净利做出规划。

它是企业利润总额预测的具体化,是提供未来一定时间内成本、收入、利润等方面的资料。

④资产负债计划(预计资产负债表):它是通过一定时间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情况,以反映企业预计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现金计划和利润计划都是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重要资料:其基本公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筹资金)

上式中,应筹资金是根据资产预计数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预计数之和的差额,把一数字加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中,资产负债表两方才得到平衡。

2)财务计划的作用

财务计划对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以下三个作用:

(1)使企业目标具体化

在企业的总体目标或规划中,对企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就达到的各项目标的规定的概括和抽象,都比较原则和笼统。企业要完成其规定的经营目标,还要将其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责任人应完成的具体指标。为保证这些具体指标的实施,各部门就要做好反复的预算平衡工作,明确各部门应完成的奋斗目标,以便合理地安排财务活动,做好财务工作。

(2)企业控制的标准和依据

财务计划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把实际执行情况和计划进行对比后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完成。因此,计划是控制日常财务活动的主要纲领。

(3)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

财务计划不仅可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而且还可用于作为评判企业各部门工作业绩的标准和依据。

10.3.2 财务计划的起点、循环与机制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财务计划不仅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抑或企业的关系,确保出资人投资利益的充分、有效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至今财务计划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以企业抑或经营者为出发点构造,不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不能充分反映出资人的要求,难以充分保证出资人要求的实现,财务计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进行财务计划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财务计划的起点

财务计划的起点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谁提出财务计划的目标;二是提出什么样的目标;三是以什么为依据提出目标。历史上看,财务计划的起点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

(1)以生产为起点的财务计划模式

这种模式存在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它的特点是:①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终极地看是国家最高行政当局,但是,就各个具体企业的财务计划目标而言,由于整个计划体制采取按行政归属层层落实计划指标的形式,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就是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出财务计划目标的主体具有行政性、层次性和外部性(即不是企业自身提出)的特点。②财务计划目标是实物产量目标和成本降低目标。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是实物型计划经济,宏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是通过实物计划来实现的。因此,微观企业必须按实物计划目标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售价或进价都是国家预先行政确定的,企业不能改变产品或劳务的单位价值,只能改变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总量,而这是由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决定的。由此,国家则向企业提出完成实物数量的最低目标,企业也只能在这一最低目标的基础上争取超量完成目标。除了实物产量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努力外,实物耗量的多少也取决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购进价格是计划确定的,企业只能改变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实物数量。由于国家向企业提出了成本降低的最低目标,所以企业必须在这一最低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上述两个目标确定的结果,相应会形成当期计划利润。可以说利润是计划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前提。③财务计划目标提出的依据是国家当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国家提出当年宏观经济的总目标,并通过计划分解落实到国家各部门、各层次,最终贯彻在企业的各项计划之中。尽管国家的宏观计划是实物量计划,但由于价格是事先确定的,企业可以直接以实物量计划转换成价值量计划,相应形成财务计划体系。可见,财务计划是以国家计划(或上级主管部门计划)和实物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整个财务计划是一个被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