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4159400000019

第19章 热爱生命(2)

比如,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穷困,因而伪装很富有的样子;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的限度,盲目地去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这些人伪装真正的自我之后,希望在别人眼中建立另外一个形象。这类人的行为并不罕见,也并不难于理解。不过对当事人而言,这些行为有时并不是有意识的表现出来的。换言之,他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装腔作势。

因此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会利用一些借口来避免认识自己的真正面目。

一种常被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离群索居不和别人来往。我们常以他人对我们所表现的行为作为镜子,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情况。如果一个人不希望了解自己,就不用去照“镜子”。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远离“镜子”,不与他人接触,就看不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了。

上面这些表现,准确来说都是一种不自爱的表现。世界是宽广的,为什么要把自己闭锁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呢?作为年轻人,应该打开天窗,让阳光照耀到自己,让世界与自己紧密相连,让别人与自己分享。

巴菲特极度的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封闭自己,从小到大,他都十分的赞成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无论是与朋友相处的时候,还是工作的时候,他尽可能的不去干涉孩子的生活与工作。巴菲特在孩子们还在上学的时候,就给他们写了几条如何去学会珍爱自我的方法:

1.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任何一种经验,都是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个人运用某种才能或者品质的结果。这项经验的回馈作用,使当事者对自身的情况获得进一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面就越广,从而越能促进其对自身的了解。因此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圈在某个固定的生活圈里,而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多从生活中获取一些新的经验。

2.建立符合本身情况的抱负水准

所谓抱负水准就是每个人对自己成就的预期。抱负水准是有动机作用的。个人以某种程度为目标,朝此前进,以期达到那个目标。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若是过低,虽然目标容易达到,但是不能给自己真正的满足,因此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要是过高,超过了其自身的能力,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仍然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从而导致产生挫败感。因此在制定抱负水准时,要以自身的实际条件为依据,根据已有经验,对自己理想的目标做适度的调整。不可因为没有达到理想而自暴自弃了。

3.不以和别人比较作为唯一衡量自己的量尺

事实上由于我们经常和别人接触,随时有比较的机会,而且大家又习惯于这种方法,因此与人交往也是颇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每月的收入、官阶或者地位的高低、房舍的大小、汽车的等级、财产的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所密切注意的。可惜这种量尺是不适当的量尺,一个人如果把超越别人的物质生活当做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一种不自爱。反过来,对于自己自身得过且过的态度也是一种不自爱。

总之,无论我们的生活处于什么阶段,无论我们的财富有多少,都应该用淡定的心来看待,要学会用各种好的方法去珍爱自己的身体与心理。不能因为社会的现实,自甘堕落,或者随波逐流。

懂得珍爱自我,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我告诉我的孩子们,钱不会给你们带来好处,而能带来好处的,就是自爱。

品读生命

在我们整个生命中,执着什么,就会被什么所骗;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品读生命,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

巴菲特曾经对他的后任妻子阿斯特丽德·门克斯说:在我们心里,该忘记的悲伤永远像烙印那么深,不该忘记的快乐却总是会轻易消失,也许生命就是要让我们读懂痛苦,然后在痛苦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在生命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得不到的人或物念念不忘,反而会忽略身边的人和物,其实身边的人与物都比难以念念不忘的要好很多。因此,并不是说过去已经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得不到的东西都带着光环,其实不一定就是最美好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不要再让自己苦苦地生活在折磨之中。

回忆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精彩纷呈的,当我们走向希望的那一刻,回忆在心里的世界是那么渺小和卑微,我们所做的只有一路向前,一路向着希望,向着目标不停地奔跑。因此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应该忘记的是那些忧伤,而应该记住畅游精彩纷呈的世界。

所有人都知道,巴菲特有个儿子是音乐家,那就是他的小儿子彼得·巴菲特。其实彼得并没有什么钱,但他一直都在用音乐阅读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彼得找到了许多的快乐。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彼得比我这个糟老头要快乐多了。”

“2008年秋天,我有幸在佩利媒体中心位于纽约和洛杉矶的分会场进行演出。

“至少有两个原因,使得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首先,这些融合了音乐、录像和谈话的演出活动,让我有机会分享并升华很多思想,进而成就了这本书。再者,洛杉矶那场音乐会,也因为我父亲的参加,而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听我弹唱。父亲不只是来当观众的,他还加入到了我的演出当中,他带来了那把小有名气的夏威夷吉他,我们在一首合唱中迎来了音乐会的开场。在一曲《她是不是很甜美》的激情演奏之后,我父亲跟观众说他来这里是为了看看他在钢琴课投资中获得的回报,逗得观众们哄堂大笑。

“如果我当时思考一下的话,我可能会问他是哪次钢琴课。因为我总是开始学琴,然后又放弃,这样折腾过四次。

“我认为这反映了我的一个核心观点:人的生命往往都是神秘莫测的,极少有人能够沿着直线靠近它们,也没有谁能够在找寻它们的过程中一帆风顺。

“回想起来,我似乎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音乐这个志向一直都在召唤着我的生命——这就更令人费解了,为什么我用了这么长时间都在品读这种过程。在这一点上,我怀疑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越是那些最常浮现、距离最近的事物,往往越是视而不见。

“母亲曾经跟我说,我甚至在咿呀学语时,就东倒西歪地转着圈唱‘一闪一闪小星星’。我之前曾经提过,自童年伊始,我就能听到脑海中回荡着的旋律。当然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同寻常,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这种内心深处的乐声吗?

“在我4岁时想象‘约会’是这样的:我邀请一个名叫黛安娜的朋友来到我家,她是第一个令我倾心的女孩儿,我在家里的壁炉处出现,壁炉就像舞台的前端一样将我框起来,我为她献上一首小夜曲,并唱着保罗·安卡的歌,‘噢,请留下来陪我,黛安娜!’”

在回忆快乐与向前看的前提下,生命更真实的存在方式其实是一个现状,阅读生命是阅读现状的一个过程,所以,年轻人要更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阅读生命的方式。当我们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往前时,我们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也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在整个生命的旅程中,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当下”,他们总是忙忙碌碌,总是若有所想。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最后,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升好几级,可是,他们并没有生命中应该有的快乐。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以前已经怎么样了,也不在于以后会怎么样,而是在“当下”,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品读自己的生命,一切的美丽都在眼前。

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天尚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上天赐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年轻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要在最年轻的时候学会品读生命,待到垂暮之年,生命便会没有丝毫的遗憾。

巴菲特曾经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

品读现在拥有的生命,给自己一个深深潜入水中或是飞翔于天空的机会。如果只是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臆想当中,就像走在一条绳索上,在它的两边都有危险。而一旦尝到了生命现状这个片刻的甜蜜,就不会去顾虑那些危险;一旦跟生命保持同一步调,其他的就无关紧要了。对年轻人而言,生命就是一切。

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生命功课要交,要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用平常心对待每一天,用感恩之心去品读生命,我们才能理解生活和快乐的真正含义。

我很庆幸,我每天都在品读我所剩无几的生命,我的孩子比我要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