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对他们起作用更多的是心而非意识。——查斯特菲尔德勋爵
如果你错了就承认
你如果在别人责备你之前,很快地找个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对方想要说的责备的话,你已替他说了,他就没有话可说,那你十有八九会获得他的谅解。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他在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并被主人解雇。后来就是因为这件“卑鄙龌龊”的行为,使他深深地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才犯的。”
后来,卢梭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做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他敢于把这件“难以启齿”而抱恨终身的丑事告诉世人,这也显示了他勇于忏悔的坦荡胸怀和不同凡响的伟大人格。
罗曼·罗兰曾说:“在你战胜外来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能不断地自省与更新。”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尽力辩护自己的过错……而一个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却可使他出类拔萃,并且给人一种尊贵、高尚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错了,迅速、郑重地承认下来。下面几项建议对你或许会有所帮助。
1.不要说丧气的话
《顶尖人物:美国商界新英雄》一书的作者葛菲德指出,成就高的人极少用“失败”一词,这两个字语气太重,听起来就好像到了穷途末路。他们宁愿用“小故障”、“弄糟了”或“改变方针”等词语表示遇到了挫折。
2.不要责怪自己
“你怎样形容自己,你就可能真的变成那个样子。”专家这样警告说。一再认为自己无能的人,不但意味着将一事无成,而且还会限制自己的潜能。专家建议:不如自视为“有许多选择”的人,这些选择包括接受训练、学习新本领,以及鼓足勇气转业改行。
3.有备无患
拟定一份应变计划是很有用的。失败的时候,不妨自问:最坏会坏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足够能力渡过难关另辟新途?或者是,迫使自己深思熟虑,谋求应变方法。要时刻记住:“危机”二字兼具“危险”和“机会”两个用意。
4.要失败得有道理
休斯顿大学麦特森教授开有一门课程,学生称为“失败101课”。他叫学生制作一种不会有人买的商品模型。学生们设计了老鼠用的热水浴盆和风暴中放的风筝。这些荒唐的构想,可以使学生将失败视为革新而非惨败。这样,他们便会大胆去做种种试验,而不会惧怕遭到失败。麦特森指出,大多数的学生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前,至少要遭遇5次失败,经过这些“失败训练”以后,他们会懂得不把一次失败当成定局。
5.永不死心
1895年,格伦·厄尔利经营的建筑公司倒闭,他当时只有25岁,不愿宣告破产。于是,他向家里借钱处理了一些善后事,并继续学习管理诀窍。1902年,他在几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再遇到困难时,这些银行将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他再去借贷,重新创立了自己的事业。1915年,他的公司登上了美国《公司》杂志开列的发展最快的500家私营公司的名单。即使这样,厄尔利仍然念念不忘以前的窘境。他说:“我一直设法使自己的生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经过失败的淬砺,再加上永远进取的决心,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引导他人跟你有效合作
柴菲是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在与团队成员合作时,她却遇到了一些麻烦。她所在的团队中有专门的色彩专家,所有设计师在设计好一个方案后,都要与色彩专家沟通,为服装选择最能突出其感染力的颜色。色彩专家和每位设计师合作得都很好,但是柴菲除外。每次柴菲拿去的设计图样,色彩专家都以“柴菲,咱们今天谈不来”为由给挡了回去。几次之后,柴菲终于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别的设计师拿给色彩专家的图样都是未着色的,只用铅笔描出轮廓,细节部位的设计也是在和色彩专家协商之后才进行的。而自己的不但已经按照自己的偏好涂了颜色,而且每个细节都已设计完整,这使得色彩专家没有了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机会。
找到原因后,柴菲决定尝试一下。她随手抓起几幅还未完成的图样,找到色彩专家,诚恳地说:“你觉得这几个方案该采用怎样的色彩呢?还有,这几幅图样的细节设计,我很需要你的建议。”对方微笑着站起来说:“我很愿意为你效劳。来吧,我们把它们输入电脑,然后再找出最能打动我们心灵的一个。至于细节,还是等大的着色方案定了之后再考虑它吧。”
其实,每个人都有喜欢展示自己才华的方面,他们可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自吹自擂。有一句法国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树立敌人,只要处处压制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拥有朋友,你必须让朋友显得比你突出。”让同事显得很高明,这就是与同事的相处之道。
在与同事合作时,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太不可理喻了。“他们的想法荒唐可笑,可他们却固执己见,根本不给任何人协商的余地。很多次,我们的讨论都因此无法达成共识不欢而散,这也影响了我们团队的工作效率。”你的身边是否有过这样的抱怨呢?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每一个团队由于成员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工作经历,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习惯,对同一件事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而且有一些甚至还显得不可调和。有些人在面对合作伙伴的不同观点时,头脑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多么可笑的想法!”然后就会竭尽全力说服双方放弃自己的想法,认同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当罗斯福做纽约州长的时候,他完成了一项特殊的功迹。他和政党重要人物相处得很好,使他们同意原来他们所反对的案件。我们且看他是怎么做到的——当有重要职位需要补缺时,他就请那些政党要人推荐。罗斯福会给对方解释说他们推荐的,是党内并不受到欢迎的人,同时也会受到民众反对。后来他们又推选了一个出来,那人看来虽然并没有可批评的地方,可是也没有令人赞佩的优点。罗斯福就告诉他们,任用这样的人,会有负公众的期望,所以请他们再推选出一个更适合这职位的人。他们第三次推荐的人看来是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十分理想。于是,罗斯福对他们表示感谢之意,让他们再试一次。第四次他们所推荐的,正是罗斯福所需要的人,而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激之后,罗斯福就任用了这个人。而且,还使他们享有任命此人的名义。趁此机会,罗斯福会对他们说他已经做了使他们愉快的事,现在轮到他们顺从自己的意见做几件事了。罗斯福相信那些党政首要们,也乐意这样做,因为他们赞助了政府重大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固然罗斯福凡事都很费事地去征求别人的意见,且对他们的建议表示尊重。当罗斯福委派重要职司时,他使那些党政首要们真实地感觉到,这是他们所挑选的人,这是他们的意见——而这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可见,即使当别人的想法与我们相左时,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别人,并站在别人的立场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进友谊,利于以后的合作。
面对分歧,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不但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更凸显出你人格的高尚,它充分地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和真诚,表现出你的无私和豁达。
吉拉德·黎仁柏在对自己的著作《打入别人的心》评论时说:“当自己认为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同等重要时,交谈才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在交谈开始时,就要对方提出自己的目的或方向。当我们作为听者时,我们要用听到的话来管制自己要说的话;当我们作为讲话人时,我们接受对方的观念将会鼓励对方打开心胸接受我们的观念。”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点,而不至于伤害他的感情或引起悔恨,那么你只需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就可办到。
向别人显示自己的谦卑
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对立。发生对立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方地位高于你,你冒犯了他,让他感觉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气;另一种是对方地位低于你,你高高在上,让他感觉你的优越性,心生妒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根源就在于对方在你的面前感受不到优越性。
此时,若适当向对方示弱,让对方表现得比你优越,则是人际关系学中很关键的学问。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而且很多时候,卑下的姿态更能消除对方的敌意,赢得认可、友谊或同情。林肯就曾以这种方式消除了一个暴徒的怨气,从枪口下逃生。
有一次,一个暴徒拿着手枪对着林肯说:“我曾下过决心,如果有一天遇到比我还丑的男人,我一定当场把他打死。”
没想到林肯不慌不忙地向那个暴徒承认,自己是一个丑男人,并对他说:“你如果想打,就打吧!”结果这个暴徒的气消了,自动离开了。
林肯依靠什么消除了暴徒的反感,脱离了危险的?那就是他谦卑的态度。
但在生活中,面对他人的侮辱,一般人都会以牙还牙,恶语相向。而林肯则截然相反,他不仅没有威胁辱骂暴徒,反而坦然地承认自己是一个丑男人,以示卑下。就在他承认的瞬间,暴徒对林肯反感的所有理由都消失了。试想,如果林肯在暴徒面前趾高气扬,结果会怎么样,只怕引起暴徒更大的反感,林肯也就没命了。
正如前面所说,对方产生反感时,其潜在心理就是,希望自己的优越得到认可。而一旦他发现对方比自己差时,便不再反感,甚或取而代之以同情,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