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力正常,做别的事情也挺好,为什么就是学习不好呢?
为什么孩子一玩儿起来就没个够,一学起来就没精打采呢?
无论我们怎么省吃俭用地给孩子请家教、辛苦补课,为什么就是不起作用?
……
在忙爸忙妈眼里,终日的拼搏、努力,无不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在他们眼里,更是把成材与文凭、学历画等号。因此,忙爸忙妈们无一例外会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孩子的学习上。但是,一旦爸妈忙起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就会松懈,而孩子又似乎总是不能让父母如愿以偿。其实,天底下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有目标,学习才有动力
诚然,天下有各种各样成功的人物,也有各种各样成功的事业,但是,当我们探寻这些成功人物或是成功事业的背后,却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它们最初都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而这粒小小的种子就叫做目标。
世界上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没有目标的孩子。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就好比一个想爬山的人,才能到达山顶。学习也如此,如果心中没有“山”这个目标,又怎么能主动去学习呢?所以,要想让孩子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过,请记住:这个目标必须是孩子愿意实现的,而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
像所有的妈妈一样,都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大伟的妈妈也不例外。尽管一个妈妈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最聪明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而一个偶然,正在念二年级的大伟轻而易举地答对了一道连高年级同学都摇头的数学题,更是让大伟妈妈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可是,现在这个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却成了妈妈最头疼、最麻烦的孩子。一次,大伟妈妈向班主任老师说,“大伟在家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小动作还特别多。而且学习一点也不主动,你催一催,他就动一动,你不催他就不动,有时候,我真是恨不得都想揍他一顿。”
看着大伟妈妈心急火燎的样子,班主任老师耐心地说:“大伟之所以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只是因为他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知道从早到晚应付一大堆枯燥的作业,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听老师这么说,大伟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目标啊!我天天说他要好好学习,要出人头地,我还经常鼓励他,学习好了将来才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目标还不明确吗?”
其实,像出人头地这些目标,只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期望,而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目标和愿望。再说,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也根本不知道好好学习和长大找个好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么,关于大伟妈妈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又是如何看的呢?
“其实,你说的也不是不对,作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呢?可是,要想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就得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孩子自愿的,而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
听了班主任老师的这番话,大伟妈妈略有所悟,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她相信,一个明确的目标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是那么重要。
一次,大伟妈妈下班后,发现已经放学回家的大伟正在全神贯注地打游戏。
“大伟,你的游戏打得真棒,连爸爸都没有你打得好。”妈妈发自内心地说。大伟扭过头,看了看妈妈,不知道她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
“大伟,妈妈发现你在打游戏的时候特别厉害,我觉得你长大后可以做一名软件工程师,可以开发出很多很多好玩的游戏。”听妈妈这么一说,大伟精神劲儿更足了,停下手里的游戏,认真地问妈妈:“真的吗?我也能开发出好玩的游戏吗?”显然,大伟对于和游戏有关的一切都是充满兴趣的。
“这就要看你自己了。如果你要求自己一定要开发出有趣的游戏,妈妈和爸爸都相信你一定能开发出更有趣的游戏来,而且也一定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你的游戏的。大伟,你要记住,只要一个人一定要实现目标,他就会不遗余力地争取,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得到。”尽管妈妈也略微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大伟在游戏上的天赋的确很出众。
“妈妈,我想做一名软件工程师,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呢?”听了妈妈的这番话,大伟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孩子,要想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你首先要把现在的功课学好。现在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只有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这样就离你的目标不远了。如果现在的功课没有学好,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就会很吃力。”妈妈轻松又不失严肃地对大伟说。
听了妈妈的话,大伟一下子茅塞顿开,大声地说:“太好了!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
很显然,聪明的妈妈发现了孩子内心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前提。事实也证明,恰恰是在目标的吸引下,大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每天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
可见,对于孩子的学习,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学习才会有动力,而这样的学习无疑会让孩子有一个更主动、更快乐的心态,反过来,这也会让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忙爸忙妈”支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学习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态度也会让他们离大目标越来越近。
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达成目标,同时,当孩子完成目标以后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
学习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人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大师、文坛巨匠、事业巨子以及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成功的人,无不是从兴趣爱好起步的。对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由此看来,兴趣着实是每个人成功路上的“敲门砖”。
不仅如此,在孩子的学习之路上,兴趣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一旦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往说明他们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于是,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毫无疑问,这样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毕加索小的时候,非常讨厌老师教的那些枯燥的东西,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老师头上的挂钟,盼望指针能走得快一些。
“老师,我要上厕所。”不耐烦的毕加索总会这么跟老师说。
“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讲课的老师很不耐烦,“去吧,去吧!”
毕加索走出教室,实在无处可去,便又回了教室,但是没过一会儿,他又坐不住了,脱口而出说:“老师,我能为你画张像吗?”
“什么?你给我画像!”老师瞪着眼,气愤地说,“去吧,去吧,上厕所去吧。”
后来,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被父亲知道了,他的父亲并没有批评孩子,反而认真地问道:“孩子,你真的想画像吗?”
毕加索听了,肯定地说:“是的,我讨厌上课,我只想画像!”
看着儿子对自己的想法如此坚定,父亲想了一下,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也不要拒绝学习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之后,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一家有名的美术学校。不仅毕加索本人而且他周围的人也发现,对于美术,他表现出的耐力是如此的惊人,与小学课堂上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看到儿子对美术是这么的热爱,父亲决定让他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
很显然,这是一位善于尊重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家长。事实上,只有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这也是小毕加索日后为何会大有作为的原因之一。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总会做出一些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兴趣的举动。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经常会将家里的玩具、小机器拆开或是重组,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将一些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这种时候,家长很可能会阻止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快停下来,不要动手了,不好好学习,瞎鼓捣这些能有什么出息!”
其实,当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完全可以这么想:喜欢动手制作恰恰说明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而且这么做的时候,对孩子的大脑也是一种锻炼。家长还可以借用孩子在拆卸或是组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主动读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了。如果孩子依旧弄不明白的话,家长还可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等把基础打好了,将来有了渊博的知识便能解决这些难题了。毫无疑问,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之,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却认为学电脑有前途;如果孩子的兴趣在音乐上,家长却强迫孩子学书法……这些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兴趣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变得更没有兴趣,而孩子自身的潜力也会被埋没了。
最后,请每一位爸妈都记住小卡尔威特所著的《后天神童》中的这样一段话吧:“人都喜欢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有兴趣,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欢,不论怎样强迫都产生不了作用。”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学习不是负担,更不是烦恼,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驱动力。
为“忙爸忙妈”支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家长如果引导得当,任何一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
孩子对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将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强加于孩子,无疑是件愚蠢的事情。
尝试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这对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现实生活中,分数成了孩子身上的沉重枷锁,而学习更成了孩子逃避的重任。诚然,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让自己的这份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下面几位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认识就存在不少误区。
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孙芮的考试分数比上次的高了一些,爸妈看到他的试卷后,立马喜上眉梢,先是夸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然后又说孩子真是越大越懂事了。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奖励接踵而来,尽管孙芮爸妈也知道,孩子自身还是有很多缺点,比方说,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耐性不足、上课还容易捣乱,对此,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在孙芮考试成绩很差的时候,孙芮爸妈对他的态度却完全不是这样。只要分数下降了,他们就认为孩子“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家长、老师的一片苦心,甚至还直接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是没有一点希望了”。
很显然,这是一对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家长,在他们看来,分数高低就是判断孩子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孩子得了高分,他们就会感到很光彩,很有面子,很自豪,对孩子的要求也会尽量满足。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亲戚朋友、单位同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内容。可是,如果孩子的分数没有让家长满意,他们就会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对孩子进行批评帮助时也会缺少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其实,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事实上,这种家长只会迫使孩子把获取高分看做学习的唯一目的,在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孩子在思想品质、性格修养以及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可以想象,一个长期生活在负面压力中的孩子,一旦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就很可能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来欺骗家长。久而久之,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除了上面这类习惯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家长外,还有一类家长习惯机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对孩子的教养也无疑是一种误区。
郭佳妮是个正在念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爸爸妈妈是一对辛苦工作的上班族。为了让佳妮的学习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将来凭自己的实力考上一个重点初中,她的爸爸妈妈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每当佳妮从学校拿回试卷的时候,都是家里气氛最严肃的时候,而佳妮的爸爸妈妈采取的教养策略就是分析她的试卷,还美其名曰地说:“我们是在帮助女儿找不足、查原因,这样她的成绩才会节节攀升。”比如说,佳妮爸妈会机械地比较佳妮在同一门学科中,前后几次考试的得分情况,以此来判断孩子此门学科的学习好坏;再比如,佳妮爸妈会机械地比较在同一次考试中,佳妮几门学科里分数的高低,以此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弱点。
除此之外,佳妮爸妈在每个学期初,还会制定一个规定,以此作为本学期学习的“硬指标”,那就是规订孩子必须在期中或是期末考试中,达到怎样一个分数,一旦孩子无法完成,他们就会实施一些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