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做到位
4160100000010

第10章 追求卓越:做事做到位才会有机会

中国的市场竞争已经拼过了好几个阶段,胆量、技术、规模、宣传都拼过了,现在该是大家共拼“到位”的时代了。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行

只满足现状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很多职场中人都认为,自己所干的活对得起工资就可以了,这几乎成为了现在的职场流行病。不信你可以随便问问你身边的朋友——“你工作怎样?”得到的答复可能会千篇一律——“还可以吧”。剔除这里面的谦虚因素,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大多数人只满足于尚可工作表现的影子。

一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位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不满足于尚可工作表现的员工。因为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会激励其自动自发地追求最好,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诺思克利夫爵士是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被誉为新闻界的“拿破仑”。最初在他每月只能拿到80美元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都成为他的所有,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即使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了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总理,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的这种大胆的努力,提高了不少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改变了整个英国的政府制度。”

诺思克利夫爵士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助理编辑答道。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序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五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五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感到满足,那你自身的能力很快就会停滞,你的事业也将裹足不前。诗人格斯特曾说过:“现在的自己是永远有待完善的。”永远不知满足的优秀员工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积极寻求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方法,并且为了促进自身进步,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出色。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五两银子,第三个仆人二两银子。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也想办法赚到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地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十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所有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

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

主人最后把他的二两银子也给了有十两银子的仆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连他们所有的还要夺走。”

第三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无论做任何事情,务必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能否把工作做出色,以及日后事业上的成败。要做就做出色,这样你才能永远领先他人一步。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尽力把工作做出色。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可”为满意,那他绝不会把工作做出色。

做事箴言

1.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无论做任何事情,务必竭尽全力。

2.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会激励其自动自发地追求最好。

挑战高难度,“我的位置在高处”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的潜能画地为牢,最终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

敢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高目标。目标是行动的灯塔,我们所有的精力与智慧都是为它储备的,目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我们所成就的事业的大小。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他的生活是没有方向的,他的一生必将是缺乏激情的一生、不完整的一生。对于一个树立远大目标的人来说,追求的目标越高,对自己的要求越严,他的能力就会发展得越快。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老人到山里打柴时,捉到了一只刚满月的幼鹰。老人就把这只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子里给小孩子玩。

这只幼鹰和鸡一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时间久了,它就把自己当成了鸡。

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老人想把它变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厮混在一起,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舍不得那个温暖舒适的窝,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老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

最后,老人听了一个猎户的建议,把它带到山崖上,将它扔了下去。起初,这只鹰就像石头似的,直掉下去。眼看就要掉到崖底了,慌乱之中的求生本能促使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居然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竟直冲云霄、搏击长空。

这时,鹰才意识到自己巨大的飞行潜能,认识到生命赋予自己的神奇力量,它展望高空,自由翱翔,成为真正的雄鹰。

雄鹰变成了鸡,并非它丧失了飞的能力,而是由于习惯了在草丛中觅食的生活,降低了自己的目标。最可悲的是,“我是鸡”的观念已经笼罩在它的潜意识里,飞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这种现象被人们叫做:“自我设限”。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一定要让它有足够的难度,尽管它看起来似乎不容易实现,但是它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激励你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它。我们有了远大的、令人心动的目标,再加上坚定不移、必然能够达成的信念,可以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出生在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因为营养不良,他从小就患有软骨症;在他6岁时,双腿变成了弓形,而小腿更是严重萎缩。然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有人相信会实现的梦。这个梦就是——他想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小男孩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所属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西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去为他心中的偶像加油。由于穷得买不起票,所以只有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剩下的最后几分钟比赛。

在他13岁时,有一次在布朗斯队和西九人队比赛之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终于有机会和他心目中的偶像面对面接触了,那是他多年来一直期望的一刻。

小男孩大大方方地走到这位大明星的跟前,说道:“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实的球迷。”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说了谢谢。这个小男孩接着又说:“布朗先生,你知道一件事吗?”吉姆转过来头问道:“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啊?”男孩就说:“我记得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吉姆·布朗十分开心地笑了,然后说道:“真不简单。”这时,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自信地说:“布朗先生,总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着对他说道:“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说:“奥伦索,先生,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普森。”

的确如他所言,奥伦索·辛普森果然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所创下的所有纪录,同时又创下一些新的纪录。

目标能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改写一个人的命运。目标使一个行走不便的奥伦索·辛普森成为了传奇人物。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事实,首先要做的事便是制定目标,这是一个人的成事之本。目标会引导你的一切想法,而你的想法便奠定了你的精彩人生。日本的吉本睛彦说:“如果想成功,目标要越大越好。因为如此一来,在没达到目标前,你就会严以律己,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懒散。”

一个有追求的员工,可以把“梦”做得更高些。虽然开始时只是一个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总能变成现实。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在树立了高目标后,还要将自己的目标当成一种工作使命,因为只有强烈的工作使命感,才会更早、更快、更好地实现你的梦想。

使命感是一种促使人们积极采取行动,实现自我信仰和人生目标的心理状态,也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员工,如果能将工作本身看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就会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而驱使自己自动自发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但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埋头工作的决心,还具备极强的探索精神,乐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刻苦钻研、尝试创新。他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使命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和任务;他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使命的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变革所处的环境,尽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并从中汲取再一次走向成功的力量。

具有强烈工作使命感的人,他们都会主动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而不以薪水为目标。他们也不会畏惧自己工作上的坎坷,而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因此,他们一定能够享受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后所得到的快乐。

30年前,当费兰德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时,他就要求自己有所作为。那时候,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可思议地定在纽约大都会街区铁路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为了这个目标,他从13岁开始,就与一伙人一起为城市运送冰块。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并想方设法地向铁路行业靠拢。18岁那年,经人介绍,他进入了铁路业,在长岛铁路公司的夜行货车上当了一名装卸工。他觉得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尽管每天又苦又累,他都能保持一份快乐的学习心态,因此受到领导的赏识,被安排到铁路上,开始干一份检查铁轨和路基的工作。尽管每天只能赚1美元,但是,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在向铁路公司总裁的职位迈进了。

随后,他又被调到铁路扳道工的岗位上。在这里,他依然勤奋工作,加班加点,并利用空闲帮主管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他回忆说:“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工作到午夜十一二点钟,才能统计出各种关于火车的盈利与支出、发动机耗量与运转情况、货物与旅客数量等数据,做了这些工作后,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迅速掌握了铁路各个部门具体运作细节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一点,没有几个铁路经理能够真正做到。通过这种途径,我已经对这一行业所有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但是,他的扳道工作只是与铁路大建设有关联的暂时性工作,工作一结束,他立刻被解雇了。

于是,他找到了公司的一位主管,告诉他,自己希望能继续留在长岛铁路公司做事,只要能留下,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对方被他的诚挚所感动,调他到另一个部门去清洁那些满是灰尘的车箱。很快,他通过自己的实干精神,成为通往海姆基迪德的早期邮政列车上的刹车手。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铁路知识。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现在,费兰德已是公司的总裁,他依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纽约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他每天负责指导运送100万乘客,至今也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的交通事故。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在我看来,对一个具有强烈工作使命感的员工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一个具有强烈工作使命感的员工,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勇于负责的人,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他在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迈进的时候,也会受到各方面的真诚相助。”

只有雄心勃勃,不断挑战工作高难度的人,最终才能攀登到更高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有树立高目标,勇于挑战,就能激发出潜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做事箴言

1.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2.目标能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创新思维做到位,提高效率数百倍

在今日的世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已经是人人都可以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人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都可能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小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并不多,而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提出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尝试一下,并承诺,如果赔钱了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演出时,哈利都会在马戏场外高声大喊:“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他不停的叫卖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好几倍。

观众进场后,哈利又开始叫卖啤酒、汽水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这样一场演出下来,马戏团的营业额比平常增加了好几倍。

在工作中,许多员工由于害怕承担责任,一味地墨守成规,惧怕改变,不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做事。他们的做事准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的人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对得起那份薪水就可以了。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充其量只能作为“垫底”的,让老板放心,但绝不会令老板欣赏。因为在这个以新求胜、以新求发展的时代,员工创新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高低。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有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管道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开始时他们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后来,一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老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线绑在公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鼠听到母老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找它。它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线也被拖着跑。因此,工人们就很容易把那根线的一端和电线连在一起。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得到顺利解决。这位爱动脑筋的装修工,也因为创新而完成了任务,最后得到了老板的嘉奖。

一个小小的创意,不仅成就了公司,更成就了自己。

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准备发射前,有一位公司的老总给有关部门写了封信,想在卫星外面做公司的宣传广告。有关人员听了后,一致认为他有神经病,根本不予理睬。

可是这位老总却很认真地一次一次给有关部门写信,非要做成这个广告不可。后来,这件事情被传开了,所有人都觉得很新鲜,在卫星上做广告,谁能看得见呢?一个谁也看不见的广告有什么意义?难道是做给外星人看的吗?

直至卫星真的发射成功了,这位老总的要求也没有被批准,但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短短的时间内,这位老总和他的公司在美国家喻户晓,知名度大大提高,公司产品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后来记者在采访这位老总时问道:

“您怎么会想到在卫星上做广告呢?”这位老总笑笑说:“当时我的公司刚刚起步,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广告。为了达到宣传目的,我只能找一个根本不可行的办法,一分钱没花,却比花了钱的广告效果还要好上千倍。”

创新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拥有无数的梦想,让你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从而把一切变得更美妙、更有效、更方便。

做事箴言

1.做事千万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多一点创意,多一份成功。

要想做事做到位,学习脚步不能停

学历只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代表未来。持续学习是一个公司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知识的积累源自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于学习。如果你希望自己不断成长,那么你就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就得时时刻刻保持一颗主动接受教育的心。

学习型组织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圣吉博士说:“21世纪企业最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把企业创建成学习型组织,企业恒久不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永远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同时,学习观念的建立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因为学习如同充电,又如同吃中药,吃中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公司里经常灌输学习的观念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的事情。

人是所有地球生命中适应能力最弱的,但人却成了地球上生命力最强大的动物,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学习造就了人类,学习是人类之所以称为“人类”的根本。

在今天,全世界在10年里所产生的新知识是人类历史所有知识的总和;在今天,你的大部分知识在5年后就会被淘汰;在今天,要想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竞争淘汰,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198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派瑞曼就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学习不再是教室里或者上岗前的孤立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

曾经有一位记者这样问亚洲首富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在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上,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但仍爱书如命,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总部大楼的石碑上刻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十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尽管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也许我们惊叹犹太人的聪明,其实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却依然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并且涌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伟大人物,因为犹太人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他们在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舔书上的蜂蜜,她们这样做是想告诉孩子:书是甜的。因为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对知识产生渴望。

可以说,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歌德也曾经说:“人不是生下来拥有一切,而是靠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明显。你只有自己首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去实现成功的梦想。

做事箴言

1.学习力才是竞争力,学习成就未来。

2.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才能做到。

独当一面,做一颗对公司有用的螺丝钉

一个员工要走向成功,就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不仅不能让上司省心,反而给公司带来了包袱,老板肯定不会喜欢你的。所以,在工作中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才能让公司器重你,让别人佩服你。这也是你在公司立足和提薪晋职的必备素质。

现在企业选拔人才,都要求员工在专业上能独当一面、技术能力出众、能解决该专业技术问题、出色完成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任务,并成为专业技术带头人。

在现代企业做事,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必须熟悉你的工作,能够独当一面地处理事务。如果在工作中仰人鼻息,你的能力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就已经被打了折扣。

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A对B说:“我要离开公司了,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这个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就会受到重大损失。”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忍辱负重,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后他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B的智慧,他用巧妙的方式改变了A的关注点,从抱怨公司变成提升能力,把自己变得更重要。

把自己变得重要是一种能力。重要与否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靠他人的认可。这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最终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对公司的贡献也在提高。如果公司能看到员工的重要性,自然会加以重用;如果公司看不到员工的价值,那时以你的能力足以轻松迅速地找到另一家更好的单位。

抱怨、牢骚不能解决问题,工作中要想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好员工必须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除了忠诚可靠,老板最需要的当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因为老板担当的不仅是财富和名望,更重要是责任——发展集体的事业的责任。所以,老板总希望下属能够独当一面,分担他的责任。

公司、老板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胜任其职,这是他们的基本心态。如果你还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就须努力了。

提升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要善于在工作的失误中去学习和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书本上是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我们可以经常对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错在哪里?怎么纠正?如此这般长久磨炼必能得到提高。

学会有效掌握时间。例如实在紧急的事务可以直接解决,若不太紧急的事情可以先把问题记录下,集中到某一时间逐个解决。

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把自己放在客户或老板的位置考虑一下问题,想一想碰到同样的事情他们会怎么样,如此一换位就会更理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让对方很满意。

善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向上级汇报工作时,记得要有自己的想法。事无巨细样样汇报、唯唯喏喏没有主见的人不会得到老板赏识。例如,小的方面或细节让老板知道这是为什么,大的地方让老板过目,征得他的同意再实施。

工作中多相信别人。作为上级要鼓励下属:你做得很好,希望你经常能这样。这句话对下属来说很受用。

永远不要说NO。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是还没找到适合的方法,而不是其他的任何原因。

做事箴言

1.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是还没找到适合的方法。

2.合适地提出独立的见解、做事能独当一面、善于把同事和领导忽略的事情承担下来。

只要精神不滑坡,就能爬上高山坡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取成功,才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有才能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功。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又像水蒸气一样,其形其势无拘无束,谁都无法用有固定形状的瓶子来装它。而要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成就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要有自信乐观的心态。

一个有着乐观心态的人被大水困住,只得爬上屋顶。邻居中有人漂浮过来说道:“约翰,这次大水真可怕,难道不是吗?”约翰回答说:“不,它并不怎么坏。”邻居有点吃惊,就反驳道:“你还说不怎么坏?你的鸡舍已经被冲走了。”约翰回答说:“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六个月以前养的鸭子现在都在附近游泳。”“但是,约翰,这次的水灾损害了你的庄稼。”这位邻居坚持说。

约翰仍然不屈服地说:“不!就在上周,代理人还告诉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这下就全解决了。”这位悲观的邻居再次对他那位乐观的朋友说:“但是你看,约翰,大水还在上涨,就要涨到你家的窗户上了。”这位乐观的朋友笑得更开朗,说道:“我希望如此,这些窗户实在太脏了,需要冲洗一下。”

虽然看起来约翰是在开玩笑,但幽默感正是他精神力量的体现。显然,约翰已经准备好,以积极的态度来应付各种情况。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研究发现:在决定个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积极、主动、努力、果断、毅力、奉献、乐观、信心、雄心、恒心、决心、爱心、责任心……这些积极的心态占80%左右;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口才好、有远见、创造力强、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这类技巧性因素占13%左右;还有一些看起来无法自主决定的客观因素,人们将它们归为其他类,如运气、机遇、环境、背景、长相、天赋等,这类因素仅占7%左右。教授们从众多案例中得出结论:一切成功的起点,是培养一个好的态度。

“唉,像我这样的人,肯定是一无所成。”

“别对那个职位空缺胡思乱想了,公司器重的是那些年轻有学历的人。”

“我这样的人还能抓住什么机会?还是随大流吧!”

其实,正是诸如此类的消极抱怨,限制了人类的潜能。而事实上,在生活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做。

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否用自信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很多伟人、领袖一路向前,仿佛有胜利追随着他们:他们好像是一切事物的主人、一切行动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能傲视群雄、征服一切。这一切其实应归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相信自己有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

他们总是乐观,从不犹豫,从不恐惧未来;他们只知道任何事情到了自己手里,一定要做成功,一定做得尽善尽美。因此,世界上的伟大事业仿佛是由他们来做,这种坚强有力的人做起事业,从不瞻前顾后、从不迟疑不决。当事业路途上遇到任何困难障碍时,他们也决不后退,总能自信靠着他们的卓越才能奋力越过。

坚强的自信,便是伟大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坚信能做成的事,必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决不会成功。

碰上问题时,人们往往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这等于在预演失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头脑里不好的想象,会“配合”事情进展的现实情况,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最后造成不好的结果。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运动员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他脑子里会出现球掉进水中的影像,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打出的球往往真的会掉进水中。

一位著名的击剑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输给了一个与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对手。当他们第二次相遇时,由于上次失利阴影的影响,这名运动员又输掉了,尽管他并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赛前,这名运动员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录制了一盘磁带,磁带的内容就是强调自己有实力战胜对手,每天他都要将这盘录音听上几遍。结果,心理障碍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赛中轻松击败对手。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模糊的、轻率的、毫无道理的恐惧本身!”

在战争期间,越是害怕中弹而蜷缩在战壕中的士兵,反而越容易被流弹击中而送命。相反,那些勇猛冲锋的战士,却很少被敌人的机枪打中。所谓“贪生怕死则死,死里求生必生”。它印证了那句丹麦谚语:“恐惧愈甚,危险愈近”。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小时候有过这样一段经历:5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叔叔家玩。叔叔的房子后面养了一对大鹅,结果公鹅一见他就怪叫着向他扑来。他哪儿受得了这种恐吓!于是他拼命跑开,向大人哭诉。

受了几次惊吓后,叔叔找了个旧扫帚交给他,然后指着大鹅对他说:“你一定能战胜它!”当鹅再次向他冲来时,他手里拿着扫帚,浑身不住地颤抖。猛然间,他鼓足勇气大吼一声,挥起扫帚向鹅冲去。鹅掉头便跑,他紧追不舍,最后狠狠地给了鹅一下,鹅惨叫着逃跑了。从那以后,那只公鹅只要一见他,就会远远地躲开。

从此,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勇敢迎战,就能战胜对手。

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被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粗壮好斗的男孩追赶。一天,这一幕正好被他父亲看见,于是父亲冲他大喊:“你干嘛容忍那小子追得你满街跑?去把那小子给我赶走!”

于是,他不得不停下来,面对自己很怕的对手。他开始猛烈地反击,这一招立刻把对手吓住了,慌忙夺路而逃。艾森豪威尔顿时勇气大增,一把将对手抓住,正颜厉色地警告他:“如果你再敢找我的麻烦,我就每天打你一顿。”

通过这件事,他进一步悟出一个道理:别看有些人耀武扬威,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唬人而已。

其实,我们所感觉到的“危险”、“恐惧”,往往是被我们歪曲了的。恐惧会扭曲事实真相,有时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被我们自己夸大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还没有真正与问题接触,就将其无端放大了,只想马上逃避开,最终将自己打败。

怠惰造成疑惑和恐惧,行动则产生信心和勇气。要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行动,通过行动增强自信,通过行动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行动可以根治恐惧、犹豫,拖延只会助长恐惧。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问题的解决就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了。实际上,只要我们撕破恐惧的面纱,就会发现:和问题相比,我们才是强者!

做事箴言

1.相信自己的力量,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去。

2.问题并不可怕,也不是有多难。而阻碍我们解决问题的头号敌人是我们的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