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4161400000011

第11章 成熟的心智之旅

“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于丹

心智才是生命的本态

在这个有形有相的社会,那些我们用来赖以认同自我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

从前,有一个富有的人,平时既不修身又不修心。他一生娶了四位夫人,他最宠爱他的四夫人,终日与她恩恩爱爱,从来不离不弃;其次疼爱的是三夫人,因为三夫人很有魅力;再者就是二夫人,因为当初在贫困的时候,与二夫人很是恩爱,但是到了富贵后就将之淡忘了。富人最不关心的还是他的原配夫人,他对这位夫人从未重视过,只让其在家做家务,像仆人一样要求她干粗活。

后来这位富人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他将四位夫人叫到身边,说道:“四夫人,我平常最疼爱你,时刻也离不开你,现在我已活不多久了,我死了以后太孤单了,财产妻儿虽多,但是我只想带你走,你陪我一起死,好吗?”

四夫人听到此话,面容顿时失色,惊叫道:“你怎么能这样想?你年纪大了,要死是当然的,可我还年轻。你死后,我还要好好地活下去呢!”

富翁听到这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就又把三夫人叫过来,仍照对四夫人说过的话向他提出要求。

三夫人一听,吓得身体直发抖,连忙道:“这怎么可能呢?我还年轻,我不想这么早就随你去,我还想嫁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呢!”

富翁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命三夫人退去。将二夫人叫过来,希望二夫人能陪他一起死。

二夫人听罢,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我怎么能陪你去死呢?四夫人与三夫人平时什么事情都不肯做,而我必须得管理家中的事情,所以不能陪你死。不过,你死后,我会把你送到坟场的!”

富翁听到此,难过得眼泪掉了下来,没想到自己平生最爱的几位夫人,却对自己这样。

最后,他又将平时最不关心的大夫人叫到跟前,对他说:“我生前冷落你,真是对不起你,但现在我一个人死去,在黄泉路上太孤单了,你肯陪我一起去吗?”

大夫人听此,并没惊慌,反而很庄重地答道:“嫁夫随夫,现在你要去世了,做妻子的如何能活下去呢,不如与你一同死的好!”

“你愿意陪我一起死?”富人十分惊讶,但也十分感慨,他说道,“唉!早知你对我如此忠心,我也不会时常冷落你了。我平日里对四夫人、三夫人爱护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对二夫人也不薄,但是到今天,她们却忘恩负义,当我死的时候,还如此狠心。想不到平时我没能重视你,你反倒愿意同我一起死去。”

故事中的四夫人,就如同我们外在的身体。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死的时候才知道漂亮的外表终究是一场空。要改嫁的三夫人,就好比人一生为之追求的财富,生前拥有再多的财富,到最终也带不走,终究是要留给活着的人的。二夫人就是我们在穷困时才能想起的亲戚和朋友,他们由于还有太多的尘事未了,在你临终的时候,只会去送你一程。而平时从未重视过的大夫人,实则就是指我们的内心,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有她才能跟着我们走进坟墓。由此可知,自己的内心才是生命的本态,它才是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哲学家说:“一个人的内心净化了,他的生命便也净化了。”这就是说,心智才是生命的本态,一个人保持快乐的心境,要比拥有家财万贯要有福气得多。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贪念太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一心去追求外在的物质,忽视了内心的感受,直到临终时才后悔莫及。

可惜,生活中多数人总是一味地为一些身外之物而奔波,全然忽略了内心的真正欲求。等到人之将死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生前所追求的东西终究都是一场空,只有自己的内心才最忠实于自己的生命,只有内心的感受才是我们最应该在乎和把握的。

修炼课堂

要清楚地知道,永恒存在的是自己的灵体,而不只是受限于此生的这具身体,所以,要时刻这样提醒自己,凡是你能观察到的都不是你,你是在观察、在感知的人,是一种意识。外在瞬息万变的经验都不是我们,如果我们能安住于这些状态的意识中,我们就能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过往的经历、所有的喜怒哀乐分开,从而得到心灵的救赎。

没有“白吃”的“亏”

走在漫漫人生路上,谁也免不了会遇到“吃亏”的事情,如今天遭人陷害、明天上当受骗……很多人都为此懊恼不已、食不下咽,其实完全不必如此,失败、挫折并不如想象中的可怕、悲惨,因为真正的勇者懂得从错误和吃亏中吸取教训,然后成长起来。在生活中,只有那些吃一堑长一智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这就是所谓的“吃亏是福”。

那些吃过的亏,要比黄金更值得去珍藏,如果没有遭到惨重的损失,我们怎么会明白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犯同一个错误?就像一盆热水,如果去触碰它,免不了会被烫伤,但也只有在烫伤之后,我们才能明白原来热水是不能去碰的。所以,我们要感谢、珍惜生活所赐予的那些伤害和损失。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不会变得睿智、坚强。

有一个年轻人,还不到30岁就当上了银行总裁。一天,他和前任总裁谈话,他说:“由于您的大力支持和举荐,我才得以担当总裁职务。这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您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希望能从您这里得到一些建议。”

端详着坐在自己面前的新总裁,年长的前任总裁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做正确的决定。”年轻的总裁希望得到更详细的回答,便说:“您的建议对我的确很有帮助,我非常感激。但是,您是否能说具体一点儿?到底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没想到,这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微笑着说了两个字:“经验。”新总裁又问:“嗯,没错,那正是我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我没有足够的经验。我怎么才能获得这些宝贵的经验呢?”

老人又是笑了笑,同样给了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做错误的决定。”

每个人都应该感谢那些自己曾经吃过的亏,正是因为这些损失和挫败,我们才有机会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双有力的翅膀,我们才得以从小鸟变为雄鹰。只有那些懂得努力飞翔、搏击人生的人,才能从平凡走向辉煌。

吃一次亏并不是多可怕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之惋惜,关键是要有所总结、吸取教训,如果不能从吃亏中学到什么,那“亏”也就“白吃”了,成功也会遥遥无期。

有一个男孩,因为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辍学了。他跑去学了厨师,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一家规模比较大的饭店,可惜人家这时刚好不缺厨师,只能让他去端菜。他没有半句怨言,一边端莱,一边跟厨师“偷师”。时间长了,他渐渐学到一些学校里没有学过的菜系和花样。饭店忙的时候,他也不计工资去后厨帮忙。

后来,有个厨师跳槽了,他便跟老板建议让自己去试一试。结果,他比那个走掉的厨师水平还高。而且,由于之前有端菜的经历,他还对客人普遍喜欢的口味比较了解。以至于后来,饭店的菜系和品种都是由他设计。

他一直在那家饭店工作,用三年时间赚了将近15万元,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开了一家饭店,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就像故事中的这个男孩,假如他没有去端菜,也没有不计自己的得失去后厨帮忙,那他到今天可能还是一无所有。在生活中,人们老觉得生活亏欠了自己很多,其实,只要你懂得加以珍惜、善加利用,这些所谓的亏欠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加倍地补偿给你。

甘于吃亏的人看上去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黄牛,往往给人留下心地善良、胸襟宽广、老实本分的印象。然而,当他们一飞冲天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原来如此的睿智。面对生活,我们所缺的就是从容、豁达的心态。只有不斤斤计较眼前利益的人,只有能体会在吃亏之后会有所得的人,才能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拥有宽厚与大度。

修炼课堂

成功的人都能够坦然面对吃亏,他们大多吃过很多的亏,但却没有人去抱怨半句,反而在磨炼中不断成长、不断积累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正视“吃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人格的升华。

礼而让人,以和为贵

据《中庸》记载,鲁哀公曾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夫子回答道:“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之时,这些政事就得到实施;他们去世之后,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勤于政事为治理人的途径;多种树木为治理地的途径。得到适用人才的关键在修养自己,修养自己的关键则在遵循大道,而遵循大道需从仁义入手。“仁”即爱人,亲爱亲族为最大的仁;“义”即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为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一定要分亲疏;尊重贤人,一定要分等级,这些都是“礼”的要求。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贾思勰也吸收了这一思想,他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批评了“任情废道”,认为靠主观去违反自然规律会“无获”;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者统一。

当然,要做到“以和为贵”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需要有“礼而让人”的精神,还需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甚至慷慨解囊、扶危济困的胸襟。抱有“和为贵”思想的人往往懂得“让”,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因为“让”是“和”的表现形式。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呢?孔圣人给出的答案是顺其自然,适应时势。作为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深谙“以和为贵”的道理,并因此名满天下、广结善缘。

胡光墉,字雪岩,原籍安徽绩溪,寄籍浙江杭州,生于清道光三年,因自幼丧父,家境困顿,少年时进入杭州“信和”钱庄当伙计。

他和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非常落魄。当时,胡雪岩还是钱庄的伙计,他冒着危险私自挪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慨然借给了王有龄。而他自己,却因此被逐出钱庄。王有龄得到胡雪岩资助的500两银子后,找到了昔日的同窗何桂清,在何桂清的帮助下,他顺利当上了浙江海运局坐办,专门主管海上运粮的船只,这个职位在清末算得上是肥差。从此之后,王有龄官运恒通,甚至还当上了杭州知府。在他的鼎力相助下,胡雪岩的人生也有了另一番景象。

胡雪岩和左宗棠相遇的时候,左宗棠正忙于攻打杭州城,当时军队急需粮草和军饷。官兵吃不饱,没有力气作战,再加上没有钱发军饷,所以大家都没有心思去卖力打仗了。胡雪岩见情况危急,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就出钱出力解决了这两项难题。因为这件事,他和左宗棠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左宗棠西征新疆,胡雪岩担任左宗棠的“总后勤”。因屡建奇功,经左宗棠保荐,胡雪岩被朝廷赏赐二品顶戴和黄袍马褂。这就是“红顶商人”之称的由来。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缘的重要性越来越无法忽视。胡雪岩用的是“先予后取”的办法,因为精准的眼光,他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依靠“让人一步”的做人态度。

台湾作家刘墉说的好:“一个人人缘不好,大小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强,又能做多少事?你的素质再高,如果只是将本身的能量发挥出来,不过能比常人表现得好一点而已;如果你能集合别人的能量,就可能获得超凡的成就。”如果你能拿起“让”与“和”的武器,人缘自然会不请自至。

修炼课堂

孔子的弟子冉说过一句名言:“礼之用,和为贵。”而继孔子之后的孟子,也推崇“和”。孟子重人和,他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民心的向背来判断战争、政治和做人的成功与否。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其实,不只是家里,为人、处世、经商、交朋友都应该以“和”字为先。

切勿将生命浪费在别人的标准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和生活方式,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是最漂亮的人生。

一个农夫与他的儿子,共同赶着一头驴到附近的市场去做买卖。没走多远,就看见一群姑娘在路边边说边笑。其中一个姑娘大声对他们喊道:“嘿,快瞧,你们见过像他们这样的傻瓜吗?有驴子不骑,宁愿自己走路。”农夫听到这话,心中很是在意,立刻就让儿子骑上了驴,而自己则高兴地在后面跟着走。

一会儿,他们又遇见一群老人正在看着他们,并哀叹道:“你们看见了吗?现在的老人可真是可怜。看那个懒惰的孩子一点都不孝顺,自己只顾骑着驴,却让年老的父亲在地上走路。”农夫听到这话,连忙就让儿子下来,自己又骑上去。

没走多远,他们父子俩又遇上一群妇女和孩子,几位妇女七嘴八舌地乱喊乱叫着:“嘿,你们瞧远处那个狠心的老家伙,他怎么能自己自己骑着驴,让自己那可怜的孩子跟着在后面走呢?”农夫听罢,又立刻叫儿子上来,与他一同骑在驴的背上。

将到市场时,一群城里的人大声叫道:“大家来瞧,这头驴多惨啊,竟然驮着两个人,这头驴是他们自己的吗?”另一个人又插嘴道:“哦,谁能想到你们这么骑驴,瞧驴都累得气喘吁吁了。”听罢这话,农夫和儿子急忙从驴上跳下来,就用绳子捆上驴的腿,找了一根棍子将这头驴抬起来卖力地向前赶路。

当他们使出了浑身的劲将这头驴抬过闹市入口的小桥上时,又引起了桥头上一群人的哄笑。当时驴子受了惊吓,就挣脱了捆绑撒腿就跑,不想却失足落入河中。农夫当时既懊恼又羞愧,最终空手而归。

农夫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却任人支配,到最终得到的只是懊恼和羞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会如农夫一样,别人如何说,他就怎么去做,结果只会弄得周围的人都有意见,且谁都不满意。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不自觉地在乎世俗人的眼光,为了得到别人的满意,我们可谓费尽心机:我们小心翼翼地关注别人的眼光,猜测别人的想法,猜想别人的评判……并小心翼翼地行事,唯恐别人指责。但是,即便我们这样小心,还会有人不满意,所以我们又开始为此伤神。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完成一项事情根本花不了太多的时间,但是由子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所以将自己搞得身心疲惫。

其实,爱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人,无非是想通过听取别人的意见,来获得更为和谐更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你要知道,你周围有众多的人,你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满意,不可能让每一个人对我们都展露笑容。通常的情况是,你顾及到这个人的感受,却有其他人人对你产生不满,甚至根本不领情。每个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每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想做到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像那句老话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还不能理解这个事实的话,请想一想你会怎样对待你的朋友,你会不会因为一件小错就嘲笑他、鄙夷他,乃至抛弃他,恐怕你不会这样做。你更可能去包容他、接受他、帮助他。那么就用这种态度对待你自己吧。你应该相信:“即使我有缺点,我会犯错,但并不代表我一无是处。其他人很可能不会对我的错误介意。即使别人对我的错误无法容忍,也不代表我没有任何希望,只是说明我需要改正罢了。”

所以,对于别人的评论,我们应当学会释然。无论是在哪种场合,无论我们是否美若天仙,我们都不必活在矫情之中,活在别人的世界,处处担心别人怎么想自己、看待自己。而应该经常对自己说:“哦,没有人注意我,真好!”当你懂得了这种释然,你就会体会到什么才是真实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修炼课堂

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可言的;一味地听信于别人,更会丧失掉自我,变得患得患失,诚惶诚恐,最终将一无所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脾气性格,不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

伸出友好的手,实现双赢人生

关于双赢,比尔·盖茨曾说:“在今天,所有竞争的结果不可能使一方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统治者,而更多的是消耗难以估量的财力、人力,最终谁也不会成为赢家。”时代变了,人类的生存不再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同输同赢”成为一道新的命题。

双赢不仅是一个现代理念,而且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结晶。在实现双赢的过程中,需要共享利益,不然无法形成高效益的合作,在自己成功的时候让别人也获得成功,这才是“双赢”的智慧。作为一种状态,双赢也是一件事情的最好结局。在合作双赢的时代,“互利互惠”的观念是最为关键的。

在苏格兰,生活着一个贫苦的农夫,他叫乔恩。有一天,在田里耕作的时候,他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喊声。他连忙放下农具,跑到了泥沼边,结果发现一个小男孩在粪池里拼命地挣扎着。于是,乔恩连忙把这个孩子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了乔恩的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被救小男孩的父亲。绅士说:“我一定要报答您,您救了我孩子的生命。”农夫说:“不用谢,我不能因救了您的孩子而接受任何报酬。”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听到声响来到父亲身边,绅士问:“这是您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是啊!”绅士说:“那我们来订个协议怎么样,让他跟我走,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也像您一样勤劳善良,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令您骄傲的人。”

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顺利地从圣马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世界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在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后来,他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不幸地染上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盘尼西林。而那位绅士又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那他的儿子是谁呢?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试想一下,如果农夫没有救起那个掉到粪池里的小孩,那么,不可能有后来的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而农夫的儿子,也许还是一个农夫,不可能发明拯救无数人生命的盘尼西林。看到了吗,帮助不仅成就了双赢的人生,还成就了圆满的人生。

双赢理念已经在现代社会扎根,它除了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思想理念之外,还是人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终极目标。

阿曼是从以色列移居到美国来的第一代。在美国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后,他就跟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定居下来了,他们开了一家杂货店,自己当了老板。由于该地区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中有很多棉花,但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去买日用品。于是,阿曼灵机一动,使用自己的杂货去交换农民的棉花。结果让双方都很满意,阿曼卖掉了商品,农民也得到了所需的日用品。

不经意地看,会觉得这种方式与“现金第一”的原则并不符,但它却成了阿曼兄弟“一笔生意、两边赚钱”的妙招。它一方面吸引了很多没钱买东西的人们,使阿曼兄弟扩大了销售,另一方面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另外,在进货的时候顺便把棉花带到城里去,也省下了一笔运费。

没过多久,阿曼兄弟就从杂货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了经营棉花生意的商人,棉花典当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业务。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阿曼兄弟在欧洲的大陆大力推销棉花。战争结束后,他们又承办了一个事务所,并在1877年取得了纽约交易所中的一个席位,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以前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但今天看来,这句话似乎并不合适了。在如今的生意场上,没有人希望鱼死网破了,因为经验告诉大家,这样斗下去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于是,聪明的商人都认识到了“双赢”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战争,没有人希望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不要再一个人孤军奋斗了,伸出友好的手,你的人生也许会另有一番美景,双赢的人生更有意义。

修炼课堂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赢,希望赢得名望、财富、掌声……然而,想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取得胜利,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于是,聪明的人想到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双赢不仅仅是一种利益上的胜利之外,它还是一种道德上的胜利。

与高尚的人做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选择的朋友,往往都是和他情趣相投的人。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往往会将他的朋友圈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某人跟一个堕落的人交往,则表示这个人自身品位极低,而且有邪恶倾向。

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个人在交朋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标准。选择什么样的朋友,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要想让自己高尚起来,那就要选择益友、乐交诤友,不要去结交损友。因为一个饮食有节制的人不会和一个酒鬼混在一起;一个举止优雅的人不会和一个粗鲁野蛮的人交往;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和一个荒淫放荡的人做朋友。

陈毅曾说:“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拥有诤友的人往往是品行出众的人,因为诤友不仅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还是一面可以帮你认清自我的镜子。诤友是最值得交往的朋友,他们对你肝胆相照、直言不讳,能够和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发自内心的关心你,为你的失误痛心;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对你的盲区和瑕疵直言不讳,希望你快乐成功。

在印度传教士马丁的成长经历中,他受到了一个优秀的朋友的影响。因为这个朋友,他最终让自己也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马丁天资愚钝,成绩很差,在老师看来他不适合接受大学教育。然而,他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摆脱平庸的命运,最终还是将他送进了剑桥大学。在学校,他认识了一位在初级中学的伙伴。

从此以后,这位稍长的学生成了马丁的指导教师。马丁能够应付自己的学业,但仍然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偶尔会发泄自己难以抑制的愤怒。庆幸的是,他这位年纪稍大的朋友却情绪稳定,富有耐心。他时时刻刻照顾、指导和劝勉自己这位易怒的同学。

此外,他还阻止马丁结交邪恶的朋友,劝他认真学习:“这不是要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因为这位朋友的帮助,马丁在学习上进步很快。在第二年圣诞节的考试中,他名列年级第一名。

后来,马丁成了一位印度传教士,给很多人送去了无私的帮助。

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那些优秀的人、高尚的人。跟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豉舞,也能增加生活阅历。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与他们成为智慧的伴侣。

古往今来,品德高尚的人一直备受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像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位“诤友”魏征。虽然只是个大臣,但魏征常常惹太宗皇帝生气。不过唐太宗也知道魏征是一片好意,所以生气过后还是会按照他的建议去做。唐太宗能开创“开元盛世”,里面有魏征的一份功劳。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朋友,所以难过得大哭。

虽然那些品德低劣的人常常被人鄙视,但也有人把他们当“知心朋友”。实际上,他们只能算是一些“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如晋代富可敌国的石崇,他身边就聚集了一大堆“酒肉朋友”,这些人整天陪他喝酒作乐。他们终日口是心非地吹捧石崇,其实仅仅是为了从石崇那里获得一点儿利益。等石崇失势后,他们都消失得不见踪影,有的甚至还落井下石。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看重利益的朋友,还是趁早远离的好。

我们要善于结交诤友,真正的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朋友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加于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就像古人所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交朋友不在多而在精,贵在交诤友。假如能多结识几个诤友,那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朋友也是一样,不能求全责备,连自己都不完美,怎么能去苛求别人呢?假如每个人都去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最后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取长补短、有所补益。

修炼课堂

先贤孔子曾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墨子的比喻也很形象,他把择友比成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与高尚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并能让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看人七分长处、三分短处

如何在完美与缺陷之间寻求平衡,是一门选择与放弃的大学问,能否懂得放弃确实很重要。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立足,难免在性格上存在一些短处,可是,如果一个人专挑剔别人的缺点,那于人于己都无益。同样是看人或批评人,有的人就专看别人的长处,而这种人往往比那些喜欢批评人的家伙要更容易相处。尽量发现别人的长处,是成功交际的大智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选择完美与选择缺陷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与朋友相处时,有人常只看到朋友的缺点,并且斤斤计较、讨厌对方;有人则是关注朋友的长处,认为这就是对方与众不同之处。当然,诚心诚意地帮朋友改进缺点也很有必要,但如果总想着去改变对方,而不是欣赏人家,那朋友肯定做不长的。

信长是藩主,秀吉是家臣。信长是一个勇猛果敢的人,为人暴躁、独断,不会轻易采纳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十分粗暴、刚愎自用。可是,他这些特性却引起秀吉的共鸣。在秀吉的眼中,信长是活跃、能干、很了不起的人,不愧为一个伟大的藩主,跟他共处是自己的荣幸。

另外一个人就是光秀,他的地位也与秀吉相当,也是信长的家臣。但光秀这个人是思考非常细密的人,属于比较神经质的那类人。跟秀吉相比,光秀对信长的看法大大不同,虽然也觉得信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他更为关注信长的那些缺点,如粗暴、任性,等等。

每次看到信长,光秀头脑里就只有他的那些缺点,他无数次地劝信长说:“你的勇敢、果断,将使你取得天下,但如果能修养品德,改掉你暴躁的脾气,一定更能服天下之众。”信长当然对他的批评很厌烦,他不悦地说:“你太啰唆了,不必说这些话教训我。你今日的地位是谁给你的呢?不知好歹的家伙。”

秀吉可不像光秀那样惹人厌,因为能欣赏信长,所以他打心里就佩服信长,他经常说:“因为你的勇猛、活泼、能干,使你终于取得天下,我真佩服你、崇拜你。”

在这个故事中,秀吉眼里看到的是信长的长处,并忽视他的短处,能真诚地肯定对方;光秀虽然是精通文武的贤者,但他就喜欢指责别人的短处,不懂的肯定对方。在信长的角度来说,他认为秀吉知道自己的长处,能了解他、知道他,是个难得的知己,所以感到高兴,愿意跟他相处;而光秀,一直指责自己的缺点,所以觉得这个家伙真讨厌,甚至不想见到他。可想而知,信长肯定会渐渐地疏远光秀。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管是站在领导、经理的位置,还是处于员工的立场,我们最好还是尽量挖掘别人的长处,敬重别人的长处,以便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假如一个人只能看见他人的短处,尽管是诚心诚意地想帮对方改正,但对人际关系实在没有太大的好处。当然,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结交一些敢于批评自己的诤友,以便让自己能够有所进步。

修炼课堂

在生活中,不少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总是喜欢找出别人的缺点,然后站出来批评指正。其实,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正义使者,人们需要的是理解和赞同。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看人七分长处、三分短处。如果不能虚心欣赏他人的长处,很难有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用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来形容好朋友的关系,其实从人际交往的心理来分析,这未必是一件好事。不管任何人,如果失去了情感的独立性,过分依赖他人的情感,人格就不会独立。因为太在乎、太害怕失去,所以容易患得患失,这时再美好的情感也会变成负担。

很多事实表明,如果两个人真正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无论是夫妻、朋友,还是领导、同事、父母和子女,关系往往会发生逆转,而这种转变又会使两个亲密的人走向疏远。于丹教授说得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当然,这种亲密有间绝对与矛盾、摩擦没有关系。实际上,就算再要好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摩擦。也许,我们会因为这些摩擦而分开。每当夜深人静,抬头仰望星空时,我们总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一些琐碎但美好的回忆,为我们寂寞的心灵带来无限的震撼和慰籍。就是这感觉,让我们认识到友谊的宝贵。

那如何左右亲密而有间呢?在《〈论语〉心得》中,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不知道大家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

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度。

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距离越近往往越容易伤及别人,不管是热恋中的男女、夫妻之间,还是父母与孩子、一起长大的朋友之间,都会因为距离太近而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寓言小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别人一定要保持相应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禅宗推崇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生活中最美好的境界应该也是这样吧。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概莫能外。如果想收获天高云淡、海阔天空,那就培养自己宽容和积极的心态,给别人一个空间,给彼此留一点余地。友谊的价值不仅在于不干涉和伤害各自的独立性,还在于求大同存小异。构成友谊的妙方就是,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恰当调和。如果过于追逐亲密无间,反而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朋友。

在人生际遇中,我们一定会邂逅许多情投意合的新朋友。我们所结交的朋友,也不可能永远只和一个人厮守在一起。人们获得友谊也是多方面的,绝不能只限于你我之间。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沟通多元化的时代,人际间的交往也是多棱的、多层次的,每个人都需要更多的朋友。

修炼课堂

如果你的朋友又交了另一个朋友,扩大了你们的友谊圈,你可能会感到高兴。当然,只有在对方仍将你视为主要朋友时,这种欢快心理才能维持。假如这个新朋友部分甚至完全取代了你的地位,你可能会产生不可言状的失意感、空虚感。古人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亲密还需有间,若即若离才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

放弃独享荣誉

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东西,它耗尽人力、精力来满足需求,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吃亏总是一件坏事,不情愿、不得已而为之。殊不知,在人际交往中没有白吃的亏,你总会为你所吃过的亏得到超额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该回避自己所吃过的大亏、小亏,并且应该心存感谢。

刘悦刚毕业就被一家大企业录用了,而且还被分配到企业中最重要的部门——设计部。不久,公司准备竞投一个大项目,设计方面就由刘悦所在的部门负责。部门经理召开会议,向大家征集设计方案。

为了作出成绩,刘悦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往往是人家都下班了,她还在那里工作;人家都睡觉了,她还在为一个图形绞尽脑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悦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竞标的压轴作。

后来,经过激烈的竞标,刘悦的设计方案果然为公司拿下了这个项目。公司的负责人很高兴,要求刘悦所在的设计部经理给她嘉奖。经理把刘悦叫到办公室,把公司给的奖金放到她的面前,对她说:“这次你确实为公司立了大功,这些是公司奖励给你的。”

刘悦微笑地看着经理,说:“如果没有经理力挺我的设计,我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得到这些荣誉的。还有,在我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有很多的同事都给了我帮助,我还没有感谢他们。所以要说功劳,那是大家的功劳,我怎么能一个人拿这笔钱呢。”

经理看着刘悦,觉得年轻人有这样的度量和气魄非常了不起,不但把自己的成绩与大家一起分享,连奖金也要平分给大家。刘悦的形象在经理的心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后来,经理把刘悦的想法说给了部门其他同事听,很多同事对刘悦的印象本来就不错。她这样一让,更让很多同事的心里都暖呼呼的。所以,同事们对她比以前更好了。

刘悦没有看重这一次的利益和荣誉,把这些都拿来与大家分享,很容易就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同时也搞好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刘悦觉得,如果自己真有能力完成一件很出色的设计,就不必在乎这一次的荣誉,因为以后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而让出自己的成绩,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你作出成绩的时候,就已经使上级对你的才能有了信心,而此时,你又能将自己所立的功劳礼让给上级,这会使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变得更伟大。总有一天,上级会设法还你这笔人情债,给你再次立功的机会。

修炼课堂

职场竞争激烈,想和同事搞好关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想获得领导的器重更是难上加难。“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在自己取到成绩之后,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就要懂得分享,不可沾沾自喜,独享荣誉。

“认真”二字不可丢

工作上的不小心、鲁莽,工作上的疏忽、大意、错误,尽管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类行为的危害程度,有时会超过其他为法律所不容的罪恶。我们都知道,某些时候工作上的小疏忽可以断送他人宝贵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作上的疏忽之罪竟与杀人等同。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上演着因“不小心”而造成的悲剧,那些由“不小心”引发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简直无法估量。一些看似微小的疏忽往往会酿成苦果,如车辆倾覆、房屋焚毁、许多宝贵的生命丧失。就连铁轨上的小小裂痕,或着车轮上的一些小毛病,也有可能伤害许多生命。人们总是注意大事而疏忽小事,殊不知越是琐碎的小事越容易闯大祸。

一场决定英国统治权的战争即将打响,国王理查三世决定亲自率军和里奇蒙德伯爵的军队一决生死。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国王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马夫对铁匠说:“快点给它钉掌,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钉了三个掌后,铁匠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他说:“我需要一两个钉子,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来。”马夫急切地说:“我等不及了,军号都响了,你能不能凑合?”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的那么结实。”马夫问:“能不能挂住?”铁匠回答:“应该能,但我没把握。”马夫叫道:“好吧,就这样。快点,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俩头上的。”

两军交锋,查理国王冲锋陷阵,可是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摔下来。没等国王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逃走,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国王被俘获,战斗结束了。

一个国家在一场战争中的失败,一切的损失只因为一个马掌“不小心”没钉好。

日常工作中,人们习惯于拖延、懒散,假如没有人监督的话,对工作更是随心所欲,心情好了,也许做得好一些,动作快一些;心情不好了,则完全相反。长此以往,工作也就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自己本性上则有了更多的惰性。归根结底,就是心态的问题,因为态度不端正、没有摆正工作的位置,所以才会“不小心”。

如今的老板,都青睐认真工作的员工,并给予很多的机会。老板经常这样鼓励员工:“认真干吧!把你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还有更多的重任等着你呢!”他的意思很简单,认真工作吧,我会给你涨工资的。当老板决定把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你时,你的薪水自然会提高,你的职业成功大门也将开启。

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在工作中,精确和对工作的忠诚是同等重要,一个人养成做事精确的习惯,要比他的聪明和专长更重要。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不幸因病去世,当媒体报道他的生平事迹时,大家才知道他在播音岗位一干就是26年,而且从来没出过差错。他的“认真、负责、职业水准高”受到很高的评价,人们对其严谨精确的工作态度心生敬意。

罗京能坚持工作26年不犯错误,而我们周围却有很多人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究其原因,要么观察不仔细,要么思维不缜密,要么缺少足够的理智,要么行动粗劣。正是这些毫厘之差,这些人才与成功无缘。只有做事认真,才能避免“不小心”带来的后果。假如所有人都能全心全意地工作,谨慎认真地工作,那很多不幸都可以避免,大家也能创造更多的成就。

修炼课堂

在人类历史上,随处可见因为工作中“不小心”而造成的各种惨剧,医生为病人看病,不小心拿错药,造成病人病情延误甚至威胁生命;扳道工人不小心,结果造成两列火车相撞,无数乘客丧生;食品工人不小心,在食物中混入了不洁的成分,导致许多食用者生病住院……工作怎么能不小心呢?

不为眼前的小利所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如果不想被眼前的寸尺利益所迷惑,我们就要有长远的目光,懂得有进有退、有舍有取。只有舍弃一些小利益,一切从长计议,我们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很久以前,边塞地区有一个老翁,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这是件坏事,纷纷替他惋惜。老翁却说:“你们如何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觉得老翁丢马后急疯了。

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来另外一匹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向老翁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没想到,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之后,又一次哈哈大笑,觉得老翁是因好事高兴坏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老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一不小心把腿给摔断了。邻居们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你们如何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懂老翁是什么意思,觉得他难过得傻了。

事过不久,边境发生了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的生活。

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思想跟老子《道德经》中所宣扬的辩证思想很相近。基于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不难得出,那些不为眼前小利所动的商人往往能真正得到大利益。

亨利·霍金士先生是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有一天,他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还是会对身体有害。假如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保鲜度。

在慎重考虑之后,亨利·霍金士认为对顾客应该以诚相待,毅然决定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这一下,霍金士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施压,指责他在别有用心地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此时的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就在这危难关头,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在很短时间里,亨利公司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交椅。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想在商界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必须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该放弃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耐的就得从长计议。如果懂得放弃小利益的大智慧,那你很快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人。

修炼课堂

很多时候,一些看起来很坏的事情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这类事很常见,懂得权衡的商人大多不会为一时的失利而斤斤计较,因为他们明白,有些看似失利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抓住50%的概率

机遇喜欢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假如做事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即使商机出现也很难抓住机会。“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辉煌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困难,尤其是成功人士的奋斗路上,难免要走上几步险棋。冒险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明确,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出手。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一个商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按照巴菲特的理论,概率是“生活的真正指南”。很多商界的老前辈都知道,做一件事能有50%的成功概率就不错了,这时只要抓紧时间去行动就可以了,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淘金者需要梦想,发财者需要胆量,而成功的商人只要抓住机遇,把50%的概率变成美好的未来就可以了。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李晓华成了中国第一代富商中的一个。他从卖冷饮起步,到成为千万巨富,这其中有很多故事。而最终让李晓华真正跨进巨富行列的,是他走的一步险棋,那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时,马来西亚准备筹建一条高速公路,对外公开招标,政策非常优惠,但一直无人问津。这其中当然有原因了,最主要的就是所要筹建的路不长,而且车流量也不大。在一般人看来,根本毫无利益可图。

赴马来西亚考察时,李晓华得到一个信息: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储量十分丰富,只不过最后的确认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这条重大新闻没有正式公布。

人们对这次公路招标议论纷纷,但其中不利的信息很多。然而,李晓华心里明白其中的价值,他想,如果油田正式开采,那这条公路的车流量可想而知,这块地皮的价值也必然会直线上升。经过周密筹划,他决定冒一回险。李晓华投入了全部资金,又以房子等财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终于筹齐了5000万元,顺利拿下了这个项目。

李晓华这一举动,无异于以身家性命做赌注。多年的积蓄分文未剩不说,房子等财产也全部拿去抵押,一旦贷款到期,还不上又会如何呢?李晓华想都不敢想,但他又不能不想,因为贷款期限只有半年,到期后必须还本付息。假如这段时间内公路出不了手,贷款又怎么能还得上呢?真是那样的话,李晓华恐怕只有跳楼了。

财产抵押后,因为手边没有资金,他经常吃盒饭或方便面,到外谈业务也是坐飞机经济舱,连车也不敢打。生活上的苦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和折磨。他每天看电视、看报纸,盼着新闻早点发布那条消息。李晓华在痛苦中熬过了整整5个月,可那边还没有动静,他的精神陷入崩溃的边缘,甚至开始考虑“后事”。

又过了16天,当他又一次拿起报纸时,终于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消息,这个堂堂的男子汉竟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在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中,像李晓华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以说,经商过程就是一个伴随着“危”“机”的过程,“机”蕴藏于“危”,“危”中可见“机”。敢于冒险、勇敢为之的人并不多,而这不多的选择冒险的人数与财富场上成功者的人数恰好成正比。

修炼课堂

在商场的博弈中,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概率论的眼光看问题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既不可能是100%,也不可能是0,所以,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非常关键。

创业不能死要面子

一个决定赚更多钱的人在辞职改行时,往往会遭到周围人的非议。其实,只要是合法的赚钱方法,没有什么可耻的地方。那些没有胆量下海经商的人,他们往往都有这类担心:不怕别人痛打,不怕枪弹袭击,就怕别人的嘴脸。别人的嘴脸真的那么恐怖吗?并不是,他们真正怕的东西来自自己的内心。

实际上,面子是个虚无的东西,世上本没有面子,只是看重的人多了就有了。如果想成为一个生意人,那一定要放下面子。当一个商人过于注重面子时,他的经商之路将会荆棘丛生,因为他给设置设置了一块又一块的绊脚石。

南存辉,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并连续3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无人不知的老鞋匠。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时,父亲就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选择了辍学,子承父业。13岁至16岁的3年中,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

在修鞋的过程中,南存辉发现了一个能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当时,乐清柳市有很多供销员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他们带回了很多信息,由于当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厂卖出的都是整机,并且大多是成批量卖的,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往往很难买到。具有商业头脑的乐清柳市手工业者纷纷抓住了这个市场需求,把坏机器拆掉卖零件,一些先行者甚至开始制造机器零件。16岁的南存辉也心动了,找了几个朋友,然后一起四处借钱。最后,他们在一个破屋子里建立起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

因为南存辉在低压电器领域心无杂念,一门心思铆足劲儿向前冲,现在,他率领的正泰集团已拥有员工6000余名,总资产8亿元,下设6大专业公司、48家成员企业,形成了集科研、工业、贸易和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其实,南存辉致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抛下所谓的面子,敢闯敢做。在温州,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温州人无禁则入。”王招富是一个在郑州做了20多年生意的温州人,也是温州商会的会长,他解释说:“别的地方是规定你可以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在温州是只要不明令禁止什么,就做什么。赚了钱就是赢了最大的面子”。

温州人的最大特点是不怕吃苦,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只要能钱赚他们就会干。如在有些人眼里,擦鞋这个职业很难堪,即使无事可做也不会去擦鞋。这类人大钱挣不来、小钱又看不上,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在温州,你看不到闲着的人,大有公司老总,小有作坊老板,也有在自家门前擦鞋的擦鞋匠,可谓“大能力挣大钱,小能力挣小钱”。

温州人从来不觉得看厕所、擦皮鞋挣钱丢人,他们觉得挣不着钱才丢人。为了不丢人,他们乐于去看厕所、擦皮鞋,自己养活自己,并通过擦皮鞋、看厕所积累资金,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人擦皮鞋是为了谋生,而温州人擦皮鞋则是为了创业。南存辉的例子是成千上万温州商人的缩影,他们从不起眼的小生意、小买卖做起,将赚到钱看做是最大的面子,并且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

修炼课堂

大多数都有个特点,就是好面子,总是把面子看得特别重,似乎命可以不要,但是面子不能不要,为了面子可以不顾一切。也有另外一些人,他们热爱赚钱,只要有赚钱的方法就去干(除违法)。结果,后者往往创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