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乐?很简单。先向你的生活和生活情境鞠个躬,真心地接纳它们。然后你可以祈求更高的智慧,给你力量去改变你的生活情境。所以,我会说,我们常常把力量都用错地方了!我们不应该抗拒生活和生活情境,也不应该坐在那里抱怨,而应该先向它们臣服,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去改变我们不喜欢的生活情境。将抗拒、抱怨改为臣服、行动!
——张德芬
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人的一生中,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等。他们的帮助,无疑促使了我们的成功。但是,许多人正是习惯了别人的帮助,因而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什么时候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渐渐地也就变得软弱无能,对外界的一切失去了免疫能力。作为当代青年,绝不能做一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啃老族;也不能做一位离开父母便干不成大事的年轻人。做一位拥有一定的独立性,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小仲马开始文学创作之初,寄出的稿件连连泥牛入海,悄无声息。父亲大仲马不忍见他这样,便对他说:“你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也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可小仲马不但坚决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免编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最后,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炮打响,成为传世之作。直到那位编辑去拜访大仲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小仲马正是大仲马的儿子。
可以想象,如果小仲马当年依靠父亲的名气从事创作,结果会怎样。他固然能够发表一些作品,但想要写出《茶花女》这样的传世之作,似乎没有多大的可能。
郑板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不要总是依赖别人,不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事要做。别人兴许能够帮我们一时,却帮不了一世。再说,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超越别人,仅仅靠别人的帮助是无法实现的,自身必须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所以,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幸福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当琼斯还是一个农民的时候,他的身体非常健康,工作也十分努力,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经营一个小农场。但他却不能使他的农场生产出更优质的家庭所需的产品。这样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地过着,直到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为止。
那年,琼斯患了全身麻痹症,卧床不起。此时的他已到晚年,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亲朋好友都在为他感到惋惜,都认为他将永远成为一个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尘埃落定,他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然而,琼斯却依靠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这一看法,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人生的奇迹,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琼斯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这种奇迹呢?原来,他的身体是麻痹了,但是他认为。自己还能思考,还能想出一些改变生活的办法来。有一天,正当他致力于思考和计划时,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再不能用我的手劳动了,”他对家人说,“所以我决定用我的大脑从事劳动。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体。让我们把我们农场的每一亩可耕地都种上玉米。然后我们就养猪,用所收的玉米喂猪。当我们的猪还幼小肉嫩时,我们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肠,然后把香肠包装起来,用一种牌号出售。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出售这种香肠。”他低声轻笑,接着说道,“这种香肠将像热糕点一样出售。”
后来,这种香肠确实像热糕点一样出售了!几年后,“琼斯仔猪香肠”竟成了家庭的日常用语,而这种香肠也成了最能增进人们胃口的一种食品。
许多人工作不理想、事业不成功、生活不幸福,就老是去抱怨社会,把原因归结于社会的残酷、命运的不公。认为社会不合理、命运不公平。诚然,社会不合理和命运多舛的现象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工作、生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逐步改善的。
每一个人都要抓住自己命运的缰绳,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负起完全的责任,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修炼课堂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自己的身上去寻找幸福!
幸福是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幸福的种子,关键在于,是否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境,让这颗幸福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可以说,幸福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他自己都不渴望得到幸福,别人又怎么能把幸福强加在他的身上呢?
幸福是自己的事情,当代作家毕淑敏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感悟到了。刚开始当卫生所所长和内科医生的她,在一个海外报道上看到了几种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为自己病人治疗好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沙滩上用沙子筑出沙堡的孩子,写完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这四种最幸福当时都汇集在了毕淑敏一个人的身上,可那时的她也没怎么觉得幸福。于是她认识到,要想获得幸福,首先就得从改变自我开始。“发现你生活、生命中的幸福,让幸福充盈你自己的内心,而且去感染周围的人。”
老张在退休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雷人”的决定,他要把城里的房子租出去,和老伴到农村买房,充分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说实话,对于老张的这个决定,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不大理解,甚至还有同事劝他,农村条件艰苦,在那里买房挺划不来的。而老张则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非常留恋农村,我会在那里愉快地安度晚年的。”说这话时,老张立场很坚定。从他的眼神之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尽管亲戚朋友都在反对,老张还是义无反顾地搬到乡下去了。此后,当朋友们来到老张家里才发现,老张所住的地方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村边有小河,南边有山,溪水潺潺,绿树成荫。老张和老伴的住所则是两间大瓦房,土炕,大庭院,庭院之中种有枇杷树,树上硕果累累。看到眼前的景象,老友们都不禁啧啧称赞。
此后一年,老张打电话给他的那些老朋友,约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坐坐。于是,老朋友们又跨进了老张的家门,当时的感觉,就好像《红楼梦》里的一群人刚踏进大观园一样:这哪是当初的老张家呀!庭院到处种着蔬菜瓜果,房前屋后,到处是自耕田,田里种着花生、白菜、芋头……
午饭时,老友们品尝到了南瓜汤、地瓜饭,饭桌上老张喝了一点小酒,便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声音洪亮,无拘无束。老张还对朋友们说,他最近喜欢上了写作,面对如此清静幽雅的生活,有了很多灵感。
见到老张现在的幸福生活,众人终于明白了,幸福其实跟别人、跟某些物质条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自己的感觉如何,正如美国总统林肯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的确有许多人通过各种途径,过上了他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这些人的虚荣心可能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但是长年累月下来,当所有的虚荣渐渐淡化之后,他们才发觉,眼前的生活根本就不是自己一心想要的。于是,痛苦就像吸血虫一样,找了一个空隙便钻进了这些人的体内。
贝多芬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这就是贝多芬自己的幸福,他知道幸福是自己的事情。我们试想,如果贝多芬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别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幸福,那结果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同样地,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心境,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过得很幸福。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好比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像雾像雨又像风》。其实,总的来说,幸福的存亡完全取决于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既然幸福是自己的事,要幸福还是要痛苦可以自行选择,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幸福而要去选择痛苦呢?
修炼课堂
追求幸福,发现幸福应该说是必要的一个步骤。人们只有在发现自己的幸福的时候,才能够有相应的行动,进一步去追求幸福。而这个过程又必须由追求幸福的人自己去完成,别人无法代替。
要知足但不满足
知足可以自我慰藉、平衡心态,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可以调整思绪、从头再来。知足的人会过得很幸福,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会认为知足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知足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不满足。
知足是有所不为,满足是不去作为。满足有精神上放松自我陶醉的意思,属消极懈怠状态。若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辜负人们的希望和重托,就要不满足。不满足,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人一定不能满足于现状,一旦满足,会让我们失去努力的动力。只有在知足又不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在向上的生活中感受幸福。
从前有一个磨坊主,他在河边修建了一座房子,和他的妻子孩子一起住在那里。村子里的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磨坊主并没有许多钱,而且每天都得从早忙到晚,任何时候你都能看见他在磨坊里劳作。但他是那样的乐观,村子里的人每天都能听见他像云雀一样欢快的歌声。大家不明白为什么他能天天都如此快乐,但只要一听见他的歌声就又都被感染得很快乐,所以大家觉得他是个神奇的人。
这件事传到国王的耳朵里,整日为国事操劳、郁郁寡欢的国王听说他是个神奇的人,于是就让人把他叫到宫殿里。当国王看见磨坊主一脸的笑容时,就对他说:“你为什么这么快乐?难道你认为那个满是灰尘的磨坊里很舒适吗?天天从早忙到晚,如此辛苦你不觉得累吗?那你为什么还如此高兴快活呢?虽然我身为国王,但并不能得到像你那么多的开心。我很羡慕你,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吗?”
磨坊主听后回答说:“国王,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开心,我也没有什么快乐的秘诀,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这么快乐。我自食其力,虽然挣的钱不多,但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有爱我的妻子和孩子,还有一大堆朋友,他们都会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虽然我没有像国王您那样有那么多的钱,但我不欠任何人的钱,这就让我知足了。我已经拥有了这么多东西,我为什么不应当快乐呢?”
懂得知足,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当你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既不为比别人少而愁苦,也不为比别人多而自满,你就能活得超然洒脱。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比较切合自己实际的自我期望值,当你达到了,你就必须学会知足,如果你认为这还不是你最终能力的展现,那你就可以不满足于当前的成绩,继续拼搏。
2003年,罗微在德国的世界锦标赛上摘取了女子跆拳道72公斤级的金牌。在战胜对手的一瞬间,罗微咧着嘴笑了,但是在颁奖仪式上,她又表现得很平静。她不满足于这一小步,她知道自己还有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果然,2004年,罗微取得了雅典奥运会的跆拳道冠军。
在之后的亚运会女子72公斤级比赛中,罗微力克约旦选手库特夺得金牌。金牌又一次挂上脖颈,罗微平静地说:“世界杯和亚锦赛的金牌我还没有拿到呢,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大满贯。”
从雅典奥运会一路走来,罗微感慨很多,她说:“2004年是我运动的一个高峰期。我从开始练习跆拳道到今天只有不到8年的时间,我相信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
只有永不满足的人,才会取得更多的辉煌。但要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某些方面不能认输,但也要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竭尽全力了,就不要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而过多地自责。而当你坚信自己还有上升空间的时候,就一定不能止步于当前,要像罗微一样,不满足,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对手。
修炼课堂
在物质享受、财富利益、荣誉功利等方面,我们要懂得知足,如果任凭贪欲过度膨胀,有了还想要更多,总有一天会被贪婪的气球炸破心智。但在个人能力、潜质的挖掘提高上,必须不满足,只有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去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
某座城镇的人口并不是很多,相对地商店也少;而这些开商店的老板想请到好员工,更是难上加难。
有一天,开速食店的老板跟开清洁公司的老板在路上巧遇,聊了起来。
速食店老板说:“我最近运气真是糟透了,遇到有史以来最差劲的员工。他反应、做事都很慢,只要客人一多,他就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好几次客人等得不耐烦,破口大骂,害我只能一一赔不是。所以不到两个月,我就把他开除了!”
清洁公司老板则说:“听你这么说,我觉得自己的运气真是好极了!我最近遇到史上最优秀的员工,他做事非常细心,任何小地方乱了、脏了,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所以许多顾客都指名要他打扫,让我多赚了不少钱!”
说到这里,清洁公司老板顿了一顿:“对了……我听他说,他上一份工作,正是在你的速食店打工呢!”
速食店老板连忙问:“真的吗?他叫什么名字?”
清洁公司老板说出名字后,速食店老板愣住了。原来,他们口中“有史以来最差劲的员工”与“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员工”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虽然反应不快,却做事谨慎”,具有这样人格特质的人,或许并不适合在讲求“效率、速度”的速食店工作,却很适合注重“用心、仔细”的清洁公司!可见缺点与优点之间的界线,有时并不是那么的明显,重点在于你是否把自己放对了位置。
一个担任编辑的人每天上班都在“打混”,不是抱着电话跟朋友八卦,就是在办公室走来走去,好像座椅上有刺一样。
后来,老板看不过去,把她“降职”到业务部。没想到喜欢聊天、喜欢东跑西跑的她,成为业务员后反而如鱼得水,做起事来很有冲劲,不但为公司提升了很多业绩,也让老板对她刮目相看。
我们能怪老板不懂“适材适用”吗?其实也未必,因为老板在决定录用某人之前,不会有太多机会深入了解,他能凭借的只有过往的履历、面试时的印象罢了。毕竟,不会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从编辑到业务,这个人阴错阳差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但并非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有一个朋友对艺术很有热诚,学了好几年油画之后,最后决定当全职画家。她不但“闭关”半年画画,还开了画展。大家接到画展的邀请函,纷纷前去捧场,心想如果看到喜欢的作品,一定要买下鼓励鼓励这个朋友。
但是,到了画展现场,大家都傻眼了──因为展出的一系列作品,不但构图古怪、技巧也很差。如果不说,还真会以为是学生的作业。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个朋友喜欢画画没错,但显然没有天分。可是,这番话,又怎么能轻易地对当事人说呢?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顺利,也无法从中得到成就感,那么,不妨想一想:“我是否把自己放对了位置?”也许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之后,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天职”。
修炼课堂
不会有人责怪狗不会抓老鼠、猫不会看门,因为它们的“天性”就是如此;人也不例外,也有自己擅长跟不擅长的事。
然而,只要把自己“放对位置”,就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确定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前的横梁上有一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的佛性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的香火很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一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
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五百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你可还好?五百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两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珠儿。一晃,珠儿到了16岁,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金榜题名,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珠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服。但珠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嫉妒,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也巧,珠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珠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珠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珠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珠儿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珠儿回到了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儿感觉?”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珠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珠儿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得知消息后的几天里,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珠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要出壳的珠儿的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两千年,爱慕了你两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的,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我们都应该多关心一下身边现在拥有的,别等到失去了的时候才会悔恨为何当初不珍惜。幸福并不是来源于对未来的幻想而是对现在的把握,身边的过客匆匆几载,不知道以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或许在以后的什么时候这个过客就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成为你生命中的一分子。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珍惜现在!一生中的朋友并不会有几个,找到值得自己在乎的人,这也是一种乐趣!
生活就是娱乐,工作也是一种游戏。会玩才会生活,会生活才会工作,会工作生活才会有精彩!用你的真心接受你身边的一切,让它们变得更好。这是快乐生活的方式,百人千百态,修正好自己的心态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修炼课堂
其实,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现在的幸福。停下你的脚步,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珍惜每个人。说不定,庭院里的那棵树也是你的幸福之源,你现在的爱人是你前生几百次回眸换来的。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在失去太阳时流了眼泪,那么你又将要错过群星了。”不要为所失去的而悲伤,也许你手中的那个才是“最好的”!
不要给自己的幸福设限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你发现你身边的某些朋友,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艺术才华。比如某位朋友的书法很好,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很有可能成为一位书法大家;某位朋友很有绘画天赋,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够画出一本连环画来……但是,这些人最后的生活却过得很平淡。当你对他们说,他们可以成为书法家、画家的时候,他们却胆怯地说,自己没有那个资本。
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非要拥有什么才能够去争取的。所有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穷人或者富人,大人或者小孩,男人或者女人,他们在幸福面前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看人们能否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大胆地迎接幸福。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姑娘出生了,她的名字叫玛丽。玛丽渐渐懂事后,才知道自己是个私生子。人们明显地歧视她,小伙伴们都不跟她玩。她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因此,她觉得很无辜,觉得世界很残酷。
跟妈妈一起生活的玛丽,上学后,歧视并未减少。老师和同学们都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这是一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不与人接触。玛丽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去镇上的集市。她总能感到人们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玛丽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人生便改变了。玛丽听大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曾经多少次躲在远处,看着镇上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她只能通过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人们面部的神情,想象教堂里是什么样,以及人们在里面干什么。
有一天,玛丽终于鼓起勇气,待人们进入教堂后,偷偷溜进去,躲在后排聆听牧师的演讲,她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
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烫玛丽的心。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玛丽。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玛丽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这时,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然后,抚摸着玛丽的头发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痛苦都是人们自找的,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也不例外。不要限制自己,幸福就在你身边,大胆去寻找吧,孩子!”
牧师的话让玛丽从此走出了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物质与其他的一些环境,都不能完全左右幸福。一个人不管曾遭遇过什么,幸福都不会与他计较,计较的却是我们自己。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囚禁了自己的心灵,从而将幸福从我们的身上挤了出去。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16岁的女孩出去打工,后来遇到坏人,被迫从事卖淫活动,大半年之后终于找机会逃了出来。
事后女孩在一家音像店打工,此后的几年里,与该店的一位员工小李日久生情,渐渐地走到了一起。
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平时走到哪里,别人都会说:“瞧这小两口,多好!”
而让小李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就在两人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孩却突然失踪了。小李于是骑着电动车找遍了整个小城,甚至还乘车到了女孩的老家,依然没有将女孩找到。事后小李通过媒体的帮助,才找到了女孩。但是女孩却不同意与小李见面。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女孩才将她16岁时的遭遇说了出来。女孩说,她有这样的经历,还有什么资格做小李的妻子。另外,前不久她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得知自己患上了子宫癌。医生说她这辈子都不能生育了,她不能毁掉小李这辈子的幸福。她知道小李是真心爱她的,也知道小李是好人,但是这些,女孩说只有等待来世再报答小李了。
在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中,女孩说得最多的还是“没资格”。而当记者把实情告诉了小李之后,小李流泪了。他很同情女孩的遭遇,他发誓,不管女孩有过怎样的遭遇,他都愿意娶女孩为妻。他是真心爱她的。女孩听了小李的话,泪流满面,但仍然摇头,不肯和小李回去。最终,小李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忙,希望女孩能够早日回到他的身边,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幸福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许多人在得知女孩和小李的故事之后,都感到十分心酸。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既然小李都不在乎了,那么女孩为什么还不去拥抱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呢?但是女孩却没有这么去做,主要的原因就是女孩担心自己拖累了所爱的人,但她却忽略了幸福的真谛,那就是无论贫困或是富有、健康或是疾患,相爱的人能够相知相守,就是一种幸福。
修炼课堂
我们需要记住,永远都不要顾影自怜,更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从而将幸福拒之门外。幸福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打开你的心扉,用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阻碍你的人,也可能是你的贵人
有一对年轻夫妻要飞到国外度蜜月,偏偏出发的早上闹钟居然没响,眼看就要赶不上飞机了!
夫妇两人慌慌张张,抓了行李就到楼下叫计程车,等了老半天,却连一台车都没有,让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好不容易,一辆出租车缓缓驶来。夫妇两人连忙招手,才发现车子里已经坐了一个老人。不过,幸运的是,出租车在他们面前停下来,那个老人显然是要准备下车了。
可是,老人的动作非常缓慢。他坐在车里,缓缓地在口袋摸了老半天,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钞票,递给司机。找钱时,老人还跟司机寒暄了两句。接着,老人徐徐地下车,慢慢地从后车厢拿出行李……夫妻俩在旁边看着一切,都快急死了。
最后老人还微笑地看了两夫妻一眼,跟他们说:“祝福你们有美好的一天!”但夫妻俩哪有心情跟老人寒暄!他们草草对老人点了点头,气急败坏地跳上计程车,心中难免还咒骂老人两句!
丈夫交代出租车司机:“我们要去机场,麻烦开快一点,否则我们就搭不上飞机了!”妻子则接口说:“我们等了好久,却连一辆车也没有。司机先生,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说:“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谢刚才那个老人吧!”
夫妻俩听了都十分诧异。
司机又继续说:“他本来还要再坐两个路口。可是他看到你们带着大包小包在路边,心想你们一定是要去旅行,所以才提前下车,好让你们搭车。”
夫妻两人听了,感到一阵差愧涌上心头。两人都想着:“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早知道刚才应好好跟他说声谢谢。”
有个年轻人在广告公司任职,他不但要支付母亲的医药费,还要缴交房贷,因此身上肩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但就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公司却突然宣布重心要移往大陆,所以必须精简台湾的人事。换句话说,这年轻人被裁员了!
公司中的许多同事,都对这项公司政策非常不满,抱怨老板“不念旧情”;大家的工作态度,都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原本很认真的人,做事变得随便、草率,甚至有人每天直到中午,才姗姗来迟。大家心中的想法都是“反正都被裁员了,我再认真也没用啊”!只有这个年轻人,虽然心中也有所埋怨,但还是按部就班做好所有工作,没有丝毫偷懒懈怠。
几年过去,某天,年轻人接到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是当初广告公司的老板。老板告诉他,现在公司将卷土重来,重新在台湾设立公司,希望邀请他来当主管!
原来,当年公司的营运其实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结束台湾的公司,那么只有倒闭一途,老板的心中其实也很无奈。兢兢业业到最后一刻的年轻人,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决定,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一定要提拔这个年轻人。
有时候,当我们的生活遭遇到不顺时,我们以为某个人是在妨碍我们、害我们,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往往要等到事过境迁,我们才会赫然发现,当时我们以为的“仇人”,实际上却是我们的“贵人”。
修炼课堂
人生是漫长且瞬息万变的,既然人生没有剧本,我们当然永远无法得知接下来的变化,更无法得知,我们所见、所想的,究竟是“表象”还是“真实”。这一刻阻碍你的人,也可能会在下一刻帮助你,甚至改变你的人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以更宽宏、长远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