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行即修心
4162200000030

第30章 宽忍:宽恕众生,怨欲如尘(5)

谁不愿拥有一个不为烦恼所动的快乐人生呢?所以,人生短暂,何必对过去的痛苦耿耿于怀呢?何必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们一定要将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而宽恕别人,就是爱护自己,是真正、彻底地爱护自己。要知道,最有力量的是宽恕,是慈悲;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

要知道,没有谁与谁是天生的仇人,只不过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了矛盾,发生了些摩擦而已,其实完全可以大度地抛弃这些不值得用生命再去支付的痛苦,否则,只会让自己痛苦一辈子,后悔一辈子,让生命永远得不到解脱。

人生没有彩排,再完美的演出中犹有缺憾。总在努力地忘记一些生命中的人和事,那些欢快的悲伤的……所有的记忆都毫不留情地删除或者封印,总不去触摸,有些事不是忘了,而是不去想,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痛苦降到最低。对错怪或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的心灵不要被仇恨、烦恼所蒙蔽,怒火中烧、烦恼怨恨,都将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即使在不如意的环境中,也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欢乐与友爱的生活。那么,回想我们所恨的人的一些优点,念及他曾做过的一些好事,而对他拙劣的一面视而不见,如此怒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烦恼会烟消云散,心中会充满慈悲。

感悟人生

“瘦竹长松滴翠香,流风疏月度炎凉,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忘不快,作而不执,这是智慧、洒脱,也是审美。

11

有胸怀才会有气量

很久以前,一位一心向佛的修行者在深山中苦修,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饿了,就摘些野果充饥,渴了,就喝些泉水。由于修行者不懈地努力,他终于得道,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高僧,整个国家在他的庇佑之下,国泰民安。

后来有一天,国王到山里打猎,寻着足迹来到了修行者居住的地方。国王询问修行者鹿群的去向。这时,修行者心中思索道:“我若告诉大王鹿群的去向,就成了他的帮凶;若不告诉他,就一定会惹怒大王。但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不能杀生。因此,我不能告诉他。”

就在修行者思考的片刻,国王以为这是对他的蔑视,不免心中一股怒气向上冲,责问道:“你是谁?”修行者回答说:“我是忍辱仙人。”国王又说道:“既然你是忍辱仙人,那我就看你能不能忍。”说着就举起手中的大刀,砍下了修行者的一只手。

顷刻间,鲜血从忍辱仙人被砍断的手臂中汩汩地流出来。忍辱仙人强忍着疼痛心想:“我上求佛道,与世无争,大王都忍心对我下手,更何况那些黎民百姓呢?”于是,暗中发愿:“若有一天,我能得道,一定第一个来度国王,解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国王见修行者被砍下一只手臂后,仍没有向自己屈服,于是又问道:“你是谁?”“我是忍辱仙人。”修行者再次回答道。

就这样,在他们的一问一答的同时,修行者的另一只手臂、耳朵、鼻子相继被割了下来。最后,国王的暴行激起了众天神的愤怒,他们要将这个国家毁于一旦。但这时,修行者忙加制止。他说道:“众神息怒,我跟国王之间的冤仇,只因往昔的数劫中,我没有奉行佛道,加害于他,才有了今日这样的结果。如果以此冤冤相报,并伤害无辜的百姓,这笔冤孽何时才能了?”众神听后,统统退去了。

国王所在的国家百姓听说了国王的暴行,对他更加地痛恨,都非常同情那位修行者。对此,修行者却说道:“虽然大王对我如此残暴,但我从来不曾怨恨于他,而是对他十分地哀悯,因为他这样下去,一定会惹怒众佛,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今日,我所说之话,若是肺腑之言,没有半点虚假,我的身体便会很快复原。”

说罢,只见一道灵光闪现,人们的眼睛似乎被闪了一下,定睛看时,“忍辱仙人”已经恢复了原形,毫无损伤地端坐在原处。众人都对“忍辱仙人”的德行,称赞不已。

学会宽容,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追求高尚;同时推己及人,以德报怨,与人为善。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们能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即使我方的势力比对方强大,虽然最终我们战胜了对手,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太过嚣张,能够和平解决问题时,还是尽量用和平的方式。有一颗仁义之心,是做事成败的关键。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还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她在当政时期正是在中国的鼎盛时期。她在位期间,非常重视人才,对骆宾王和上官婉儿的爱惜宽容就是很好的例子:

骆宾王,一个才子,是“初唐四杰”之一,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但是他性格高傲,与权贵素来不和,所以一直都没有升官的机会。后来,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开始向一些官员上书,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后来,骆宾王趁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的机会,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得到了高宗的称赞,封他做了一个奉礼郎的小官。但是好景不长,他又因为犯了一点儿小错误,就被贬到西域充军。

可是骆宾王并没有就此沉沦,后来他当上了朝廷的监察官员。他上书言事,奏章中有些言语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就找了个罪名把他抓入大牢,囚禁了一年才放出来,让他做了个临海郡丞。这时候的骆宾王心灰意冷,什么官都不想做了,于是离开京城,隐居了起来。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自立为女皇,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但是,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的儿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投奔了他。徐敬业很看重他,让他掌管军中文书。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一篇檄文来声讨武则天。徐敬业把这篇檄文作为起兵的宣言,一时间民间传颂不绝,争相读阅。

自然而然地,檄文也被送到武则天手里。内侍将檄文念过一遍之后,武则天连连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好。她兴奋地夸赞说:“如此有才能的人不得重用,这是国家的损失啊!”武则天立刻下令,火速调集军队镇压徐敬业,同时又下令不许杀害骆宾王,要抓活的送到洛阳来。她还让人把檄文收起来,作为收藏之用。

后来,徐敬业起事失败,战死沙场,而骆宾王却无影无踪。武则天也就没有再追查他的下落,她怕再继续追查下去会断送这位才子的性命。对于撰文讨伐自己的敌人,武则天不但没有赶尽杀绝,还以自己宽阔的胸怀谅解了他,实在不能不让人佩服。

对于骆宾王的宽容可能还有些许爱才之意,但是武则天对于仇人的后代——上官婉儿的态度更是令人折服,让人赞叹。

上官仪是唐高宗年间的宰相,后来他密谋废掉武则天,结果被武则天先除掉了。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仇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父子被杀后,武则天本来要杀掉上官婉儿的,后来又打算把她发配边疆,但看她还小,可怜她,就把她收入宫廷。有人劝说武则天不要养虎为患,但是武则天偏偏要把她留在身边。

上官婉儿其人,天资聪敏,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写了一首七言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武则天的愤恨之情,但是文辞却很精美。武则天问上官婉儿:“你的家人因为谋反被我杀了,你从小就失去亲人,是不是非常恨我?”上官婉儿说:“这是陛下的看法,奴婢不敢妄自评论。”

武则天又问她:“有人认为这首诗里你反叛之心跃然纸上,你怎么看?”上官婉儿又冷静地回答:“陛下如果说有,奴婢不敢说没有。”武则天很赞赏上官婉儿的回答,也很惊叹她的才气,就把她留在自己身边,让她跟随左右,参政议政,这个时候上官婉儿还不到15岁。

从此,上官婉儿在日复一日与武则天的接触中,渐渐对武则天消除了恨意,由怨恨转为拥护了。

让自己的朋友拥护自己不算本事,让自己的敌人敬佩自己,那才是真本事,武则天却做到了。能够重用能人并不算难得,难得的是对于仇视自己的人仍然有这种宽宏的心胸,所以武则天才成为一代圣明的女皇。如果武则天没有宽广的胸怀,是没有这么大的气量去容人的。在现代社会中,有胸怀、有气量,才能够起到化敌为友的作用,才能够让自己一帆风顺。

感悟人生

不能放弃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白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则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从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