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4162500000023

第23章

3.逻辑性思维能力是揭露错误思想、荒谬诡辩的一个有力武器。例如,有的偷换概念、有的同语反复、有的循环论证。如果一个人具有相当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那么遇到此情况时,就可以及时地加以识破与揭露。

4.逻辑性思维能力对掌握新知识有很大帮助。它能帮助我们更迅速、更深刻地去了解教材的内容,去解答问题,去严整而首尾一贯地叙述自己的思想,去找出和分出所研究问题中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第五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辩证思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但有人说“连一次也不能”,这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告诉我们:应该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辩证”有一个度,超出它的度,说过了头,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荒谬的东西。也就是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

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

辩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人。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苏格拉底就去向年轻人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

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就是美德啊!”

苏格拉底又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在军队当兵,有一次,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

苏格拉底又问:“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溜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

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

最后,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谈到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矛盾”。正因为矛盾的普遍存在,才需要我们以变化、发展、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就像苏格拉底能从年轻人给出的美德的定义中找到诸多矛盾,就是因为年轻人忽视了辩证思维,或者他并不懂得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事实上,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矛盾,也就无处不需要辩证思维的运用。从下面的故事中你也许可以体会出矛盾的普遍性,以及辩证思维的奇妙之处。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后站着一个小和尚。

有一天,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争论一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一会儿,甲和尚气冲冲地跑进房来,对老和尚说:“师父,我说的这个道理,是应该如此这般的,可是乙却说我说得不对,您看我说得对还是他说得对?”老和尚对甲和尚说:“你说得对!”甲和尚很高兴地出去了。

过了几分钟,乙和尚气愤地跑进房来,他质问老和尚说:“师父,刚才甲和我辩论,他的见解根本错误,我是根据佛经上说的,我的意思是如此这般,您说是我说得对呢,还是他说得对?”老和尚说:“你说得对!”乙和尚也欢天喜地地出去了。

乙走后,站在老和尚身后的小和尚,悄悄地在老和尚耳边说:“师父,他俩争论一个问题,要么就是甲对,要么就是乙对,甲如对,乙就不对;乙如对,甲就肯定错啦!您怎么可以向两个人都说你对呢?”

老和尚掉过头来,对小和尚望了一望,说:“你也对!”

故事中的主人公并非是非不分,而是两位小和尚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并不只存在一个正确答案,若尝试用辩证思维去思考,往往会看到问题的不同维度,也就会得到许多不同的见解,而不致视角产生偏颇。

辩证思维在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他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作用。其次,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还有,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呢?首先是怎样运用事物的对立面。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其次是有意设置对立面。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我们就要主动去设置,或者说去创造。再次是有意强化对立面。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是怎样把握对立的统一性。对立,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是创新。

关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塞翁失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占卜。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挣脱缰绳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却心中有数,就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又跑回家来,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来祝贺他。老翁无动于衷地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胡人的骏马到野外练习骑射,没想到烈马脱缰,他儿子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地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

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很多人在战争中丧生,唯独老翁的儿子因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余生。

老翁能够如此淡然地看待得与失,就因为他一直辩证地看待问题,将辩证思维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生活当中。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辩证思维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

第一,归纳与演绎

这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第二,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抽象与具体

这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第四,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即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需遵循全面、发展、联系这三条基本原则。所谓联系,即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所谓发展,即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所谓全面,即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也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总之,我们要克服非此即彼、各执一端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竭力避免直观性、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杜绝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为此,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训练。

【小秘密】

辩证思维能让我们在看问题时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刻,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读名言】

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

——佚名

【广角镜】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它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揭示了客观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了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基本规律、核心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两个规律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形式。因此,三者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辩证法是运用概念的艺术,准确地使用每一个概念,这是科学理论必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要把握矛盾,没有清晰的概念是绝对办不到的。

第六节“真的还是假的?”——批判性思维

尽管人类的智慧已经让我们可以搭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尽管我们可以利用遗传物质改变生命的形式,尽管我们可以设计出能够战胜象棋大师的电脑程序,但一方面我们享受着人类智力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不明智的行为。

某小镇的50多个居民因为信奉一位大师的劝诫而用双眼凝视太阳,大师告诉他们,通过这样的练习人们可以补充能量并能拥有清晰的思想。但具有眼科知识的专业人士或者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会告诉你,这样做更有可能伤害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