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4163000000022

第22章

合理作息的习惯——动静结合益养生

我国古代养生学认为,在增进身体健康时,必须要动静相宜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同样也得出了“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休息”的理论。事实上,养成一种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益,甚至对一生的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许多成功人士都得益于自己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一节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你的生物钟“准点”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列宁

所谓合理作息,就是合理地顺应生物钟,掌握最佳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人长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律,就会改变体内激素分泌量,导致神经紊乱,体内生物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要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顺应生物钟是通往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善于利用生物钟工作和休息的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人,也是最健康的人。

【精彩故事】

王先生职高毕业后进入某国企当了一名工人,整日与锤子、搬手打交道,繁重的体力活单调且乏味,一天下来两腿像灌满了铅,身上常有洗不掉的机油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隐藏心底的莫名压抑越来越膨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烦躁、灰心、失落、茫然一个个扑面而来,像一块巨石堵在心窝,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压迫感。但是他不甘心啊!于是参加了全国统一成人高考。

王先生开始没日没夜如饥似渴地读书,他给自己订的日程表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课间休息,没有午休,他试图用这种忘我的辛勤努力来化解心中久积的忧郁,来实现心中已久的梦想!可是老天并不怜悯他,第一次考试就失败了,他没有灰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本来就笨、基础差。他比以往更加玩命,甚至晚上的睡眠也压缩为五个小时。人们常说“功夫不负苦心人”,可他在考场上大脑却一片空白不听使唤,第二年考试又考砸了。

正当王先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一本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的书,并为之深深折服。他就又买了好几本指导如何利用人体生物节律进行工作和休息的书,并且充分利用人体生物节律来安排学习时间。他有了一点信心,决定再考一年。

最后,王先生终于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一百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某成人教育学院专科广告专业。这个成绩令老师和同学们非常惊叹,还没开学,就已“大名鼎鼎”。全家人也大跌眼镜。他终于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掌握了自己的人体生物节律,王先生如虎添翼,再接再厉。大专毕业后决心报考专升本。果然没费吹灰之力,一次就考上了。

【妙语点评】

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管前面的道路如何艰难险阻,只要你根据自己的人体生物钟特点来安排学习和工作,总有一片美好的景色在向你招手!

【智慧感悟】

宇宙万物,无不拥有自身独特的规律:牵牛花黎明时竞相开放;夜来香在月光下散发出幽香;蝙蝠白天睡足夜间活跃;公鸡专门在拂晓比赛歌喉……这种有节奏、有规律的生理现象,是受体内“生物钟”控制的。认识、掌握和顺应人体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人体生物钟是由下丘脑、松果体和肾上腺等器官发出信号,来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人体生物钟24小时工作和休息情况如下:

1时,大部分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刻,处于轻微睡眠状态,人很容易醒来,正是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感到疾病的存在。

2时,除肝脏外,大部分人体器官基本停止工作,肝脏为人体排除毒素,人体已经受着自身的“大清洗”。如果此时你想喝点什么,那么千万不要喝咖啡或茶,特别是酒精类饮料,最好喝一杯水或牛奶。

3时,肌体处于休息状态,体力几乎完全丧失,此时我们的血压、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

4时,呼吸仍然很弱,大脑的供血量最少,肌体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此时人容易死亡。但此时人的听力很敏锐。

5时,肾脏不分泌任何物质,我们已经经历了几次梦的过程,如果此时起床能很快进入精神饱满状态。

6时,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即使我们想睡觉,但此时的肌体已经苏醒。

7时,人体的免疫力特别强。

8时,肌体休息完毕,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这时千万不要喝酒,否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9时,病痛感减弱,心脏全力工作。

10时,积极性上升,人体处于最佳状态,痛苦烟消云散,热情将一直持续到午饭时,任何工作都能胜任。

11时,心脏有节奏地继续工作,此时的人体几乎感觉不到紧张的工作压力。

12时,人的全部精力都已被调动起来,此时不应吃大量食物。

13时,肝脏休息,血液中溶入一些糖原,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已过,感觉有些疲劳,最好适当休息一下。

14时,精力消退,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反应迟缓。

15时,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之后人体重新走入正轨。

16时,血液中糖的含量升高,一些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但这却不是病,兴奋期过后开始了衰退。

17时,效率仍很高,运动员此时应加倍努力训练。

18时,人的肉体疼痛感重新减弱,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心理兴奋感渐渐下降。

19时,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人们很容易激动,此时对过敏症患者来说不大好过,开始头痛。

20时,此时人的体重最重,反应出奇地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几乎不会出事故。

21时,精神状态一般,学生和演员非常清楚此时的记忆力特别好,善于记忆白天记不住的课文和大段台词。

22时,血液中充满白血球,其数量增加一倍,体温开始下降。

23时,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24时,如果我们在这时休息,那么无论是肌体还是大脑都将排除一切干扰,人会很快进入梦乡。

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整个人类都是以一昼夜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没有人否认这一系列的现象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类甚至所有生命体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有的人的生物钟几十年都是相对稳定的,他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生物钟一旦被打破,较长时间处于紊乱状态,就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或疾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据说,欧洲名酒枣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位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皇宫来吃喝玩乐,以示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幸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健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终日劳作,越显健康,有一天孝顺的儿女,让他休息“享清福”,结果不是周身不舒服,就是一病不起。这说明老年人对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要保养好,不要轻易改变它,免得引起生物钟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总之,我们要及早认识、发现和掌握自己的生物钟,然后、逐步顺应它,使之发挥良性效果。

【实用宝典】

如何顺应生物钟达到养生的目的?

(1)生活要有规律。每天按时起居,按时工作,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定时大便等,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2)排除对生物钟的干扰。保养生物钟,是指消除那些干扰、破坏生物钟正常运转的因素。当人生气时,会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忧伤时会造成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等。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所以应尽量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3)提高应付工作和生活中不测事件的应变能力。

习惯秘笈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习惯性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若干年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节动静结合,有益身心的不二法门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国学大师 王国维

“动”与“静”是东方养生学的两大法宝。按照《周易》的阴阳原理来讲,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动与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只讲动不讲静,也不能只讲静不讲动,单独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身体健康讲究的是动静结合、作息得当,不论我们是过于安静,或者过于跳脱,大起大落的情绪和生理变化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养成动静结合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的有益身心的长寿法门。

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学在动养和静养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足够我们汲取。总的来说,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反之,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因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

【精彩故事】

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著名呼吸疾病专家。他能在泳池中大幅度游上几个来回,然后双手一撑坐在泳池的岸上,令一旁观看的人惊讶不已。运动员出身的钟院士,如今老当益壮。他一生保持着运动员的本色,而且擅长多种体育项目。

钟院士把锻炼身体看作像人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百事缠身的他,再忙再累,也决不放弃锻炼。尤其外出开会时,哪怕席地做几个俯卧撑,也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他把有氧运动视作生命能量的重要来源,不仅让他年轻,充满活力,还让他精力充沛完成每天繁重的工作。

崇尚运动健身的钟院士告诫人们:人的身体好比发动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好比发动机的汽油,人所摄入的这些营养的消化,好比汽油的燃烧离不开氧气,人通过运动充氧,使“燃料”燃烧,才能获得动力。他希望大家记住,你生命的能量,需要靠运动来提供。无论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都能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

除了运动,心情也很重要。人一旦产生坏情绪,一方面可造成身体耗氧,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增快、血管收缩,会导致一些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不足,特别是大脑和心肌缺氧。

【妙语点评】

钟院士不仅掌握了科学的养生方法,而且心态特别年轻。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长寿者大都乐观开朗,家庭和睦,他们长寿的奥秘,除科学饮食习惯外,心态平和、勤劳好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是否能够健康长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智慧感悟】

中国养生文化中的动静观是一对关系复杂的范畴,它们同被纳入传统养生之道的理论体系中,更重要的是它们被辩证地体现和应用于养生方法实践中。我们通过研究清静养生与运动养生的实质,就很容易发现,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方法,事实上是完全可以统一的。只不过是两者在阐述上各有所侧重而已。

第一,静以养神。

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由于“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万全,清代的曹庭栋等都有精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