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很长,也很难。为了女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作为妈妈,你需要充当一个老师的角色,手把手地教女儿。
最好的妈妈不是大声呵斥,而是耐心指导;最好的妈妈不是含沙射影,而是说出自己的希望;最好的妈妈不是老师,却胜于老师。
一、学习上的好老师
作为母亲,都希望女儿能健康快乐,但同时也都希望女儿能更优秀一些。
于是,“慈母”变成了“严母”,逼迫女儿学习,给女儿报各种辅导班。学习和成绩成了妈妈和女儿交流时唯一的话题。考得好就往死里夸,考不好就往死里打。这都不是正确的方法。
教育女儿,最好让其找到学习中的乐趣。
女儿一旦找到学习乐趣,就会乐此不疲,主动学习。
激发女儿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与邻居的女儿们有些矛盾。每天,那些顽皮的女孩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阻止她们:叫警察,告诉她们父母,大喊大叫、威胁她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女孩们越来越有劲,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女孩们召集起来,对她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让女孩们听起来感到很奇怪,但她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女孩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她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女孩们召集起来。他对女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女孩们当然很不乐意,但她们嘀咕了一阵子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女孩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糕,我无法再付给你们每人每天5毛钱了,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女孩们很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做这种苦差事呢?”
就这么着,女孩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女孩们一分钱也得不到的时候,她们愿意扔石头?而现在好歹还有一毛钱可挣的时候,她们却不干了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发现一个奥秘:只有把女儿的行动变成她们自己内心的渴望,她们做事情才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反之,如果她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她们做事情就不会有动力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她做”为“她要做”,只要把女儿的兴趣调动起来,那她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是自动化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今天这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但是,女儿在这环境里的压力很大,我们做妈妈的要尽量体谅她们。不要对女儿期望太高,更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硬要在女儿身上实现。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女儿太大的压力和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打好基础和真的理解远远比成绩重要。
尽量让你的期望合理化。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女儿可能会就此放弃。尽量把自己对女儿的要求转成对女儿的建议,尽量不要把女儿和别人比。
工业化大生产最终要实现自动化,挣钱的高境界也是在于自动化。在教育上更是如此。在家教上,我们要追求的是“不需扬鞭自奋蹄”,追求的是“教是为了不教”,此即为“自动化的教育”。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太太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吃午餐。一个是男孩,长得很壮实,有什么就吃什么。另外一个是女孩,看起来很瘦,挑食,好多菜都不吃。太太让小女孩多吃点肉,小女孩执意不听。这位太太反复说了多次,没有半点效果,几乎要发怒了。
这时,一个服务员走近小女孩,在她耳边只轻轻说了几句话,就见这个小女孩对旁边的男孩“哼”了一声,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肉来了。
那位太太特别奇怪,拉住服务员问她对小女孩说了什么,怎么这样灵验。
服务员笑着说:“您前几次带这两个孩子来就餐,我发现哥哥经常欺侮妹妹。我刚才就对您女儿说,‘哥哥不是欺侮你吗?吃了肉,你可以长得比他更胖、更有力气,他就再也不敢碰你了。’”
同样是让小女孩吃肉,为什么她的妈妈都快发火了,小女孩还死活不吃?而一个服务员只说了几句话,她就吃了,而且吃得还很多?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位太太对女儿提出的要求仅是她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小女孩的需求;但是服务员的话却激发了小女孩的需求,“我要增强体质,抵御外侮”,所以小女孩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肉了。
马不想喝水,任你怎么拽,它就是不愿靠近水槽。若想要它喝水,可以让它先吃点盐,吃了盐口渴,再牵它去喝水,没有不肯去的。
这位服务员的话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真正的智慧——把小女孩吃肉的需求激发出来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好教育就是这种自动化教育,激发女儿自己想要学习的需求!
鼓励女儿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鼓励女儿自己动手,而不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了,要鼓励她对学过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她知道学这些知识对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女儿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教育要因材施教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强盗,他把抓来的俘虏放在一张他特制的铁板床上,如果哪个俘虏的身子比铁板床长,就把他的身子砍下一截;如果哪个俘虏的身子比铁板床短,就把他的身子拉长一些,很少有俘虏能够活着离开这张床。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就像这样,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讲一样的内容,有的学生虽然已经了解了,但还是叫他们上课听讲;而有的学生,听得一知半解,但老师讲完了就再也不讲了。我们用刻板的规定将千姿百态的人“整齐划一”,不同人按着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时间予以统一制造。
教育家吕型伟教授讲过他在上海进行的实验。
我试了一个班级,20个女孩都是常态的,不是天才。这20个女孩进来之后,老师围着每个人转,他能教得多快就多快。结果,这20个人中有3个人只花了7年时间就把12年的东西都学完了。我就允许她参加高考,3个都考到上海交通大学,13岁。剩下还有17个,不能让他们留级吧?照样给她们上课,照样给她们教育。第2年有16个人把中小学12年的课都学完了,考大学全考上了。只剩一个人,这个人也不能让他留级吧?我照样给她办班,最后也毕业了,也考上了。是不是偶然考上的大学?到了大学又怎么样呢?我就跟踪调查,特别是前面的3个小孩,在交大的3个小孩,我就跟踪看她们的发展。很有意思,这3个小孩在大学里面同18岁的那些女孩们在一个班级(不是少年班,一起编在普通班里面),在学习上没有一点困难,学得非常好。只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是小孩,不像大人。比如说下课了别的大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这3个小孩在干什么呢?跳皮筋。哪有大学生跳皮筋的?因为她只有13岁,跳皮筋是一点不奇怪。所以她的同班同学没有把她们当同学看,有的跑过来摸摸她们的头:“哎,小朋友,你们到这儿来干什么?”但是在学习上,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后来3个人到了美国,我继续跟踪调查,发展得很好,一直很好。多争得了5年时间,多宝贵。一个人生命有限,5年哪。如果我不是这样改革的话,她还要在小学里磨5年,那不是浪费生命吗?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到底做什么事呢?——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当然,这一句话在一个做老师、做父母的人听起来是不太舒服,也不愉快的。但是很多的老师和父母确实在做着这样的事,做着把天才变成庸才的事。我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每一个人也都是庸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庸才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说起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是世人所公认的。果真是“望子成龙”吗?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只是盼子女考大学,而不是盼子女做大事、成大器。而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大变局的时代,学习、成长早由以前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变成了今天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既然是条条大道通罗马,那么就要充分尊重个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走个性化的道路。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窄,实际上英才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类型和范围;不但表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领域,而且表现在政治、商务、管理等方面;可能表现在学术成就上,也可能体现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精神状态中,也有可能反映在性格上、心理素质上,也可能表现在组织、领导天赋上。基于自身的个性来学习,我想这也是当今学习的真谛。
做成功的妈妈,首先应当帮助女儿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只鹿还是一只鹰,做到因材立志,因材为学,因材施用,让鹿去猛跑,让鹰去高飞!
只要想学就不晚
只要女儿有毅力,什么时候学习都来得及,都不算晚。
培养女儿的毅力应该从女儿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果妈妈把自己当做一个女儿,和女儿共同学习,相信女儿一定会非常喜欢!
女儿的毅力不够,是外界吸引女儿的东西太多了,家长要考虑如何为同一事物加入新的元素,把一件枯燥的事变成好玩的事物,慢慢培养女儿的毅力。
兴趣固然是坚持的前提,但是女儿的兴趣有时是波浪形的,在某个时候她会对原本很感兴趣的事情厌倦了,并不代表她真的不喜欢,而只是兴趣疲劳了。这个时候可是个培养毅力的好时机。
云云有时去学画的时候会突然懒惰一下说:“我不想去学画画了。”“不是好久没见林老师了吗,他一定又会给大家讲笑话了。”稍微鼓励一下女儿,但是也不要太当回事直接说教,什么你一定要去,要给我好好学,我都交了学费了什么什么的。但是回家后,最好把话再说明一下:“你看,还说自己不去呢,去了以后你画得多好多开心啊。”女儿就会一下子理解了坚持其实就是一小步,是一种快乐,一种美丽的心情。
想培养女儿的毅力,不能只要求女儿,家长应先作出表率,并且多进行赏识教育。
作为妈妈,首先要鼓励女儿专心。不少女儿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不妨鼓励女儿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某件她感兴趣的事,在获得成功之前绝不歇手。
其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戏、爬山、登楼等。当然家长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还有,不妨让女儿吃点苦头。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儿,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让女儿吃点苦,如上学挤公交车,在赤日炎炎下赶路,等等。
当然,女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意志消沉是难免的。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至关重要,一旦鼓起勇气渡过难关,意志力即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只不过有时候妈妈需要委屈一下自己,陪陪女儿,因为女儿的定力还是比不上大人,再者,你待在身边,也许她会更安心。
让女儿不再厌学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女儿的厌学与她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
赵莹心情低落地回顾了自己整个高三的生活:
很久以来,生活令我沮丧不已,我把我高三前前后后想了想,觉得我整个是个失败者。中考时分数差七分上线,我是用爸妈的辛苦钱上的高中。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背着这个包袱。为了对得起爸妈,我拼命地学习,然而,事与愿违,我的成绩越来越差。现在离高考还有四个月,考试频率很高,考一次,我就被打击一次,有时会被老师听似平常的话语羞得无地自容。就这样,我的心情越来越糟。在学校,我经常孤孤单单一个人,听到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我想问、想说,可是我觉得自己成绩太差,感到没有资格和他们在一起。尽管我知道同学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可是我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眼神。每次当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坐在教室里,但最终给我的是失望与羞愧。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她,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3)女儿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她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女儿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她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己,于是对学习越来越感到厌倦。
面对女儿的厌学情绪,妈妈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显然训斥和放任不管都不是最佳答案。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培养女儿对学习的兴趣
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她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她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她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2)辅导女儿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要及时想办法,辅导女儿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女儿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尽量减轻女儿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女儿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当女儿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4)辅导女儿的人际关系
女儿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因此,要帮助女儿学会与文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女儿专心学习。
(5)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女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孩子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在批评女儿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女儿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女儿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女儿的厌学心理。
厌学的经历,几乎人人有过。原因有很多种,但教育方法不当肯定是罪魁祸首。妈妈不妨静下心来,和女儿沟通,找出原因之后再共同解决。
妈妈上心,女儿上进
吴倩的妈妈最近犯了愁:
自从女儿这学期读了初三后,她的睡眠时间明显不足了,晚上常常要在12点左右睡觉,有时甚至到凌晨1点。本来她早晨六点钟要起床晨跑二十多分钟的,这样一来,早晨6点肯定是起不来了,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不忍心叫她,通常让她睡到6点40左右。但就算如此,她一天的睡眠时间也就只有六个来小时,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女儿来说肯定是不适宜的。
那怎么办呢?不可能不完成学校的作业吧,又不可能仅仅只是完成作业,不做一定的预习吧,可是又想保证比较充足的睡眠时间,要怎么安排呢?我知道初三学习任务很紧,压力也大。虽然说减负减负,但只要教育制度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又能减掉些什么呢?又怎么可能真正地减负呢?
像我所在的这所城市,往年中考满分是450分,最好的高中录取线竟然高达427.5分,而我的女儿特别想考这所学校,所以不多努力是不可能的。
以前我女儿下午放学回来都会看看报纸呀,读读杂志啊,她喜欢读《青年文摘》、《读者》,对了,还特别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她往往回来在读这些书报上花了不少时间,等她想起来做作业时,还没做一会儿就吃饭了。
吃完饭,她做作业时,有时会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小时间浪费掉不少,结果往往就延迟了睡觉时间。
针对她这些方面的问题,我提出建议,下午放学回来先不看那些报刊,休息会就赶紧做作业,等晚上所有学习任务完成了,还有富裕的时间再去读书看报,并且在学习时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时间。
至于考不考得上最好的高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个好身体,重要的是一定要做一个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的人,做一个有效率的人,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有了这样的意识与能力,无论长大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成功的。
起初女儿有些不乐意,也会趁我没注意时偷偷翻出本杂志之类的来看,我发现后就告诉她,先按我说的试行几天,然后自己比较一下究竟哪种方法对你更有益处,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正确分辨出来的。
另外,电脑也是个重要因素。当电脑走入我们的生活,它就展现给我们一个十分精彩的另一个世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电脑上面,每天上网,玩游戏,当然有时也在电脑上查找一些生活中需要的东西。那么作为女儿,自然也对这个东西特别好奇,总希望能痛痛快快地玩。当娘俩意见或者时间不统一的时候,我们会坐下来商量一下,互相妥协,尽量达成一致。
可是女儿的自制力毕竟不比成人,辨别能力弱,容易上瘾,进而影响到学习。所以,如何合理地安排玩电脑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让女儿能学到知识,体验到电脑带给现实生活的乐趣,又不影响女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如果女儿因为学习需要到网上查资料,我是无条件让位的。学习第一,电脑最主要的是学习工具,然后才是玩具。我也一直告诫女儿要尽量从电脑上学习知识,它就是一位老师,只要肯学,总是有收获的。
吴倩不在家的时候,我会在网上呆较长时间。如果上网时间太长,女儿就会说我上网太多,要节制,进而要求自己也上网玩会儿,作为对她的补偿。呵呵,这时我会告诉她妈妈虽然上线这么长时间,但大多数时间只是在线,人没有上网,其实事实也是如此。
关于女儿的上网时间,我和她有约在先:在完成当天作业的前提下,周六或者周日她可能有半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这个时间内她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只要时间到了,无论女儿如何哀求再多玩一会,我是铁面无私,决不通融。因为这些是事先和女儿商量好的,君子要言而有信,所以女儿一般不会耍赖。
当然,如果周一到周五女儿实在耐不住想玩会儿电脑,我也会网开一面。但这是有条件的,那必须是女儿当天的学习和作业完成得特别出色,作为奖励,我会让她玩上一会。我觉得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让女儿着迷,又不可让女儿失去学习电脑的兴趣。
现在我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按照我提的建议做了,偶尔也会回来先看看报纸,学习时偶尔也会不够集中精力,我也就不那么严格要求了,只要大方向对就可以了,我相信她能做好的。
女儿大了,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当她的意思和妈妈的初衷不合拍的时候,应该沟通商量一下,采取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不是皆大欢喜嘛!
成绩不代表一切
女儿的成绩你读懂了吗?
“我的女儿每科都考了95分以上,在班级排在前三名,我准备给她买一台电脑作为奖赏。”“我的女儿甭提了,考了那么点分,我告诉她,寒假一天也别想玩了,到辅导班补课去。”每逢中小学期末考试结束,女儿们的成绩、排名无不牵动家长的神经。
成绩好的,家长风光,女儿高兴;成绩差的,家长“阴天”、女儿沮丧。其实,家长重视女儿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但是,如果家长只是采取类似以上简单化的做法,以考试结果作为对女儿奖惩的依据,对于今后女儿学习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女儿的成绩,你分析了吗?
其实,哪个女儿不想考好分数?她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学得好。家长只是训和骂,女儿仍然糊里糊涂,有的女儿确实很少玩了,但分数仍然上不去。分数恰好是女儿学习的晴雨表,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动脑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对女儿今后的学习进行科学规划。
(1)分析女儿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问题。
(2)分析女儿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女儿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3)分析女儿的学习方法
有的女儿,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4)分析女儿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有四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每个女孩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妈妈需要从女儿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女儿智力的全面发展。
(5)分析女儿与老师的关系
女儿与老师的感情如何,对学习影响也很大。
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女儿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说事儿了。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影响女儿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勤奋精神、钻研程度、专注水平、听课效率、复习效率、记忆效率、作业效率、学习计划、考场发挥等,找准了女儿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了。
科学地对待成绩
(1)了解测试目的
考试是检验女儿这学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女儿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妈妈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女儿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女儿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2)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
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妈妈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女儿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女儿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3)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女儿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
当女儿学习成绩进步时,妈妈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女儿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女儿学习成绩退步时,更需要妈妈的鼓励与帮助。从女儿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女儿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从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女儿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她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她,鼓励她克服困难,相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女儿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女儿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妈妈应科学地对待分数,对女儿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会对女儿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明智的妈妈在女儿考试成功时提醒她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女儿予以她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她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女儿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她、爱护她的父母。
二、课堂外的好老师
成绩不代表一切,成绩也不能决定人生。所以,妈妈不仅要成为女儿学习上的老师,还要成为课堂外的老师,教会女儿如何生活,教会女儿如何快乐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用理论指导实践
女儿虽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要离开妈妈,作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去参与社会生活,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积累生活经验、发展生活能力和学习适应社会的重要时期。妈妈必须注意丰富、扩充女儿的社会常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社会常识包括家庭、周围环境、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生产工具、节日、民族等有关内容,那么妈妈怎样来丰富女儿的这些知识呢?
(1)扩大女儿的视野
现在的女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范围狭窄,而且爸爸妈妈包办代替得太多,不放心让女儿单独行动,而他们又很少挤出时间带女儿出去,这就造成了女儿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因此,妈妈要注意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带女儿去参观、去游览,随时进行教育。
(2)利用多种手段丰富女儿的社会常识
现在许多家庭都有电脑、电视机,妈妈要充分利用这些手段,让女儿来了解有关的社会常识。在看的过程中,妈妈可给女儿加以讲解。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女儿有选择地观看电视,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以半小时为宜。另外,还可多给女儿提供较好的图书,扩大女儿的知识面。
(3)要尽量给女儿提供一定的机会,放心让女儿自己去行动,去实践
这一点最重要,应特别注意。因为,女儿通过实践努力掌握的知识,是进一步掌握更多知识的基础,妈妈对她们的成功要及时地进行鼓励,使女儿充满信心,继续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更多更好地获得知识。对于女儿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妈妈要耐心地给予纠正,千万不要说损伤女儿自尊心的话。
(4)注意与老师密切配合
学校的教学安排是比较科学的,老师教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妈妈要随时注意和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同步教育,使其协调一致,从而使女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加以巩固。
俗话说,未雨绸缪,早早让女儿接触到社会未必不好,而且如果能让女儿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那说明,妈妈和学校对女儿的教育还是很成功的。
没事多把劳动搞
一群小学生在操场进行钉纽扣比赛,现场不时发出尖叫声和埋怨声,原来不是这位小选手把针刺进手指,就是那位小选手线穿不进针眼,最后,不仅地上凌乱不堪,小选手当中能让纽扣安家的少之又少……。
早餐结束后,同学们将碗筷一丢自顾走开,桌子上、地上,残羹剩饭到处都是……。
这样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许多孩子在家连扫帚都没摸过……。
现在,许多孩子的劳动意识淡薄,许多孩子不能吃苦耐劳。“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许多社会有识之士为此提出了疑问。
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在家一周仅劳动一次,时间为10分钟至40分钟,毕业生在家的劳动时间更少,会做简单家务的只有一半。一位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劳动。劳动会使人分心、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还有些学生则说:“家务劳动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干,不用我操心。”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黄女士,最近常常为女儿的暑期吃饭问题烦恼。每天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跑回家为女儿做饭,一天不回去,女儿肯定就饿着。应女士从小只要求女儿学习,很少让她碰家务活,结果女儿长这么大什么家务活都不会。要是夫妇俩一起出差,女儿就只好到邻居家吃饭。
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很明显,妈妈在女儿劳动意识淡薄中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
第一,让女儿劳动越帮越忙,觉得让女儿干还不如自己干省心,无意间挫伤了女儿对劳动的兴趣。第二,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女儿学习。第三,鄙视普通劳动者。导致女儿的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不体面的下等事情,躲避劳动、轻视劳动成为必然。第四,“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女儿劳动了。”不少条件好的妈妈认为过去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如今生活好了,当然得让女儿多享福。第五,用劳动惩罚女儿。有些妈妈把做家务活当作惩罚手段,这样使女儿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妈妈有心培养女儿的劳动意识,也很难调动起女儿对劳动的热情。
忽视女儿的劳动教育,就谈不上女儿的全面发展。妈妈应该让女儿适当补补“劳动课”,通过劳动实践对女儿进行劳动技能培养,增强她们的劳动观念,这有利于提高女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在女儿的心灵扎根。
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孩子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技巧,也不仅在于进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能给孩子们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的道德、智力、审美情感的培养。如果缺失这样一片天地,那么对孩子们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完整的。
让女儿自然成长
有多少妈妈天天陪读、伴读,她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正如高尔基所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们不但对政治增加了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阅读。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我的妈妈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培养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妈妈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她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在她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很自然地,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勤于思考。这种习惯牵引着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爱默生对于习惯的论述非常精辟:“习惯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我终身感激我的妈妈给了我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
今天,妈妈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女儿身上,那种让妈妈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妈妈的做法,是做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女儿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收到最富有成效的结果!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毫无作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从有为到无为,从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
在教育上,我们每位妈妈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暑假不要“打架”
暑期,本该是一家人在一起愉快休息娱乐的时间,反而“战争”不断,许多妈妈与女儿间磕磕碰碰,矛盾激化,母女关系反而比平时更加紧张。
这是什么原因呢?暑期,女儿脱离了学校的管理,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往往很难自觉地计划好学习和生活,有的女儿成天睡懒觉、看电视、上网、打游戏,要不就出去玩得不见踪影。而妈妈又总是过度地关注女儿的学习,忽视了她需要放松和与家人交流的心理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不恰当的语言和管教态度,很容易使女儿觉得他们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暑期亲子关系紧张,就更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既不能一味抱怨责备,又不可放任自流,要理解女儿的需要,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假期生活。
(1)冷冻你的情绪
李女士与上初中的女儿因为写作业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此后关系紧张。
李女士从小生活在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家庭中,而她也“继承”了小时候不努力学习今后就没出息的观念。这种在自身成长中接受理性教育多于情感教育的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往往更加苛刻。他们总是希望把自己失败的损失从女儿身上找回来,求全责备。而每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观念支撑,李女士正是有了这样的观念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应该设法体会到女儿的心情,改变对女儿的态度。
(2)计划需要女儿自己订
制订一份假期计划,无疑是克服自由散漫习性的一个好办法。可是张女士亲自给女儿订了一份详细的暑期计划,从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到几点学习、几点上什么培训班,都很具体,却没有征得女儿的同意,于是遭到上高一女儿的无言对抗。
制订计划要切合实际,让女儿伸手就能够着,家长切不可一意孤行,全权包办。上什么辅导班,要从女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让女儿知道自由与责任是相关的,成功必须遵守纪律、有意志力,不能图一时之快,要为自己负责任。
(3)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当妈的一定要记住,良好的母女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妈妈不要总认为我是好心好意,就一定让女儿怎样。也许你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否符合女儿的想法,她能够接受吗?你这样做是否有效?妈妈之所以生气,对女儿发脾气,是因为心里有了负面的想法。这些想法的确会令妈妈生气,只是人们从来未想过两个问题:一是控制情绪的权利在自己,包括决定自己要不要生气;另一个是这些想法可能不合理,合理的想法是:女儿在成长中犯错误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必非得如何,我可以接受,我也不必自责……。
在暑假,妈妈要给女儿留出空间,要多与女儿沟通,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女儿。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家庭生活,比如,夏令营、看电影、唱卡拉OK等,要注重现实生活,不能局限于学习、写作业、看书。要培养女儿对生活的兴趣,和他们一起读书,或者与女儿一起看光碟,如《成长的烦恼》《帝企鹅日记》《零下8度》等健康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好片子。
三、成长中的好老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你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你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你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你,这就是教育女儿。”
女儿成长,妈妈也成长。和女儿站得一样高,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心得和体会,对于她综合素质的提升极其重要。
挖掘女儿的潜能
现实生活中,妈妈们无不对自己女儿的成长充满期盼,当看到人家的女儿表现杰出时,不少妈妈常会埋怨自己的女儿一无是处。这种一味埋怨女儿的做法不仅徒劳无益,相反会伤害女儿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女儿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是这样。挖掘女儿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妈妈应当着力去做的事。
(1)留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女儿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她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她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女儿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激发她。
(2)制造机会
了解女儿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她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女儿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给机会让女儿帮你的忙,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女儿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3)耐心等待
既然给女儿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女儿发挥潜力。有些妈妈一时叫不动女儿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女儿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女儿念不好书,便帮她一道题一道题复习……久而久之,女儿生出惰性,心想反正妈妈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妈妈埋怨女儿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女儿缺少耐心,把女儿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4)给予鼓励
当女儿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她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女儿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终其一生都要靠父母。
要做到以上几点,做妈妈的不仅要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生活技能不能少
近年社会出现一个新现象,即女儿的生活不能自理:7岁的女儿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女儿不懂使用筷子,要人喂饭吃;9岁的女儿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女儿不懂系鞋带;12岁的女儿不敢单独过马路……
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不少人、特别是当妈妈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无需大惊小怪,但却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这些事情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她的一生。
天下父母哪有不疼爱自己子女的。很多家庭只养有一个女儿,更是爱惜有加。但是,过分溺爱不等于疼爱。一项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或安排保姆完成,令子女无从或无需学习种种生活技能。这到底是疼爱,还是过分溺爱,很值得探讨。一般认为,当父母的,甚至爷爷奶奶,为女儿代劳有什么不可?家中反正请有保姆,要保姆替女儿做又有何不妥?女儿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妈妈若事事代劳,她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妈妈要外出几天,做了个够吃几天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但是几天后回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饼,这样一挖个窟窿仅吃了嘴边的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儿子除了会吃嘴边的食物,连移动脖子上的大饼都不会!
事事代劳,剥夺了女儿今天学习的权利,削弱了她们长大后谋生的技能。
有的妈妈认为,生活上事事代劳,是要让女儿多点时间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英语,怎能说是过分溺爱。学习艺术掌握外语,仅是幼儿教育的一方面,但从小教导“自己事情自己做”,则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对培养女儿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极有帮助。因此,妈妈必须按照女儿的年龄,安排合适的职责,让她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妈妈不但重视教授女儿生活技能,还将女儿送到青年会的小厨师班,让女儿学习烹饪。当女儿向父母捧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时,一份孝心尽在不言中。女儿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学做点滴事情中培养出来的。
女儿学习生活技能,更可从中学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教授女儿生活技能,还要坚持天天做,养成习惯,毅力便培养出来了。女儿学做每件事都会遇到困难,要教会她们如何克服;遇到问题,要教会她们学会沟通,请教大人,请教同学;当她们能成功做好一件事时,还要鼓励她们帮助他人。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层的意义。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意志会较脆弱,遇到困扰往往容易做出傻事。一位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一家公司任职客户服务主任两个多月,因感到工作压力大而跳楼自杀。倘若从小学习生活技能,并培养坚强毅力和无畏达观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踏上成功之路。
温室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女儿得到锻炼,正是为她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写美满人生。
莫为面子伤女儿
16岁的娜娜在一所中专读二年级,因为父母希望她考大学,妈妈花钱办好了手续,让她到一所重点高中借读,可娜娜就是不愿去。妈妈做她的工作,她也不听,有时候甚至说:“你们再逼我,我就出走!”开学后,娜娜连中专也不去了,成天在家躺着,偶尔在街上溜达一圈,回家继续眼望天花板,躺在床上。娜娜在极度郁闷之余,走进了医院的心理咨询室。
据了解,娜娜的父母对女儿期望很高,很小就开始教她背诗、写字等。但是娜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成绩就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也就“笨”字不离口了。
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娜娜来说仍是苦闷的。父母好不容易让她进了一所重点初中,娜娜也努力过,但是成绩仍不理想。娜娜说,老师不喜欢她,同学瞧不起她,妈妈每天在家唉声叹气。中考失利后,她进了一所中专学校。娜娜告诉心理医生:“我很笨,去重点高中借读,还不是去丢脸?”
心理医生说,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娜娜的影响很大,过高的希望和过低的评价,让娜娜生活在自卑之中,甚至有些厌恶自己,学习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
总有一部分学生在竞争的学习环境中遇到了麻烦,他们少了自尊、自信,多了自卑、消极的负面心态。对此,首先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比如,开一张清单,列出自己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列出优点,任何一个优点都不要忽视,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其二,学会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地分析,不要把失败总是归结为智力因素、父母的高压等;其三,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其四,放开自己,认识新朋友,学会和父母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
有些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对女儿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在别人面前吹嘘女儿
有的妈妈常过高地评价自己女儿的发展水平,总觉得自己女儿最聪明,甚至有些分明是女儿的缺点,也带着欣赏的口吻加以谈论,口头上好像是在批评女儿,其实心中却颇为得意。
(2)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有些妈妈让女儿过早地弹琴、画画、数数、认字等,不顾女儿的兴趣、爱好、天赋和能力,什么都要女儿学,什么时髦学什么。这种教育上的急功近利阻碍女儿成长的脚步。
(3)一味要求女儿冒尖显眼
许多妈妈认为自己功名无望,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还总担心自己的女儿落后于人,特别注意女儿的名次、分数。为使女儿出人头地,家长不惜动用各种奖惩手段;或是物质刺激,一切讲钱;或是实行“捆绑”,强迫学成。这种势利教育必然导致女儿求胜心过强而难耐挫折。
如果妈妈有了这种虚荣心,就会为了“面子”,而害了女儿。为了保证女儿健康发育成长,妈妈必须去掉虚荣心。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的教育,从女儿个性完整的视角对女儿加以培养。对女儿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女儿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绝不能赶时髦让女儿什么都学。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女儿。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建议:父母应根据女儿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乖女儿,妈妈不能强迫女儿接受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对女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女儿成人后会缺乏自信,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担心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人;对腼腆女儿,妈妈应让她自己与其他同龄人慢慢“混熟”,否则,她就会失去自信,心理不踏实;对活泼女儿,同龄人应该给她一点小小的教训,使她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如果太溺爱,什么都顺着她的性子,她成人后可能会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
女儿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女儿。
她们借我们而生,却并非从我们而来。
尽管她们与我们同在,却并不属于我们。
我们可以给予她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她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庇佑她们的身体,但不是她们的灵魂。
因为她们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星,那是我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的地方。
我们可以努力地造就她们,但是,不可企图让她们像我们。
因为生命无法倒流,也不会滞留于昨天。
把希望都说出来
“我的女儿比你的强”,“我的教育方法比你好”,身为妈妈,这样的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也许是听过,甚至是说过。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外界的压力迫使我们自己竞争,还要捎带上女儿。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不会给女儿带来伤害?做了妈妈,女人身上便会散发出一种母爱的光辉。
不过,初为人母,也会有一点点惶恐,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于是倍感压力。她们开始和其他妈妈比较,开始对女儿倍加呵护,想成为完美妈妈,这些原本是好意,却最终给女儿压力过大,伤害了女儿。
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和女儿陷入这种困境?首先,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动机你为什么爱比较?或者她们为什么要与你比较?想走出这种怪圈,你还必须学会破译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是故意还是非故意,是挑衅还是仅仅表达一下自己的优越感?以下专家会帮我们破解五句常常挂在妈妈嘴边的话,无论你是这些话的传播者,还是这些话的听众,不妨反省自己。
(1)女儿是我的头等大事
破解密码:“我和我的女儿特别亲密,这远超过其他家长和他们的女儿。因为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她在一起,愿意为她做出更多的牺牲。”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一般来说,说出这话的妈妈是想表达自己道德的优越感。你想证明,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与女儿在一起,所以你得到与女儿亲密无间的感情,是个好妈妈。但事实是,你又怎知别的家长与女儿相处的时间就少于你呢?而且陪伴女儿的时间越长不等于你就会和女儿的关系更亲密。有时甚至会招来女儿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你的女儿缺乏独立性。
如果别的妈妈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第一反应肯定也是滔滔不绝地向她表明在生活中为女儿做的牺牲。这也是许多其他妈妈们的通常反应。但更正确的作法是:深呼吸,微笑倾听,尽量保持沉默,因为你根本无须向她证明你自己。因为爱女儿的方式有千万种。
(2)我是最懂我的女儿,最会为她做最佳打算的那个人
破解密码:“我是唯一了解我女儿,真正为他考虑,对她好的那个人。只有我,才会真正对她好,把她的需求放在心上。”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就会让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被看做是忽视你女儿需求,违背你女儿意愿的人。尽管你觉得你最了解你自己的女儿,超过她的老师和其他人,但事实上,你只了解自己女儿的某些方面,比如,在学校里,在运动场上,在课外活动里。而且他们的了解未必就比你的了解更没价值。
如果你是听众:在如今人人都想当完美妈妈的世界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发掘他们的潜力并加以培养,那么你将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但凡事都怕极端,如果你自认为非常了解她,事事都为女儿安排好,那么你的女儿将变得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相信这肯定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3)作为妈妈,我的任务就是保护我的女儿
破解密码:我要时时刻刻在她身边保护和帮助她,无论她是受到来自身体上的威胁,还是在她挫败、受到不公正惩罚的时候。”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妈妈是一把保护伞,替女儿挡风遮雨。这是种责任,但更多的时候,过分地保护却也让女儿开始学会逃避失败、失望、惩罚,这一切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当你用钱让她升级或者多些机会时,你是否想过,这是在阻止自己的女儿变得更有承受力。作为妈妈,应该陪在女儿身边同她一起经历挫败,并一直鼓励她。如果你总是保护你的女儿免于失望和失败,那么你是在阻碍她的成长以及培养挑战生活的能力。当你的女儿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失败时你才需要介入。并且只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亲自上阵为她解决问题。这样她才能从失败的经历中悟出教训,并慢慢地成长。
如果你是听众:要特别留意这样的宣言,因为尽管大部分讲这话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她其实是在告诉你,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经历挫折和任何不好的事情。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让你的女儿远离她的女儿,但如果你的女儿与她的女儿关系很好的话,不要让自己的女儿受她的偏见的影响。
(4)我不能让我的女儿错失任何良机
破解密码:“我要确信在我女儿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阻碍物。如果我能为她创造更多的机会,她就更有可能去超越别人,胜过所有的女儿。”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想为自己的女儿创造各种机会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这种做法会使你们的感情也有风险,因为女儿成年之后常常因此怨恨妈妈。现在不少妈妈为了能让女儿更有竞争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她们上更好的小学、中学,参加各种班。如果女儿没有实现预期,就表现出很生气。作为妈妈,你是否想过,当你在为女儿创造机会的时候,她是否也已经准备好了?她是否喜欢这个机会?
如果你是听众:你的对策是不要介入。你用不着从任何人那得到对自己爱护女儿的认可。另外,就算你的女儿没有比她的强,这也并不意味着失败。
(5)“我听说你家女儿考上重点高中了,真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像你的女儿一样有出息。”或者“你肯定走后门了吧?”
破解密码:“你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出息,可我女儿也不会比你的差。平时不觉得你家女儿学习好啊?不会是走后门进的重点高中吧?”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当朋友或邻居们的女儿做得很出色时,我们都会免不了比较。如果自己的女儿相形见绌,不要自责。要常常提醒自己,就算女儿没有得到很多的奖品或证书,你也同样可以是个好妈妈。如果连你都很在意这些荣誉的话,你在向女儿传递一种信息:她是个失败的女儿,因为她没有得过奖。同样,你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别的女儿得了奖,他们的妈妈一定是走后门。这种想法会使得你们之间产生隔阂。
如果你是听众: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女儿,这是对你的最好的恭维和鼓励。但切记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女儿。因为这样你和女儿都会慢慢迷失在这些夸奖当中,其实她仍然有待提高。但如果你总是对女儿的成绩不予以重视,吝惜你的夸奖,那么你的女儿便会始终缺乏自信。
有什么希望,就对着女儿大声说出来,也许这并不是女儿的希望,但是彼此坦诚的交流能让女儿完完全全明白你的想法,而不是在猜测中整日惴惴不安。如果你的希望刚好就是女儿努力的方向,那么皆大欢喜。但如果你的希望与女儿的希望背道而驰,那么希望你可以多听听女儿的意见。因为生活毕竟是她自己的,任何人不能用任何理由去强迫女儿干某件她反感而又毫无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