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汤头歌诀方解
4244800000016

第16章 润燥之剂

十四、润燥之剂十三首

由滋润类药物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叫润燥之剂。燥证分外燥与内燥。外燥往往发生在秋天燥金当令时,燥邪自外袭人。由于秋天天气的冷温变化不同,人体秉赋的差异,故外燥有凉燥、温燥的区别。内燥是由于人体内脏**的亏损而致,一般无季节性。燥证从部位上分有上燥、中燥、下燥的区别。但人体内外上下是一个有联系的统一整体,往往下燥及上,上燥及中,外燥可引动内燥。内燥患者更易较常人感受外燥侵犯。在治疗上凉燥宜温润,温燥宜清润。因肺属金,主皮毛,故秋金时燥外袭多犯肺,故无论凉燥温燥,总离不开清宣透肺。内燥形成的原因很多,除治疗上养阴滋润外,应当针对形成燥证的病因施治,做到标本兼顾。燥邪易化热,故在润燥剂中酌加甘寒清热之品。前人有“上燥救津,中燥增液,下燥滋血”之说,临证亦可参考。苦寒燥湿和辛香耗阴之品易耗**,燥证勿过用。润燥药多易腻膈碍消化,凡腹胀纳呆腹泻者慎用,万不得已时,当酌加芳香快膈之品,以防甘寒滋腻之弊。

1、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组成: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麻仁10克生地3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冬10克大枣5~10枚

用法:除阿胶,余药加清酒水煎服,煎成去滓,纳阿胶烊化。

主治:①气血两虚。虚乏少气,心悸动,脉结代,虚烦不眠,大便干结。②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咯痰不多,痰中带血,乏力消疲,自汗盗汗咽干,时发虚热,舌淡等。

方解:本方主治气血两虚,液伤阴亏,脉结代。结脉是“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是“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这是由于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鼓动血行,血无以充盈脉道,致脉气不相接,阴虚不能养血奉心所致。虽然阴阳俱虚,但以阴虚津亏为主。心烦不眠,舌光少津,是由于血虚少,阴血不足以濡养心神。至于肺痿也是阴液不足,肺失润养。内燥伤及肺络,故咳痰不多,痰中带血。大便干是津伤。自汗、盗汗为气阴两亏,因阴虚生内热,内热蒸**外泄,且时发虚热。方中炙甘草补益心气,通利血脉,重用复脉,为治心气虚,脉结代之要药。人参、大枣甘以滋脾补气生津,以资生脉之本。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补血养心,润肺生津。姜、桂、酒俱为辛温之品,一则具有通阳复脉之力,再则与滋阴相伍,使滋阴生津而不腻,辛温通阳而不燥。诸药合用,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有复脉补血之功。本品虽能治阴伤肺燥之肺痿,但姜、桂、酒毕竟为辛温燥烈耗阴之品,应慎用为宜。本方治肺痿的气阴两亏伤及肺络,以阴虚为主,与阳虚所致肺痿咳吐涎沫,畏寒等应区别。

2、滋燥养营汤《赤水玄珠》

滋燥养营两地黄,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燥金伤血液亡。

组成:当归6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秦艽黄芩各5克防风3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血伤而燥。皮肤干燥,皴揭,爪甲枯槁。又治风热内扰,血虚肠燥,大便不通的风秘证。

方解:本方主治是风热消灼肺阴。肺主皮毛,故毛发皮肤枯燥皴裂。肺与大肠相表里,风热扰肺耗阴,及于大肠故大便秘结。

方中当归、芍药养血润燥,兼通便。二地滋补肾水以清肺热,即“母病补子”。黄芩清肺热,与二地相合,清热而不燥。散风药一般多辛燥耗津,尤妙在秦艽、防风二药有散风而不燥的特点,无辛燥耗阴之虞。甘草泻火,配白芍有酸甘化阴之效。诸药合用,润燥散风,滋营养血,故叫滋燥养营汤。

3、活血润燥生津散《医方集解》

活血润燥生津散,二冬熟地兼瓜蒌;

桃仁红花及归芍,利秘通幽善泽枯。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各4克天冬麦冬瓜蒌根各3克桃仁泥红花各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大便干涩难出,皮肤枯燥。

方解:本方主治血亏生热,**不足,内脏干燥之症。内脏干燥,燥伤**则大便秘结。血虚津亏,不能濡润皮肤毛发,则皮肤枯燥。方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养血滋阴,兼补肝肾。天冬、麦冬、天花粉甘寒生津,滋阴润燥通便,兼养肺肾。阴虚有热,**亏损,致血运流通涩滞不利,桃仁、红花活血通利血脉,使血运通畅,且桃仁油润,兼通肠润大便。诸药合用,血生津复,血脉流通,血枯及内脏干燥得以滋养,大便不通,皮肤枯燥则可治。

4、韭汁牛乳饮《丹溪心法》

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

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组成:韭菜汁60毫升牛乳60毫升

用法:上药加生姜汁10毫升,和匀温服。

主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不作气,噎膈反胃,便秘。

方解:反胃噎膈是由于热郁血枯,胃中干燥,或死血寒痰阻滞胃脘,使食入即痛,不久吐出。由于胃纳差兼有瘀滞,久则使大肠缺乏水谷**的滋润,则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方中韭菜汁辛温,散瘀滋阴而益胃。牛乳甘温油润,养阴血而润肠胃之燥。二药相合,有养血散瘀润燥之功。生姜汁能散寒痰,降逆止呕吐,和胃。加上梨汁、藕汁叫“五汁安中饮”。梨汁甘寒,能养阴生津,润燥消痰。藕汁甘寒益胃化瘀止血。五汁共用治胃枯肠燥,反胃噎膈,大便干燥,功力更强。若无寒痰则不必用姜汁,若无燥痰就不必用梨汁,若无死血败血,就可不用化瘀止血的藕汁,即所谓“三般加入用随宜”。

5、润肠丸《脾胃论》

润肠丸用归尾羌,桃仁麻仁及大黄;

或加艽防皂角子,风秘血秘善通肠。

组成:大黄当归尾羌活各15克桃仁30克麻仁40克

用法:除麻仁另研如泥外,其余捣为细末共炼蜜为丸,每次服12克,空腹温开水送下。

主治:饮食劳倦,大便秘结,或干燥秘结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结等。

方解:本方主治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便秘,如饮食劳倦,纳呆,气血虚,胃肠津亏液乏,肠道失润,大肠传导失司,引起便秘。或脾胃中有伏火,**暗伤,大便干燥。或风邪搏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传邪于大肠,引起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这类多见于年老体弱及患风病者。或因血燥津亏所致的大便干结之血秘等。方中归尾、桃仁活血润燥。羌活疏散风邪。大黄破结泻热通便,诸药合同,活血祛风,润肠通便,治风热肠燥的风秘,和血虚有火而肠燥的血秘,及劳倦内伤,脾胃伏热引起的便秘。

附方:活血润燥丸(《兰室秘藏》):即本方加秦艽、防风、皂角子。主治风秘、血秘的大便干结不通。方中秦艽、防风散风疏邪而不燥,能散风通便。皂角子辛温有小毒,润燥通便,散结。本方较润肠丸疏风通便之力更强。

6、通幽汤《兰室秘藏》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当归润肠汤名殊。

组成:炙甘草1克红花1克生地黄熟地黄各5克升麻6克桃仁泥6克当归身6克

用法:水煎去滓,调槟榔细末2克,食前稍热服之。

主治: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秘结。

方解:幽门是胃的下口,是胃纳入水谷后必经之处。胃主受纳,胃为燥土,但胃主燥而恶燥,胃有热邪,伤及胃津而干燥,致使胃气失降,浊气不下,幽门不通,上逆造成噎膈。胃与大肠俱为阳明经,以经络相连属,胃中燥热及于大肠,则大肠干燥,大便不通。法当养血活血,润燥通幽。方中熟地黄、当归身滋阴养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润燥。炙甘草、升麻舒畅胃气而升清阳,降浊气。诸药合用养血活血,润燥通幽,治噎膈,大便不通等症。古人认为本病是幽门即(胃下口)不通所致,故称本方为“通幽汤”。按吸门即会厌,是吞咽食物之器官,本病非吸门不开。

附方:当归润肠汤:即本方加大黄、麻仁。是治疗大肠干枯,**亏乏,大便秘结不通之方。

7、搜风顺气丸《医方类聚》引《瑞竹堂方》

搜风顺气大黄蒸,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枳,菟丝牛膝山茱仍;

中风风秘及气秘,肠风下血总堪凭。

组成:车前子75克白槟榔火麻仁(炒)郁李仁菟丝子(酒蒸)牛膝(酒浸)干山药各60克炒枳壳防风独活各30克大黄(半生半熟)各15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10克),清茶温服,或米汤送下。

主治:中风引起的风秘,气秘,大小便不畅,周身发痒,及肠风下血等。

方解:风秘是风邪搏肺,传及大肠,引起的便秘。气秘是由于气滞(也有因气虚便秘者,与本方无关)大肠传导受阻,脘腹胀满,欲便而不得。肠风,感受风邪,搏于大肠,伤及血络,大便下血,色鲜红。以上方证均与风热相搏大肠,大肠及肝肾津伤有关。方中大黄苦寒,泄热通便,为导滞祛瘀的峻药。经过蒸晒,性能比较缓和,变峻下为缓下。火麻仁、郁李仁油润甘滑,通利大便。三药是润燥通便的主要药物。独活、防风搜散风邪。枳壳、槟榔行气导滞,治气滞大便不爽。车前子利小便而不耗气。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益脾补肝肾,养肾阴补肾阳。又有怀牛膝引诸药下行,入下焦,以使功专在大肠肝肾。诸药合用搜风顺气,润燥通二便,对中风引起的气秘、风秘大小便不通,周身发痒及肠风下血有效。

8、消渴方《丹溪心法》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组成:黄连末天花粉末藕汁生地汁牛乳生姜汁白蜜临床酌情用量

用法:诸药加蜜,搅拌均匀,熬成膏状,服时将药放口中含化,或白开水送下。

主治: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多饮。

方解:消渴病多因恣食肥甘,或摄食过量,或劳逸失度,情态失调,导致脏腑燥热阴虚火旺等。按病变部位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以口渴多饮为主症。属肺胃燥热,心火炽盛所致上焦热燥。中消是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小便频多,为脾胃燥热所致。下消为面目黎黑,饮一溲二,小便混浊,甚至如膏油,为肾阴大亏。本方主证是肺胃有热,属上中两焦燥热伤津所致。方中黄连苦寒入心胃,泻心火,清胃热。天花粉、藕汁甘寒,能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滋肾水。牛乳甘温,补血润燥。生姜汁和胃生津,且防诸药苦寒败伤胃气。白蜜滋脾益胃,生津润肠。诸药合用有泻火生津,滋阴润燥之功。若出现下消症状,小便频,甚至混浊如膏油则非本方所宜。现代科学证明消渴与糖摄入量过多有关,因此炮制时蜂蜜少用为宜。

9、白茯苓丸《证治准绳》

白伏苓丸治肾消,花粉黄连萆调;

二参熟地覆盆子,石斛蛇床要。

组成:白茯苓天花粉黄连萆人参玄参熟地黄覆盆子各30克石斛蛇床子各23克鸡内金(即pí chī)微炒三十具

用法:共研细末,和白蜜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用磁石煎汤送下。

主治:肾消。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口渴多饮,小便多,尿浑如膏脂,两腿渐细,无力。

方解:本方主证是由于中消胃热,失于治疗,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肾水枯竭,蒸化失常,故胃热肾水亏,中下两消证俱见。茯苓降心火下通于肾水,使水火相济。黄连清胃热,降心火。石斛甘淡微寒,入肺胃肾,滋阴清热,养胃生津,平胃热。熟地、玄参俱入肾,滋补肾阴,清热。覆盆子、蛇床子温肾助阳,补肾固精,与滋肾阴药相伍,阳中求阴,滋肾阴而不伤肾阳。人参补气,生津止渴。天花粉苦寒微甘,清热生津,尤善治消渴伤阴之口渴。萆苦微寒,清利下焦湿热而泻肾浊。鸡内金甘平入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化积,通利小肠膀胱而缩泉,止小便多。磁石色黑镇重,直达下焦,引药入肾。诸药合用清胃火,滋补肾水,泻胃浊,治中下消口渴多饮,饮一溲二,小便混浊如脂膏,久则肌肉消瘦等证。

10、猪肾荠汤《千金要方》

猪肾荠参茯神,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强中消渴此方珍。

组成:猪肾1具黑豆27克荠(jīní)即甜桔梗生石膏各9克人参茯苓磁石(缠裹)知母葛根黄芩天花粉甘草各18克

用法:先煎猪肾黑大豆取汁,再入余药合煎,分三次服,或渴则饮之。

主治:强中症。误服壮阳的金石药,致**长挺举而兴盛,不**而**自流出。亦治消渴病而发痈疽者。

方解:妄食金石助阳之药,致使热毒炽盛,积于肾内,消灼肾阴,相火妄亢,遂有**挺举不疲;火邪扰动精室,精自流出,这叫“强中”。当清热泻火解毒,补肾滋阴。方中知母、石膏、甘草即白虎汤,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滋阴之效。黄芩苦寒,清热泻火解毒。葛根、天花粉甘寒(凉),清热生津止渴。荠甘寒无毒,利肺解毒。黑大豆甘平入脾肾,活血解药毒。二药相合,尤善解金石药之毒。猪肾补肾,即以脏补脏。磁石引诸药入肾。诸药合用,解毒泻火,清热生津,不仅治误食金石药的“强中”,亦治消渴引起的痈疽。

11、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

地黄引子参芪草,二地二冬枇斛参;

泽泻枳壳疏二腑,躁烦消渴血枯含。

组成: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炙黄芪天冬麦冬枳壳石斛枇杷叶泽泻炙甘草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10克,水煎温服。

主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方解:本方主治消渴是三焦俱病,脏腑燥热,阴虚火旺,血枯津乏而致的上中下三消俱有之证。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肾补阴血填精,养血清热。天冬甘苦寒,清热生津,清肺滋肾润燥。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胃之燥热。四药滋阴养血以润燥。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石斛甘淡寒助二冬二地,清热养阴以保津。枇杷叶苦平,清降肺胃之热。泽泻甘淡寒,入膀胱而疏利下焦水道以泻肾浊。枳实行气,疏利大肠。诸药合用,润燥止渴,益精血养阴,治脏腑三焦燥热,阴虚火旺的消渴病。

12、酥蜜膏酒《千金要方》

酥蜜膏酒用饴糖,二汁百部及生姜;

杏枣补脾兼润肺,声嘶气惫酒喝尝。

组成:酥油白蜜饴糖百部汁枣肉生姜汁杏仁泥各一升。

用法:诸药和匀,微火缓缓熬如膏状,每次一汤匙,水酒送服,细细咽下。

主治:肺脏虚寒,外伤风寒。气喘息短,语声嘶塞,咳吐痰沫等。

方解:本方主治是患者素体阳虚肺虚,又曾被风寒伤肺造成气喘乏力,语音嘶塞等。方中酥油、蜜、饴糖,均为甘润滋养之品。经火熬成,其温润肺脏之力尤佳。杏仁苦平微温,宣降肺气,止咳平喘,含油质以润肺和大肠。百部甘苦平,入肺经,润肺止咳,对新久咳嗽均有效,取汁润肺止咳之效尤佳。生姜汁辛温,温肺散寒化痰。酒性升散,助诸药升达胸膈之间以治肺寒虚劳咳嗽。本方治肺脏虚寒之咳喘和语音不出。若是风寒郁肺的外感实证所致咳喘声嘶,均非所宜。

13、清燥汤《脾胃论》

清燥二术与黄芪,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柴五味曲,麦冬归地痿方推。

组成:黄连黄柏柴胡各1克麦冬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猪苓神曲各2克陈皮白术泽泻各5克苍术10克黄芪15克五味子30枚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温服。

主治:湿热成痿,腰以下痿软,行走不正,或瘫痪不能动,两足欹侧。

方解:痿症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严重的手不能固握,足不能行,肘、腕、膝、踝关节如丢脱,渐至肌肉萎缩而不能随意运动。因临床上以下肢痿弱无力为主证,故又称痿。形成原因甚多,本方主证是属湿热浸淫,伤及下肢筋脉肌肉所致。方中黄连、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湿邪所生原为**水谷运化紊乱所致。脾主运化,肺为水上闸,膀胱司决渎,三者都与水湿的形成有关。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补脾益肺,使水谷运化输布重健。陈皮疏利气机,使气化则湿化。神曲健脾燥湿消谷。当归、地黄,滋养阴血。升麻、柴胡升清阳。猪苓、泽泻降浊阴,利水道,使湿邪自小便而出。四药合用、升清降浊,使升降有职。燥湿、利湿之药易耗阴液,麦冬、生地、五味子,清热保津,使利湿而不伤阴。诸药合用,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标本兼顾,治湿热所致的痿。

增辑

1、沙参麦冬饮《湿病条辨》

沙参麦冬饮豆桑,玉竹甘花共合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堪尝。

组成: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4.5克麦冬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或发热,或干咳少痰,舌光绛而干者。

方解:秋季燥金当令,燥伤肺阴,肺阴不足则肃降失职,故干咳少痰。燥伤胃阴,胃津伤耗,咽干口渴。发热,舌光绛而干者亦为燥热伤津之象。法当滋养肺胃,轻宣燥热。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等为甘寒之品,能清润燥热,滋养肺胃之阴。天花粉苦微甘寒,生津止渴清热。扁豆、甘草和养胃气。冬桑叶辛甘寒,轻宣肺中燥热,散邪止咳。本方不仅治燥热咳嗽,也可治口干咽燥,舌红干燥的胃脘疼痛。

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郁解滋干效可夸。

组成:桑叶9克石膏7.5克人参2克甘草3克胡麻仁炒3克阿胶2.4克麦门冬3.6克杏仁2克枇杷叶炙3克

用法:水煎频频服。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虚,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

方解:秋季燥热伤肺,最易耗气伤阴,使肺脏气阴两亏。肺气失肃降,则咳喘而气逆。燥伤肺阴,故干咳无痰。肺主皮毛,温燥伤肺,故出现头痛身热等表证。肺主气,肺气不宣,热邪内壅,故胸胁满痛。至于心烦口渴,舌干无苔,口渴脉虚大等俱为气阴两伤之象。法当清燥润肺,切忌辛香苦燥重耗阴液之药。方中桑叶辛甘凉,轻宣肺燥。石膏辛甘寒,清肺热,润燥,二药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石膏量小,不碍桑叶清宣之性。阿胶、麦冬、芝麻滋阴润肺燥,生津止渴。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泄肺降气,平喘止咳。诸药合用,肺燥得滋润,肺热得清泄,诸症自除。

3、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芩合自良;

更有驻车归醋用,连胶姜炭痢阴伤。

组成:黄连6克黄芩12克白芍15克阿胶12克鸡子黄2枚

用法:前三味水煎,汤成去渣,阿胶烊化,再将鸡子黄加入,搅匀温服。

主治:少阴病,阴虚火旺。心中烦,不得睡眠,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

方解:平素阴虚之人,邪入少阴,易从火化,灼伤肾水。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于上,故心烦,不得安眠。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俱为阴虚有热之象。阴虚火旺,一方面泻其有余之火,一方面滋养其不足之阴,这样才能使阴阳恢复平调。黄连、黄芩除烦热直折心火。芍药、阿胶滋补阴血。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长于补心中之阴血,阴血足则神安能眠。诸药合用,水不亏,火不亢,水火共济,则心烦不眠等证自除。本方对阴亏火炽的虚烦不眠确有效。若酌情加入滋阴、安神、镇静等药效果更佳。本方也可治痢疾阴血伤耗者。

附:驻车丸(《千金方》):黄连180克阿胶当归各90克炮姜炭60克。用法:除阿胶外,余药共研细末。醋煮阿胶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三四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主治:阴虚发热,下痢脓血。日夜无度,腹痛难忍者,及休息痢。方中当归、阿胶养阴和血,黄连清热燥湿,坚肠。炮姜温脾和血,醋能收止痢,诸药合用治久痢不止,下痢脓血,阴虚发热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