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摄大乘论释序(十五卷成)
4316000000042

第42章

释曰。诸菩萨修道之时。遍满万亿阎浮提。成熟万亿阎浮提众生。成佛之时则应遍满受身。然果报身唯得有一。不得有多。若尔何故不别于一胜处受身。以化身遍一切处行化。无有道理舍万亿阎浮提。偏于一阎浮提成佛转法轮。为化众生令知佛出世故。现为此事。是故此身是变化身。非余二身

论曰。六若离显无上菩提方便。但以化身于他方作佛事。若尔则应于兜率陀天上成正觉

释曰。若汝执但于一阎浮提处。得无上菩提。余处则离入胎等方便。于余处唯现化身作佛事。云何不执如此菩萨。在兜率陀天上得无上菩提。于余处现化身作佛事。是故此身是变化身。非余二身

论曰。七若不尔。云何佛不于一切阎浮提中平等出现。若不于他方出现。无阿含及道理可证此义

释曰。若不于天中得菩提。则应遍得。而菩萨于一切四天下。不遍得无上菩提。但于一处得。无阿含及道理能证此义。是故此身是变化身。非余二身

论曰。八二如来于一世界俱现。此不相违。若许化身成多

释曰。一娑诃世界有二如来俱出世。此与义不相违。何以故。以许化身成多故。化身既多。处处有化身。此无所妨。是故此身是变化身。非余二身

论曰。由四天下摄一世界。如转轮王于一世界或一主。或别主俱生不应道理。诸佛亦尔

释曰。因此证可说。如此有一世界。在百拘胝世界中。于中不见佛。若汝说如此。则与经相违。有如此说。谓二佛不一时俱生大三千世界。譬如转轮王。此中汝应判此经。同转轮王义。如两转轮王于一世界不得俱生。不妨于余世界俱生。两如来俱生非道理。判义亦应如此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为显具相无上觉义故说此偈

论曰

佛微细化身  多入胎平等

为显具相觉  于世间示现

释曰。佛在兜率陀天上。下阎浮提受胎。是时中如来化作一切佛弟子。如净命舍利弗等受胎。若安立彼具相无上觉则得显现。若无下中二乘。则不得显佛是无上。若无二乘智慧浅狭。则不得显佛是具相。为显此义故化身出现于世。诸佛如来非一向涅槃。今当显示此义

论曰。有六种因。诸佛世尊于化身中不得永住

释曰。有六因证佛须舍化身

论曰。一正事究竟故。由已解脱成熟众生故

释曰。如来化身正事已究竟故。化身不永住。成熟众生令得解脱。是化身正事。众生既悉成熟解脱。故名正事究竟

论曰。二若已得解脱。求般涅槃。为令彼舍般涅槃意。欲求得常住佛身故

释曰。若已解脱惑障。求无余涅槃。为转其意欲示化身。非实有故舍化身。示别有常住法身是真实有。应转求小乘无余涅槃心。求常住法身故。化身不永住

论曰。三为除彼于佛所有轻慢心故。为令彼通达甚深真如法及正说法故

释曰。彼谓一切众生。计佛有生老病死等与已不异故。于如来起轻慢心。欲令众生识如来真实身及假名身。真身即真如法及正说法。正说法从真如法流出名正说身。此二名法身。此法最甚深难可通达。非下位人境界。若通达此身。则于如来起极尊重心。假名身即化身。示此身是分别所作非真实有故。化身不永住

论曰。四为令众生于佛身起渴仰心。数见无厌足故

释曰。若恒住一化身。众生始见生渴仰。后则歇薄。若色形改变种种希有。众生数见新新渴仰。则无厌足故。化身不永住

论曰。五为令彼向自身起极精进。由知正说者不可得故

释曰。若佛恒住化身。众生则不起难遭想。故如来舍化身。令其知佛不久住世。起极正勤。急度自身不观于他。又以自身证其是非。名向自身。故化身不永住

论曰。六为令彼速得至成熟位。向自身不舍荷负极精进故

释曰。前明为未修正勤令修正勤。此明若已修正勤令不舍正勤。修习定慧疾得圆满。故化身不永住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为摄前六因。令多忘失者易得忆持故。重说偈

论曰

由正事究竟  为除乐涅槃

令舍轻慢佛  发起渴仰心

令向身精进  及为速成熟

诸佛于化身  许非一向住

释曰。如来不永般涅槃。今当显示此义

论曰。为度一切众生。由发愿及修行。寻求无上菩提。一向般涅槃。此事不应道理

释曰。如来昔在愿乐地中。为度众生发诸胜愿。求无上菩提。于见等位中。为度众生修诸胜行。寻无上菩提。若得极果而舍众生般涅槃。不应道理。何以故

论曰。本愿及修行。相违无果故

释曰。菩萨昔为度众生。发愿及修行。令我当来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即愿行果。今得极果。若弃舍众生永般涅槃。则违发愿修行本意。愿行但有自利益果。无利益他果。由如来不永般涅槃。是故相应有果

论曰。复次受用身及变化身无常故。云何诸佛以常住法为身

释曰。若如来不永般涅槃。则如来以常住法为身受用身及变化身。不应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复言以常住法为身

论曰。由应身及化身。恒依止法身故

释曰。法身为二身本。本既常住。末依于本相续恒在。故末亦常住

论曰。由应身无舍离故

释曰。如来自圆德。及利益诸菩萨。此二事与如来恒不相离。此二事即是应身。故应常住

论曰。由化身数起现故

释曰。化身为度众生。乃至穷生死际。无一刹那时不相续。示现得无上菩提及般涅槃。何以故。所度众生恒有。如来大悲无休废故。是故化身亦是常住

论曰。如恒受乐。如恒施食。二身常住应如此知

释曰。为显二身常住故。引此二事为譬。如世间说此人恒受乐。此人恒施食。非受乐施食二事无间。名之为恒。由本及事二义不断故。名为恒。二身亦尔。由本及事二义不断故。名常住

论曰。若法身无始时。无差别无数量

释曰。若法身无始本有。于一切众生无差别。不可度量。诸佛由法身于利益他事。具足胜能。众生为得法身。何用精进修道

论曰。为得法身。不应不作功用

释曰。虽尔不应不作功用。无自然证得法身故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为释此难。是故说偈

论曰

诸佛证得等无量  是因众生若舍勤

证得恒时不成因  断除正因不应理

诸佛证得等无量是因

释曰。过去现在佛证得法身。证得无高下故言平等。所得功德无定齐限故言无量。如此证得。是众生求得法身正勤之因

论曰。众生若舍勤

释曰。此证得若是众生舍正勤因。如前所计。不须自作正勤由他得度故

论曰。证得恒时不成因

释曰。诸佛证得法身。一切是有。若离自正勤。此证得则不成自证得因。何以故。若是因者。从昔以来无复凡夫。皆由他得度故。既无此义。是故虽有证得。不成自因

论曰。断除正因不应理

释曰。正勤与证得相应名正因。若断除此二则不应道理。复次因有二种。一方便因。二正因。诸佛证得为方便因。以属他故。自修正勤为正因。以依自身故。若断除正因留方便因。此事不应道理。以不能成就自所愿故。复次有诸菩萨。慈悲庄饰相续。于众生起爱念心。皆如子想。不作此意。是众生利益事。愿他作我不作。常作是意。若他或作或不作。我必应作。若众生不应菩萨心作正勤。无得菩萨利益义。是故正勤。是证得法身第一正因。此因不可断除。若断除此因。由他得法身。无有是处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藏经中名摄大乘。此正说究竟

由依佛言及道理  说论为自得清净

为利智信正行人  为立正法令久住

依灯电宝日月光  如净眼人见众色

依具智悲三解尊  通达说论亦复尔

若真实义应法句  能除皮肉心烦恼

诸显涅槃道功德  此是圣言余悉非

若乱心人作是说  能显佛是无上师

随顺涅槃道资粮  顶戴此言如佛教

世无慧人能胜佛  具智通真理无余

是佛自了法叵动  若违正法由佛教

若谤圣人及正法  迷人见执之所作

于此生智离三污  如衣受染净非垢

智钝离信及白法  邪慢法灾不了执

贪利邪见事法怨  离胜下愿谤正法

于火蛇怨及霹雳  法伤可畏此非畏

火等但断世间命  无间可畏不由此

若人数事诸恶友  邪见五逆断善根

思法速离无间苦  谤法何因得解脱

众宝界如觉德业  我说句义所生善

因此愿悉见弥陀  由得净眼成正觉

如此十偈总义。为显此总义。重说三偈

从此及为此  由此是所说

此流说四偈  为显前五义

守自身方便  是故说二偈

伤法因说一  伤法果说二

至大集法忍  证无上菩提

略明此三法  是重说胜果

三藏法师翻讲论竟。说此三偈

若思了义论  智人信三宝

由智信二根  得入真如观

故我依本记  翻解摄大乘

凡所生功德  回向为三能

供养佛法僧  降伏邪行者

救拔众苦难  愿此能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