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上戒学分第七
论曰。如是已说因果修差别。此中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殊胜。一由差别殊胜。二由共不共学处殊胜。三由广大殊胜。四由甚深殊胜
释曰。此中问答。辩诸菩萨所学尸罗。于声闻等有大差别故名殊胜。又此增上戒等三学。即前所说波罗蜜多自性所摄。何故别立。于先所说波罗蜜多。别义建立。今当显示。为显展转相因性故别立三学。谓依尸罗发生静虑。复依静虑发生般若
论曰。差别殊胜者。谓菩萨戒有三品别。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此中律仪戒。应知二戒建立义故。摄善法戒。应知修集一切佛法建立义故。饶益有情戒。应知成熟一切有情建立义故
释曰。差别殊胜。谓声闻等唯有一种律仪戒。无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菩萨具三。是故殊胜
论曰。共不共学处殊胜者。谓诸菩萨一切性罪不现行故。与声闻共。相似遮罪有现行故。与彼不共。于此学处。有声闻犯菩萨不犯。有菩萨犯声闻不犯。菩萨具有身语心戒。声闻唯有身语二戒。是故菩萨心亦有犯。非诸声闻。以要言之。一切饶益有情无罪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皆应修学。如是应知。说名为共不共殊胜
释曰。共不共中。一切性罪。谓杀生等说名为共。相似遮罪。为掘生地断生草等说名不共。于此学处者。谓后学处。有声闻犯菩萨不犯者。如两安居观益有情辄行经宿。有菩萨犯声闻不犯者。谓观有益而故不行。是故菩萨心亦有犯非诸声闻者。谓唯内起欲等寻思。菩萨成犯。非声闻等。一切饶益有情无罪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皆应修学者。谓能饶益而无有罪。如是三业。菩萨应修。或虽饶益。而非无罪。如以女等非法之物授与他人。为遮此事故说无罪
论曰。广大殊胜者。复由四种广大故。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
释曰。种种无量学处广大者。谓诸菩萨所修学处。亦是种种亦是无量。由此于彼一切有情。作成熟事及摄受事故。摄受无量福德广大者。谓诸菩萨摄受无量福德资粮。非声闻故。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者。谓于诸有情劝令修善。名利益意乐。若即于此补特伽罗。愿由彼善当得胜果。名安乐意乐。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者。谓诸菩萨由此尸罗。建立无上正等菩提。非声闻故
论曰。甚深殊胜者。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善巧。行杀生等十种作业而无有罪。生无量福。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诸菩萨现行变化身语两业。应知亦是甚深尸罗。由此因缘或作国王。示行种种恼有情事。安立有情毗奈耶中。又现种种诸本生事。示行逼恼诸余有情。真实摄受诸余有情。先令他心深生净信。后转成熟。是名菩萨所学尸罗甚深殊胜
释曰。甚深殊胜中。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善巧者。此中显示如是菩萨如是方便善巧功能。谓诸菩萨若如是知。如是品类补特伽罗。于此不善无间等事将起加行。以他心智了知彼心。无余方便能转彼业。如实了知彼由此业定退善趣定往恶趣。如是知已生如是心。我作此业当堕恶趣。我宁自往必当脱彼。于彼现在虽加少苦。令彼未来多受安乐。是故菩萨譬如良医。以饶益心虽复杀之而无少罪。多生其福。由多福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等戒最为甚深。又诸菩萨现起变化身语二业。当知亦是甚深尸罗。由此道理。或作国王现作种种恼有情事。安立有情毗奈耶中。变化自体名为变化。此中应说无厌足王化导善财童子等事。又现种种诸本生事者。如毗湿婆安呾罗等诸本生事。此中菩萨以其男女施婆罗门。皆是变化。示行逼恼诸余有情真实摄受诸余有情者。谓诸菩萨终不逼恼余实有情。摄受其余实有情故。如是亦名甚深殊胜
论曰。由此略说四种殊胜。应知菩萨尸罗律仪最为殊胜。如是差别菩萨学处。应知复有无量差别。如毗奈耶瞿沙方广契经中说
释曰。如是四种略说差别。于毗奈耶瞿沙经中。广说复有百千差别
摄大乘论释增上心学分第八
论曰。如是已说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略由六种差别应知。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三由对治差别故。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引发差别故。六由作业差别故
释曰。为显增上心学殊胜。作此问答
论曰。所缘差别者。谓大乘法为所缘故
释曰。谓大乘法为所缘者。诸菩萨定缘于大乘。非声闻定
论曰。种种差别者。谓大乘光明集福定王贤守健行等三摩地。种种无量故
释曰。大乘光明集福定王等者。显如是等诸三摩地种种差别唯大乘有。声闻乘等一种亦无
论曰。对治差别者。谓一切法总相缘智。以楔出楔道理。遣阿赖耶识中一切障粗重故
释曰。缘总法智对治一切障碍而住。如以细楔除去粗楔住本识中。诸杂染法熏习种子说名为粗。诸对治道。能除彼故是微细义
论曰。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而受生故
释曰。由有堪能住静虑乐。随有饶益诸有情处。即往彼生不退静虑。诸声闻等无如是事
论曰。引发差别者。谓能引发一切世界无碍神通故
释曰。由此静虑引发神通一切世界皆无障碍
论曰。作业差别者。谓能振动炽然遍满显示转变往来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类。或显或隐。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辩念乐。放大光明。引发如是大神通故
释曰。作业差别。谓发神通所作事业。此中能动一切世界故名振动。即彼炽然故名炽然。言遍满者。应知即是光明普照。言显示者。由此威力。令无所能余有情类。欻然能见无量世界。及见其余佛菩萨等。言转变者。应知转变一切地等令成水等。言往来者。谓一刹那普能往还无量世界。言卷舒者。谓卷十方无量世界入一极微。极微不增。舒一极微包于十方无量世界。世界不减。一切色像皆入身中者。谓身中现无量种种一切事业。所往同类者。谓如往诣三十三天。色像言音与彼同类。为化彼故往一切处亦复如是。显谓显现。隐谓隐藏。所作自在者。如变魔王作佛身等。伏地神通者。谓能映蔽一切神通。于请问者施以辩才故名施辩。于听闻者施念施乐。令得定故名施念乐。放大光明者。为欲召集远住他方世界菩萨。引发如是大神通者。引前所说大神通故。如是一切声闻所无。是故殊胜
论曰。又能引发摄诸难行。十难行故。十难行者。一自誓难行。誓受无上菩提愿故。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退故。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虽行邪行而不弃故。四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五不染难行。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染污故。六胜解难行。于大乘中虽未能了然。于一切广大甚深生信解故。七通达难行。具能通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故。八随觉难行。于诸如来所说甚深秘密言词。能随觉故。九不离不染难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十加行难行。能修诸佛安住。解脱一切障碍。穷生死际。不作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行故
释曰。如说菩萨修诸难行。此中何等名为难行。一切难行十种所显。于中不离不染难行者。不弃舍故名为不离。谓于生死不全舍离。亦不染污。此甚为难。余九难行其义易了
论曰。复次随觉难行中。于佛何等秘密言词。彼诸菩萨能随觉了。谓如经言
释曰。为显秘密言词意趣故为此问。如经言者。总答前问。后当别释
论曰。云何菩萨能行惠施。若诸菩萨无少所施。然于十方无量世界广行惠施。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若诸菩萨不信如来而行布施。云何菩萨于施策励。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策励。云何菩萨于施耽乐。若诸菩萨无有暂时少有所施。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云何菩萨其施究竟。若诸菩萨不住究竟。云何菩萨其施自在。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在转。云何菩萨其施无尽。若诸菩萨不住无尽。如于布施。于戒为初。于慧为后。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释曰。云何菩萨能行惠施等者。谓诸菩萨一切有情摄为自体。是故彼施即是己施。是此意趣。云何菩萨乐行惠施等者。谓诸菩萨不乐修行味着等施。但乐修行菩萨净施。言味著者。意说贪染。或有余处名来求施。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等者。谓诸菩萨自得施心而行惠施。不藉他缘。云何菩萨于施策励等者。谓诸菩萨性自能施。悭吝断故。不待他策亦不自策。任运能施。是此意趣。云何菩萨于施耽乐等者。谓诸菩萨常行施故无暂时施。一切施故无少所施。云何菩萨其施广大等者。谓诸菩萨依定行施。即是离欲而行施义。言娑洛者。显目坚实。密诠流散。今取密义。离流散想。依定行施故成广大。云何菩萨其施清净等者。谓诸菩萨拔除悭足而行惠施。殟波陀者。显目生起。密诠拔足。波陀名足。殟名为拔。今取密义。拔除悭足令面倾覆而行惠施。是故说名殟波陀悭。云何菩萨其施究竟等者。谓诸菩萨不住究竟。无余涅槃如声闻等。是故究竟常能行施。云何菩萨其施自在等者。谓诸菩萨令施等障不得自在而行惠施。令所治障不自在故施得自在。云何菩萨其施无尽。谓诸菩萨不住涅槃。常行惠施。此中无尽。意取涅槃。不同声闻住涅槃故。其施无尽
论曰。云何能杀生。若断众生生死流转。云何不与取。若诸有情无有与者自然摄取。云何欲邪行。若于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云何能妄语。若于妄中能说为妄。云何贝戍尼。若能常居最胜空住。云何波鲁师。若善安住所知彼岸。云何绮间语。若正说法品类差别。云何能贪欲。若有数数欲自证得无上静虑。云何能嗔恚。若于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烦恼。云何能邪见。若一切处遍行邪性皆如实见
释曰。如经中说。苾刍。我是能杀生等者。此中显彼所说意趣。云何欲邪行者。谓知诸欲皆是其邪而修正行。云何贝戍尼者。此贝戍尼。显目离间语。密诠常胜空。贝者表胜。戍者表空。尼者表常。今取密义与答相应。是故答言。若能常居最胜空住。云何波鲁师者。此波鲁师。显目粗恶语。密诠住彼岸。波表彼岸。鲁师表住。今取密义与答相应。是故答言。善安住所知彼岸。是到所知彼岸住义。云何能邪见等者。谓色等中如实观见遍行邪性。即是于彼依他起中。如实观见遍计所执。是邪性义。于十不善业道文中。余义易了
论曰。甚深佛法者。云何名为甚深佛法。此中应释。谓常住法是诸佛法。以其法身是常住故。又断灭法是诸佛法。以一切障永断灭故。又生起法是诸佛法。以变化身现生起故。又有所得法是诸佛法。八万四千诸有情行。及彼对治皆可得故。又有贪法是诸佛法。自誓摄受有贪有情为己体故。又有嗔法是诸佛法。又有痴法是诸佛法。又异生法是诸佛法。应知亦尔。又无染法是诸佛法。成满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又无污法是诸佛法。生在世间。诸世间法不能污故。是故说名甚深佛法
释曰。复有余处契经说言。谓常住法是诸佛法。广说乃至又无污法是诸佛法。此中意趣今当显示。谓佛法身体是常住故。说此法为常住法。断灭法者。所有障垢悉皆断灭。由此义故即说此法为断灭法。有所得法是佛法者。有情诸行八万四千。及彼对治皆有可得。故说此法名有所得。无染法者。清净真如。一切障垢所不能染。故说此法名无染法。余义易了无烦重释
论曰。又能引发修到彼岸。成熟有情净佛国土。诸佛法故。应知亦是菩萨等持作业差别
释曰。前所未说作业差别。今于此中。复显菩萨等持作业。谓诸菩萨依三摩地。能修一切波罗蜜多。又依此定能善成熟一切有情。发神通等种种方便。引诸有情入正法故。又由此力能善清净一切佛土。心得自在。随欲能成金银等宝诸佛土故。又由此力能正修集一切佛法。是三摩地作业差别
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之一
论曰。如是已说增上心殊胜。增上慧殊胜云何可见。谓无分别智。若自性若所依。若因缘若所缘。若行相若任持若助伴。若异熟若等流。若出离若至究竟。若加行无分别后得胜利。若差别若无分别后得譬喻。若无功用作事若甚深。应知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殊胜
释曰。今正至说增上慧时。此中意说。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此复三种。一加行无分别智。谓寻思慧。二根本无分别智。谓正证慧。三后得无分别智。谓起用慧。此中悕求慧。是第一增上慧。内证慧是第二增上慧。摄持慧是第三增上慧。今且成立无分别智。由唯此智通因果故。其寻思智是此智因。其后得智是此智果。所以成此兼成余二
论曰。此中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
释曰。且应先说无分别智所有自性。此中体相。说名自性。谓诸菩萨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离五相者。若无作意是无分别智。睡醉闷等应成无分别智。若过有寻有伺地是无分别智。第二静虑已上诸地应成。无分别智。若如是者。世间应得无分别智。若想受灭等位中。心心法不转是无分别智。灭定等位无有心故。智应不成。若如色自性是无分别智。如彼诸色顽钝无思。此智应成顽钝无思。复有余义。若如色性智不应成。若于真义异计度转。无分别智应有分别。谓分别言此是真义。若智远离如是五相。于真义转于真义中不异计度。此是真义无分别智。有如是相缘真义时。譬如眼识不异计度。此是其义
论曰。于如所说。无分别智成立相中。复说多颂
释曰。于上所说无分别智略成立中。广说多颂
论曰
诸菩萨自性 远离五种相
是无分别智 不异计于真
释曰。由此初颂显上所说无分别智。初自性义如是已说。此智自性依彼而转。次颂当说
论曰
诸菩萨所依 非心而是心
是无分别智 非思义种类
释曰。如是所说无分别智。当言依心为依非心。若言依心能思量故。说名为心依心而转。是无分别不应道理。若依非心则不成智。为避如是二种过失故说此颂。此智所依不名为心。不思义故。亦非非心。心所引故。此生所依是心种类。亦名为心因彼而生。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因缘 有言闻熏习
是无分别智 及如理作意
释曰。诸菩萨因缘者。谓此智因。有言闻熏习者。谓由他音正闻熏习。及如理作意者。谓此熏习为因意。言如理作意。无分别智因此而生。复何所缘。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所缘 不可言法性
是无分别智 无我性真如
释曰。不可言法性者。谓由遍计所执自性。一切诸法皆不可言。何等名为不可言性。谓无我性所显真如。遍计所执补特伽罗。及一切法皆无自性。名无我性。即此无性所显有性。说名真如。勿取断灭故说此言。又于所缘所作行相。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行相 复于所缘中
是无分别智 彼所知无相
释曰。菩萨行相于所缘中所现无相。谓即此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无异无相之相。以为行相。如眼取色见青等相。非此青等与色有异。此亦如是。智与真如无异行相。即于此中为释疑难。复说二颂
论曰
相应自性义 所分别非余
字展转相应 是谓相应义
非离彼能诠 智于所诠转
非诠不同故 一切不可言
释曰。若一切法皆不可言。复以何等为所分别。为释此故说如是言。相应自性义所分别非余。谓即相应为自性义。是所分别非离于此。故言非余。此云何成。为重成立复说是言。字展转相应是谓相应义。谓别别字相续宣传。以成其义。是相应义如言斫刍。二字不断说成眼义。是相应义为所分别。又一切法皆不可言。因何成立。故复说言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由若不了能诠之名。于所诠义觉知不起。故一切法皆不可言。若言要待能诠之名。于所诠义有觉知起。为遮此故复说是言。非诠不同故。以能诠名与所诠义互不相称。各异相故。能诠所诠皆不可说。由此因故说一切法皆不可言。无分别智何所任持
论曰
诸菩萨任持 是无分别智
后所得诸行 为进趣增长
释曰。由无分别后所得智。得菩萨行。此行即依无分别智。为进趣增长者。为令如是诸菩萨行得增长故。无分别智是彼任持。此智复以何为助伴
论曰
诸菩萨助伴 说为二种道
是无分别智 五到彼岸性
释曰。二种道者。一资粮道。二依止道。资粮道者。谓施戒忍及与精进波罗蜜多。依止道者。即是静虑波罗蜜多。由前所说波罗蜜多所生诸善。及依静虑波罗蜜多。无分别智即得生长。此智名慧波罗蜜多。乃至未得佛果已来。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
论曰
诸菩萨异熟 于佛二会中
是无分别智 由加行证得
释曰。于佛二会中者。谓受用身会中。及变化身会中。若无分别加行转时。于变化身会中受生。受异熟果。若已证得无分别智。于受用身会中受生。受异熟果。为显此义故。复说由加行证得。无分别智谁为等流
论曰
诸菩萨等流 于后后生中
是无分别智 自体转增胜
释曰。诸菩萨等流于后后生中者。于次前说二身大会后后生中。是无分别智自体转增胜者。即彼所修无分别智展转增胜。应知即是彼等流果。无分别智出离云何
论曰
诸菩萨出离 得成办相应
是无分别智 应知于十地
释曰。诸菩萨出离者。进趣究竟故名出离。即是进趣大涅槃义。得成办相应是无分别智者。初护此智名得相应。次后无量百千大劫成办相应。应知于十地者。谓从初地乃至第十。如是次第。此智初地唯名为得。尔后多时乃名成办。是故菩萨经无数劫乃证涅槃。由尔所时方到究竟。无分别智谁为究竟。而次前说次第获得
论曰
诸菩萨究竟 得清净三身
是无分别智 得最上自在
释曰。得清净三身者。是得如来净三身义。言清净者。谓初地中唯得三身至第十地乃善清净。得最上自在者。无分别智非唯证得清净三身以为究竟。而复获得十种自在。此如后说应知其相。无分别智有何胜利。此中三种无分别智。一者加行无分别智。二者根本无分别智。三者后得无分别智。此中加行无分别智。谓诸菩萨初从他闻无分别理。次虽未能自见此理而生胜解。次此胜解为所依止。方便推寻无分别理。是名加行无分别智。由此能生无分别智。是故亦得无分别名。如是加行无分别智无染胜利。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种种极重恶 由唯信胜解
释曰。为欲显示彼不能染故。说种种极重恶言。为欲显示不能染因故。说由唯信胜解。言由唯信乐无分别理而起胜解。故能对治种种恶趣。此即显示诸恶不染。此中根本无分别智无染胜利。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解脱一切障 得成办相应
释曰。从何解脱。谓解脱一切障。由何解脱。谓成办相应如是解脱。由于诸地唯得相应。成办相应以为因故。此即显示无分别智能治诸障。此中后得无分别智无染胜利。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常行于世间 非世法所染
释曰。由此智力观诸有情诸利乐事故。思往彼世间受生。既受生已。一切世法所不能染。世法有八。一利二衰三誉四毁五称六讥七苦八乐。从无分别智所生故。此智亦得无分别名。今当显此三智差别
论曰
如哑求受义 如哑正受义
如非哑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愚求受义 如愚正受义
如非愚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五求受义 如五正受义
如末那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未解于论 求论受法义
次第譬三智 应知加行等
释曰。此中三智如其譬喻。应知差别。譬如哑人求受境义不能言说。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应知亦尔。譬如哑人正受境义寂无言说。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如非哑人受境义已。如其所受而起言说。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此中意取能作文字。名为言说。如愚颂中。无所了别说名为愚。如前哑喻应正安立三智差别。如五颂中。五谓眼等五无分别。应知此中求受正受俱无分别。加行根本于真如义差别亦尔。如意受义亦能分别。如是后得亦能受义。亦能分别。如是三智如前哑喻安立差别。于论颂中。如未解论于论求解。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应知亦尔。如温习论但受于法。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此中法者。意取文字如解论者。于法于义皆能领受。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次第之言。显示三智似于法义领受差别。次当显示根本后得譬喻差别
论曰
如人正闭目 是无分别智
即彼复开目 后得智亦尔
应知如虚空 是无分别智
于中现色像 后得智亦尔
释曰。初颂显示二智差别。其相可知。如虚空者。譬如虚空周遍无染。非能分别。非所分别。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遍一切法一味空性故名周遍。一切诸法所不能染故名无染。自无分别。是故说名非能分别。亦不为他分别行相。是故说名非所分别。如是应知。无分别智譬如虚空。现色像者。譬如空中所现色像是可分别。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是所分别亦能分别。若以如是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离功用作意分别。云何能成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论曰
如末尼天乐 无思成自事
种种佛事成 常离思亦尔
释曰。如离分别所作事成。于此颂中。末尼天乐譬喻。显示如如意珠虽无分别而能成办。随诸有情意所乐事。又如天乐无击奏者。随生彼处有情意乐。出种种声。如是应知。诸佛菩萨无分别智。虽离分别而能成办种种事业。次当显此无分别智所有甚深。此智为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为缘余境。若尔何失。若缘分别。无分别性应不得成。若缘余境余境定无。云何得缘
论曰
非于此非余 非智而是智
与境无有异 智成无分别
释曰。非于此非余者。此智不缘分别为境。无分别故。不缘余境即缘依他。诸分别法真如法性为境界故。法与法性若一若异不可说故。此说根本无分别智。不缘分别亦不缘余。又此根本无分别智为智为非。若尔何失。若是智者。云何是智而是无分别。若非智者。云何说为无分别智。答此问言。非智而是智。此显根本无分别智非定是智。似于加行分别智中此不生故。亦非非智。以从加行分别智因而得生故。复有别义。非于此非余非智而是智者。以非于此分别转故。说名非智。以非于余即于分别法性转故。而亦是智。前后二句互相解释。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者。非如加行无分别智。有其所取能取性转名无分别。与所取境无差别转。平等平等名无分别。此智不住所取能取二种性中。如薄伽梵余契经中说。一切法皆无分别。为欲显示无分别义。复说颂言
论曰
应知一切法 本性无分别
所分别无故 无分别智无
释曰。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者。是一切法本来自性无分别义。何以故。所分别无故。此即显示所分别事无所有故。诸法本性无有分别。若所分别无所有故。诸法本性无分别者。何故本来一切有情不得解脱。答此问言。无分别智无此显彼。无无分别智。虽一切法本来自性无有分别。而不解脱。若于诸法无分别理。真证智生。现见诸法无分别性。即得解脱。此未生故未得解脱。真证智者。应知即是无分别智。今当显此三智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