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崇禧传
443500000066

第66章 白崇禧不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李宗仁参选是美国中途换马的体现

正当蒋介石在军事上对白崇禧有所借重的关键时期,李宗仁忽然决定竞选副总统。这事使白崇禧大吃一惊,因为无论李宗仁竞选结果如何,都会影响到白崇禧和蒋介石的关系。因此白氏联络黄绍竑函电交驰,对李宗仁实行劝止。

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可以知新。回忆一九二七年八月上旬,蒋介石反攻徐州失败,而武汉方面的唐生智又要东征讨蒋。那时,冯玉祥虎视中原,自愿出来调处宁汉关系。那时,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三人,手握南京方面兵权,劝蒋氏接受冯玉祥的调停。蒋介石因此愤而下野,事后自承他之退职系受李、白的威逼所致。

蒋介石自吃过这一次亏,对李、白的“一箭之仇”,亟图报复。一九二八年,他坐上了“国府”主席的宝座以后,即定下了“联胡倒桂”的大计,这在上面已经说过,这里且不赘述。而今只说抗战以后,白崇禧应蒋氏之邀,到南京任参谋总长而国防部长,而李宗仁则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一在中央,一在地方,分而治之,目的在不使他们形成威胁态势,以免重演一九二七年八月所发生的事件。

白崇禧对蒋介石的处心积虑十分清楚,为要保持蒋介石目前对他信任之专,自不愿受到别的政治因素所干扰。而李宗仁所以竞选副总统,恰巧是外因超越内因而起作用,若幸而成功,则白崇禧的地位,必将受到影响,自不待言。这就是白崇禧不愿李宗仁出来竞选副总统的原因。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美国特使魏德迈在南京蒋介石官邸发表了《中国复兴有待于富于感召力的领袖》的声明以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即受命去华北视察,目的在于物色蒋介石以后的接棒人,任务异常重大。

司徒雷登到了北平以后,与他以前主持校务的燕京大学以及清华、北京大学师生接触频繁,要他们对当前国是提出意见,集思广益,无孔不入。一九四七年九月八日,司徒雷登从南京向马歇尔国务卿提出一项报告,他说:“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资望日趋式微,在华北知识分子中,甚至被视为过去的人物;李宗仁则资望日高,关于说他对国民政府没有好感的谣传,不足置信。”(美国务院:《中美关系白皮书》。)司徒雷登的意图十分明显,他简直要李宗仁来接替蒋介石了。

十月中,李宗仁就把他的一个亲信程思远从南京召到北平,告以明春在一届国大中竞选副总统的雄图大计。几天以后,程思远从北平回到南京,他的皮包里带有李宗仁分致蒋介石、吴忠信的亲笔信;李宗仁在致蒋氏函中申述他的竞选意愿,但可否仍听蒋介石的裁决;李宗仁另外函托吴忠信在蒋氏面前善为说辞,以促其成。

此外,李宗仁还有一封火漆密封的致司徒雷登函,李氏叫程思远亲自交给司徒雷登的私人顾问傅泾波。司徒把傅泾波从小养大,视如己子,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十分清楚,李宗仁的竞选出自司徒雷登的怂恿和支持。

白崇禧从程思远口中得悉李宗仁的计划,不禁吓了一跳,他说:“这事冒的风险太大,如果不幸而失败,则将何以善后?!”白崇禧与在上海息影的黄绍竑取得联络后,即与李宗仁打长途电话,建议李宗仁最好竞选五院中的监察院长,如李氏有意于此,他即交代广西选李宗仁为监察委员,以便进而竞选院长。但李宗仁不听,仍嘱程思远积极进行竞选准备工作如故。

白崇禧原来曾提出主张,打仗时期不宜行宪。看来,他的主张是正确的。在第一届国民大会召集的前夕,作为国民党后台的华盛顿当局,曾命司徒雷登对当前军事形势作一估计。一九四八年三月八日,司徒雷登报告美国国务院说:“南京政府在东北地区只占百分之一,在黄河以北也不超出百分之十或十五。在长江以北,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大别山区,国民党军处境困难。

“在各个战场均被迫处于守势,民心士气败坏已极。在如此令人吃惊的情形下,需要有振奋人心的领导,迄今这种领导迟迟未能出现。情况日益紧迫,蒋委员长必须做出决定,但他却囿于成见,未能采取积极改革措施。我们认为,用和谈解决的办法,包括促使委员长退出政治舞台,似乎还不能说完全无此可能。”此时而有此一打算,这就是司徒雷登推动李宗仁出来竞选的政治背景,证以后来他在孙科组阁时所提的意见,益信而有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