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济桥 在德济门外,笋江下流。《闽书》:旧以舟渡。宋嘉定四年,郡守邹应龙造石桥,长一百五十丈余,翼以扶栏。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以其造于石笋桥后,俗呼新桥。元至正间,于那烈那达修。明成化七年,知府徐源修。复疏桥东小浦,引潮入城濠,以通舟楫。嘉靖五年,同知李缉修;十四年,知府王士俊修。国朝康熙二十四年,邑人施琅修。雍正四年知县叶祖烈修。八年知县王之琦修。乾隆十六年,知府黄昌遇修。十八年圮,复修。二十二年复圮,知府怀荫布、知县干从濂,委贡监生李保、柯廷锡大修。〔明顾珀记〕镇南门外有浯江,江百溪汇也。江之横二里许,亘江之横虹跨于其上而石之,是为顺济桥。宋嘉定四年,实始之。泉之界可千里,络络于于,日不下蚁。舟楫木浮所辏,日夜撞击。重以阴风怒号,霖潦暴溢,巨涛翻天,惊雷撼地,汹涌激射之患,可畏也。元至正辛巳,桥梁圮;国朝成化庚寅则又圮;嘉靖丙戌则又圮。悉修之如式。嘉靖丁亥五月,桥之东一梁断,彻夜鸣声,令续之以木。今乙末三月,又一梁断。郡守安福王公士俊,召晋安驿丞陈士显,溪民陈润、潘政、林铨、陈华、林涣、徐概等董役,相时度工,计佣受直,伐松于山,驱石于海。楯之倾者、欹者,梁之;木之续者,新断者,扶栏之;颓者、圮者,俱松之、基之、石之、易之。悉经始于是岁春三月,至秋八月落之。縻金三百六十两有奇,皆取诸赎。夫举羸者伤财,怠事者病民。君子曰,是举也,有五美奠焉:早为之所,财不妄费也;易危以安,民不病涉也;工出于佣,民不苦劳也;金取诸赎,民不虐输也;修废坠,成伟观,以利于无穷,真得先王桥梁道路之遗休者。呜呼,是可以观政矣。予望后之人,有以永公之功,遂纪于石。〔何乔远记〕浯渡桥者,郡南门桥也。是所取漳潮道南乡海滨之民,悉兹来往。桥造于宋嘉定之季,所从来矣。维桥之前,累石为堡,以临重渊。维上有台,浮屠截然,石人有二介,而戟门诸门,岁月既久,灰缝离次,撑柱将颠。维桥之西,溪海之会,风潮之所撞射,或激而斗,或洪而怒。惟桥之东,海船所凑,无地系缆,椿于桥梁之下,风执船力,时与石斗,椿去而石砉然离。此皆桥害也。城门之轨,两马之力欤?一以历岁久,一以阅人多。晋江令江夏宜苏陈公目而形言:吾有俸金,五能捐之,少不足以给也。吾欲令募施如僧道者,非吾理人之体也。且夫谁可任者?安溪詹公仰宪,居则布德惠人,动则舍力为公。公乃往请:子有厚德,且有计心,为吾任之。詹君曰:小人亦有囊中之蓄,眎公俸锱铢耳,勿募以施从其人欲,顾亦不足以佐。抑有图焉:桥东西南,傍有官地可鬻也。鬻可得金若干。傍留其一屋以居桥卒,使之监桥。风潮之荡射,则系于天矣。海舶之缆,卒使禁之。桥庶几无虞十之一。公可之。壬子夏月而载工,癸丑春月而毕事。亦维鬻地与夫助工者之力,詹君之劳。然自非公形言捐俸,为之详计,亦无由固以捷若是也。于是詹君谓何生某记之。予惟天下之事,有成也,必有亏也。惟于其中有人治其潜蛊,遏其将衅,则绳绳永永,可以千万崴而无害,盖天下国家莫不皆然,而桥特其小耳。公之为吾晋邑也,所以治蛊遏衅不可胜言,而兹桥亦特其一事。然以一桥之小,而公系心如是,则其大者、远者,可以类而推也。自詹君之外,又有耆民邵某、林某皆有劳于桥,并附而书之。且以见公善任能之一端云。〔庄一俊诗〕江树离离若可齐,江门之水下浯溪。诸峯返照潮声远,万户沧洲烟火低。来听渔歌鸥泛泛,去随秋色草萋萋。道人那得伤心恨,一任西山送日西。〔国朝黄昌遇记略〕泉郡德济门外有顺济桥,建自宋郡守邹公,岁久渐堆。雍正四年,前任叶公修葺。岁庚午,水涨桥断两道。余偕绅士修筑,民免病涉。无何,客岁壬申,淫霖肆虐,溪流湍激,复圮。双孔通桥栅亭尽坍。余议重修,复延惠绅通守陈君文辉董理,培基架梁,翼栏立亭,仍其旧制而缮葺之,愈加巩固。经始于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一日。告竣于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费朱提若干,爰操翰而为之记。〔怀荫布记〕周官司险知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郑注谓,以桥通之。夏令曰,十月成梁。桥梁,诚王政哉。其时用民之力,伐木为之,费省而工不劳。岁岁举行,至便也。后世易以石,其制遂坚且久。若乃洪波激湍之中,甃石累基,长虹绵亘;前者创始,后者踵修,尤非旦暮事矣。泉州桥梁虽更仆数,其跨江而当孔道者,东有万安,南有顺济。万安桥,宋蔡忠惠守泉时所建。顺济桥,则嘉定四年,前太守邹景初建也。桥在德济门外,长百五十余丈,广丈四尺。为间三十有一,扶栏夹之。以其建在石筍桥之后,又名新桥。浯江横贯二里许,桃源、武荣诸山流由此入海。霖雨暴涨,巨浪拍天,其地下通两粤,上达江浙,实海国之冲衢,江城之险要也。自斯桥成,而肩摩踵接,直蹑风涛于足下,而恬然不知,厥功伟矣!历元明至今,圮而复修者非一,大抵因而补葺之,而费均不赀。乾隆二十一年秋,予来守是邦。越明年,桥之七、八、九三坎倾毁殆尽,民以舟渡,屡濒于危。予惕然曰:是不可缓须臾也。亟偕邑令干君从濂,亲诣相度,倡首捐资,仍劝谕绅士商民随力输助。先于断处续以木桥,俾便行旅。继乃集材鸠工,将已毁三坎增石筑之。及新令王君勋接任,又以一坎至六坎将近坍塌,十六、十七两坎欹侧可虑,爰复捐俸劝输,一并拆卸改筑,为一劳永逸之计。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兴修,二十四年八月告竣。縻白金四千七十五两有奇。予乐郡人慕义者多,既经行县议,详转请奖励,并勒石书名以劝来者。而诸士民欣然于桥之成也,请予为文记之。夫出险履夷,爱民之心也;兴废举坠,长民之责也。当日邹公俶造即有望于后人之缮修。今也费以累千,迟以岁月,上下交励,绩用底成。继自今官斯土者先事图维,因时葺治。俾往来如织之赤子,永免病涉之虞焉,是尤予所望于后人者也。遂濡笔而为之记。嘉庆己卯重修。〔萧汉杰记〕顺济桥,自宋太守邹公创建后,历元明国初,旋坏旋修,载于旧碑者详矣。乾隆丁酉,吊桥朽敝,重造者林公振嵩。嘉庆癸亥,吊桥没于洪水,承造者林公文时。丁丑,石版折坠,暂架以木,即黄君清和。己卯狂飚折阑,伐石修整,即林君文献。乃工成,循桥检校,桥之第十坎十一坎驾桥石墩已欹侧裂痕,行将欹倒,呼工估价修葺,非数人所能共功。于是,王君日曜、黄君清和、林君文献、陈君鸿谟、石君焕章倡议捐修。幸乐善者多,各宏愿力。遂兴工于己卯年十月十一日,蒇事于庚辰年十一月十八日。从兹易危为安,履险如夷。诸君子利济之功,岂不伟哉!爰勒捐赀名姓,使费数日,以誌善心,以劝来者。按是役共费白金近二千二百元。南邑黄纶恩,自补造三石塔及吊桥。
城外各都之桥
建隆桥 在一二都,宋绍兴十六年建。
梅溪桥 在一二都。〔万历府志〕南北二溪流,自南安县弥陀、梅花二岭,合于此桥,抵清洋陂、出小桥。大桥长五十余丈。宋绍兴十六年,里人苏展建。
甆市桥 在二都。里人苏展建。
湖柄南桥、湖柄北桥 以上二桥俱在一二都。宋元符间建。南桥,构亭曰喜雨,北桥,构亭曰“攀龙”。
古陵桥 在三都。长一十七丈。宋绍兴三年建。〔府志〕桥下溪水发源罗裳山,其流逢烟浦埭。
马平桥 在四都后头坑乡。
安平西桥 在八都安海港晋江南安之界。旧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守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广一丈六尺。东西袤延四里余,故名曰“五里西桥”。〔令衿诗〕为问平安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明永乐甲申,里人黄韦修。天顺三年,耆民安固募修。成化乙酉,里人蔡守辉、刘耿修。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邑人施琅修。五十年,施韬倡修。雍正四年,知府张无咎修。乾隆五十八年,施开泰、黄世瑶等修。嘉庆十二年,黄元濬倡修。〔徐汝澜记〕泉之属,巨桥有二:一为万安,一为安平。万安之建,自蔡忠惠始,其桥为泉之通衢。圮而叠修者屡,至今完且固。而安平距郡城西南六十里,地与南接壤。由宋绍兴八年创起,历明及国朝,旋修旋废。迨雍正四年,太守张无咎再整之。越今数十载,日就倾颓,行旅往来,咸以为不便。今夫制度不能无兴废,而以时修举,俾无缺失。唯邑令实主其事,余甫莅事泉南,每思讲明而补救之者,不一而足。乃闽省下游,海氛未靖,萑苻以时窃发,有地方之责者,方苦攘除之未能;又俗尚强悍,有小愤辄群率相争,抚循劝谕之事,在上尤日不暇给。余于时虽欲修此桥,而愿曷由遂?丁卯维夏,计余从事兹土,凡七易寒暑。赖朝廷德化之宏,与上宪委任之专,遂使温陵前后道途之攘窃者日静,民间竞斗之风亦时戢。余适因公出,小驻于此,偶触于目,先捐俸议修。而邑之绅士、耆老无不踊跃鼓舞,以为修废举坠,正当其时。乃相与倾囊以资者若而人,遂从事以迄于成。计桥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有一丈六尺,从旧制也。栏楯之倾圮及桥石之中折者,乃更新之。是役也,兴工于丁卯六月,迄事于戊辰九月,计阅十七月而落成,糜金钱九千有奇。后之览桥者,知所由废,复知所由复。而又知官斯土者,非由政事之暇,虽蓄所愿,无能为民兴斯役,是则邑民之大幸,又不徒邑民之大幸也夫。〔黄仕癸记〕乾隆癸丑之岁,安平诸衿耆重修西桥。余时设帐外邑,弗及与也。溯桥之建,自宋绍兴八年,间历前明至国朝,有坏辄修。中亭碑记历历可考。至是岁而倾圮滋甚矣。盖自西埭崩颓,逆流汎滥,水势汹涌,日冲月激,遂至于斯。诸公悯往来之维艰,俾危险之无虑,修而筑之,甚盛事也。顾以陡绝之流,仍前决冲,故落成未几,不旋踵而仍坏,且有甚者。而勒碑记事,亦未及举行。兹嘉庆丁卯岁,邑侯徐公捐俸倡修。都人士踊跃奔赴,捐题者不惜厚赀,董事者不殚劳瘁,余亦从诸公襄事其间。凡阅十七月,而大告厥成。费用之繁,修筑之坚,比前十数倍,其巩固孔厚矣。顾欲纪今日之绩,不得忘昔日之劳,谨将当日董事诸公及捐题之人,开列于左,以为急公尚义者劝。二十一年,黄元礼、施继辉续修。〔徐汝澜记〕安平桥在晋江八都安海港,与南安接壤。曩余宰晋邑,尝鸠众兴修,并记其颠末于石,迄今又十稔矣。去年秋,予以知郡事再至泉州,父老复以桥圮告。盖阳侯为患,自昔已然。而以时修举,固守土者事。矧较前仅十之一,有基勿坏,不尤易为力耶?爰复捐俸倡议重修,俾附近绅耆董其事。即以是秋兴工,至次年夏仲告竣。计縻制钱百万有奇,而完固如旧,行旅便之。邦人因请记于予。夫舆梁之成,岁修有其政,当事者不足以为患,而又何赘焉。予惟是倡予和女,举重若轻,所以能继起有功,民无病涉者,则邦人之功足多焉。故为记从事诸姓氏以为后来者劝。按是桥中有水心亭,桥西有碑,镌安平桥三字。
安平东桥 一名曰“东洋桥”。在八都安海港。宋绍兴二十三年,守赵令衿偕进士史进建。长六百六十余丈,广一丈二尺余,酾水二百四十二道。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仲佃拆桥石造安平城,桥遂废。国朝康熙五十一年,施韬重建,又废。道光元年周仕鼎、蔡时绍、萧允迪等重建。
瑞狮桥 在九都。长六丈五尺,阔九尺。国朝康熙六十年里人许良俊等修。
陈坑桥 在十一都。《方舆纪要》:宋淳熙元年,里人陈公亮建。酾水百四十道。〔县志〕甃路八十余丈。今圮。
许家巷桥 在十二都。
岐山桥 在十二都,原系永宁陈佩兰建。道光丙戌年陈锡倡众重建。
义济桥 在十四都。此处溪水海水交流,行人悼叹。嘉庆十一年,坑口乡蔡宗阳独力创建。乡为立碑。
溜澳大桥 在十五都。乾隆三十一年,溜澳乡州同陈元灿重修。
虺湖桥 在十六都。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施韬建。
蒋桥 在十七八都。跨海。国朝康熙四十三年,施韬重建。
通济桥 在十九都石湖。宋元祐间侍禁傅琎建。
登瀛桥 在十九都。一名“回龙”。宋僧道询建。
厦渎桥 在十九都。
普利大通桥 在十九都。《方舆纪要》:宋绍兴十二年,给事中江常建。凡百十间,长二百丈。僧智资董其事。国朝康熙五十六年,邑人施韬接建锦塘桥。百五十余丈,今废。
悲济桥 在十九都。其地为海之支港。〔隆庆府志〕先是民筑堤以代涉。宋皇祐间,僧法超造桥一百三十间,长八十丈,元祐中,邑人许荣于桥南复为小桥。
菜妈桥 在十九都。
蚶江桥 在二十三都。宋元符间,僧怀应彻石为路,自北而南二十里,中为桥三:曰前埭,曰林湾,曰高港。桥上架石为亭。
玉澜桥 在二十三都。《方舆纪要》:跨海港,长千余丈。宋绍兴间,僧仁惠修。
龙尾桥 在二十三都。宋宝庆二年,僧圆光建。《县志》甃石五百余丈。
应龙桥 在二十五都。〔通志〕宋嘉定五年里人吴谦光建。县志云:万历志作“端拱间建”。
清风桥 在二十五都,宋僧道询建。
应台桥 在二十六都,宋淳祐二年建。
莲花桥、龙井桥 俱在二十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