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4457900000068

第68章 祠庙志(3)

县城隍庙 在府治北云山铺。旧附祀于生韩古庙,国朝乾隆十七“七”,县志作“九”误。年,知县黄昌遇建今所。〔昌遇自记〕我晋之有城隍也,始于唐。历宋、元、明屡有迁移,规制殊不可考。万历间,建韩魏公祠于谯楼前,因其地为公诞降处而以邑城隍崇祀其中。颜之曰“生韩古庙”,相沿几二百年。然近市湫隘,庙貌未扬,无以壮观瞻,即无以妥神灵。己巳夏午,予甫莅任,心窃为之惶然,筹改建而未得善地。岁辛未,相度形势,得地于谯楼西北民居,委洛阳司林君懋懿履勘议值。邑绅陈君廷凤首先捐金购地,而邑人士复踊跃乐输,河间令黄君为汉鼓舞之力居多。惠绅陈君文煇董其事,伐木取材,鸠工集力,经始于冬月,阅今春而庙成。复扩庙后余地为后殿,左右翼以两廊,堂后盖亭,前殿崇神像,后殿安神棲,东西有庑,复塑善恶类应之像以彰惩劝。厥宇轩轩,厥墉言言,门屏宏敞,金碧辉然,庶足以壮观瞻而妥神灵,其将福我百姓于无穷矣。〔又陈大玠记〕泉郡城隍在府治西北,相传为韩公国华司其神。宋时公知泉州,惠政覃敷于民,民思其德,因奉其神以享祀勿替焉。志载,韩公之子琦生郡舍,后人建韩魏公祠于郡厅,即“生韩古庙”也。明万历中,魏公祠于府城隍庙旁,而以古庙专祀邑城隍;并传魏公乃泉山三台神诞降笃生,即今司邑城隍之神也。向尝疑之,然事虽无足征,而理实有可信。古来名臣,忠诚慈惠,载诸史册,炳若日星。沐膏泽者,相与凛为神明,荐以馨香,亦理所固然也。惟是庙处谯楼东偏,体制未隆,殊为阙典。己巳夏,邑侯黄公莅事初,即以鼎建〈匚外堇內〉念。公固勤于庶务,且重民依,首新学宫以崇圣,继建书院以课士,而于桥梁、门楼、有关民俗与民风者,莫不次第兴修。辛未卜于提帅府西,直指公署旧基为郡宅中胜地,首倡廉金庀材,兴工始于孟冬,而民以今春庙貌崇隆,规模巍焕,允矣神灵所居歆也,奉邑城隍崇祀焉。黄公治晋三载以来,民之顽者醇,好者良,案牍虽繁,鸣琴可治。今岁恭逢圣母万寿恩科,一邑上士登鹗荐者十有六人,而一元三魁,人文之盛甲于闽中。且公入闱分校,所得皆知名士,诚足为荣榜光。是晋公致治之所感孚,教化之所渐摩,而实地灵神庥有默默相之者。公膺卓荐,行将入觐天颜,邀荣擢而登显仕,其政绩勋名当与韩公父子后先相绍美矣。他日士咏民讴,又曷有穷期欤?诸父老请予言勒于碑,因序其事而为之记。黄公讳昌遇,江南江宁人,癸巳恩科举人。首先捐银购地者,邑绅州牧陈君廷凤;勤劳董事者,惠绅别驾封中翰陈君文煇。例得并书,亦十七年立。嘉庆九年,邑人捐修并设立东西驷厩,二十二年复捐补葺。道光八年,邑人复捐修。〔萧汉杰记〕庙建于乾隆十七年,距今七十六载矣。虽屡修葺,难弥湿漏。今春久雨,堂上通梁朽折,右判渍摧,两庑倾坏。因与住持僧循扶请周君仕鼎综理其事,并仗林君廷光、陈君天椿同其劝捐,幸皆欣诺。即于二月半兴工,易樑柱、整石庭,自大堂至二门,丹漆一新。仍修饰庙主左右判官泊马君诸神像,从此神居永奠,其福我邑者更靡有涯矣。是役也,择材选工,出纳课督及土木工费,全赖周君合纪其略。列捐账目以志功德,以劝来兹。僧循扶复募建山门,改照墙及两边门为前进,而门居中,縻白镪七百余钣。

东岳行宫 在府治仁风门外凤山之阳。宋绍兴二十二年尚书张汝锡建。明万历三十五年,副使姚尚德、知府姜志礼重建。〔李光缙记〕天下五方之山,以泰岱为东岳。《虞书》云:“舜东巡狩,至于岱宗”是也。太史公云:作事者,始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古者天子法之。新春始事,必居青阳,左个车旂服玉,色尚青苍,以东方为万物发生之地也。后世东岳之建,始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以其神,周流天下,无所不至。勅郡国所在东岳行宫,以祀青帝,而从泰岱之称,命曰东岳。吾郡行宫,在仁风门外第一山之阳。志不载其构于何代何年,但云建置修葺不一,至宋绍兴,规制益宏,则其由来久矣。今上即位久,道化成,天地太和,山川鬼神应之。三十五年秋,地大震,飓风淫雨交作,青帝宫尽圮,帝像坏。郡士民徬徨,兵备使者姚公、太守姜公、邑令李公谋兴复。礼请文学詹君仰宪董其事,詹君自捐金百余为经始费,收旧木贮之,诹吉鸠工,盘土辟基,按旧更新,于焉始事矣。已,姚公、姜公、李公先后捐金,外邑令亦有佐者。匠石杂作,土木并兴,向殿柱用木,今石之;向无层檐,今重之;向一殿,今列而三之。殿后开轩窓受明,左右直以两巷,垣屋翼其外。中为正殿,祀青帝像,傍塑女史、女侍御,六甲、八谷在帝左,尚书、大理在帝右。左右二执法在端门,东为宏文府,祀内阶帝君;西为阴隲司,祀阴德君。闢通天露台,著尊崇之象,以严祝厘之所,巍巍煌煌,视昔加廓矣。詹君属某记之。夫青帝者何神也?余考天官,紫薇、勾陈,大帝居焉。五帝座内辅太薇,外垣亦如之,有四方诸侯王之象。东方曰青帝,灵威仰之神;南方曰赤帝,赤熛怒之神;西方曰白帝,白招拒之神;北方曰黑帝,叶光纪之神;中央曰黄帝,含枢纽之神。位各有所居,职各有所掌,以顺大帝之序,而总其权于青帝。故六甲授时为木正,八谷司耕为火正,大理平刑为金正,尚书纳言为水正,并隶于东垣之属星。今夫天地间精华美丽之象,莫耀于文章,而其充积盈溢之盛,莫微于德行。一为亨府,内阶星主之;一为利府,阴德星主之。内阶〔三〕籍南垣而躔文昌星之东北,阴德星籍西垣而躔尚书星之右。东,木火相交,金木相裁,此乾始而亨,而美利,利天下之道也。大抵东方有帝,为乾之元,于四德为仁,于四时为春,于五行为木。仁无所不该,春无所不至,木无所不生,则元无所不统。文章者,木生之英也;阴德者,木性之仁也。谓帝居岱,可;谓东、西、南、北岳皆帝居,可。谓帝行春,可;谓春、夏、秋、冬令皆帝行,可。谓帝旺木,可;谓木、火、土、金、水皆帝旺,可。此之谓统天。孔子《说卦》,于后天之位曰“帝出乎震”。震,东方也。而齐之、见之,以至于战而劳,而归其成于东北之艮。震、艮终始不离一,东帝之道甚大而甚妙,万物者,亦甚神矣。然则行宫之成,上应天道,下通地理,中植人纪,一郡之精神命脉系焉,安可一日废乎?吾亦知帝尊居绀宇星宫,何必人世?然郡人所以致陟降临汝之意者,舍是其奚以图之?是役也,詹君劳肩于身,役持于久,卒底有成,神人赖之,厥功懋矣。国朝康熙三十年,提督张云翼祷雨于此。〔云翼自为记〕康熙三十年夏四月,泉州不雨,民肩水以溉。来年溪井皆涸,稻田既如石,且不可秧。泉之监司、守牧与令,皆忧之。各为祈湫,民亦鳜于群神。白衣巾,幼者跪行于前,十步一起止;壮者、老者爇香于后而舁神其中,鸣金鼓以导神,亦素冠缟衣,持柳枝如行雨状。号呼之声,自昼入夜。余闻而悲,谋所祷之。或曰,泉滨海,宜告龙之宫;或曰,泉有山,蔡忠惠祷于金鸡,真文忠祷于紫泽。余思上帝赐康,必专岳臣。维岳兴霖,先出云雨。岱峙于东,亲为天孙,所以始成万物,通元化气,主乎生而尤传肤寸之灵,独能不崇朝速遍天下?泉之东郊,既有岳祠,不独配位子鲁,而许分禋祀于极南。瀛濡之间,知以生生之气无远弗届,有其感之,当无不立应。乃建坛于祠,蔬食致斋,为文以告之。云殊有渰,雨犹细,未至优渥。余自署门复屏舆焉,徒步以致诚。是夕雷大作,云既同,祁祁如注,倏倒石吞江,不止若倾盆,继以霡霂者数日。平海一路,诸邑皆足。于是泉之民,争来颂予。夫雨阳时若,百室盈宁,守土者之所大庆也。圣天子化洽南服,神威所震,鲸鲵且久遁,区区旱魃,自不能肆乃虐,而含泽布气,如乔岳者,亦莫不乐效其灵。余何敢贪天功,忘帝德,不思所以答神贶哉!艺稻既毕,晴日丽郊,乃率众民报赛之,并题词额曰“霖沾肤寸”云。乾隆间,门内及两廊悉坏。 二十五年,雒阳司林懋懿捐银二百五十余两,请之府县,倡诸僚属、绅士捐助修建。嘉庆年间,守徐汝澜修青帝行宫前进。道光三年,邑人陈维逵、林振美、邱克捷修两廊及后殿,以北三宫妆饰八十六位诸神像。林嘉猷独修殿内女官像。萧汉杰记。其后殿及檀越,则近年安溪湖李自修。

风神庙 在府治东北虎头山。嘉庆二十四年,守徐汝澜建。

龙神庙 在府治东登贤铺承天寺内。乾隆间,奉文崇祀。

昭忠祠 附祀惠义铺涂门街三义庙。因乾隆间征台匪,文武官员、乡勇、兵丁死难,于嘉庆二十年奉文建祠,择地未定,暂附此庙。文武官员在庙后左右二龛,乡勇、兵丁在庙前东西二龛。嘉庆十三年,增设浙江提督李长庚牌位,计祀文武官员六位,乡勇二位,兵丁一百五十九位:

皇清赐侍卫出身,提督浙江全省水陆军务等处地方总兵官,兼署福建水师军务、统辖澎、台水师总兵官,在粤洋追逆,被破伤亡,追封三等壮烈伯,爵承袭十六次,候袭次完时,给予恩骑尉,世袭罔替,赐谧忠毅李讳长庚神牌。

福建闽安协溺故副将庄锡舍。

原任湖北来凤县阵亡知县庄仍兰。

台湾镇标右营被害守备林国升。

福建烽火门溺故把总张瑞章。

福建海坛镇标右营溺故外委林允得。

拏获洋盗张阿四等审拟治罪,烽火营伤故乡勇二名:庄唱、晋江人。庄卓。惠安獭窟乡御盗被害。义勇。

缉捕洋盗拒捕淹毙、海坛右营守兵一名:许世明。晋江人。

台湾镇标右营步战兵一人:钟正魁。晋江人。

攻捕艇匪溺毙官兵谢得明案内,烽火营步战兵一人:蔡入。晋江人。

出洋缉匪,船只失火落水淹毙,烽火营步战兵一人:陈荣华。晋江人。

浙江剿捕船匪,坏船淹毙,金门左营步战兵一人:吴汉。晋江人。

台匪陈锡宗案内,北路左营步战兵三人:丁得龙、黄士升、郑有高。俱晋江人。

守兵一人:蔡日升。晋江人。

出洋捕盗,中炮着火,船只沉溺,水师提标左营步战兵一人:陈瑞金。南安人。

出洋追捕艇匪,被盗冲破船只,台湾左营守兵一人:林廷贵。南安人。

台匪陈周全滋事案内,阵亡台湾水师协标左营守兵一人:蓝光建。同安人。

出洋捕盗,中炮着火,船只沉溺,水师提标左营额外外委一名:洪廷魁。同安人。

步战兵十八人:黄天佑、杨禄、谢国荣、郑顺光、蔡捷生、尤得春、陈再兴、柯贵凤、施朝生、蔡捷、程国彩、曾光辉、朱成、施日生、张钦逢、叶连生、洪水生、庄日生。俱同安人。

守兵九人:鲍春凤、孙宗贤、许得福、吴进成、任国安、王得荣、庄世生、邱一生、施振胜。俱同安人。

水师提标前营步战兵二人:陈九老、杨捷顺。俱同安人。

守兵三人:黄进生、曾得贵、张飞凤。俱同安人。

台湾班兵内渡在洋遇匪围却案内,水师提标右营被害步战兵二人:洪逸、林勇老。俱同安人。

守兵十二人:王国忠、王得春、李再福、吴捷成、钟元宝、林再兴、庄天凤、赵孟辉、黄水生、陈来成、陈得春、尤泗满。俱同安人。

追捕盗匪抵御不住跳海淹毙,台湾水师协标左营步战兵一人:吴福生。同安人。

缉捕洋盗吴兴信等被害案内,水师提标右营步战兵一人:许和光。同安人。

擒拿洋匪徐数等落海淹毙,水师提标中营步战兵一人:纪金凤。同安人。

缉捕台匪廖挂案内,台湾北路左营步战兵一人,孙元章。同安人。

缉捕洋盗林乌案内,金门左营守兵一人:许玉。同安人。

出洋缉匪遭风淹毙案内,海坛镇标右营步战兵一人:吴岱升。同安人。

拏获洋盗张阿四等审拟治罪案内,金门镇标右营步战兵三人:王升、陈元、方得。俱同安人。

守兵二人:蔡连桂、曾坚。俱同安人。

拏获盗匪被炮伤毙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一人:张河清。同安人。

水师提标右营步战兵二人:王捷生、孙海。俱同安人。

水师提标前营步战兵一人:许和成。同安人。

出洋缉匪,船只失火落水淹毙案内,闽县左营步战兵一人:李虎。同安人。

闽安右营步战兵一人:陈得成。同安人。

浙洋追捕艇匪,坏船淹毙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十四人:郑国祥、江注老、李中和、黄海生、吴永禄、王得胜、黄光生、杨国静、杨国、曾国兴、陈元、林清良、杨志良、许春光。俱同安人。

守兵二十八人:杨云静、欧荣、钱国宝、林长春、杨楚生、张元意、王志福、翁玉成、黄元成、洪得辉、郑得泰、许清辉、郭朝宗、林国和、董元荣、叶志德、吴得成、刘金春、金志威、张荣得、李日生、刘法生、林廷英、卢得生、卢登魁、翁江水、许得安、蔡保生。〔四〕同安人。

金门右营步战兵一人:黄镇生。同安人。

守兵五人:黄兴旺、纪鹏飞、庄成、黄禄、徐金春。俱同安人。

缉捕洋盗黄胜长案内,金门左营步战兵二人:许兴、林廷金。俱同安人。

出洋追捕船匪被盗冲破船只案内,台湾澎湖水师恊标右营步战兵十九人:陈有才、蔡攀、陈东来、林妈生、陈得良、董志诚、卓天赐、辜志得、林成章、郭大江、林吉、施启、林飞虎、王国彩、洪聪、林光彩、周全彬、张奇生、黄岩山。俱同安人。

擒捕盗匪陈标等案内,金门右营落水淹毙守兵一人:郑成宗。同安人。

台湾北路淡水营阵亡守兵一人:王恩。晋江人。

旗纛庙 旧在卫后,今废。移祭于南较场演武厅前。

厉坛 旧在城北七里许。明洪武二年,知府常性建。嘉靖间,徙建城北泉山铺赐恩山下。国朝因之。晋江县附郭统祭于此,不别为坛。今废,故址尚存。嘉庆间,徙在东门外驿路铺李公名宦祠外亭。

〔校注〕

〔一〕“帝”疑当作“侯”。

〔二〕“今”下疑脱“上即”二字。

〔三〕“阶”下疑脱一“星”字。

〔四〕“同安”上疑脱一“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