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瀛,神宗七子,庶出;以万历二十九年封桂王。张献忠陷衡州,王率宫眷走西粤,世子、宫监、宫人船只阻于永州府浮桥下。贼从陆路追至,安仁、永明二王被执;令伪湖南道押赴衡阳。伪道者徐姓,即衡阳人;密启二王云:『臣系新科举人,为贼所逼至此。已遣报桂殿下,自有兵来救驾,王毋恐』!先是,桂王至桂林,即遣人侦视。得徐姓启报,遂同靖江王与广西总兵杨国威等飞调狼兵七万兼程而下;于十二月恢复永州,二王得脱。献忠闻永州不守,知粤西有备,遂弃楚入蜀。十七年三月,桂王父子、君臣会集桂林,惟世子及五子、六子访无消息。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郑封、总兵杨国威等会议:『桂藩系朝廷亲王,今遭贼难至此,宜条处钱粮安置。但桂林有靖江藩,不便同城;湖南残破,不可骤回本国。惟有梧州一府,请先行迁跸,就近支粮;然后会题请旨』。桂藩如请。六月,桂藩始至梧州,忽报福王监国喜诏,哀诏继来。开读烈皇帝罹难之惨,桂王伏地大恸,绝而复苏,遂至不起;薨于苍梧,葬于藤县北。桂藩薨后,二王资囊搜括殆尽;且地方日见摇动,仓廪空虚,藩府妃嫔、僚属、宫眷尚千余人供用不足。而安仁性残刻,于兄弟不亲;凡永明王衣食之需每求用王兄,多不如意。本年九月,安仁王病薨;时福京已陷,丁魁楚、何腾蛟、瞿式耜等合疏请永明王监国,而王犹在衰绖中。诸臣迎王,王三让,太妃王氏固辞;群臣请益力,乃允。
「所知录」云:永明为贼所获,系道州。将送诸贼营,疾作;贼语王:『当以何日愈始行』?王慢应之曰:『二十四』。至二十三日午刻,忽传大兵至;王以为贼兵至也。已见贼众登陴,则广西征威将军杨国威遣其旗鼓将焦琏领兵四千救王,攀城而登;贼大溃。琏入城觅王,得之;破械而出。挟掖马上,王不能骑;贼众至,琏负之行里许,渡河得免。湖南巡按御史刘熙祚遣人护送至粤西。
安仁王薨,王当袭位;隆武语廷臣曰:『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天下当属永明』。
初,瞿式耜入谒,见王姿表非常,且多瑞兆,心窃异之;乃与肇庆知府朱治〈忄间〉谋迎至肇庆。汀州报至,式耜倡议以王贤明仁孝,为神宗嫡孙;以贤、以亲,宜正大位。遂与宗室容藩及丁魁楚、方以智、吕大器等合词迎请。
「东明闻见录」云:桂王有六子:长、次死于贼。三子封安仁王,英明特达,才略过人,有知人鉴;尝曰:『居安可寄社稷、临难不夺大节者,惟司马瞿公一人而已』。一日,宴客罢,夜半疾作;急召式耜,付以后事。顾永明王曰:『国家事,一听瞿先生处分』。闽变之后,丁魁楚不守雄还肇,式耜谓之曰:『天下可一日无君乎?公制府,带甲五岭;宁坐视颠危耶!请急议监国』。乃相与迎王梧州。
安仁王一日遣内监周明押衣箧四,送永明舟中;王大喜。启视,皆赭黄袍,别无可常御者;王大愠。周明启曰:『愿王勿烦恼!暂且收贮。静听天命有归,自有服御之日』。
桂王葬于藤县,守冢者每见五色云封之;因启贺。传童谣云:『五色云,覆王坟;归南土,永自明』。
永明王以丁魁楚为东阁大学士兼戎政尚书,吕大器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掌部事,李永茂请终制,王化澄以下进爵有差。
王化澄副都御史、郑封通政使、朱治〈忄间〉右副都御史。
以何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加章旷兵部右侍郎。
进堵胤锡兵部尚书,总制如故。
以王坤为司礼监太监。坤,即肇基,原名弘祖;本先朝旧珰。自南都陷,入闽:隆武屏不用。至是,宫府草创,内臣无习知宫禁事者;监国因留为司礼秉笔。左右导卫遂信任之,而外廷亦夤缘以进。
瞿式耜疏言:『草昧之初,惟养圣德、修纲纪、慎政教、挽人心、布威武、起用人望、招徕贤俊为首务』。盖汲汲为奄人窃柄预虑也。
以洪天擢巡抚高、雷、廉、琼四府。天擢,歙人,丁丑进士;官广东布政司。恃拥戴功,自择其地;即以都察院副都御史衔写敕与之,驻高州。
十六日(戊子)
赣州报至,丁魁楚与司礼监王坤仓卒奉王奔梧州;瞿式耜力争,不得。
式耜曰:『今日之立,为祖宗雪仇耻,正宜奋大勇以号召远近;且东人不靖,苟或自懦,外弃门户、内衅萧墙,国何以立』!不听。
揭重熙收散卒还攻抚州,不克;中军洪深殁于阵。兵士仅存千人,走金溪;金声桓蹑之,纵兵大掠。孝廉张冠玉之母吴氏与娣姒皆早寡,掖姑出;遇卒拔刀劫,姑惊仆地。吴夺其刀,以身蔽姑;呼曰:『宁杀我』!卒怒,杀吴。次劫娣姒,娣姒骂不绝曰,亦被杀;而姑竟得免。
邵长蘅曰:『旴江邓炅之言曰:「两烈妇之死,死于金卒;而阶之厉者,实中丞揭也」。又曰:「于国家无济,而于乡邻大有祸」。以是为中丞罪。斯言也,决天下后世忠义之防;使偷生苟免、全躯保妻子富贵之徒皆可自诩明哲,而开门乞降,卖君父以求荣者且得以保境安民论功矣』!
鲁王泊舟外洋;会永胜伯郑彩至舟山,遂奉之入闽。
黄斌卿出师窥崇明,败绩;以周瑞救,得还。
吕大器辞官入蜀。
魁楚与大器争管戎政,不协;大器因王幸梧,自请留守肇庆,未允。由梧而韶、由韶入柳,召之不出,不与登极大典。
十一月癸卯朔
弘光帝及太子、潞王凶问至,鲁王遥上帝谥曰「赧皇帝」、太子谥曰「悼皇帝」、潞王谥曰「闵王」。
故大学士傅冠寓居门人泰宁汪亨龙家,亨龙执以献有司;不屈,被戮于汀州。血渍地久而犹鲜,汀人叹其忠。
冠被亨龙之仇家所执,非亨龙执之也。被执时,作书以骸骨托汀州士民,并述其奔窜囚执之事甚详。
初二日(甲辰)
唐王弟聿〈金粤〉自立于广州,称号曰「绍武」。
丁魁楚等议立永明王,苏观生在广州,欲与同事;魁楚素轻观生,且欲专定策功,虑其旧相居己上,拒不与议。吕大器亦以其非两榜,叱辱之;观生愠甚。适唐王弟聿〈金粤〉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至,南海关捷先、番禺梁朝锺首倡「兄终弟及」之议;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司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王,就都司署为行宫。
初,观生奉隆武命至广东募兵,至南雄;及汀州陷,奔回广州。过三水,闻永明王监国而己不与议,遂不至肇庆;肇庆诸人亦以观生叶南雄,撤兵擅归,不令与议。会唐王浮海至广,镇将林察迎之海上;吾驺亦自汀逃回,遂相与拥王入广州监国。或谓观生曰:『永明监国诏已颁发,天下知有新君矣。今复蹈靖江故辙,速外氛;二百里间立两帝,自树内梗。三百年国纪,人披其叶而我刈其根,奚止不利于孺子王耶』!不听。
即日,封苏观生建明伯,掌兵部事;进何吾驺等秩有差。
擢关捷先吏部尚书,与顾元镜、王应华、曾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分掌诸部。时仓卒举事,治宫室、服御、卤簿,通国奔走,夜中如画。不旬日,除官数千;冠服皆假诸优伶。
召南海霍子衡为太仆寺卿(子衡字觉商,万历中举人;官袁州知府)。
招海上郑、石、马、徐四姓盗,授总兵官;与肇庆相拒。
「粤事记」云:苏观生立绍武于广州,一月之内,郊天、祭地、幸学、大阅等巨典按日举行;二、三文武,覃恩数次,举朝无三品以下官。七门以外,号令不行。
南海陈子壮沮观生无立聿〈金粤〉,不听;退居邑之九江村。
子壮致书瞿式耜,请趋兵东下,立馘观生。
初六日(戊申)
永明王擢陈邦彦兵科给事中。苏观生遣邦彦入贺而别立聿〈金粤〉于广州,邦彦不知也。夜二鼓,王遣中使十余辈召邦彦至舟中,王太后垂帘,坐王西向、丁魁楚侍、语以广州;邦彦请『急还肇庆正大位,以系人心;命南雄劲卒取韶制粤东,十郡之七而委其三于唐王代我受敌,从而乘其敝』。王大悦,立擢兵科,赍敕还谕观生。
王问邦彦东事;对曰:『彼弱我强,以战则非计;彼曲我直,以和则无名。北师已迫,观生若惧,当求和于我;如其不然,粤东十郡,我据其七而使彼以三代我受敌,不亦可乎?且天潢之序,固应属王;不如早正大位,以系人心』!魁楚等然之;始定议奉王还肇庆登极。
唐王户部尚书姜一洪徒步次兴国榔木村,去赣百余里;仰天叹曰:『嗟乎!天意如此,偷年何为』!遂赴水死。诸生锺国士哀之,与榔木庵僧了缘为含殓如礼。
十一日(癸丑)
唐王给事中吴闻礼避地张村,为大清兵所执;胁之降,不从,死之。家人购其首归,双目炯然;合诸身,良久乃瞑。
刘孔昭标将胡来贡泛海至舟山,黄斌卿击杀之(来贡,常熟人)。
斌卿怯于大敌,而勇于害同类。
揭重熙次王洞,间行至安东、金贵诸砦,令联络以待;而身为日者装,入南昌以觇虚实。
郑芝龙降于大清。
芝龙退屯安海,楼船尚五、六百艘;以前通款洪承畴之讯未得要领,犹豫不敢迎降。又自以先撤守关兵,无一矢相遗,有大功于清;而两广素属部下,若招以自效,两广总督可得。大清贝勒知泉州乡绅郭必昌与芝龙厚,令必昌招之;芝龙曰:『我非不欲忠于大清,恐以拥立唐王为罪耳』。会大清固山韩某兵逼安海,芝龙怒曰:『既招我,何相逼也』!贝勒乃切责固山,令退军三十里;贻书芝龙曰:『吾所以重将军者,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君,苟有可为,必竭其力;力尽而事不可为,天命已去,则当幡然乘时以建不世之功:所谓识时务者在俊杰也。若将军无辅立之举,吾何所重于将军哉!且两粤未平,所藉于将军者不小;今铸「闽广总督印」以待将军,其即来面商地方人材及取两广事宜』!芝龙得书大悦,劫众议降。其子成功痛哭力谏,诸将多不愿降;周崔芝涕泣谓芝龙曰:『崔芝海隅亡命耳,无所轻重;所惜者,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为天下笑!请得效死于前,不忍见公之有此也』。抽刀自刎;芝龙起而夺之,然终不听。或劝芝龙:『鱼不可脱于渊;且。北人无信,如马士英、阮大铖、方国安、逢年辈皆倾心投诚,卒皆骈首就戮』亦不听;遂进降表。过泉州,大张播告夸投诚之勋;持贝勒书招摇,欲官者即议价。于十一月十五日至福州,朝见贝勒,握手甚欢,折箭为誓,痛饮二日;芝龙赂遗,不可胜计。忽夜半,拔营起,挟之北行。从者五百人,皆拘于别营,不得见;对面作家书书封,但称大清恩德,嘱其家世世勿忘。已谓贝勒曰:『北上面君,乃芝龙本愿。但子弟拥兵海上,素非驯良;脱有不测,我且奈何』?贝勒曰:『即有之,无与汝事;且亦非我虑所及也』。遂行。狎客陈鼎随之去。
十八日(庚申)
永明王自立于肇庆,称号「永历」。
以府署为行宫;以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
尊父桂王为「端皇帝」,太妃王氏为「孝正皇太后」、马氏曰「慈宁皇太后」;立妃王氏为皇后。
颁诏大赦,升赏有差。
遥称唐王为「思文皇帝」。
随发隆武皇帝哀诏。
亲定文武衙门联络勋镇。
特谕不设东厂、不选宫人。诸臣朝罢,喜相谓曰:『凤准龙颜,果中兴主也!不设东厂、不选宫人,为始政之最美』。
太妃复召对群臣,谕曰:『今朱家皇帝,仅存此一线,缵承大统。愿诸先生尽忠竭力辅相之』!文武百官拜谢感泣,各图自奋;颇有中兴气象。
召王锡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出。
卦浔梧总兵李明忠为武靖伯,升冯耀为总兵;叙拥戴功也。
二十四日(丙寅)
鲁王次中左所。时郑芝龙既降,并令郑彩执王以献;彩不可。匿王,而以甬夷貌似者服王衣冠,坐舟中;谓守者曰:『事若急,则缢死以示之』!会芝龙北去,乃已。
永明王使给事中彭耀、主事陈嘉谟赍敕赴广州谕苏观生;被杀。耀,顺德人;奉使,即过家拜先庙,托子于友人。至广州,以诸王礼见,备陈天潢伦序及监国先后,语甚切至;因历诋观生诸人。观生怒,执杀之;嘉谟亦不屈死。
耀谓观生曰:『上神宗嫡派,奕然灵光;大统已定,谁敢复争!且闽、虔继陷,强敌日引兵西下,势已剥肤;不协心戮力为社稷卫而同室操戈,此袁谭、袁尚所以早并于曹瞒也。公受国家重恩,乃贪一时之利,而不顾大计;天下万世,将以公为何如人耶』?观生大怒,杀耀于市;即日,集兵向肇庆。
陈邦彦抵广州,闻使臣彭耀被杀,乃遣从人授苏观生敕而自以书与观生,晓以利害;遂变姓名,入高明山中。
邦彦劝观生与魁楚并力,勿国中自斗,贻渔人利。
永明王以兵部右侍郎林佳鼎、佥事夏四敷督兵赴三水,苏观生以番禺人陈际泰督师拒之,战于三水;际泰大败而还。
时王化澄代丁魁楚总督,庸懦且怀观望,林佳鼎请代;化澄出,遂命佳鼎以原官督诸军东下(佳鼎,福建人;丁丑进士)。
十二月癸酉朔
郑成功起兵。芝龙既降,其家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大清兵至安海,大肆淫掠。成功母,日本国长琦王族女也;亦被淫,自缢死。成功大恨,用夷法剖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而后殓。发丧后,遂与所善陈辉、张进等起兵。会文武诸臣于烈屿,设高皇帝位,定盟恢复。竖旗,书「杀父报国」,称明年为「隆武三年」。移置南澳,军声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