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
4484900000647

第647章 工政二十六海塘(4)

与大学士兼管浙江巡抚嵇公书

李绂

闻以海塘未易措手为忧。老成持重之见。固应如是。然某向年典试浙江。特以海塘发策。多土颇能言之。而一二亲友仕于浙中。身受其累者。更知其详。海塘之坏。非海塘之难治。由于局外者欲阑入局中。故力诋任事之人。此事权入手。又欲损下益上。藉以居功。然皆理势所必不能者。徒以恣睢暴戾之气。行忍心害理之事。而官与民皆不堪命矣。请言从前诸弊。而徐进以救弊之方。备采择焉。雍正十一年以前。塘工系督抚司道暨海防听管理。上下呼吸相通。功过同任。绝无私意。各遵旧章。先事预筹。罔敢稍懈。所以雍正七年十年间。曾遇飓风潮涨。极险极危。皆得保护平安。自雍正十一年夏秋间。局外人妄觊邀功协办。事权入手。上违督抚。下陵司道。偏执己见。所在掣肘。公事已难辨理。寻以前兵备道某君及海防厅某君。均不能曲意顺从。吹毛求疵。遂私出弹章。更不关会巡抚。将道厅一并特参。实属冤抑。夫既将十一年以前岁修抢修之工料。指为糜费浮冒。则十一年以后自辨理之工程。不得不刻核节省。省无可省。则苟且而已。十二十三两年间。石塘坦水。未加一桩一石。草塘仅以浮土浮柴掩饰。其意以为塘或坍塌。可证从前所修工料不坚。以致不能保固。设或不坍。则十一年以后岁修抢修钱粮。较十一年以前节省数倍。更可以证从前之浮冒。孰知去年六月初二日猝遇潮涌风击。塘既两年不修。料又一时无备。便致尽行倒塌。此先后变更误工之原委也。至开挖引河。于十二年四月初旬。正值蚕农两忙之时。克期兴工。棚厂未。器具未备。骤然勒派民夫数万。官民彷徨莫措。司道再三求减。始定每日用夫二万六千名。时初夏气候。雨晴。暑湿熏蒸。作为瘟疫。又不许更替休息。以致伤毙多命。迨各县撘棚厂。备办器具。那动库帑赔垫。至今不许开销。究之旋挖旋淤。冒报通流。滥请议叙。后知功不能成。又条陈添设引河通判。专司疏浚。以为卸过之地。劳民伤财。工无实际。此所办引河之工程也。其次堵塞尖山水口。细绎情形。广谘舆论。即使果能成功。亦不过障蔽尖山以西二十余里之塘身。究不能保通塘一百余里之稳固。而且使二十余里以西。其顶冲更甚。其利小。其害大。而办理苛刻。石料既以明扣价值。又暗折觔两。万觔之石。仅作三四千觔不等。以致人心散涣。自十一年十月开工。扰累一年有余。仅就山边浅水中堵起百余丈。中间最深之处。随堵随卸。究不能成功。而工员病故者已数名。船户之伤残苦累。匠夫之拖毙逃亡。已无算。各县之暗地贴赔石匠安家路费。与夫在工不敷口粮食用。多者白金以千两计。少者亦费数百。不特无可请销。抑且无可告诉。怨声载道。人人侧目。幸老先生到工后。暂将尖山停工。船户石匠。又为加价。官民之困稍苏。此所办尖山之害也。又其次。则所筑土坏塘工程。为害亦大。未完工之先。勒令工员加一五节省。在苛刻估报之内。扣银一万余两。奏明节省充公。迨工程坍塌。工员无力赔修。又令将前项节省银两支销。以公完公。夫既已支销。应再据实奏明。乃恐蹈前奏不实之咎。复勒令工员赔出一万余两。以补节省之项。工员势不能赔。则迭咨巡抚参追。巡抚察知冤抑。不便题参。彼亦坚持不准报销。此所办土坯塘之实情也。至于柴薪一事。似属麤料。然近杭无山。必须取之宁波绍兴。肩负出山。常数十里。始载小溪簰筏。易船就江。数转始达杭城。原有一定之价。乃止四折五折。樵采万夫。怨声千里。此亦一害也。以上各条。均系已往情事。言之惟有浩叹。伏思雍正十一年以前。未有总理协办。上未渎陈 于朝。下未扰累于野。十二年以后。官民既已荼毒。工程又复败坏。则总理协办之无容添设也明矣。亟宜奏请撤回。仍归地方官办理。此救弊之根本也。访从前司道间。亦有抵牾之时。实因海塘未定章程。岁修缓工。系先估计。后发钱粮。抢修险工。皆已有工程之后。道员方移司领银。司复详院。必待批准。然后给发。在道以工程为急。在司以钱粮为重。所以缓急之间。多不应手。而有彼此参差之事。此亦应照河例另为酌定者。

至于两防厅管东西石塘。似亦敷用。但偶遇险工。则自尖山至老盐仓。七十余里之石塘。自老盐仓至李家。二十余里之草塘。东西往返。实有鞭长不及之虑。似应将石塘着两同知管理。于草塘另添一通判管理。更为妥协。至于十一年以前。遇有工程。调各丞倅及佐杂赴塘协办。十一年以后。又添调各县协办。不惟一时不谙。且路远不能立至。深为未便。是莫如于在塘同知通判名下。酌量添设县丞主簿。每名下各二员。平日则学习。临时则修筑。胜于一时调拨。至于知县。乃地方正官。应照十一年以前。总不许调拨。惟仁和海宁本县地方官有必应办理者。乃可偶然调用。官制既定。事可徐举。酌其缓急而次第行之。查河工之例。岁修需银若干。抢修需银若干。于本年霜降后。预发明年钱粮。给道员酌量转发工员。备办料物。验收支发。端责道员。一有工程。报明河院。实时抢筑。俟秋汛既过。道员确核报销。如一年平缓。钱粮尚有盈余。一年危险。钱粮或有不敷。据实开报察核。今亦当照此例。除议官及发钱粮应司道会议会详外。其余一照河工之例。端交道员酌办。藩司勿得掣肘。则巡抚稽查。事有端责。工无遗误矣。塘工既有专管。应令工员采办料物。不可派发州县。此亦先务也。土坯塘勒令工员赔补节省之项。应行免除。以免苦累。其连年各县赔垫借拨之项。应速清查报销开除。以免牵混。此皆近年官吏汤火之困。救之不可以或缓者也。若现在塘工。前塘再加修理。自可堵御潮汛。闻建大石塘于前塘之内。似可稍缓。夫役料物。势难兼顾。或归于岁修案内。每年额定修几百丈。庶免急迫之累。否则将大石塘即建于临水之处。以免重费。更为妥协。昔人谓身在堂上。乃可以辨堂下之是非。老先生今日所处之地是也。宜无俟旁参末议。然昔人又谓旁观者清。则询于刍荛。不可无采。此又某昔日同僚之谊。不敢以自外者也。

致杭嘉湖道李坦书研经室集

阮元

浙江之性。非折不行。乾隆中年。杭城以东。海宁城以东。皆有护沙。而中间老盐仓一段。数十里独受顶冲。则以南岸有牛舌尖沙之故。惟其有此尖沙。吐尖向北。故江水之下也过尖。冲北岸则折而向南。潮水之上也过尖。冲北岸亦折而向南。两头向南。故护沙以生而受冲。险工仅中间一段耳。乾隆五十年间。有不谙塘工水性者。以牛舌尖沙为可恶。若截而直之。则中段亦望护沙之涨。于是截牛舌开引河导水。刷沙一空。孰知不但中段不生护沙。并两头护沙全失。杭城乌龙庙外。全受顶冲。潮扑民居之檐。塘外桑田。尽为沧海。海宁镇海以下。亦皆一片大海矣。余保障危险调剂水性者数年。至嘉庆十一年以后。两头涨沙复生。则以南岸渐复尖沙之故。元方以为深幸。但恐将来复有恶尖沙不直者。故书以奉告云。

上蒋相国常昭不宜筑塘书

张大受

从来动大众。兴大役者。思贻百世之利。不惜一时之劳。虽使疑朋兴。毅然行之不顾者。惟其利重而害轻也。岂有谋始不慎。冒焉从事。未睹其利。而有无穷之害。犹欲咈民情以为之乎。若今者常昭海塘之筑。实民力所不能堪。民情所大不便。敢为阁下一一陈之。按沿海筑塘。始于浙之海宁。以及于松江之境。乾隆初年。河臣折奏。始及太镇常昭。亦经奉旨批交督抚议奏。当时委员查勘。除镇洋宝山应筑土塘之外。常昭之境。用水平量勘。外高内低。毋庸筑塘。核奏遵行。此则定案之可考者也。近因台中建白。致有兴筑之议。某等初为昭邑之六河南。与镇洋犬牙相错。地势稍下。所宜接筑。不意尽昭常之境。自常脚浦以北。福山港以西。直抵江阴之界。长一百二十余里。俱在应筑。民心惶惶。无所控诉。何者筑塘捍潮。本以卫民居而护民产也。所定塘基。尚在海滨三五里之内。塘外之田。皆岁收输赋之产。塘外之民。皆力耕奉上之民。同为王土王民。而弃为瓯脱。翦为波臣。其不可者一也。塘基在内。则所占者皆膏腴之产。而非萑苇之场。其间庐舍当徙。坟墓当迁。又不知凡几。若请稍为迂曲。以保世业。苟非重贿胥役。必致触怒官长。近缘定界。值乡民之田宅。稍有违言。几至杖毙。闻者寒心。行见安居佃农。必多丧其本业。流离失所。其不可者二也。筑塘之土。必取诸近塘之地。大都凿濠始得成堤。深阔准其高厚。合计塘基及起土之处。非十余丈之地不能供。以十余丈之广。一百二十里之长。占田殆将万亩。 国家会计久定。未尝轻改。虽坍沙悬课。往往以涨补坍。未获遽行豁免。此之所占。无涨可补。既不可使原户赔粮。势将加派于通邑之田。而斗则纷错奇零。验算莫可究诘。里胥从而飞洒者。又不止此数也。吾民何辜。忽遭加赋之累。其不可者三也。抑又有大不可者焉。沿海之地。每当秋月。或遇风猛潮生。不无涨溢之虞。所幸旋进旋退。不为大害。即如雍正十年异常之变。亦因水退尚速。遗黎获全残喘。今惩前事。而为思患预防之举。意非不善也。然使不幸而复值百年仅见之奇灾。则尔时水挟风飞。涛如山涌。横冲直入。断非寻丈之塘所能捍御。欲退之水反为长堤所遏。则淹稍久。漂没之民必致靡有孑遗。而内地禾苗更为咸潮浸渍。同归糜烂。乃经费已估七万。还帑不过三年。此外私贴之费。募夫之烦。无不取办里排。议者但欲因民之资。为保民之计。而不知既竭其力。复贻之害。有不可胜言者矣。某等伏处田间。目击利病。谊当代民请命。而大吏奉行方锐。守令承望为先。恐蹈出位之愆。复虑阻挠之咎。不得不以私忧过计者。进渎于左右。伏惟阁下体国赞元。桑梓之区。尤深轸念。望于题覆发议之时。或值论思献纳之际。仰恃鼎吕之言。获停畚锸之役。所为德于乡邦者。宁可涯量哉。

通饬海塘御浪檄乾隆二十四年

陈宏谋

沿海所筑各塘。专防潮水为患。每遇潮来之期。又值东北之风。则海水风浪。拍岸漫塘。柳枝不能堵御。芦苇亦席卷而去。本部院连日经见有海滩所生之草。土名甘柯。草根盘结。枝叶丛生。且柔弱软。可以随波上下。若于土塘坦坡。种甘柯。护卫塘身。再于塘外三丈余地。种甘柯。则潮水至此。不能起浪飞花。现在自宝山之川沙。以及太仓昭文境内塘身。有此草者。上年水到无浪。不能伤塘。已有明验。又有一种枝杨。又名白杨。种地即生。柔条长藤。用绳扎结。俨如竹篱。随长随编。数年之间。俨如墙壁。而又稀疏柔软可以随波起立。不致激水生怒。均属以柔治刚之一策。此二物者。当此春融。正宜种植。仰该官吏立即饬行管塘印官佐杂。督率塘长。种此物。塘身则多种甘柯。塘外皆有除粮余地三丈。皆可植甘柯。其枝杨不宜种于塘身。止宜种于塘根。编篱卫护。塘外余地。亦可兼种枝杨。总以塘身塘外数丈。皆有此二物以作卫护。俾潮水至此不能鼓浪兴波。塘身自然受益。如塘外余地。原止减则。未曾除粮者。今既种草。即为除粮。或宜甘柯。或宜枝杨。随地酌种。应变通者亦即变通。总期可以御浪卫塘。至于塘长。原无工食。不能拐腹办。地方官每丈给银。以资种力。已种未足者补之。务令如法种植。小心照管。期于成活。不得虚应草率。有种无成。所需种力。县佐等官酌定数目。不拘何项发给。事竣详候。一面拨给。一面委验。甘柯成丛之后。潮汛已过。仍准塘长刈割卖用。以作工食。不妨使之便宜踊跃从事。有能设法变通。渐致广盛者。另行给赏。急宜及时种植。以待潮汛。不可因循迟误。柳株不能御浪。有伤塘根。不必种植。

石塘添用笋箫疏

尹继善

松江石塘工程。其先筑之一千八百七十余丈。已经完工。臣等赴塘查勘。逐工细验。俱能修筑如式。总理塘工大仆寺卿俞兆岳所筑样塘。较别工尤坚稳。非仅由于灰桨充足。因工内俱用铁笋铁箫。臣等细心讲究。海水吞吐。为力甚大。倘一石移动欹斜。则全身动摇。惟于两石层累之处各凿一孔。用铁笋穿合。则上下连结于横石排结之处。各于头尾凿孔。用铁箫关住。则左右贯穿通身之石。联络一片。虽有风浪冲激不能撼动。较之用铁锭搭钉浮面易脱落者相去悬殊。今除已筑塘一千八百七十余丈外。尚有未筑塘工二千七百五十余丈。请将此未筑塘工外层纵横铺砌之石。俱添用铁笋铁箫。每丈需用铁箫铁笋三十三枚。每枚重二斤。每斤价银一分五厘。每件凿孔银一分。共需笋箫十五万七千六百五十六枚。约需笋箫连工银五千九百余两。所费无多。塘工大为得力。但石有长短。笋箫或有增减。工竣核实报销。又土塘为石塘外护。关系最要。内有缺等处。离水甚近。为最险之工。常年于土塘外身。密钉排桩保护。而潮水冲刷。难以抵御。不时坍卸。臣等查土塘之外。有废石塘数百丈。久经坍入水中。原题请将坍卸水中之石捞取。配为新塘之用。今查看石料短小。不能配新工。请将此废石移为帮护土塘砌筑。所有捞筑等项工费。即在岁修土塘捐项内动用。实费省而工倍也。

请石塘外增筑土塘疏

赵宏恩

窃臣亲勘松江一带海塘。外护土塘。俱属完固。又金山嘴一段土工。地基原低。前估一丈二尺。与各工塘面高低不一。已饬加筑平齐。其余已修石塘。如式坚固。至添贴石内土塘。现在夯硪务期坚稳。再查石塘长至七千余丈。面宽五尺。底宽一丈。以臣愚见。尚觉单薄。其外护土塘。相离石塘有十余丈及数十丈之远。新筑贴石内土塘。系紧贴石塘里面。而石塘外面。虑少帮扶。诚恐日久潮浸雨淋。剥落擦损。似应仿照贴石内土塘之法。紧贴石塘之外。再筑土塘一层。上宽五尺。下宽二丈。高一丈余。庶内外俱有包裹扶衬。愈可经久。其缺为第一险工。石塘系首先修筑。不及续修之工程坚稳。则外筑贴石土塘。更宜加倍宽厚。方为周密。又查石塘以外。厚筑之外护土塘。其内隙地原广。雨水颇多积注。寺臣俞兆岳欲于石塘开三四洞。以消积水。前督臣范时绎尹继善俱以恐伤塘根阻止。然现据百姓吁疏泄。臣愚以为积水不消浸泡。塘根亦有干系。若开挖数洞。实恐有伤塘身。细询工员匠民。欲于隙地中间酌开小河一道。围绕石塞之外。仍不致逼近塘根。于石塘与土塘交接之处开一石洞。引水以入石塘内之新河。于塘工民田俱有裨益。而开河之土。即可以筑贴石之外土塘。约计共费二万之内。暂动司库耗羡料理。俟塘工捐钱充足之时归补。又外护土塘以内隙地。开河之外。犹多空闲。宜酌种芦苇柳株。日久根深盘结。既可以固塘基。而枝叶畅发。又可以资民用。合并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