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准备就绪的坐姿
如果客户在听完你的陈述后作出准备就绪的坐姿,而且交谈气氛又相当融洽,那么这时你可以大胆地询问对方的想法。多数情况下,你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举例来说,你向目标客户推销商品的时候,如果客户在抚摸下巴的动作之后,紧接着作了一个准备就绪的坐姿,那么客户给予肯定回答的几率会超过一半。相反,如果销售员给予购买意见之后,客户先是抚摸下巴,继而双臂交叉的话,生意很可能就谈不成。
(4)起跑者的姿势
这种姿势传达出一种结束会谈的愿望,表达这种愿望的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前倾,双手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或者身体前倾的同时两只手抓住椅子的侧面,就像在赛跑中等待起跑的运动员一样。
和客户交谈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客户作出了这种动作,那么你最好重新引导他们对你所推销的产品发生兴趣,或者尝试转换话题方向,或者干脆结束会谈。
客户怎么坐就像客户的手怎么放一样,往往蕴含着很大的玄机。因此,在你面前的客户怎么坐,你都要能识别其中的含义。
4、透过手部动作掌握客户心理
有时销售员对客户所说的话往往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客户的话是真是假。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尽管客户说了谎,但是嘴上却说得好好的,让销售员信以为真。但是无论客户怎样说谎,客户的手势却是不能隐藏这些说谎信息的。
(1)遮住嘴巴
说谎话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手遮住自己的嘴巴,客户也不例外。销售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停止交谈并且询问客户,“您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您不太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这样就可以让客户提出自己的异议,销售员也有机会解释自己的立场并回答客户的问题。
(2)触摸鼻子
研究发现,当人们撒谎的时候,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皮诺基奥效应”。所以,你要是与客户交谈的时候发现客户触摸自己的鼻子,那很有可能是客户在撒谎。
(3)揉擦眼睛
实验表明,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骗的人。如果客户表面上看起来对你的话很感兴趣,但是却时不时用手揉擦自己的眼睛,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对你的谈话“感兴趣”也是在说谎。
(4)抓挠耳朵
当你和客户谈妥之后,你拿出订单,要客户在上面签字时,客户却用手抓了抓自己的耳朵,这一个细微的动作暗示客户对你的产品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也许他只是嘴上说说你的产品有如何的好。
(5)抓挠脖子
客户与你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时不时地用手指抓挠脖子,那是客户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于他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客户说“我非常喜欢贵公司的产品”,但同时却在抓挠脖子,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实际上并不喜欢。
(6)拉拽衣领
心理学有一种现象,就是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
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者对他所说的话产生了怀疑,那么他们的血压就会增强,增强的血压会使其脖子不断冒汗,因此他们不得不去拉拽自己的衣服。当客户和你交谈时,如果出现这样的动作,可以肯定地说,客户是在说谎。
(7)手指放在嘴唇之间
大部分用手接触嘴唇的动作都与撒谎和欺骗有关,但是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却只是内心需要安全感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如果客户做出这个手势,你不妨给予他承诺和保证,这将是非常积极的回应。
由此看来,识破客户的种种谎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识别他们的手势动作。
5、透过脚部动作掌握客户心理
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而最不诚实。与别人相处时,我们总是最注意他们的脸,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方式注意我们。所以,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可是,再往下看,人体的脚却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诚实得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脚语。
就像人体语言的所有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自己的语言。人的心情不同,走路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各有风采。
脚语除了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品质。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人;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起路来却是小心翼翼,这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做起事情来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另外,通过观察脚部动作,我们还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如果一个人的双脚完全静止,安分得有点过分,那他正在说谎。
总之,双脚是不用语言沟通的神奇渠道。脚部的秘密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露我们的性格特征、对谈话对象看法、情绪和心理状态。
6、透过空间距离掌握客户心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变得恼怒。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若是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因此,当你推销产品时,千万不要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你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极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反倒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
这个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因此,相互间的目光接触是交谈中不可避免的感情交流形式。
(4)公众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就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作为推销人员,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客户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实际的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从而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