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噎膈反胃门
4681700000001

第1章

黄帝素问

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

【注 一阳,少阳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少阳相火生气,气少则火壮烁金,故咳。木火之邪伤土,故泄。心虚则掣痛。邪在胃脘,故膈塞不通。】

三阳结谓之膈。

【注 三阳,太阳也。太阳之气生于膀胱,从内膈而出于胸胁,阳气结则膈气不通,饮食亦膈塞不下也。】

六节脏象论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

【注 一盛病在少阳,少阳主春升之气也。太阳主夏,阳明主秋,四盛以上乃阳太盛,故名曰格阳。】

寸囗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

【注 四盛以上者,乃阴太盛,故名曰关阴。】

人迎与寸囗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注 俱四倍以上者,阴阳俱亢极也。阴阳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于天地阴阳精气之承制则死矣。】

血气形志篇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

【注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则阴阳气血皆伤,故病生咽嗌,宜甘药以调其脾胃。】

通评虚实论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注 中焦不通,则上下之气闭塞,此五郁为病也】

气厥论

肝移寒于心,狂,膈中。

【注 阳并于阳,故狂。肝邪上移于心,故为膈中】

举痛论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注 恐伤肾,是以精气退却而不能上升。膻中为气海,上出于肺,以司呼吸,其原出于下焦,故精气却则上焦闭,其上升之气还归于下,而下焦胀矣。上下气不交通,故气不行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注 思则心神内存,正气留中而不行,故气结矣。】

风论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注 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者,胃受邪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腹胀满故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腹者胃之郛郭,故形瘦腹大。】

大奇论

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

【注 《灵枢经》曰:濇为少气。《伤寒论》曰:濇则无血,大则为虚。此血气虚于内外,故成鬲偏枯。小则血气皆少,坚急为寒,心气虚寒则血脉不行,筋骨无所荣养,亦成鬲外之偏枯。】

至真要大论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

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注 此皆风木淫胜,故脾为之病也。】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

【注 此皆阴湿之为病也。】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

【注 心痛否满,腹胀而泄,乘火土也。呕苦者,木受金刑也。咳哕烦心,病在鬲中者,阳明之气上逆也。】

太阴在泉,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

【注 水淫而上乘于土,故逆满。湿气上逆,病及厥阴之经,故食饮不下。】

少阳在泉,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

【注 心痛发热者,君相二火之客气上行而自病也。格中而呕者,太阴之客气自病也。】

五常政大论

备化之纪,其病否。

【注 否者,脾病于中,而上下之气不交也。】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其病留满否塞。

【注 脾气伤也。】

少阳司天,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注 心痛烦心者,心包络所生病也。胃脘痛者,木克土也。土位中央,中鬲不通,则上下厥逆也。风气迅速,故主暴速。】

太阳司天,水饮内禾 畜,中满不食。

【注 水湿之为病也。】

六元正纪大论

太阳司天之政,二之气,民病气郁中满。

【注 阳气郁遏于内也。】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

【注 木盛而土伤也。】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

【注 此春病之常也。】

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

【注 此秋病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