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诊法
4682700000007

第7章 外诊法【望】(7)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须;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胻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注足少阳经脉,其上行者,循于耳之前后,加颊车,下颈项。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盖须发乃血之余,是以血多气少,虽短而亦美也。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为痹。爪者筋之余,血气皆少,不能荣养筋骨,以致寒湿之邪留痹,而为骨痛爪枯也。其经脉之下行者,循膝外廉下辅骨之前,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是以在下皮肤分肉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则皮坚而厚;血少则皮薄而软。盖血之所以淡渗于皮肤者也。】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少理当作小理。】

【注足太阳脉起于目内眦,循两眉而上额交巅,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眉美好而有毫毛也。夫充肤热肉,生须毛之血气,乃后天水谷之所生,在上之髭须,在下之长毛,皆生于有生之后。眉乃先天所生,故美眉者,眉得血气之润泽而美也。毫毛者,眉中之长毛,因血气盛而生长,亦后天之所生也。恶眉者,无华彩而枯瘁也。面多小理者,多细小之纹理,盖气少而不能充润皮肤也。血少气多则面多肉,气之所以肥腠理也。《内经》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平脉篇曰: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血气和者,谓经脉皮肤之血气和调,则颜色鲜美也。盖脏腑之俞,皆出于太阳之经,太阳为诸阳主脉也。转筋踵下痛者,血气少而不能荣养筋骨也。】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注手阳明脉其上行者,侠口交人中,上侠鼻孔,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髭美,恶者稀而枯瘁也。其经脉之下行者,循臑臂上入两筋之间,出合谷,故血气盛则腋下毛美而手鱼肉以温,血气皆少则手瘦以寒也。】

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

【注手少阳脉其上行者,出走耳前交颊上至目锐眦,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眉美以长。其下行者从肩臑肘臂而上出手腕,故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盖手少阳之血气循手表腕,盛则皮缓肉淖,善于卷握也。多脉者,皮肉瘦而脉络多外见也。】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注手太阳脉其上行者,循于颧颊耳鼻目眦之间,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色恶。太阳为诸阳主气也,其下行者,循肩臑肘臂而下,出于手腕,是以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也。】

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气血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注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也。恶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少也。肌肉肥而颜色润泽者,手足三阳之脉,血气皆有余也。盖足太阳为诸阳主脉,太阳之脉气血盛而美眉,则诸阳之脉血气皆有余而肌肉肥泽矣。故当再审察其皮肤分肉之气血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逆顺者,皮肤经脉之血气交相逆顺而行者也。知逆顺之有余不足,则知所以调之矣。】

五音五味篇

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

【注赤主夏,黄主长夏,故黄赤者多热气,热气者阳气也。青主春而白主秋,故青白者,少热气也。黑主冬令之水,而阳气深藏,故多血而少气也。三阴三阳者,乃天之六气,亦合于四时: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阳相火,三之气少阴君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终之气太阳寒水。在天有此六气,而人亦有此六气。合人之脏腑经脉,有手足十二之分。在天之阴阳,止有太少之六气也。故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

行针篇

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注心肺居上为阳,肝肾脾居下为阴,阴中有阳也。重阳之人者,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阳,及心肺之脏气有余者也。熇熇高高,手三阳之在上也。言语善疾,阴中之阳在中也。举足善高,足三阳之在下也。心藏神,肺主气,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也。】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注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心主喜,肝主怒。心藏神,肝藏魂,魂随神以往来者也。神动而气先行者,神魂之相离也。重阳而颇有阴者,阴阳之相合也。阴阳之离合难,故神与魂合,则其神不能先行也。】

通天篇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注太阴之人,太偏于阴矣。其人阴险,故贪而不仁。阴内而阳外,故好内而恶出。湛湛,清洁貌。下齐,谦下整齐,足恭之态也。心和而不发,阴柔之性也。不务于时者,不通时务也。动而后之者,见人之举动而后随之,柔顺之态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注少阴之人,少偏于阴,故小贪。然赋阴险之性,局量褊浅,故常存贼害之心,利人之失而忌人之得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无常悔。此太阳之人也。

【注于于,自足貌。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言大不惭无必为之志也。志发于四野者,放旷而肆志也。举措不顾是非者,姿意妄行,颠倒从远也。自用者,言不式古,行不遵先也。虽败而无常悔者,阳刚而矫强也。阳在外,故偏阳之人,好夸张于外,而无内之实行也。】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注諟谛好自贵者,好自审为贵也。有小官则高者,妄自尊高也。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阳性而喜外务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注居处安静者,恬淡虚无也。无为惧惧无为欣欣者,心安而不惧,志闲而少欲也。婉然从物,或与不争者,与物无竞,与世不争也。与时变化者,随时变迁,所谓禹、稷、颜回同道也。居尊而谦,其德愈光也。谭而不治者,无为而治也。至治者,不治之治也。此阴阳和平之象,惟圣贤能备而行之,则心正身修而可以平治天下矣。】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濇,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注太阴之人,多阴无阳,故其阴血浓浊。阳气者,通会于腠理。无阳,故卫气所行之濇滞也。阴血多,故筋缓。血多气少,故皮坚而厚,此阴阳不和之剧。不之疾泻,不能移易也。】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注小胃而大肠者,以上为阳,而下为阴也。多阴少阳,故六腑不调也。阳气生于中焦,其阳明脉小者,生阳之本不足也。太阳之气生于水中,太阳脉大者,寒水之气盛也。此阴阳不和,故其血易脱而气易败,必审察其盛虚以调之。】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阴重脱者,易易原作「阳」,据《灵枢》通天改。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注无脱其阴而泻其阳者,阳为阴之固也。若阴气重脱,则为易狂。阴阳皆脱,则为暴死。盖阳为阴之固,阴为阳之守,阳气生于阴中,阴重脱则阳亦脱矣。】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注经小而络大者,以里为阴而表为阳也。血在中而气外者,阴在内而阳在外,血为阴而气为阳也。故欲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如泻气则气脱而疾。致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注阴阳之气和,气有阴阳也。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血有阴阳也。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形中之阴阳也。审其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调其气之盛虚也。如气无盛虚,则以经取之,调其血之虚实也。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也。】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犹不合于众者也。

【注阴阳五态之人,与五音之二十五人不同,犹不合于众人者也。故当视其形状以别之。】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大阴之人也。

【注黮黮然者,黑暗而无光明也。念然下意,即下齐足恭之意也。身半以下为阴,是以临临然。腘,胫之长大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注清然,冷貌。窃然者,消沮闭藏之貌也。以阴险贼害为心,故有此态也。其立也躁而不静,阴善躁也。行而似伏者,其内藏沉思反侧之心故耳。】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注车之向前曰轩,轩轩者,面高而轩昂也。储储,挺然之状。反身折腘者,腹仰而倨然也。此居处于于好言大事之人,故有此状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注立则好仰,即反身折腘之状。行则好摇者,初阳生动之象也。其两臂两手常出于背者,谓常反挽其手于背,此皆轻倨傲慢之状,无叉手鞠恭之貌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注委委,雍雍自得之貌。随随,不急遽也。颙颙,尊严貌。愉愉,和悦也。(目旋)(目旋),目好貌。豆豆,有品也。盖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胷中正,故眸子了然而美好也。此阴阳和平之君子也。】

论疾诊尺篇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注足太阳之脉,起于两目而下出于颈项。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太阳之气,运行于肤表,此水随气而溢于皮肤之间,故目窠微肿。颈脉动而肤胀咳者,水留于皮毛而动其肺气也。风水者,因外受于风,风行而水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