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4700600000004

第4章 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1)

为了孩子的发育,别用学步车让孩子学走路

我的一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孩子快9个月了,最近她婆婆把学步车搬出来让孩子开始用了。因为白天老人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孩子总是到处乱爬,弄得她做点事情很不方便,因此把孩子放进学步车里,让他自己玩,也不用担心他会乱爬摔倒或者乱翻抽屉了。但我的同学最近听人说最好别给孩子用学步车,会影响孩子骨骼发育,她很疑惑: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用学步车呢?

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别用学步车让孩子学走路!

学步车,顾名思义,是婴儿会走路前的辅助学习和代步的工具。在父母看来,有时家里人手不够,父母走开一下,把孩子放进学步车让他自己玩,孩子不会哭闹又能避免孩子爬到危险的地方。但这只是“看起来很美”,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显示,学步车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走路,反而会对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第一个意识到学步车危害性的国家是加拿大,加拿大从2006年4月开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售卖婴儿学步车的国家。其原因是学步车只能帮助孩子站立,而不能帮助他们学会走路。不仅如此,由于学步车的轻便灵活,婴儿能借助它轻易滑向家里的任何地方,这无疑会增加他们接触到各种“危险品”的概率,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4月到1992年7月,仅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医院中就有436个年龄在18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使用学步车而受伤。

到了2012年,欧洲儿童安全联合会也向家长发出了“慎用婴儿学步车”的相关呼吁,原因是因为每年有很多儿童在使用学步车时受伤,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学步车快速移动时被楼梯或台阶挡住后翻倒,导致车中的孩子摔伤,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头部受伤。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也曾明确指出家具和婴幼儿用具是造成婴幼儿跌倒的主要致伤因素。而该指南提到容易导致婴幼儿跌倒致伤的婴幼儿用具中就有学步车。

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会更舒服

近日,朋友向我抱怨,自从生了孩子后,自己和婆婆的矛盾越来越多了,在照顾孩子的方式上,她们有很大的差异,昨天还差点吵起来。原因就是在给孩子穿衣服准备去公园时,婆婆认为孩子小、抵抗力低、身体弱,一定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而朋友则认为孩子好动、容易出汗,不应该穿那么多。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给孩子穿衣服穿多少比较合适?这个问题让很多妈妈左右为难,穿多了怕孩子热着,穿少了又怕孩子冻着。我的观点是孩子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样孩子的感觉会更舒服。

相对于大人来说,孩子的新陈代谢较快,产生的热量也就相对较多,由于自身有很多热量需要散发出来,所以怕热。即使是不做剧烈活动的婴幼儿,由于新陈代谢极其旺盛,同样也是非常怕热的。新陈代谢旺盛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孩子都怕热而不怕冷的特点。因此,妈妈给孩子穿衣服一定不能贪多,一般来说是比大人少穿一件即可。

孩子穿衣服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曾在小白鼠身上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参加实验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长期生活在温室环境中,另外一组则每天定时在寒冷的环境中待上几个小时。一段时间以后,将这两组小白鼠同时放在寒冷的环境中,并在小白鼠的头部连上导线,观察它们肾上腺素和脑电波的变化。结果,定期在寒冷环境中锻炼的小白鼠对寒冷的刺激反应很小,组胺水平稳定;而长期生活在温室环境中的小白鼠脑电波和肾上腺素则都出现了剧烈变化,不仅组胺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还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由此可见,孩子长期待在室内或穿着过厚,会逐渐丧失对冷刺激的应激能力。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能锻炼孩子对冷刺激的应激能力。

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多,不仅不会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上感冒。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患儿,这些孩子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衣服穿得特别多,大人穿衬衣的季节,孩子穿着毛衣。

除此之外,孩子穿得过多还会影响其身体器官的发育。当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多时,身体里的热量就不能及时散发出去,这时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就会发挥作用:要么心脏会跳得弱些,以便于少产生热量;要么就会出汗或者发热,以便于被动地散热。所以,孩子穿得多了会影响心脏的发育,而心脏弱了就会影响整个身体循环,影响到孩子其他器官的发育。长此以往,孩子身体的各项器官发育都会受到影响,体质也就随之下降了。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冷热呢?

大部分妈妈会根据孩子手脚的冷热来判断孩子是否冷了,实际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首先,手脚离心脏较远,所以温度相对要低一些,热起来也要慢一些;其次,手暴露在空气中,冷起来很快。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即使“穿得跟球一样”,身体已经热得受不了了,手还是会冰冷的原因。

相对于对冷信号的敏感,大部分的妈妈对孩子热的信号无动于衷。比如孩子出现手凉了、流鼻涕了、咳嗽了等,就以为是冷了,其实这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相反,对孩子出汗、踢被子、拒绝穿衣服等热的信号则要多加重视,因为这些才是孩子真正体热的表现。

育儿小贴士

有些孩子习惯了穿厚衣服,妈妈担心突然减衣服孩子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在孩子洗澡之后减少衣服,同时,马上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让孩子自身产生一定的热量,逐渐适应。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前几天,我去亲戚家串门,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亲戚家的孩子在吃饭,这顿饭吃的,真跟打仗一样:孩子的奶奶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勺子,跟在孩子的后面,趁孩子不注意,就往嘴里塞一口饭;孩子呢,要不就玩玩具,要不就跳来蹦去,吃饭只需用嘴,手就不用了。我问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在餐桌上吃饭,提到这,孩子的妈妈和奶奶满是苦衷,“他根本就不会老老实实地坐下吃饭,每次都是边玩边吃,不喂他他就不吃了,一顿饭至少要吃一个小时,我们打过骂过都没用。”

其实,孩子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儿的并不占少数,工作中,经常会有妈妈问我:孩子不老实吃饭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孩子边吃边玩的原因。

造成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有很多原因,大多与父母喂养孩子的方式不够科学有关。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的饭吃完;有的父母过分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却硬拉着孩子去吃饭;还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的吃饭习惯,使吃饭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改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要喂,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在一岁左右时,有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此时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吃饭时常常有抢勺子的举动。这时,父母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并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帮助。当然,这个年龄孩子的细微动作还不协调,所以常常会有弄洒饭菜的情况发生。没关系,不要怕麻烦,坚持让孩子自己吃饭。因为如果此时剥夺了孩子学习吃饭的权利,可能就为以后的孩子不自己吃饭“打下了基础”。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学习新技能时都要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妈妈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给予支持和鼓励,更何况,孩子在学习自己吃饭的过程中,还能促进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2.固定吃饭的座位和时间

妈妈必须下定决心,只在餐椅上或餐桌旁(如果没有餐桌,要选定固定的位置)才给东西吃,以养成孩子吃东西不四处乱跑的习惯。另外,除了规定的进食时间之外,不要给孩子东西吃,两餐之间不要给孩子吃过多的点心,特别是吃饭半小时之前不可以吃零食,否则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吃饭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同时要把玩具书拿走,以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3.选择合适的餐具

漂亮的餐具可以刺激孩子进食的欲望,妈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漂亮的餐具,比如卡通图案,或者色彩比较丰富的,这个视孩子的喜好而定。此外,妈妈应该准备适合孩子用的勺子、碗和盘子,勺子的大小要适合孩子的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最好一勺子一口,不多也不少;碗、盘子要好盛饭,以免溢出或打翻。

4.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大约在两岁以后,会特别喜欢与父母对着干,越是让他坐着吃饭,他越要走来走去,动动这儿,摸摸那儿。这时,可以合理利用孩子的这一逆反心理,比如,有意地说:“今天的饭真好吃,你先别吃了,玩去吧。”或者说:“菠菜有营养,你少吃点吧。”这样,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往往会一边喊着“我要吃”,一边大口地吃很多。

5.鼓励与肯定

鼓励比训斥要有用得多。孩子吃饭前要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的想法。孩子吃饭时要尽量用鼓励、肯定和期望的语气和他沟通,“很好,就剩下几口了”“你今天的速度比昨天还快”“你一定可以在七点之前完成”。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喜欢上吃饭。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孩子讲好,如果坚持好好吃饭,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在餐桌前贴一张表格登记用餐的情形:20分钟之内吃完贴一个大星星,30分钟之内吃完画一个苹果,不到处跑画一个圆圈,不剩饭画一颗小星星……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含义,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一段时间后再好好地奖励他。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长时间愉快的引导和示范,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还可以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少让孩子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查房,刚一进门,便看到一位妈妈正在喂一个小患者吃西瓜,看到我来了,小患者还高兴地捧着一块西瓜让我吃,我在礼貌谢绝的同时却感到有些不对。要知道,当时可是寒冬腊月,西瓜可不是当季的水果,于是,我问孩子的妈妈:“这个季节,怎么想起给孩子买西瓜吃啊?”

孩子的妈妈笑着说:“孩子昨天看电视,里面正好演了一个小朋友吃西瓜,孩子看到后就也要吃西瓜,虽然有些贵,但孩子想吃,就买了。”

我听后嘱咐她:“孩子想吃固然好,但这种反季节的水果可能是药物催熟的,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很多家庭都只生一个孩子,而这唯一的孩子也就自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什么贵给买什么,特别是在吃的方面,不管是不是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只要孩子想吃,妈妈一般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但是,妈妈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这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是怎么生长的?这样的食物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殊不知,许多外表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的反季节水果都是中看不中吃的,它们是用一些化学物质催熟、保鲜的。这些反季节的“问题水果”不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儿童更要谨慎食用,因为使用了激素的反季水果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性早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近年来,孩子性早熟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分泌疾病之一,并且女孩的发病率比男孩高4~5倍。性早熟的孩子青春期提前,性特征会提前出现。例如,女孩会过早的出现乳房发育,甚至出现月经来潮的现象;男孩的性特征则变得不明显。性早熟的孩子其自理能力和性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发生社会问题,并给父母造成精神上和生活上的负担。此外,由于患儿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虽然暂时较其他同龄儿童高,但成年后往往身材比正常人矮小。

其实,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本身是没有任何危害的,它们是在温室里通过大棚设施、提高室温等手段改变其生长环境,从而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并不是靠使用激素才生长的。但为了增加产量,有些不法果农们经常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即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早熟,使植物增产20%左右。“催”出来的反季节水果,虽然在颜色和外形上都很诱人,但里面的果肉还没有成熟,不但尝不到香甜的鲜味,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中国有个传统说法叫作“不时不食”,也就是说食物需要得到天地物候之灵气,它的性质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不是应季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营养价值也就因此而发生了改变。生活中,我们有时很难用肉眼辨别哪些是用了激素的果蔬,哪些是自然生长的果蔬,而为了避免误食,最好的办法就是依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尽量食用当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