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阳明为臣智慧
4701500000036

第36章 借力打力:驱策他人 因势利导的太极艺术(3)

事实上,王阳明的成功也并非完全依靠自己,他也是通过贵人的相助才走上越来越顺畅的为官之路的。在王阳明的贵人中,王琼算是一位。王阳明在刘瑾伏诛之后,彻底地翻身,很快就被朝廷提升为南京鸿胪寺卿和太仆寺少卿。然而,这些官职都是一些闲职,王阳明经过了在龙场的磨炼,他急切地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此时,机会真的来了。朝廷下令,王阳明被升为了都察院左佥都御使,主要巡抚南赣等地。而这个任命对王阳明来说,简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从此真真正正地踏上了政治舞台,成就了一番大业。

然而,王阳明能够在这个时候得到朝廷的重用,其背后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王琼在明朝算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的眼光非常敏锐,可以说看人不会有疏漏。虽然之前王阳明与他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王琼对王阳明的印象非常深刻,而且经过剖析,他认为王阳明是个人才。当时,王琼之所以会帮助王阳明就是因为王琼身为兵部尚书,掌有兵权,迫切想要实现自己保卫国家的理想,然而当时在朝廷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那时的武官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后辈,这些人没有实际的经验,终日玩世不恭惯了,打仗根本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当时由于朝廷腐败,各地的叛军四起,尤其是南赣等地,农民起义众多,严重威胁着朝廷的稳固。就在这时,王琼想到了王阳明,他认为王阳明在军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于是推荐他为都察院左佥都御使,掌管南赣等地的军事。

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要想获得提升,只有两个方法行得通:第一,做学术,在翰林院做讲官,在皇帝面前表现出众,还可以拉拢皇帝宠信的宦官,最终进入内阁;第二,巡抚地方,成为重要的地方官员,然后逐渐被提拔进京,成为中央的高官。

王阳明当时在南京担任官职,本以为自己会在南京待很多年才能够往上爬,没想到王琼的提拔让自己迅速迈出一大步。从这一点上来看,王阳明在官场上的成功有一半是依靠贵人王琼。

王阳明为官数年,历经风雨变化,他明白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为官者是多么不容易,而他更明白贵人的不可替代性。王阳明的这种理念可谓是影响了很多后世之人,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一位。当初,胡雪岩还在钱庄做生意的时候,曾经资助过落魄的王有龄,助其为官,使其后来成为杭州知府。而王有龄成为官员之后也为胡雪岩提供了不少生意上的便利。后来,太平军进攻杭州城,杭州沦陷,王有龄自尽,胡雪岩又结识了左宗棠。与左宗棠的深交很快便让他找到了彼此之间的利益共通之处,于是携手合作,在左宗棠的帮助下,胡雪岩不仅获得了大量采购军粮、军火等生意,还走上了政治舞台。此外,胡雪岩还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得到了慈禧太后亲自赏赐的黄马褂。

可见,胡雪岩深深领悟到了王阳明那种一半靠自己,一半靠贵人的成功理念,并且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因此,他获得了成功,成为清代一大红顶商人。

可以说,王阳明的这种为官哲学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了贵人在为官处世中的作用。同时,这种成功理念也向人们说明,要想在官场中成为强者,仅仅靠自己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要学会找准贵人、依靠贵人,这样才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

5.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为自己做事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为官高手应该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所谓的大道无形在官场中来讲,就是要做到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这是为官者的最高境界,也是官场达人所必备的一种为官方式。

王阳明在官场中沉浮数十载,虽然经历过被陷害,也有过牢狱之灾和被贬之苦,但是终究还是在腐败的大明王朝中潇洒地立足了,而且还成为明朝一代全能大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王阳明是一个十分懂得为官处世的人,而且在官场中有自己独特的为官心术。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为自己做事就是其中之一,王阳明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主要表现在他有容人之心。

众所周知,在王阳明捉拿宁王、将宁王献给正德、对付奸臣江彬等事件上,张永帮了王阳明很大的忙。要不是有张永的暗中帮助,王阳明早就在江彬等人的几次陷害中蒙冤了。而张永为什么会帮助王阳明呢?其实,主要是因为王阳明有一颗容人之心。张永虽然本性没有刘瑾、江彬等人坏,但是由于处在皇帝身边,深受宠信的张永也经常得寸进尺,很多时候他都依靠自己的受宠而对朝中大臣不理不睬,甚至大臣想要上疏,还要经过几番打点才能把奏折从张永手中递上去。王阳明却认为,张永虽然很傲慢,但是他本性并不坏,奏折每次都会如期递上去,而且他不像刘瑾那样参与政事,陷害忠臣。王阳明认为如果相处好了,张永还是靠得住的。

在一次朝谏之后,王阳明听宫女们说张永不小心得罪了正德的宠妃。王阳明本不想管这件事情,但是听闻这个宠妃与兵部尚书王琼有亲戚关系。当时,王琼很欣赏王阳明,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只要王阳明出面应该可以让正德的宠妃不再与张永计较。一旦妃子在皇帝面前说哪位太监不好,那么后果可想而知。王阳明在得到了王琼的书信之后见到了正德的那位宠妃,并且当着张永的面帮他说了一大堆好话。正是在王阳明的这种好言相劝之下,张永才免予被皇帝赶出宫或者杖责。张永通过这件事情彻底地记住了王阳明的帮助,而且他更看到了王阳明的容人之心。因为之前张永也曾在王阳明递奏折的时候进行过“勒索”,但是王阳明没有计较这些,他依然大方爽快地动用关系帮助张永渡过了难关。仅凭这一点,张永就对王阳明的恩情没齿难忘,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张永不动声色地帮助王阳明的事情。

这一点可以证明王阳明在官场中是善于用攻心之术的。在王阳明看来,唯有使用攻心之术才能够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正如王阳明经常说的那句话“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王阳明用容人之心可以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最终成就自己,这样的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早就被人用过。王阳明正是读过了春秋战国的那些故事和哲理,然后加以实践才得出了这个道理。其中,楚庄王就让王阳明十分欣赏。

楚庄王是一位十分仁厚且深明大义的国君,当时他逐鹿中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一次凯旋之际,楚庄王在宫殿设晚宴招待群臣,还让自己最宠爱的美妃为各位大臣敬酒。这位美妃是楚庄王当时最宠爱的妃子,其姿色可谓是倾国倾城,众多大臣和王侯也从没见过如此美貌的女子。美妃一杯一杯地为大臣们敬酒。但就在这时,忽然一阵大风吹入宫殿大厅,宫殿里的蜡烛都被吹灭了,此时一片漆黑,美妃敬酒的手却被黑暗中一只有力的大手握住了。美妃十分惊慌,但是当时人员嘈杂,漆黑一片,既听不见也看不见,所以她也不敢大喊。在紧急情势之下,美妃机灵地顺手一抓,将对方帽子上的帽缨拉断了。对方慌忙松了手,于是美妃赶紧挣脱了逃身。

美妃来到楚庄王身边向他说明了刚才的事情,并且告诉楚庄王,自己已经将对方的帽缨扯了下来,只要点燃蜡烛就能够看到是谁无礼了。楚庄王听完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生气,而是趁蜡烛还未被点亮之前大声宣布:“大家不必拘束,可以开怀畅饮,诸位现在都将自己的帽缨扯断,谁不服从,就不许喝酒。”底下的大臣们不知道楚庄王这是唱的哪出戏,但是谁也不敢不从命,于是都将自己的帽缨扯断了。过后,蜡烛点亮了,谁也不知道刚才调戏美妃的人是哪一位。就这样,那位对美妃无礼的大臣才免遭一场灾难,甚至连尴尬的场景都没有。其实按理来说,调戏国君的爱妃是要杀头的,但是楚庄王为什么没有对其进行严惩呢?当美妃问楚庄王的时候,楚庄王是这样回答的:“大臣们南征北战,跟随我多年,我怎么可能会因酒后失态的事情而伤了多年的感情呢!”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楚庄王是一个十分具有容人之心的人。

楚庄王的这次容人之举后来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久之后,楚国攻打郑国,这次楚庄王几乎是倾其所有的兵力来围攻郑国。此次战斗十分吃紧,而且战势凶猛,历时三个多月,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楚国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其中的一名将领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名将领奋勇杀敌,与郑军交战的时候充分地表现出了自己的骁勇善战,令对方闻风丧胆,最终投降。而楚国取得胜利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位让郑国闻风丧胆的将领叫唐狡,他获得了楚庄王最大的奖赏。其实,他正是当初在晚宴上调戏美妃的人。而他在战场上的做法也正是因为楚庄王当初没有追究那件事情,他才会知恩图报。

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最大的赢家当然还是楚庄王,楚庄王不费吹灰之力,仅用自己的那颗容人之心就不动声色地驱策了唐狡来为自己做事,成就了自己楚国的地位。这着实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技巧。

而王阳明在这一点上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他的容人之心可以与楚庄王相媲美,从他不动声色地驱策像张永这样的人为自己做事,就可以看出王阳明在为官处世中十分注重人脉关系的利用。同时,这也成为了王阳明在官场中能够洒脱面对的一个有力保障。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隐晦的官场太极之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从官场的角度来讲,是具有多层意义的。而王阳明认为最重要的一层意义就是,当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理想。这好比是打一场太极,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只有迂回有道、婉转有方才能够打赢。同样,在官场中,当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从其他方面寻找力量,而不是直接与对方硬碰硬。

王阳明在这一点上看出了为官的一些太极之术,他认为任何为官者都并非是全能的,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强于他人,但是毕竟人无完人,其他很多地方可能都会有所欠缺。对此,有些为官者就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利用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玉,有些人却一直傲慢不堪,不肯低头,最终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前者取得了胜利。

王阳明曾经对自己的弟子们说:“楚汉之争,众位都从中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弟子说:“汉高祖开创汉朝,将儒家思想正式推向了政治顶峰。”有的弟子说:“农民的队伍是一支很强大的队伍。”还有的人说:“项羽虽是盖世英雄,但没有长远之见,亡于女色。”徐爱说道:“项羽不够忍耐。”王阳明认为弟子们说的这些都有道理,却还说:“我看到的是,刘邦是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人,唯有领导有方才能得天下。”

王阳明从楚汉之争中看到,刘邦完全是依靠他山之石来取得成功的。众所周知,刘邦其实在当时并不突出,可以说毫不起眼。项羽既是楚国后人,出身高贵,又有绝世武功和非凡的气量,而且重要的是身边还有很多谋臣将士,刘邦却一无所有。但是最终刘邦却成了胜利者,这主要就是源于刘邦可以低头去用那些谋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刘邦看来,自己既然不会领兵打仗,也不懂战略谋术,那么就用那些懂得这些东西的人来为自己打天下。而他只要有领导能力就可以了。项羽则十分傲气,他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不管是领军打仗还是出谋划策,自己都能应对,所以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最终孤注一掷,亡于乌江。

其实,刘邦与项羽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都施展出了自己的才能,但是项羽最终败在刘邦手中。

刘邦对很多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他认为要想成为王者就必须要依靠他人。萧何和夏侯婴是刘邦的追随者,在萧何和夏侯婴的眼中,刘邦虽然并不聪明,却十分具有亲和力。而这也正是刘邦的亮点之一。刘邦的德行可谓是世上少有,他的亲和力成为他的光芒所在。他一直认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完全可以委托于他人,这就是他那种独特隐晦的太极之术。

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就像是一个空白的人。空白的人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容纳贤者的所有智慧,将智者为己所用。所以刘邦需要的就是献计者,他非常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而且他也有这样的能力,不但能够激发他人的想法,还能够将其运用得当。而这就是刘邦能够成功的原因。

事实上,王阳明十分认同刘邦的这种隐晦的智慧。他认为,这种方式就是一种隐晦的官场太极之术。利用他山之石来攻玉,已然是成就自我的一种方式。当然,这要求为官者首先必须要具备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容纳他人,进而将自己这块玉雕琢得更加完美、圆润。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种利用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玉的隐晦方式与借力打力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其最终目的都是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他人来成就自我。王阳明正是利用这一点,才得以在朝堂中立足,最终成为了一代全能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