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30岁的男人,先别急着赚钱
4703500000010

第10章 这十年,至少让自己拥有如下职业技能(3)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想,我也很努力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呢?我到底差在哪里呢?确实,努力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呢?那就是思考。

确实,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么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果断的行动的基础,而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则是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对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决定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怎样才能真正思考呢?

思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是要让你有合理的逻辑顺序。有了合理的逻辑顺序,才能按照顺序办事,办起事来也才能有条不紊。

所谓的合理的逻辑顺序,就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办事要有条理。福尔摩斯一见到华生,就把他的习惯的身份、从事过什么职业甚至家里有什么人都说了出来。大家都非常吃惊,可实际上这一点也不神奇,这是因为福尔摩斯拥有合理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他能通过你生活中的一点小细节,捕捉到旁人看不到的地方,因此,福尔摩斯才能屡破奇案。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呢?那我们就要仔细地思考,列出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因素。比如,工资就属于不可控因素;技术就属于可控因素,因为你只要想提高就可以经过努力提高;人际关系,只要你圆滑做人,诚恳做事,也是可控制的;工作稳定度,这个我们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属于不可控因素;劳累程度,这个是感觉,既然是感觉,就是你自己的,而且也是相对的,所以是可控制的;离家远近程度,如果公司搬家呢,你是无法左右的,所以是不可控的。筛选以后,把可控制的因素列出来:技术、人际关系、劳累程度。再在这三个条件中挑选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一项,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年龄、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心中对这三个条件的比重也是不同的。工作经验多、搞技术的人,会首先考虑技术,因为只有技术过硬才会得到高工资。对于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来说,就会选择人际关系。而对于劳累程度,基本上不会有人考虑,因为那是感觉。如果你是搞技术的那就找一家技术含量高的公司去任职,然后用自己的实力取得高工资待遇。至于能不能达到你的期望值,那就不要想了,因为那是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你就心安理得地选择自己的主要点就可以了。

良好的思维习惯,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做基础。要清楚客观地看待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做任何事多思考,在有自知之明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优秀的人其实与普通的人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的时候是比别人多想了一点,思考比别人多深入了一点,就是你想到了,别人还没有想到。多多思考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生活中的养成有直接的关系。其实,想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不困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学习。不要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事实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并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最简单的例子,上网。现在的年轻人一天也离不开网络,但是他们大多数是用网络来聊天、来娱乐的。可除此之外,网络也能帮我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多看一些新鲜的观点,多看看别人的想法,自己多思考,久而久之,你的思维自然会变得敏捷。

8.会“提问题”,会“答问题”

“言多语必失”是一句老话,反映了自古至今人们在言语交流中所持的一种态度,这是我们在上千年传统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形成的一种民族性格,是一种谦逊、谨慎的表现。但是,这其中也体现出人们在生活中应对不同场合、时间、地点言语交流中的一种能力欠缺,一种不自信。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生活工作中都需要交流,而语言交流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如何在适当的环境下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圆满回答就成了当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而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办事效率。

现代社会在全球化影响下,每个人每天都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而完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决定沟通是否畅通的根本因素,沟通是否畅通是决定办事效率快慢的根本因素。我们每天工作生活中其实都在不停地提问,不停地回答问题,问题是否恰当、回答的是否准确并且完美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位信徒问牧师:“我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牧师说“不可以”,另一位信徒问:“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牧师说“可以”。这则小故事至少能给我们两点启示:提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其次是如何表述问题。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什么时候提出,也就是如何恰当稳妥地提出问题。只有把这三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问才能恰到好处,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则故事当然不是鼓励我们去宗教场所吸烟,抛开现象看本质,同样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提法,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提出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对方如何回答,是否会引起不适情绪,也就是针对提问目的和对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这一点在现如今的工作中尤为重要,因为当下工作多是团队协作,既是协作,就是人与人互有所需,我们就要了解合作伙伴、同事的心理,在需要获取信息时因人而异。身在职场,我们会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比如,我们工作中常见的一类同事,做事拖沓,不能按时完成自己工作内容并且强调客观理由。与这类人合作、沟通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目的。针对拖沓的做事特点,在与他人谈工作合作时,我们可以这样发问:“既然这样,你这份资料是今天完成,还是明天完成?”实际这是一种限制发问,你提出问题的时候,已经做出了限制,无论怎样回答,基本是在你心里目的范围内,还不会引起反感,更省去了浪费口舌。举一反三,只要我们稍动脑子思考,运用不同的发问方法来获取信息,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会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前进,而办事效率势必提高。

有问必有答,巧妙回答问题更是一门学问,完美不露锋芒的回答会使一个人显得非常干练成熟,当然最主要的是会使你的人际交往完美而成功。祸从口出,一句老话让我知道语言有多么大的力量,每天行走在社会当中,我们也会回答很多问题,发问者的心理状态、目的、想得到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恰当回答并让对方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人沟通时,面对发问者提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想到,他想要获取什么信息,目的是什么,然后在针对发问者综合特点做出适当回答,尤其要考虑对方感受。比如,生活中我们与同事、朋友下班后去逛街,同事看好一件衣服,想问问你的建议,而我们觉得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他,怎样表达才算完美呢?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这件衣服你穿很好,但我觉得旁边这件更适合你。”这样回答,既表达了你的意思,对方心里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回答就是有效而完美的。反之,如实相告“你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对方即使不说什么,心里也会产生不悦情绪,这就是一种失败的回答方式。“损失”可能没多大,但是细节决定成败,说话会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对你的交际形成影响。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获得的效果大不相同,我们只要稍加变通就会发现结果相差千里,所谓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社会人,我们每天奔波于生活工作,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沟通就是不停地获取信息,不停地传达信息,也就是提问与回答。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话谁都会,可艺术的运用并不见得人人懂得。恰当的提问与稳妥的回答,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掌握它会使我们交际如鱼得水,反之则背道而驰,语言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

9.“黄金能力”——解决力

“绩效的获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的确,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工作绩效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