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CEO谈管理
4704800000009

第9章 灵活变通,力求全局的相对平衡(4)

在政策上,我明确了三条处理原则:一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向当事员工说明其身体的真实情况,动员其早日回家治病休养,并讲明公司关于医疗费用各承担一半的政策,明确告知具体的休养时限和费用额度、费用审核报销规则,让员工放心治疗,安心养病。二是员工在离岗治病之前,公司保证以现金方式结清所有未结工资及其他账目。三是让员工写下一张病假请假条,由我代表公司签下一份返岗接收承诺书,交给员工保存,承诺在这些员工病愈之后,凭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体检合格报告可以直接回来报到上岗,医疗期间可以计算连续工龄,保证他们今后无就业的后顾之忧。

在行动上,我采取了分三步走的办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别与相关部门领导一起,首先一一做好23名重症员工的离岗治病安排,一个一个单独谈话,动员他们先走一步,并招聘和调配了相应的岗位替代人员;然后,为他们代购车票,公司派车集中将他们送到启程的车站,整个工作花费了一周时间。

第二步,与相关部门领导一起,分批集中患病员工中的“良民”开会,从爱护他们身体的角度讲清道理,说明政策,并承诺等到他们病愈后可以直接回来上岗。每次动员10人左右,办好手续,代购车票。顺利送走了第一批,再接着开会动员,办理第二批的离岗手续。循环往复,基本上是三天送走两批人。一个月下来,解决了大部分人员的问题。

第三步,在执行第二步的过程中,对那些患病员工中可能存在的“刁民”进行甄别、筛选,对筛选出来的13人采用一个一个单独谈话的方式,从道理上、政策上、他们本人自身的身体状况方面,引导他们先治病、后工作,并给出两个就业方面的利益承诺:一是痊愈后可以无条件回到原岗位工作;二是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照,今后将优先考虑从他们中间选拔一部分员工充实职员队伍。

整个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保安队长不耐烦了:“何必这么啰啰唆唆的,一声令下,直接让他们走人就行了。又不是不给他们工资,又不欠他们什么,难道还怕谁不成?”

我问他:“我这样粗暴地对待你,你能不能接受?”然后告诫他:“做人要讲道理,要懂得给别人台阶下,才能减少对抗,才不会出现风波。民间有句俗语,用在这里虽然不太合适,但道理是一样的,‘打狗逼墙角,狗必回头咬’。你不给别人退路,就是将他逼上‘绝路’,逼到你的对立面。双方一旦撕破了脸皮,必然是两败俱伤。何况他们毕竟是因工作而生病的啊。我们这样处理,对员工们已经算是厚道和通情达理了。我们现在以关心员工身体为出发点,动员他们暂时离职治病,大多数员工也会正面理解,会认为我们是好心好意,会支持我们、感激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大家还是理智一点、客气一点吧。我们作为经办人,我们代表着公司。如果言行上稍有不逊,就会让他们感觉到公司的无情无意,让他们感觉到无台阶可下。那样不仅可能引起这些员工的反感和情绪冲动,还会让更多的员工对他们产生同情,从而对公司感到寒心与怨恨。”一席话,说得保安队长低下头来。

事情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进行,216人全部办理了请假离岗手续,先后踏上了返乡的行程。剩下最后3名“刺头”员工的手续问题,也交给他们的亲友和直接主管作为工作任务中的“死命令”下达。在他们的软磨硬泡之下,最后这3名员工也先后被送走了,没有出现矛盾激化的现象。

历史遗留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患病员工也全部离岗治疗去了,但今后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我再次请示董事长改善环境,一次性买回了50多台大口径排风扇安装于3个分厂18个车间。接着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了两条硬性规则:第一,每年进行一次例行的员工体检,出现同类问题,采用类似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第二,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由人力资源部门把关,所有新员工入职,必须在指定医院先体检后报到,凭指定医院的体检表入职上班,从源头上进行把关。

酒席上的纠结酒席上解

当下级领导在工作中遇到挑衅时,上级领导除了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之外,自己亲自出面,采用相应的策略去维护下级领导的威信,巧妙地为下级领导“造势”,才能更好地培养团队的凝聚力。

2011年9月的一天,下午刚刚上班,秘书小姐就进来报告:“家具分厂厂长昨晚带着下属几名主管去附近小店喝酒,席间家具分厂厂长与一名老资格的车间主管吵起来了。这名主管昨晚喝多了,今天上午请假半天在家休息。厂长在酒席上被这名主管顶撞、辱骂了一顿,心中也不爽快,做事带着情绪,是不是派人去调解缓和一下?”

“不用派人了,把人力资源经理找来,我们三人一起去,顺便检查一下其他方面的工作。”我告诉秘书小姐,“先不要通知其他人,让分厂人力资源主管等着我们就行了。”

一行三人来到家具分厂,人力资源主管早已等候在会议室内。我以随和的口气问道:“昨晚为什么在一起喝酒?”

人力资源主管回答:“厂长召集开会,讨论提高车间产能的问题。会议结束时,已经错过了下午的吃饭时间,晚上又不用加班,于是,厂长请了我和4个车间主管,还有品质主管,一共7人一起去附近的小店吃饭。这顿饭是厂长埋单的。”

“下班后,自费吃饭喝酒,是你们的自由,公司不会干涉。平时,我们只听说过‘喝酒越喝越亲热,打牌越打越奸诈’的俗话,你们怎么就喝得吵起来了呢?真厉害啊,你讲讲经过吧。”人力资源经理以嘲讽的口气向派驻分厂的下属问话。

人力资源主管回答说,这名车间主管平时喝酒成了习惯,好像有了很大的酒瘾,自己一个人也经常独斟独饮,把自己灌得面红耳赤。昨晚,刚一上桌,他就先同每人都碰了几杯,然后拉开架势与厂长共饮。厂长起初给了他面子,同他一起喝了几杯。但他不依不饶,继续使劲缠着厂长没完没了地喝,好像变成了“拼酒”一样。最后,厂长以第二天还要工作为由,提醒大家不要喝得太多,自己也拒绝继续与这名主管拼下去。主管不高兴了,说话咄咄逼人:“不喝,是不是?不给面子,是不是?看不起人,是不是?”厂长好言相劝,他听不进去,反而在那里耍起了酒疯:“老子是三朝元老,辅佐了三任厂长,你才刚刚做了几天厂长,羽毛未丰,就敢这样看不起人?看来,你的工作是不需要我们配合了……”

厂长当众受到羞辱,加上当时确实喝下了不少酒,冲动之下也忍不住发火了:“工作上配合不配合是你的事。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想干就给我老老实实,不想干就给我马上滚蛋,没有人留你!”其他人看到争吵升级了,先是左右相劝,他们二人却越吵越厉害,越吵声音越大,指手画脚之中,出现了动武的苗头。大家不得不拉开二人,一顿饭还没吃完就各自散去了。今天一早,这名车间主管给人力资源主管打来电话,让他向厂长转达,他昨晚喝多了,身体不舒服,要求请假半天。人力资源主管向厂长报告了,厂长只说了一声:“知道了。”他就走开忙自己的事去了,好像情绪很不好。

我转向秘书小姐,让她通知厂长和那名车间主管先后过来一下,然后,再转向分厂人力资源主管,请他暂时回避,先去忙自己的工作。

厂长慢慢踱进会议室来,向众人打了个招呼之后,径直走到我的身边落座。我端起茶水,轻轻吹了吹杯口的浮叶,然后慢慢品尝,并不急于问话。

人力资源经理沉不住气了,面向厂长开口说道:“昨晚喝酒的事,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这名主管,你打算如何处理?”

厂长以低沉的语调慢条斯理地回答:“最好是将他调离这间分厂。因为他自恃元老,平日目中无人,已经与我发生过多次摩擦了,再这样下去,会妨碍正常工作的。”

“你分析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凭什么敢与上司顶撞吗?”我接着问。

厂长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因为我与他以前都是车间主管,属于同一级别的同事,公司提升了我,而没有提升他,他因此而心中不服。再加上他工龄比我多几年,在他的面前,好像我们都是新员工一样。每次厂长岗位出现空缺了,公司一次次重用了新人而没有提升他。这是他不满的主要原因。昨天他只是借酒发疯而已。”

我接过他的话题:“别人心中不服,你想办法让别人服气就行了,这是关键。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别人感觉你能做到的,他自己没那个能力做到,从而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服气,不得不心服口服。这才是本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坦率地告诉你,当初公司考虑任用你的时候,是看到你有两个优点:一是宏观方面不含糊,有操控全局的眼光;二是微观方面不放过,有精益求精的作风。这是你的长处。你可以继续发扬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公司充分肯定和赞赏你担任厂长之后的各项工作,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你。但是,你现在提出调离这名主管的要求,公司从合理用人、用人长处的角度出发,暂时不会考虑。你自己认真想想,他在这个行业、在这个分厂内做车间主管年限不短了,工作上轻车熟路,完全可以胜任。如果调他到其他分厂工作,属于不同的行业,他又能做什么?所以,希望你还是从大局出发,多检讨自己工作上的方式方法,用人所长,主动团结下属,包括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下属。”

厂长露出为难的样子:“他已经当众让我难堪了,我也多次原谅他。现在我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你还要我怎么去团结他?”

“能够容忍和团结挑战自己、反对自己的下属,更能体现我们的领导能力和个人胸怀,也可以鞭策我们自身不断进步和提高。”我接着说下去,“你换位思考一下,也为对方好好想一想。他在这里工作了近十年,由员工提升为组长,再由组长提升为主管,公司也一直在鼓励他、培养他,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担负更重要的工作。只是由于他自律性太差,加上宏观掌控方面的能力天然欠缺,公司对他的培养、培训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股东和管理层对于他,始终有一种稀泥巴扶不上墙、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由于内因不发生变化了,外因毕竟只是外在的辅助性因素,起不到改变一个人的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综合了各方面因素之后,在每次厂长职位出现空缺时,最终还是选择了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而且每次在厂长人选的任命宣布之前都事先约谈了他,希望他配合新厂长的工作。尽管公司每次都当面肯定了他的成绩和贡献,他自己也信誓旦旦地当着领导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一面,但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机会都是别人的,他始终在原地踏步,心中难免产生失落,积压怨愤。这些心理我们应该可以理解。正因为他工龄较长,担任主管时间也较长,资历较深,加上你们以前是平行职位,可以以哥们相称和正常交往,现在你突然变成了他的领导,处处向他发号施令,他必然会感觉不习惯,不适应,感觉自己没面子,从而在言行上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冲动行为。因此,我个人建议,你以后多与他私下接触一些,遇事以商量的口气多征求他的意见,多听听他的看法,在形式上做出特别在乎他的表象。至于他提出来的具体意见和看法,究竟是否采纳当然由你来独立判断、决定并在事后向他去解释了。这类事,这类人,大多只在乎形式,在乎表面上你是否重视他、尊重他,不一定在乎内容和实质。你在大众场合尽量多表现出尊重他的一面。这样一来,他想不配合你也不好意思啊。有句话叫作‘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少有人给脸不要脸的。我们平日可以看到,凡属是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共性:你把他当人,他就不会做鬼去吓人;你尊重他,他就会相应地回报你;你给他足够的尊严,他就会顾及你的面子。这些变通的做法,比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去要求下属执行要管用得多。所以,建议你多从这个方面去考虑,多通过类似的方法去改善与下属的关系,特别是那些老员工,更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他们的认同。”

厂长不住地点头,人力资源经理插话道:“两个人吵架了,总有一个人要先开口同对方说话。民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先开口者,往往被当作先向对方示弱。但是,如果双方都不主动开口,就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现在,这事怎么和解,你们谁先主动开口呢?”

“这事不难,喝酒时发生的问题,我们还是通过喝酒来解决吧。”我问厂长,“今晚有没有安排加班的计划?”

厂长回答不需要加班之后,我对他说道:“今天下班的时候,你让人力资源主管通知昨天的原班人马,在昨天的老地方,喝昨天同样的酒,我来请客!”

厂长有些不解地望着我,似乎心有余悸地问道:“还喝啊?”

我笑了笑,肯定地回答:“在酒桌上失去的面子,我帮你在酒桌上捡回来!”说完这些,我示意厂长可以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厂长刚刚离开,车间主管就带着一脸疲倦的神情,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我连忙站起身来,先是主动同他握手,然后客气地请他入座。等到他刚刚落座,我就热情地发出邀请:“今晚我请你喝酒,在你们昨晚的老地方,你不会不给面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