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梁启超讲国学
4705700000011

第11章 梁启超谈文学:急难风义今人少,伤世文章古恨多(5)

托物言志,指的是用诗的形式来描写客观事物,从而寄托、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抱负或志趣。

首先看《太平洋遇雨》这首诗: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这首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899年。梁启超由日本奔赴美国的途中,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突然大雨倾盆,于是他即景抒情。前句通过“纵横”、“二洲”,写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次句在写景中加以夸张与想象。眼前大雨巨浪,使他产生联想:大雨似乎要荡涤天地间的万物,将它们挟裹进浩瀚的太平洋中。由后面两句可知,这场暴雨并不是什么及时雨之类的性质,而是一种阻力。这首诗句意浅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我乘船去美洲的太平洋上,突然遇上了一场纵横连贯两大洲的暴雨。这场雨来势非常凶猛,似乎要把中国土地上的一切不受欢迎的人和物都要卷进太平洋中。然而,像我这样为国家兴亡而奔波的人士是怎么也淘不尽的。你看我,又满怀豪情地与风雷作伴,踏上了去遥远的美洲的征途。

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抒发了梁启超为了心中的政治理想,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1898年9月21日,以国家图强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的强力干预下彻底失败,许多维新派人士被追捕和杀害,光绪皇帝也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作为维新派的骨干分子和首领的梁启超,在一些友人的帮助下,仓皇逃到了日本。那么,经过这番打击,他的精神状态也受到打击了吗?他的心态发生变化了吗?从这首诗中就可看出,在挫折面前,他毫不畏惧,更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着坚定的信念。他托“雨”这一事物,言出了他为了变法图强的大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志向。

再如《东归感怀》这首诗:

极目中原暮色深,蹉跎负尽百年心。

那将涕泪三千斛,换得头颅十万金。

鹃拜故林魂寂寞,鹤归华表气萧森。

恩仇稠叠盈怀抱,抚髀空为《梁父吟》。

这首诗作于1900年,这一年,也是腐败的清朝在中国历史上书写屈辱的一年。这一年的3月20日梁启超分别致函唐才常、康有为商议筹款及起事计划;4月28日,梁启超致书孙中山,举光绪皇帝为总统,使两党相合。这一年的6月17日,英法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7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并血洗天津;7月17日,俄军屠灭中国江东六十四屯居民;在7月,俄军还残酷地屠杀了中国海兰泡的居民;8月3日,俄军大举入侵东北;8月15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后在北京公开抢劫三日;8月19日,俄军抢先占领颐和园,将珍宝窃掳殆尽……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1900年8月),梁启超由夏威夷回国前夕写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遥望祖国还深深被传统势力禁锢着没有一点生气,而我们这些人为了祖国的未来纵然有百年的谋划之心,却不能去实施,一任岁月蹉跎。哪里有能将我流下的三千斛涕泪,换成为国效力的值十万金的头颅呢!那些为了改革图强而献身的忠君爱国的志士们,如今已寂寞地躺在了故土中,人世的变迁换来的只是更加肃杀残酷的现实。人世的恩恩怨怨交织在一起,盈满于胸间,而岁月易逝,功业未成,我只能徒然地吟唱着《梁甫吟》。”

《梁甫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创作的作品。它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其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梁启超变法受挫后流亡海外,但他的心仍紧系祖国。然而不管他的报国之心怎么真诚执着,都无法有施展的机会了。所以,他借用李白《梁甫吟》的立意,抒发了岁月蹉跎,人生受抑的无奈以及报国无门的苦楚。

所以,全诗通过“暮色”、“鹃拜故林”、“鹤归华表”这些景物典故,来表达作者不能为国变法图强的苦闷,充分体现了梁启超浓浓的爱国情怀。

再看一首《秋夜诗》。

秋色不可极,秋心无定端。酒颜争叶瘦,诗骨挟风酸。

笛脆吹愁急,灯寒煮梦难。那堪淡黄月,弄照到更阑。

这首诗梁启超作于1902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唐才常悲愤至极,决心推翻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政权,拥立光绪帝复辟,恢复变法新政。他辗转到日本后,便和康有为、梁启超商讨,决定组织武装“勤王”,以实现君主立宪的目的。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唐才常回国。次年在上海发起成立正气会,随即改名为自立会,对外称“东文译社”,以教授日文为掩护,秘密筹组自立军。这年七八月份,唐才常到汉口建立自立军总机关,在长江沿岸联络会党,运动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由秦力山统前军。但是康有为、梁启超并没有按时接济其款项,所以他只好决定延期举事。但大通的秦力山没有接到延期通知,所以如期起兵,遭致失败。唐才常闻报,决定23日起兵,没想到消息泄露。而得到消息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英国领事,于21日破获设在汉口英租界的自立军总机关,唐才常等人遇难,自立军起义失败。

得知消息后,梁启超郁郁不乐,于是写下了这首《秋夜诗》。该诗言浅易懂,通过“秋色”“秋心”“酒”“诗”“笛”“灯”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面对失败时的沉痛难以排遣的情感。

在梁启超的长篇诗作中,《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无论是从文笔还是立意,都算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全诗既有古体诗的韵律,又有白话文的明快;在句式上既承古人诗赋的特色,又有现代人叙事的不拘一格。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写于1900年1月30日午夜。在诗中,梁启超提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纪是“河流文明时代”,由中国、印度、埃及和小亚细亚这四个“古文明祖国”组成。第二纪为“内海文明时代”,由地中海、波罗的海、阿拉伯海和黄海、渤海等周边文明构成。第三纪为“大洋文明时代”,即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出现的。文中所提出的河流文明时代的“四大古文明祖国”,可以说是“四大文明古国”说法的早期雏形。

创作这首诗歌时,梁启超在横渡太平洋的船上,因想到当时是1899年的除夕之夜,所以有“独饮独语独无赖,曼声浩歌歌我二十世纪太平洋”之语。然后,他又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人类文明经历的三个世纪。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他历经磨难不改志向和对实现变法图强的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豪迈情怀。

由于全诗篇幅较长,下面仅摘录一些句子来供大家吟咏。

“巨灵擘地铓鸿荒,飞鼍碎影神螺僵,上有抟土顽苍苍,下有积水横泱泱,抟土为六积水五,位置错落如参商。尔来千劫千纪又千岁,倮虫缘虱为其乡。此虫他虫相阋天演界中复几劫,优胜劣败吾莫强。主宰造物役物物,庄严地土无尽藏。”又,“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阁龙归去举国狂,帝者挟帜民赢粮,谈瀛海客多于鲫,莽土倏变华严场。朅来大洋文明时代始萌蘖,亘五世纪堂哉皇。”再,“我有同胞兮四万五千万,岂其束手兮待僵。招国魂兮何方,大风泱泱兮大潮滂滂。吾闻海国民族思想高尚以活泼,吾欲我同胞兮御风以翔,吾欲我同胞兮破浪以飏。海云极目何茫茫,涛声彻耳逾激昂,鼍腥龙血玄以黄,天黑水黑长夜长,满船沈睡我彷徨,浊酒一斗神飞扬,渔阳三叠魂憯伤,欲语不语怀故乡。纬度东指天尽处,一线微红出扶桑,酒罢诗罢,但见寥天一鸟鸣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