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在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后,于1958年5月调到北京市委工作。前次提到的报社欢送会,是迟开的欢送会,实际上这之前半年他就被任命为北京市委书记。
离开了繁忙的报社编务工作,他有时间系统地写作,完成过去承担的学术研究项目。1959年,他为中华书局编注了《新编唐诗三百首》,并把30年代写作的历史论文汇集成册由三联书店出版,对1937年出版的《中国救荒史》作了改写(改文言为语体文)。他还打算完成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研究人员的专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
然而,火热的生活吸引着邓拓,他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外出采访。1958年,他先后去西安、到巴山蜀水,赴江南,写了《英雄的路》、《陈仓道上》等散文,创作了一批清新隽永的诗歌。在《长江轮上》一首中,诗人写道:“忽作浮家客,江天望渺茫。心随波影阔,目共野云长。旅思添诗思,山光接水光。临风多寄意,欧鹭任翱翔。”
“旅思添诗思”,诗人象一位新时代的行吟诗人,一路采风吟唱,留下了数十首旅游纪怀诗,成为建国后诗人创作的主要部分。
诗人的“旅游诗”的创作,集中在四个时期。1958年,他去四川后沿长江东下,写了《旅途口占七绝四十二首》;1960年夏,他去江浙,以“江南吟草”为题,写了《采风》、《西湖组诗》、《歌唱太湖》、《古京口吟》、《旅途杂诗》等五十余首;1962年2月,他到广东、广西、云南,写有《南游未是草》二十余首;1964年,在内蒙古写了《内蒙吟草》十数首诗。
游历名山大川,有感于生活的万千气象,熔历见感闻于笔端,是诗人旅游诗的一个特色。正如诗人在一首诗的题记中所说:“漫游江南,到处气象一新,令人鼓舞。跃进声中,山川倍见壮丽,风物美不胜收,时有所感,辄成小诗。旅途为方便起见,以随时随地口占绝句最觉适宜。”这些“即席口占”多是诗人从采访旅途中捕捉的诗题,抒发诗人作为“新时代歌者”的情怀。
1962年,诗人在《南游未是草》组诗中,描绘了海港的生产建设新气象:
燕地冰封日,琼崖春雨天。
蓬瀛称岛国,沧海胜桑田。
浪起云龙动,船浮樯橹连。
登临渔港阔,长啸绕堤边。
诗人仅用颔联两句,把海岛琼崖淅淅春雨里,宽阔的渔港,繁忙的渔汛景象描绘了出来。1964年,邓拓到内蒙古参加华北局会议,他写了《包头旅次》一诗,诗中写道:
铜花铁水铸薪城,大漠醒时大厦成。
扬柳丛生添野趣,沧桑巨变畅心情。
人工更比天工巧,西市相沿东市名。
亘古流沙今可治,黄河指日看澄清。
诗人对大漠荒原上铁水奔流,大厦高耸的沧桑变异,对于人民巧胜天工的战绩伟业,由衷的赞颂。
与上述诗题不同的是,诗人从名胜古迹的披览观赏中,领悟出历史兴亡盛衰的哲理。诗句不是铺展生动的画面,而是着意于情致和意蕴的揭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文史古物的爱好,诗人每到一处,查阅地方志,实地考察,把对历史的感悟纳入诗题。这类诗篇著名的有《过东林书院》和《游高子止水》等。
东林书院是明代东林党人在同阉党斗争中创设的读书讲学的地方,他们主张读书同关心政治结合。邓拓在《事事关心》的杂文中,由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开去,谈到读书做学问同关心现实的关系,也是为人传诵的名篇。1960年,诗人在江苏无锡参观了东林书院旧址届,写诗感喟道;
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诗人从历史的启迪中领略到一个深邃的哲理;政治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斗争;历史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崎岖之路,而几年后,诗人惨遭迫害正应验了他的这句诗,联系诗人的另一诗句“字字痛心绝命辞”来看,更令人深思。
“每从史迹迷茫处,辄悟兴衰指顾间”(邓拓:《游龙首关》)。借客体物象生发主体意象,让诗意渗透着人生与历史的剖析,是诗人这类观光名胜古迹诗作的一个突出内容,既品评了历史人物,又由此留给启示人们的深刻涵蕴。由此,我们看到诗人的深沉幽思,也看到一个史学家和政论家思索社会人生的曲折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