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诗作谈片
邓拓同志是一位卓越的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政论家、杂文家,同时也是一位豪情洋溢,文采隽逸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凝重蕴藉、深邃绵邈、以凌云健笔抒发革命者战斗情怀,讴歌了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热爱之情,也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奋斗前行的光辉业绩。
早在邓拓从事革命活动之初,他用诗歌遣兴寄怀,表达一个热血青年幽愤深广的追求和向往。写于1929年的《别家》是邓拓一首较早的诗作。诗中写道:“空林方落照,残色染寒枝。血泪斑班湿,杜鹃夜夜啼。家山何郁郁,白日亦凄凄。忽动壮游志,昂头天柱地。”诗人描绘了在大革命失败后残酷的时局面前,革命青年选择着严峻的人生道路。一个接受了大革命洗礼的青年学生,在走向新征途时,壮怀激烈,昂扬奋进。1930年,邓拓来到上海就读于光华大学。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列宁经典著作,并从当时十分热烈的革命文学论争中汲取精神营养。是年,他写的《书城》一诗,描绘了身处酒肆洋场、刻苦攻读的情景。诗人以“不卜文章流海内,莫教诗酒误虚名”句自励,期望“得侔前辈追真意”,效尤前贤,追寻真理,用马列主义的烛光照亮生命之路。
正是在革命理论的武装和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邓拓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入了党并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白色恐怖,环境险恶,他曾两次被捕,在囹圄中惨遭铁窗斧钺之苫,但“去矣勿徬徨,人生几战场,廿年浮沧海,正气寄玄黄”,“一士死何妨”、“丹心永不磨”等句,抒发了革命者坚定乐观的信念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如果说在白色恐怖中从事地下工作,诗人之作主要是革命坚定信念的抒发,是身处逆境的革命者斗争意志的勖勉和激励,熔铸着诗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无憾的精神情操的话,当诗人投身到新的战斗中——来到晋察冀边区后,他的诗作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用灿烂的诗笔描绘新的生活和斗争,讴歌那些在严酷的斗争中担负着民族和历史重任的战友们,展现壮美而高尚的人生。
1938年晋察冀军区成立一周年纪念,诗人写了《一年》的诗;“血肉冰霜不计年,五台烽火太行烟。战歌匝地三军角,卫垒连珠万里天。北岳扬旌胡马怯,边疆复土祖鞭先。阵云翻向龙江日,响彻河山唱凯旋。”历史是一条纽带,连结着昨天、今天和明天,诗人希冀从现实“战歌匝地”、“卫垒连珠”的盛况,让人们缅怀艰辛的战斗,为了胜利的未来跃马扬旌、高唱凯旋。
当然,置身于艰苦的抗战斗争中,诗人带领《晋察冀日报》社在敌人的清剿袭扰中办报,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诗人不少篇章是描绘紧张报社生活和辗转奔袭的对敌斗争的。在这些洋溢着雄浑磅礴气势的诗篇中,诗人的激情和革命者的豪情互为辉映。《勖报社诸同志》一诗,描绘了紧张的“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的战斗生活,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开拓者生活的真实写照:“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启明星在望,抗敌气若虹。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文旗随战鼓,浩荡人关东。”
这一时期,作者还写有几首歌颂革命领袖的诗。同作者在理论宣传上的建树一样,他热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45年,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一时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称颂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俯视历史、笔力千钧地抒发了革命家的云水胸襟,但也有反动文人鼓噪诽谤。邓拓拜读原词后,和上一阕:“北斗南天,真理昭昭,大纛飘飘。喜义师到处,妖氛尽敛;战歌匝地,众志滔滔。故国重光,长缨在握,孰信魔高如道高?从头记,果凭谁指点,这等奇娆!当年血雨红娇,笑多少忠贤已屈腰。幸纷纷羽檄,招来豪气;声声棒喝,扫去惊骚!韬略无双,匠心绝巧,欲把河山新样雕。今而后,看人间盛事,岁岁朝朝。”诗人以雄浑奔放的笔触,歌颂了党和人民创造的抗战胜利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韬略无双、匠心绝巧”的革命领袖。
晋察冀时期,邓拓的诗歌是在战事频仍的斗争生活中,在紧张繁忙的编报之余写作的。他写诗多半是先打好“腹稿”,不知什么时候找到了纸笔,抄录下来。他去世后,留下了一些用台历卡、废信封等写的诗稿,可以看出诗人的习惯。这一时期,邓拓诗歌创作虽然在数量上不多,但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多是抒写自己的感受见闻,把严峻的政治时局和生活场景纳入诗题,以廓大雄浑的场面描绘出来。诗人丰富的知识和早年古典文化的熏陶,诗中常用一些典故,并恪守着格律诗规正整齐的句法,创造一种典雅沉雄的意境。
诗人创作态度的严谨和艺术爱好的专注,他对这种“取自由于法度之中”的律体诗风保持了下去。在建国后的诗歌创作中,他也是习惯于在严正的艺术形式中嵌注自己的诗的情感。
在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中,诗人为之奋斗了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心潮澎湃,诗兴勃发,他歌颂“凯歌吹落胡天月,京国长安羡政声”,“几番樽俎传青史,半载政声满燕京”的春明景和的气象。
人民当家做主人,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激发着诗人“毛锥动,彩云生”,“文章常助百家鸣”,然而,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总编辑,繁忙的编务工作,使他很少有暇写诗词发表。自五十年代后期,邓拓因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后,他离开了报社,一度冷落的诗歌创作才较为活跃起来。
从题旨来看,诗人在建国后的诗作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即兴感怀的诗,多是应酬和应约的急就章,其中不乏精粹之作,但如作者所说,无暇推敲,多是粗糙的。二是题画诗,三是旅游纪怀诗。这后两类的诗作留下了一个正直的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
1959年,诗人调离人民日报社,临别前写的《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寄托着一个风波生涯的文化战士、忠诚的知识分子的磊落情怀:“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在诗人的“题画诗”中,以丰富的知识,品评画意,指点史实,无论是今人画家新作,还是对古面收藏的鉴赏,诗人从中领悟艺术与人生的真谛。尤其是诗人与画家配合,创作了不少反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诗作。革命先烈、英雄劳模,丹青画幅上留下雄姿,经诗人题写佳句,相得益彰。自1958年后,邓拓曾给20多位新老画家的作品配诗。
1961年以后,邓拓犀利警辟、议论风生的《燕山夜话》搁笔,但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思考。除了继续写作《“三家村”札记》外,在一些诗作中渗透着诗人的对社会人生的曲折思索。
游历古代文化遗迹是诗人的业余爱好,“每从史迹迷茫处,辄悟兴衰指顾问。”诗人评点史迹、张扬古代志士仁人的气节风范,有些虽只言片语,警策居要,却是对历史的一些感悟和对现实的深思。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七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