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补三皇本纪太昊庖牺氏风姓其后裔当春秋
时有任宿须句颛臾
炎帝神农氏姜姓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
申吕囗为诸侯或分四岳当周室甫侯申伯为王贤
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盖圣人德泽广大故其
祚裔繁昌久长云
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嫘祖为
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嚣其二
曰昌意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元嚣之孙高辛是
为帝喾
左传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
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
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
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
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注
苍舒等
颛顼苗裔伯奋等帝喾苗裔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顽嚚不友是谓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囗氏有
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
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
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
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
恶名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
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
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注
帝鸿氏不才子
黄帝之裔少囗氏不才子金天之裔颛顼氏不才子
即鲧缙云黄帝时官名不才子即三苗国君
路史尧之长子监明蚤死监明之子封于刘朱又不
肖而弗获嗣其后丹房傅铸唐冀随郇栎函皆云尧
后之国
史记夏本纪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
氏以事孔甲
太史公赞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
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
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
正云
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
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
之纣
太史公赞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契为子姓其后分
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
目夷氏
列子殷汤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
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
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
太史公赞秦之先为蠃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
氏郯氏莒氏终黎民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
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
赵城为赵氏
左传襄公八年晋范宣子来聘季武子赋彤弓宣子
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
王以为子孙藏囗也先君守官之嗣也敢不承命君
子以为知礼
列子卫端木叔子贡子也藉先资累千金年六十弃
家散库一年尽不为子孙留财产散之一国及病无
药石之储死无瘗埋之所受施者相与反子孙之财
也
孔丛子记问篇孔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
意子孙不修将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
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闻其父析薪其子
勿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曰
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史记货殖传范蠡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
至巨万
甘茂传茂有孙曰甘罗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文信
侯言于始皇曰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
闻之愿召见使于赵
吴录齐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分
散汉祖定天下过齐求孟尝后得其孙陵国二人欲
复其封陵国兄弟相推莫适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
史记周本纪赞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
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
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石奋传奋归老于家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
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
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
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其执丧哀戚
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
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
子孙咸孝
李广传广为人长囗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
他人学者莫能及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
文学父义为燕郎中剌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
闵之是时昭帝富于春秋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
贤良文学问以得失时魏相以文学对策以为赏罚
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
身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
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光纳其言因擢
延寿为谏大夫
路温舒传温舒上封事以豫戒帝子及孙皆至牧守
大官
郦食其传汉十二年高祖举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
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
萧望之传望之八子至大官者育咸由育字次君少
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
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着材能除为功曹迁谒者
后至丞相咸字仲至大司农由字子骄为中散大夫
张汤传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击
乌桓还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
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光复问禹禹不能记曰皆有
文书光由是贤千秋以禹为不材叹曰霍氏世衰张
氏兴矣及禹诛灭而安世子孙自宣元以来为侍中
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
董仲舒传仲舒广川人也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
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立
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
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于定国传定国字曼倩东海人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郡法曹所决皆不恨为之生立祠其门闾坏父老方
共修之于公曰可高大门闾令容驷马高盖车我决
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
相孙永为御史大夫也
瑕丘公传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
为博士
翼奉传奉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
明而奉敦学不仕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后汉书杨震传震父宝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
年遁囗不知所处
注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
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堕于地下为蝼蚁所
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
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
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
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震卒葬于淮阴潼亭远近毕至先葬十余日有大鸟
高丈余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
郡以状上震五子长子牧富波相牧子奇灵帝时为
侍中帝常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于
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
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邓禹传禹曾孙香子女为桓帝后帝又绍封度辽将
军遵子万世为南乡侯拜河南尹及后废万世下狱
死其余宗亲皆复归故郡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
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
千石十四人列尉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
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樊宏传宏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
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
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
竟不许二十七年卒遗囗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
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
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
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
布万匹谥曰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子倏嗣帝
悼宏不已复封少子茂为平望侯樊氏侯者凡五国
明年赐倏弟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
甄宇传宇字长文北海安丘人也清静少欲习严氏
春秋教授常数百人建武中为州从事征拜博士稍
迁太子少傅卒于官传业子普普传子承承尤笃学
未尝视家事讲授尝数百人诸儒以承三世传业莫
不归服之建初中举孝廉卒于梁相子孙传学不绝
祭彤传彤子孙多为边吏者皆有名称
马严传严既为窦氏所忌遂不复在位及帝崩窦太
后临朝严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
窦融传融在宿卫十余年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穆
等遂交通轻薄属托郡县干乱政事以封在安丰欲
令姻戚悉据故六安国遂矫称阴太后诏令六安侯
刘旴去妇因以女妻之五年旴妇家上书言状帝大
怒乃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
独留融京师穆等西至函谷关有诏悉复追还会融
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赙送甚厚帝以穆不能修
尚而拥富赀居大第常令谒者一人监护其家居数
年谒者奏穆父子自失势数出怨望语帝令将家属
归本郡唯勋以泚阳主婿留京师穆坐赂遗小吏郡
捕系与子宣俱死平陵狱勋亦死洛阳狱久之诏还
融夫人与小孙一人居洛阳家舍十四年封勋弟嘉
为安丰侯食邑二千户奉融后和帝初为少府及勋
子大将军宪被诛免就国嘉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
会宗嗣万全弟子武别有传
赵熹传熹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
兼为人所患熹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
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
听
卓茂传初茂与同县孔休陈留蔡勋安众刘宣楚国
龚胜上党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时并名重当时
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后王莽秉权休去官归
家及莽篡位遣使赍元纁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
病杜门自绝光武即位求休勋子孙赐谷以旌显之
袁安传论注陈平为高祖谋臣出六奇叹曰我多阴
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以吾多阴谋祸也其后曾
孙掌以卫氏亲戚贵达愿得续封而终不得也
武帝末戾太子巫蛊事起邴吉为廷尉监时宣帝年
二岁坐太子事系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
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
杀之内者令郭穰至郡邸狱吉闭门扞拒曰他人无
辜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穰不得入还以闻上曰天使
之也因大赦天下曾孙赖吉得全宣帝立吉为丞相
未及封而病上忧吉不起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
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后吉病愈封博阳侯
薨子显嗣甘露中削爵为关内侯至孙昌复封博阳
侯传子至孙王莽败乃绝
鲍昱传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
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
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
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泚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
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
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怪
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
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
李固传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合之子也合在
术数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
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文籍结交英贤四方
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
公矣
虞诩传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
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流涕随之
尝称曰东海于公高其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
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
不为九卿邪故字诩曰升卿
阴识传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宣帝时阴
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神形见子方再
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至巨富田
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
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
而荐黄羊焉
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
请不能屈乃就候之庞公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
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
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
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
王良传良病归后连征不应光武幸兰陵遣使问良
所疾苦不能言对诏复其子孙邑中徭役卒于家
桓荣传荣子郁初荣受朱普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
繁长多过其实及荣入授显宗减为二十三万言郁
复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
曾孙彬并知名焉孙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
郭躬传躬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元和三年拜
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
多依矜恕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
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郎将者
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
顺帝时廷尉河南吴雄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
孤宦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土者
择葬其中丧事趋办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
雄不顾及子欣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
檀敷传敷补蒙令以郡守非其人弃官去家无产业
子孙同衣而出
董卓传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其子孙虽在髫龀
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李充传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充为陈海
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
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
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
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
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
子孙之计由是见非于贵戚
三国志周瑜传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
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引初拜兴业都尉妻
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
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
将军周瑜子引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
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
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
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
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
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
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
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
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
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
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而未久而其
引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
继为引归诉乞囗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
一呜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
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引年少初无功劳横授精
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引也而引恃此酗淫
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引
成就岂有已哉追引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
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
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
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
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引病死瑜兄子
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
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
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
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夏侯惇传惇薨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
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
胡质传蒋济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
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
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
王嗣传嗣绥集羌胡咸悉归服从姜维北征为流矢
所伤卒戎夷会葬赠送数千人号呼涕泣嗣为人美
厚笃至众所爱信嗣子及孙羌胡见之如骨肉或结
兄弟恩至于此
荀攸传攸长子缉有攸风早没次子适嗣无子绝黄
初中诏封攸孙彪为陵树亭侯邑三百户后转封丘
阳亭侯
邓艾传泰始元年晋室践祚诏邓艾比于求生遂为
恶者诚复不同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
令祭祀不绝九年诏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
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晋书庾峻传峻字山甫颍川鄢陵人也祖乘才学洽
闻汉司徒辟有道征皆不就伯父嶷中正简素仕魏
为太仆父道廉退贞固养志不仕牛马有踶啮者恐
伤人不货于市及诸子贵赐拜大中大夫峻少好学
有才思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老疾在家往
候之林尝就乘学见峻流涕良久曰尊祖高才而性
退让慈和泛爱清静寡欲不营当世惟修德行而已
鄢陵旧五六万户闻今裁有数百君二父孩抱经乱
独至今日尊伯为当世令器君兄弟复俊茂此尊祖
积德之所由也
慕容囗载记囗字宣英皝之第二子也初廆尝言吾
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既而生囗廆曰此儿骨相
不恒吾家得之矣
何遵传遵字思祖曾之子也子绥字伯蔚性傲东海
王越诛绥初曾侍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国家应天
受禅创业垂统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
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
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等必遇
乱亡也及绥死嵩哭之曰我祖其大圣乎
视连传视连既立以父忧卒不知政事不饮酒游田
临终谓其子视熊曰我高祖吐谷浑公尝言子孙必
有兴者永为中国之西藩庆流百世吾已不及汝亦
不见当在汝之子孙辈耳
谢安传元字幼度少为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
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元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曰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
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后
为郿令
世语咸宁中积射将军樊震为西戎牙门得见辞武
帝问震所由进震自陈曾为邓艾伐蜀时帐下将帝
遂寻问艾震具申艾之忠言之流涕先是以艾孙朗
为丹水令由此迁为定陵令次孙千秋有时望光禄
大夫王戎辟为掾永喜中朗为新都太守未之官在
襄阳失火朗及母妻子举室烧死惟子韬子行得免
千秋先卒二子亦烧死
小名录王右军在南丞相与书每叹子侄不令云虎
虎犊还其所知
九州志袁涣子准有隽才泰始中为给事中袁氏子
孙世有名位贵达至今
宋书蔡廓传廓子兴宗为左民尚书顷之转掌吏部
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自江夏王义恭以下咸加
秽辱唯兴宗以方直见惮不被侵媟尚书仆射颜师
伯谓议曹郎王囗之曰蔡尚书常免昵戏去人实远
囗之曰蔡豫章昔在相府亦以方严不狎武帝宴私
之日未尝相召每至官赌常在胜朋蔡尚书今日可
谓能负荷矣
谢景仁传景仁祖据太傅安第二弟景仁幼时与安
相及为安所知高祖尝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
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
名公孙也
胡藩传藩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藩第十四子遵
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高
祖以藩功臣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收杀之二
十四年藩第十六子诞世第十七子茂世率群从二
百余人攻破郡县杀太守桓隆之令诸葛和之欲奉
庶人义康值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讨平之诞世
兄车骑参军新兴太守景世景世弟宝世诣廷尉归
罪并徙远州干秀夺国世祖初徙者并得还
南齐书宗测传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少
退静不乐人间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欲游
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测长子官在
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
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赍
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
往庐山
谢超宗传超宗陈郡阳夏人也祖灵运宋临川内史
父凤元嘉中坐灵运事同徙岭南早卒元嘉末超宗
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德名誉解褐
奉朝请新安王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选补王国
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
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
东坡志林王僧虔居建康里马粪巷子孙皆笃实谦
和时人称马粪诸王为长者
梁书谢几卿传几卿陈郡阳夏人曾祖灵运宋临川
内史父超宗齐黄门郎并有重名于前代几卿幼清
辨当世号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
几卿不忍辞诀遂投赴江流左右驰救得不沈溺及
居父忧哀毁过礼服阕召补国子生齐文惠太子自
临策试谓祭酒王俭曰几卿本长元理今可以经义
访之俭承旨发问几卿随事辨对辞无滞者文惠大
称赏焉俭谓人曰谢超宗为不死矣
小名录司马皓字文叔河内温人也幼有至性十二
丁内艰水浆不入口殆将一旬梁帝见皓羸瘦谓其
父子产曰昨见罗儿伤其憔悴使人恻然便是不堕
家风有子矣罗儿皓小字
任昉字彦升乐安人文章之美冠绝一时官至太常
昉有四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俱小名并无学术坠
其家业刘孝标见昉诸子流离不能自振平生旧交
莫有收恤者西华冬月着葛被练裙路逢峻峻惕然
矜之乃广朱公叔绝交论刘溉见其论抵几于地终
身为恨
陈书高祖本纪高祖武皇帝讳霸先汉太丘长陈实
之后也世居颍川实元孙准孙生匡匡生达达为长
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
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锺斯运
徐陵传陵子俭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年二十一梁
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
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
魏书卢元传元子度世度世子渊闺门之礼为世所
推渊兄弟亡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
薄混秽为论者所鄙
刘囗传囗字延明敦煌人也隐居酒泉弟子受业者
五百余人号元处先生卒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
囗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
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
崔光奏曰臣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
前哲所尚思人爱树自古称美故乐平王从事中郎
敦煌刘囗着业凉城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
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
而令久沦皂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臣
职史敢冒以闻奏乞敕尚书推捡所属甄免碎役用
广圣朝旌善继绝敦化厉俗于是乎在四年六月诏
曰囗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
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陆俟传俟代人也长子多智有父风高宗见而
悦之谓朝臣曰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于父
矣
北齐书潘乐传乐薨子子晃嗣诸将子弟率多骄纵
子晃沈密谨囗以清净自居
邢卲传卲字子才子大宝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
不识字焉
周书于谨传谨字思敬有智谋朝廷凡有军国之务
多与谨决之谨亦竭其智能弼谐帝室加以年齿遐
长礼遇隆重子孙繁衍皆至显达当时莫与为比焉
李迁哲传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迁哲累世雄豪为
乡里所率服性复华侈能厚自奉养妾媵至有百数
男女六十九人缘汉千余里间第宅相次姬人之有
子者分处其中各有僮仆侍婢奄阍守之迁哲每鸣
笳导从往来其间纵酒饮燕尽生平之乐子孙参见
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审之
寇囗传囗字祖囗上谷昌平人也囗年齿虽迈而志
识未衰教授子孙必先礼典世宗尚儒重道特钦赏
之
隋书王长述传长述京兆霸城人也祖罴魏太尉父
庆远周淮州刺史长述幼有仪范年八岁周太祖见
而异之曰王公有此孙足为不朽
来护儿传护儿以功封荣国公子整骁勇善抚士众
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诸贼甚惮之为作歌曰长白山
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
荣公第六郎
杨素传素字处道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
未之知惟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每谓子孙
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牛弘传弘字里仁位右光禄大夫弘谓其诸子曰吾
受非常之遇荷恩深重汝等子孙宜以诚敬自立以
答恩遇之隆也
陆爽传爽子法言敏学有家风释褐承奉郎初爽之
为洗马尝奏高祖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
秋之义更立名字上从之及太子废上追怒爽云我
孙制名宁不自解陆爽乃尔多事扇惑于勇亦由此
人其身虽故子孙并宜屏黜终身不齿法言竟坐除
名
唐书魏征传征五世孙为宰相议事天子前他相
或委抑规讽惟谠切无所回畏宣宗尝曰名臣
孙有祖风朕心惮之
狄仁杰传仁杰族孙兼谟字汝谐及进士辟襄阳使
府刚正有祖风迁御史中丞帝曰御史台朝廷纲纪
卿梁公后当嗣家声不可不慎兼谟顿首谢
马璘传璘岐州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
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
曰使吾祖勋业堕于地乎
许敬宗传敬宗营第舍华僭至造连楼使诸妓走马
其上纵酒奏乐自娱嬖其婢因以继室假姓虞子昂
烝之敬宗怒黜虞奏斥昂岭外久乃表还咸亨初以
特进致仕仍朝朔望续其俸禄卒年八十一帝为举
哀诏百官哭其第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
陪葬昭陵太常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子荒侥女嫁
蛮落谥曰缪其孙彦伯诉思古有嫌诏更议博士王
福畤曰何曾忠而孝以食日万钱谥缪丑况敬宗忠
孝两弃饮食男女之累过之执不改有诏尚书省杂
议更谥曰蔡彦伯昂子也颇有文敬宗晚年不复下
笔凡大典册悉彦伯为之尝戏昂曰吾儿不及若儿
答曰渠父不如昂父后又纳婢谮奏流彦伯岭表遇
赦还累官太子舍人既与思古有憾欲邀击诸路思
古曰吾为先子报仇耳彦伯惭而止
杜黄裳传黄裳子胜字斌卿宝历初擢进士第宣宗
感章武旧事元和时大臣子若孙在者多振拔之帝
尝问胜胜具道黄裳首建宪宗监国议帝嘉叹拜给
事中欲倚为相为中人沮毁
王綝传綝字方庆以字显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
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业随皆散亡
韦思谦传思谦名仁约垂拱初封博县男同凤阁鸾
台三品转纳言辞疾不许诏肩舆以朝听子孙侍
白居易传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
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
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
掠美帝从之
宋璟传璟封广平郡公六子升尚浑恕华衡浑恕并
以赃败华衡亦皆坐贪得罪昆弟皆荒饮俳嬉而衡
最险悖广平之风衰焉
张嘉贞传嘉贞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
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
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
无是也引万年主簿韩朝宗为御史卒后十余岁朝
宗以京兆尹见帝曰陛下待宰相进退皆以礼身虽
殁子孙咸在廷张嘉贞晚一息宝符独未官帝惘然
召拜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赐名曰延赏
刘蕡传蕡字去华沈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太和二
年廷策第策官见蕡对嗟伏畏中官不敢取李邰上
疏言汉魏以来无与蕡比帝不纳及昭宗诛韩全诲
等罗上言蕡直言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
帝感悟赠蕡右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
王徽传徽曾祖择从昆弟四人曰易从朋从言从皆
擢进士第至凤阁舍人者三人故号凤阁王氏自是
讫大中时登进士者十八人位台省牧守者三十余
人徽有雅望拜宰相
杨弘礼传弘礼弟弘武弘武三子元亨元禧元祎元
禧为尚书舍奉御善医武后所信爱尝忤张易之易
之奏素在隋有逆节子孙不可供奉后乃诏素及兄
弟有子若孙不得仕京官及侍卫贬元亨睦州刺史
元禧资州刺史元祎梓州司马易之诛复任京官并
至刺史
崔珙传珙弟玙玙子远有文而风致整峻诸崔自咸
通后有名历台阁藩镇者数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
其曾王母长孙春秋高无齿祖母唐事姑孝每旦乳
姑一日病召长幼言吾无以报妇愿后子孙皆若尔
孝世谓崔氏昌大有所本云
贾敦颐传敦颐弟敦实历怀州刺史永淳初致仕病
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卒
年九十余
韦丹传丹字文明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宣宗与宰相
语元和时治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
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宣宗谓墀曰
丹有子否以宙对帝曰与好官乃拜侍御史
王廷凑传廷凑贱微时邺有道士为卜得干之坤曰
君将有土及得镇迎事甚谨复问寿几何子孙几何
答曰公三十年后当有二王已而廷凑立十三年死
盖廋文也景崇镕皆王廷凑尝使至河阳醉寝于路
有过其所者视之曰非常人也从者以告廷凑驰及
之问其故曰吾见君鼻之息左若龙右若虎子孙当
王百年家有大树覆及堂公兴矣及害弘正而树适
庇寝自廷凑讫镕凡百年
牛僧孺传僧孺子蔚字大章少擢两经又第进士由
监察御史为右补阙大中初屡条切政宣宗喜曰牛
氏果有子差慰人意
李叔明传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殁数
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令孤彰传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奏言彰将死籍上土
地兵甲遣诸子还第彰同时河朔诸镇传子孙熏灼
数代惟彰忠义奋发而长子建坐事幼子运无辜皆
窜死今通幸存惟陛下用之因授赞善大夫
锺传传传少射猎醉遇虎与斗虎搏其肩传亦持虎
不置会人斩虎然后免既贵悔之乃画搏虎状以示
子孙
张知謇传知謇敏且亮恶请谒求进士每敕子孙经
不明不得举
王锷传锷子稷长庆二年为德州刺史悉金宝媵侍
以行节度使李全略利其货因军乱杀稷纳其女为
媵开成中沧州节度使刘约奏稷子叔泰生五岁值
全略乱为郡人匿养得不死送叔泰京师文宗悯焉
诏授九品官使奉锷祀
郭子仪传子仪宅居亲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
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
馆不胜纪代宗不名呼为大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
二十年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
至问安但颔之而已
卫次公传次公为兵部侍郎故英公李绩大理卿之
孙皆以贫不得调次公召见曰子之祖勋在王府宁
限常格乎即优补而遣
李袭志传袭志弟袭誉字茂实为人严囗以威肃闻
居家俭厚于宗亲禄廪随多少散之以余资写书罢
扬州书遂数车载尝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遂至窭
乏然负京有赐田十顷能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
事之可以衣江都书力读可进求宦吾殁后能勤此
无资于人矣
柳公绰传公绰常曰吾囗官未尝以私喜怒加于人
子孙其昌乎
杜兼传兼家聚书至万卷署其末以坠鬻为不孝戒
子孙云
唐国史补杨氏自杨震号为关西夫子墓于潼亭至
今七百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
隋唐嘉话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
争尝与后反复辞色逾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
顾曰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名为
庶人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其
子预选有司皆曰徐公之子岂可拘以常调者乎
谈圃阳城既责归州路逢梁寿寿时贬化州分其子
孙一半在郓梁有幼子八岁孙三岁至潭州为知州
喻陟所逼家人数日环聚泣别至是梁奋然掷其子
于地其孙方挽衣不肯去梁掣其手而行雨中徒步
而出道路为之泣下
东观奏记上延英听政问宰臣白敏中曰宪宗迁座
景陵龙輴行次忽值风雨六宫百官尽避去惟有一
山陵使胡而长攀灵驾不动其人姓氏为谁为我言
之敏中奏景陵山陵使令狐楚上曰有儿否敏中奏
长子绪见任随州刺史上曰可任宰相否敏中曰绪
小患风痹不任大用次子绹见任湖州刺史有台辅
之器上曰追来翌日授考功郎知制诰到阙召充翰
林学士间岁遂立为相时人感叹敏中亮直无隐不
掩人于上
册府元龟权万纪为治书侍御史贞观四年正月奏
宇文智及受隋厚恩而蔑弃君亲首为弒逆人臣之
所同疾万代之所不原今其子乃任千牛侍卫左右
请从屏黜以为惩戒制可
大唐新语杨昉为左丞时宇文化及子孙理资荫朝
廷以事隔两朝且其家亲族亦众下所司理之昉判
曰父弒隋主子诉隋资生者犹配远方死者无宜更
叙时人深赏之
南唐近事严求微时为阳邑吏阳宰器之待以宾礼
每曰卿当自爱他日极人臣之位吾不复见卿之贵
幸以遗孤留意期年严登公辅宰殁既久其子理遗
命候谒严门严赠担石束帛而已其子慊怀而退严
不甚顾密遣家人黄金数十斤伺于逆旅间谢之
曰非阳宰之子乎相君使奉金以备行李又荐一官
地宅仆马毕为之置其子他日及门致谢严曰聊以
报尊府君平昔之遇耳一见后终身谢绝焉
闻见前录伪蜀孟昶以降王入朝舟过眉州湖渡
一宫嫔有孕昶出之祝曰若生子孟氏尚存也后生
子今为孟氏不绝
宋史王全斌传全斌曾孙凯字胜之祖审钧常为永
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
结客日驰猎南山下以践蹂民田捕至府时寇准守
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全斌取蜀有劳而审钧以
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
王超传超子德用德用诸子中咸融最钟爱晚年颇
纵之多不法后更折节自饬官至左藏库使眉州防
御使
包拯传拯性峭直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
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
孙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
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
之繶死后取媵子归名曰綖
崔彦进传彦进频立战功然好聚财货所至无善政
没后诸子争家财有司摄治太宗召见为决之谓左
右曰此细务朕不宜亲临但以彦进尝任节制不欲
令其子辱于父耳
王应麟传应麟字伯厚知徽州其父撝尝守是郡父
老皆曰此清白太守子也摧豪右省租赋民大悦
刘温叟传温叟立朝有德望清介苦节太祖再三赏
叹雍熙初子照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
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照以温叟对太宗愀
然召宰相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照当得何官
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
朝庶足示劝擢照太子右赞善大夫
杨业传业子延昭延昭子文广治平中议宿卫英宗
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
厢都指挥使
荆罕儒传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
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厚
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梁适传适字仲贤翰林学士颢之子也少孤尝辑父
遗文及所自着以进真宗曰梁颢有子矣
胡宿传宿子宗炎从子宗愈宗回胡氏自宿始大及
宗愈仍世执政其后子孙至侍从九卿十数遂为晋
陵名族
孙瑜传瑜字叔礼使契丹入辞仁宗访其家世谓曰
卿孙奭子邪奭大儒也久以道辅朕因面赐金紫始
奭之亡朝廷录其子孙时瑜之子为诸孙长瑜曰吾
忍因父丧而官吾子乎以兄之孤上之
张浚传浚子杓迁湖北提举常平奏事帝大喜谕辅
臣曰张浚有子如此
郑樵传樵字渔仲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谓子孙曰
吾为汝曹获良产矣
王审琦传审琦子承衍字希甫尚秦国贤穆公主克
臣第景佑进士仁宗阅其文顾侍臣曰贤穆有孙登
科可喜也
向拱传拱字星民封秦国公咸平初真宗闻拱之后
有寒馁流离者录其孙怿为国子助教
王彦超传彦超封邠国公表求致仕既得请尽斥去
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卒年七十初彦
超将致政每戒诸子曰吾累为统帅杀人多矣身死
得免为幸必无阴德以及后汝曹勉为善事以自庇
及卒诸子果无达者宣化门内有大第园林甚盛不
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孙克从咸平元年进士及第
亦止于州县
吕蒙正传蒙正字圣功至道初以右仆射出判河南
府兼西京留守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
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
陆万友传万友始业圬镘既贵达不忘本以银为圬
镘器数千事示子孙
宋珰传珰性清简历官三十年未尝问家事惟聚书
以贻子孙且曰使不忘本也
慎知礼传知礼子从吉工医术子孙登仕者甚众第
进士升朝曳朱绂数人
李迪传迪子东之东之子孝基字伯始进士高第唱
名至墀下仁宗顾侍臣曰此李迪孙邪能世其家可
尚也
刘敞传敞尝得先秦彝鼎数十铭志奇奥皆案而读
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孙以
此蒸尝我
赵逢龙传逢龙字应甫寡嗜欲或问何以裕后逄龙
笑曰吾忧子孙学行不进不患其饥寒也
赵汝愚传汝愚子九人崇宪其长子也字履常淳熙
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时汝愚侍立殿上降再拜以
谢孝宗顾近臣曰汝愚年几何已有子如此越三年
复以进士对策擢甲科上谓执政曰此汝愚子岂即
前科取应第一人者邪
刘挚传挚字莘老教子孙先行实后文艺每曰士当
以器识为先
厚德录曹彬侍中攻金陵垂克忽称疾不视事诸将
来问疾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愈惟诸公共发诚心
自誓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
誓明日称愈及克金陵城中皆按堵如故曹翰克江
州忿其久不下屠戮无遗彬之子孙贵盛至今不绝
翰卒未三十年子孙有乞丐于海上者矣
闻见前录韩参政亿李参政若谷王丞相随未第时
同于嵩山法王寺读书有一男子自言善相曰王君
宰相才也韩李二君皆当为执政王君官虽高子孙
不及韩李二君之盛后韩参政之子绛缜皆为宰相
维为参知政事李参政之子淑领三院学士有文名
两家曾孙官学至今不衰王丞相之后微矣异哉韩
参政之孙宗师侍郎云
清波杂志王晋公佑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令自立
何必田宅置之徒使争财为不义耳尝以百口保符
卿无异志乃植三槐于第中便座谓其子必有任公
台者文正公其子也
癸辛杂识倪文节为吾乡一代名流常与秀邸为邻
颇有侵越地界之争常为之语云住场好不如肚肠
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盖有为而发也或议其有窖
藏之僻然余未敢以为信既而子孙有分析窖藏不
平之讼颇为前人之辱余始疑而终未敢以为信也
后纳一婢乃自其孙所来备言其事云一日骤雨堂
屋舍漏水壅不泄遂呼圬者疏整之得大箧于檐溜
中轝下视之皆黄白也或窖于墙壁间凡数处以此
兴词数年不已尽为刻木辈所有正不救子孙之贫
也悲夫
或谓停父母之丧久而不葬者则其子孙每岁缩小
近见钱达可康自修二子之事皆然此其事也
容斋三笔杜诗云大贤之后竟陵迟荡荡古今同一
体乃赠狄梁公曾孙者至云飘泊岷汉干谒王侯则
衰微可知矣近见余干寓客李氏子云本朝三李相
文正公昉文靖公沆文定公迪皆一时名宰子孙亦
相继达宦然数世之后益为萧条又经南渡之厄今
三裔并居余干无一人在仕版文定濮州之族今有
居越者虽曰不显犹簪缨仅传而文正文靖无闻可
为太息
委巷丛谈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
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巧甚详然
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
报如此
山堂肆考丁度字公雅祖顗尽其家资以置书至八
千卷且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度力
学有守登服勤词学科
王氏汇苑陈元用家极富性善聚书而不置业或问
之公曰有好子孙不用置田必能自置也无好子孙
虽广置庄田必不能守也后三孙野周佐樊并以文
章致大名而隐居清贫自守曰无忘先人之训
容斋续笔唐人功名富贵之盛未有出郭汾阳之右
者然至其女孙为宪宗正妃历五朝母天下终以不
得志于宣宗而死自是支冑不复振及本朝庆历四
年访求厥后仅得裔孙元亨于布衣中以为永兴军
助教欧阳公知制诰行其词曰继绝世褒有功非惟
推恩以及远所以劝天下之为人臣者焉况尔先王
名载旧史勋德之厚宜其流泽于无穷而其后裔不
可以废往服新命以荣厥家且以二十四考中书令
之门而需一助教以为荣吁亦浅矣乃知世禄不朽
如春秋诸国至数百年者后代不易得也
老学庵笔记陈无己子丰诗亦可喜晁以道集中有
谢陈十二郎诗卷是也建炎中以无己故特命官李
邺守会稽来从邺作摄局邺降敌丰亦被系累而去
无己之后遂无在江左者丰亦不知存亡可哀也
栾城遗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颍昌首尾九年未尝
暂去侍侧见公终日燕坐之余或看书籍而已世俗
药饵玩好公漠然忘怀一日因谓籀讲庄子二三段
讫公曰颜子簟瓢陋巷我是谓矣所闻可追记者若
干语传诸笔墨以示子孙
挥麈后录李撰字子约毗陵人曾文肃在真定李为
教授家素穷约夫人尝招其母妻燕集时有武官提
刑宋者妻亦预席宋妻盛饰而至珠翠耀目李之姑
妇所服浣衣不洁清各携其子俱来宋之子眉目如
画衣装华焕李之子蠢甚然悉皆弦诵如流左右共
哂之夫人笑曰教授今虽贫诸郎俱令器它时未易
量提刑之子虽楚楚其服但趋走之才耳子约五子
四登科三人至侍从二人为郎弥绘弥大弥性弥逊
弥正也宋之子浚止于合门祗候果如夫人之言
金史赵隇传隇卒后十余年隇子孙司徒张通古子
孙皆不肖淫荡破赀产卖田宅世宗闻之诏曰自今
官民祖先亡没子孙不得分割居第止以嫡幼主之
毋致鬻卖仍着于令
耨温敦思忠传思忠为行台尚书丞赞谟为行台
参知政事两人交恶思忠因构谟杀之大定二十年
诏复乌林答赞谟官爵上谓宰臣曰赞谟忠实刚毅
虽古人无以过与思忠有隙遂劝海陵杀之今思忠
子孙皆不肖亦阴报也
奔睹传昂本名奔睹睦于兄弟尤善施予其亲族有
贫困者必厚给之至于茵帐衣衾器皿仆马之属常
预设于家即命驾相就为具欢乐终日尽以遗之即
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孙计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
其能立耳何至为子孙奴耶君子以为达
元史木华黎传脱脱父撒蛮卒年仅一十有七脱脱
幼既失怙其母孛罗海笃意教之孜孜若恐不及稍
长直宿卫世祖复亲诲导尤以嗜酒为戒既冠仪观
甚伟喜与儒士语每闻一善言善行若获拱璧终身
识之不忘至元二十四年从征乃颜帝驻驿于山巅
旌旗蔽野鼓未作候者报有隙可乘脱脱即擐甲率
家奴数十人疾驰击之众皆披靡不敢前帝望见之
大加嗟赏遣使者劳之且召还曰卿勿轻进此寇易
擒也视其刀已折马已中箭矣帝顾谓近臣曰撒蛮
不幸早死脱脱幼朕抚而教之常恐其不立今能如
此撒蛮可谓有子矣遂亲解佩刀及所乘马赐之
博尔忽传博尔忽子脱欢有拓地功子失烈门镇侥
外从征六诏等城殁于兵子月赤察儿性仁厚勤俭
事母以孝闻资貌英伟望之如神世祖雅闻其贤且
闵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见帝见其容止端重奏对详
明喜而谓曰失烈门有子矣
唐仁祖传仁祖字寿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
以唐为氏仁祖少颖悟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
初诏诸贵冑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
邪聪明无疑也
布鲁海牙传布鲁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
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
故子孙皆姓廉氏后或奏廉氏仕进者多宜稍汰去
世祖曰布鲁海牙功多子孙亦朕所知非汝当预大
德初赠仪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国公谥孝懿子希
闵希宪希恕希尹希颜希愿希鲁希贡希中希括孙
五十三人登显仕者代有之
合剌普华传合剌普华为广东都转运盐使遇剧贼
欧锺且战且行众寡不敌为所执不屈遇害后赠户
部尚书守忠全节功臣谥忠愍子二人偰文质越伦
质偰文质官至吉安路达鲁花赤赠宣慰安远功臣
礼部尚书追封云中郡侯谥忠襄子六人偰玉立偰
直坚偰哲笃偰朝吾偰列篪皆第进士偰哲笃官至
江西行省右丞以文学政事称于时越伦质子善着
偰哲笃子偰百僚逊善着子正宗阿儿思兰皆相继
登第一门世科之盛当时所希有君子盖以为其忠
义之报云
辍耕录秀之斜塘有故宋大姓居焉家富饶田连阡
陌宗族虽盛衍而子孙多不肖祖父财产废败罄尽
郡人金方所谈辞滑稽为赋诵好嫚戏因摭其事成
近体一律云兴废从来固有之尔家忒煞欠扶持诸
坟掘见黄泉骨两观番成白地皮宅眷皆为撑目兔
舍人总作缩头龟强奴猾干欺陵主说与人家子弟
知夫兔撑目望月而孕则妇女之不夫而囗也其家
有道观二所语虽鄙俚然为人后者见此宁不知惧
也哉
明外史许存仁传存仁父谦受学于金履祥学者称
白云先生太祖克金华访求谦后召存仁与语大悦
命入傅诸子
镇国中尉谋传谋字郁仪好学敦行病革犹与
诸子说易子八人皆贤而好学人以元凯目之
商辂传辂字弘载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
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
天之报公厚也
樊莹传莹字廷璧性果介课子孙以素业农月尝坐
篮舆戴笠命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故其后人率教无不愿朴力学者
明盛事庆成王生一百子俱长成自长子袭封外余
九十九人囗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
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
按
明外史王名奇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