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给谏部
4727000000024

第24章 名臣列传(19)

明二

徐文溥

按明外史本传文溥字可大开化人正德六年进士

授南京礼科给事中劾尚书刘樱都御史李士实侍

郎吕献大理卿茆钦而请召还致仕尚书孙交傅珪

时论以为当宁王宸濠求复护卫文溥抗疏曰曩因

宁藩不靖英庙革其护卫屯田及逆瑾乱政重贿谋

复瑾既伏诛陛下文革之正欲制以义而安全之耳

乃曰驱使乏人夫宴居深邃靡征讨之劳安享尊荣

无居守之责何所用而乏人且王暴行大彰剥削商

民挟制官吏招诱无赖广行劫掠致舟航断绝邑里

萧条万民莫不切齿及今止之犹恐不逮顾可纵之

加恣假翼于虎乎贡献本有定制乃无故驰骋飞骑

出入都城伺察动静况今海内多故天变未息意外

之虞实未易料宜裁以大义勿徇私情罪其献谋之

人逐彼侦事之使宗社幸甚时宸濠广结权幸威行

中外疏入人咸危之帝但责其妄言而已未几疏请

择建储贰不报十年四月复率诸给事中上疏曰顷

因灾异礼部奏请修省伏读圣谕谓事关朕躬者皆

已知之臣惟兹一念之诚足以孚上帝迓休命矣虽

然知之非艰行之维艰陛下诚能经筵讲学早朝勤

政布宽恤以安人心躬献享以重宗庙孝养慈闱敬

事苍昊舍豹房而居大内远嬖幸而近儒臣禁中不

为贸易皇店不以罔财还边兵于故伍斥番僧于外

寺毋昵俳优尽屏义子马氏已醮之女弗留乎后宫

马昂枭獍之族立夺其兵柄停诸路之织造罢不急

之土木汰仓局门户之内官禁水陆舟车之进奉出

留中奏牍以达下情省传奉囗员以慎名器则陛下

所谓事关朕躬非徒知之且一一行之而不转祸为

福者未之有也报闻初帝听中官崔瑶史宣刘琅于

喜诬奏先后逮知府翟唐部曹王銮王瑞之御史施

儒张经等既又入中官王堂谮下佥事韩邦奇狱文

溥言朝廷刑威所及乃在奄侍一言旗校绎络于道

涂搢绅骈首于狴犴远近震骇上下屏气向一瑾乱

政于内今数瑾纵横于外乞并下堂法司且追治瑶

等诬罔罪帝不听遂引疾去世宗即位廷臣交荐起

河南参议未几以念母乞归抚按请移近地便养乃

改福建寻迁广东副使上言十事多涉权要恐贻母

忧复引疾归行至玉山卒

陈鼎

按明外史张文明传陈鼎字大器其先宣城人高祖

尚书迪死建文帝难子孙戍登州卫遂占籍焉鼎举

弘治末进士正德四年授礼科试给事中镇守河南

中官廖堂福建人也弟鹏之子铠冒籍中河南乡试

物议甚沸畏堂莫敢言鼎独上章发其谬铠遂除名

堂鹏大恨会流寇起鼎陈弭盗机宜堂令权幸激帝

怒下之吏部拟谪汉州判官不许谓鼎前籍平江伯

赀产附刘瑾增估物价疑有侵盗下诏狱掠治尚书

杨一清救之乃斥为民世宗立复故官迁河南参议

妖人马隆等为乱鼎督兵讨平之改陕西副使擢浙

江按察使廉介正直不通私谒召为应天府尹未任

戴铣

按明外史本传铣字宝之婺源人弘治九年进士改

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数有建白久之以便养调南

京户科武宗嗣位偕同官请囗六科检详弘治间所

行进贤退奸节财训兵重祀慎刑救灾恤困诸大政

备录进览凡裁决机务悉以为准报闻逾月言四方

岁办多非土产劳费滋甚宜蠲其所无又请勤御经

筵俾密勿大臣从容察询以稽进益既乃与给事中

李光翰徐蕃牧相任惠徐暹奏留刘健谢迁且劾中

官高凤遂逮系诏狱廷杖除名复列之奸党世宗立

铣已卒赠光禄少卿

李光翰

按明外史戴铣传李光翰新乡人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正德改元灾异求言公疏劾太

监苗逵高凤李荣及保国公朱晖帝不省既削籍归

后起台州知府与徐蕃同举治行卓异寻卒

徐蕃

按明外史戴铣传徐蕃泰州人弘治六年进士授南

京礼科给事中十七年劾南京大寮三人武宗嗣位

复先朝所汰诸囗费蕃等力争不纳后起江西参议

从都御史陈金讨平东乡寇嘉靖时累官工部右侍

牧相

按明外史戴铣传牧相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

南京兵科给事中公疏请罢礼部尚书崔志端等孝

宗特御便殿召咨阁臣皆留任正德元年奉命与御

史吕镗覆南京御马分给营军极陈冒滥之弊及中

官李棠扞诏旨营私罪不纳至是罢归授徒养母后

复官擢广西参议相已前卒

任惠

按明外史戴铣传任惠滦州人弘治九年进士武宗

立由行人擢南京吏科给事中尝谏佚游语切直后

起山东佥事未任卒

徐暹

按明外史戴铣传徐暹历城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武

宗即位擢南京工科给事中正德改元暹等因灾异

上言七事且请斥英国公张懋尚书张升等撤诸添

注内官明正张瑜刘文泰用药失宜致囗先帝太监

李兴擅伐陵木新宁伯谭佑侍郎李鐩同事不举之

罪帝下之所司后起山西佥事进副使平巨盗混天

王民颂之卒官当孝宗时南北台谏率皆得人进言

多听纳迄武宗初言路犹以名节自励铣等六人有

阙辄联署以谏大端指斥奄竖故并遭黜逐

按明外史本传字惟馨涪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

户科给事中外戚庆云寿宁二侯令家人以轻赀易

盐引侵牟商利历陈五害不听已论文选郎张彩

颠倒铨政尚书马文升为辨乃已武宗践阼未数月

渐改孝宗之政疏谏曰先帝大渐召阁臣刘健李

东阳谢迁于榻前托以陛下今梓宫未葬德音犹存

而政事多乖号令不信张瑜刘文泰方药弗慎致先

帝升遐不即加诛容其奏辨中官刘琅贻害河南宜

按治仅调之蓟州户部奏汰囗员兵部奏革传奉疏

皆报罢夫先帝留健等辅陛下乃近日批答章奏大

率以恩侵法以私揜公是阁臣不得与闻而左右近

习阴有干预矣愿遵遗命信老成政无大小悉咨内

阁庶事无壅蔽权不假窃报闻正德元年吏部缺尚

书廷议归刘大夏御史王时中疏侵之极言其谬

部议无所是非帝遂诏挟私妄言者必罪语若向

实以钳言官口也孝宗在位时深悉内臣出镇之害

所用皆慎选刘瑾等窃柄尽召还之代以其党言

用新人不若用旧人犹养饥虎不若养饱虎不听寻

与给事中张文等极言时政缺失忤旨停俸三月刘

健谢迁去位与刑科给事中吕翀各抗章乞留语

侵瑾兵科都给事中艾洪亦劾中官高凤侄得林营

掌锦衣卫诸疏皆传至南京为协同守备武靖伯赵

承庆所得应天尹陆珩录以示诸僚兵部尚书林瀚

闻而太息于是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各具疏

言健迁顾命元臣不宜去国陛下新政之初奈何晏

朝废学与六七内臣日游宴驰射瑾等大怒尽逮铣

彦徽等下诏狱鞫治并翀洪俱廷杖削籍词连承

庆瀚珩亦皆得谴承庆停半禄闲住瀚珩贬秩调外

任既而列健迁等五十余人为奸党及翀洪并预

焉瑾败起金华知府举治行卓异未及迁辄告归

嘉靖初起知长沙迁江西副使卒御史范永奎讼于

朝特予祭葬

吕翀

按明外史刘传吕翀广信永丰人弘治十二年进

士授刑科给事中其请留健迁言二臣不可听去者

有五孔子称孟庄子之孝以不改父之臣为难二臣

皆先帝所简以遗陛下今陵土未干无故罢遣何以

慰在天之灵不可一也二臣虽以老疾辞实由言违

计沮不得其职而去陛下听之亦以其不善将顺非

真有意优老也在二臣得去就之义在陛下有弃老

成之嫌不可二也今民穷财殚府藏虚罄水旱盗贼

星象草木之变迭见杂出万一祸生不测国无老成

谁与共事不可三也自古刚正者难容柔顺者易合

二臣既去则柔顺之人必进将一听陛下所为非国

家之福不可四也书曰无遗寿健等谙练有素非

新进可侔今同日去国天下后世将谓陛下喜新进

而厌旧人不可五也帝不听既削籍归后起云南佥

事迁四川副使修成都江堰以资灌溉水利大兴嘉

靖初卒

艾洪

按明外史刘传艾洪滨州人弘治九年进士擢兵

科给事中多所弹劾丰采凛然武宗立因巡视京营

给事中葛嵩言诏清核腾骧诸卫及在京七十二卫

军嵩剔抉无所徇积弊大革营帅朱晖张伟及中官

魏兴萧寿等挠之嵩抗论洪亦率同官屡疏争竟不

能得正德元年春又劾英国公张懋怀宁侯孙应爵

新城伯谭佑彭城伯张信并请斥陕西镇监刘云蓟

州镇监刘琅不听云召为南京守备乞以其养子伟

为锦衣千户洪复率同官劾之事乃寝洪在兵科久

谏疏多可称后起官终福建左参政

葛嵩

按明外史刘洍传葛嵩字锺甫无锡人弘治十二年

进士由行人擢礼枓给事中孝宗时阅蓟州军储核

贵戚所侵地归之民及武宗之初遂以厘营弊力抗

权幸既又请出先朝宫人罢驰骋射猎因劾魏国公

徐已又偕九卿请诛奄竖瑾乃斥为奸党罢归

石天柱

按明外史本传天柱字季瞻岳池人正德三年进士

当除给事中吏科李宪请如御史例试职一年乃授

户科试给事中时禁臣下毋得以天名去之而名柱

后乃复故干清宫灾言今日外列皇店内张酒馆宠

信番僧从其鬼教招集边卒袭其衣装甚者结为昆

弟无复尊卑数离深宫驰驱郊外章疏置之高阁视

朝月止再三视老成为赘疣待义子以心腹时享不

亲慈闱罕至不思前星未耀储位久虚既不常御宫

中又弗预选宗室何以消祸本计久长哉屡迁工科

都给事中十一年都督马昂进其女弟已有娠帝嬖

之甚中外忧之天柱率同官抗论累旬未报乃合辞

上疏曰臣等请出孕妇未蒙进止窃疑陛下之意将

遂立为己子与秦以吕易嬴而嬴亡晋以牛易马而

马灭彼二君者特出不知致堕奸计谓陛下亦为之

耶天位至重神明之冑尚不易负荷而况么么之子

借使以陛下威力成于一时异日诸王宗室肯坐视

祖宗基业与他人乎内外大臣肯俯首立于其朝乎

望急遣出以清宫禁消天下疑卒不报泰山有碧霞

元君祠中官黎鉴请收香钱为修缮费诏许之天柱

言祀典惟有东岳神无所谓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礼

不可许明年四月诏毁西安门外鸣玉积庆二坊民

居有所营建天柱等疏争帝皆不省是年帝始巡游

塞外营镇国府于宣府天柱率同官力谏采木侍郎

刘丙郎中伍全袁经主事刘希龙忤督工内官刘养

为所劾天柱等救之全等得薄罚孝贞纯皇后将葬

帝假启土为名欲复巡幸天柱念帝盘游无度廷臣

虽谏帝意不回思所以感动之者乃刺血草疏曰臣

窃自念生臣之身者臣之亲也成臣之身者累朝之

恩也感成身之恩欲报之于陛下者臣之心也因刺

臣血以写臣心明臣愚忠冀陛下怜察数年以来星

变地震大水奇荒灾异不可胜数而陛下不悟祸延

太皇太后天之意欲陛下居衰绖中悔过自新以保

大业也尚或不悟天意或几乎息矣丧礼大事人子

所当自尽陛下于太皇太后未能尽孝则群臣于陛

下必不能尽忠不忠将无所不至猝有变故人心瓦

解矣夫大位者奸之窥也昔太康田于洛汭炀帝行

幸江都皆以致败可不鉴哉方今朝廷空城市空仓

廪空边鄙空天下皆知危亡之祸独陛下不知耳治

乱安危在此行止此臣所痛心为陛下惜复昧死为

陛下言也凡数千言当天柱刺血时恐为家人所阻

避居密室虽妻子不知既上即易服待罪闻者皆感

怆而帝不悟也逾月兵部尚书王琼欲因哈密事杀

都御史彭泽廷臣集议琼盛气以待众不敢发言天

柱与同官王爌力明泽无罪乃得罢为民琼怒取中

旨出两人于外天柱得临安推官世宗即位召复旧

职迁大理丞未几卒久之子忠请恤特予祭

汪元锡

按明外史本传元锡字天启婺源人正德六年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陕西镇守中官廖鸾

族子铠冒功为锦衣千户随鸾于陕元锡争之言铠

父鹏乱中州不可使铠复乱陕右乞征还鸾置铠父

子于理偏头关之捷录功太滥偕同官言太监张忠

总兵官刘晖等不宜赏湖广镇守太监杜甫请巡历

所部帝许之元锡等据祖制力争帝幸昌平宣府大

同元锡偕同官邢寰累疏谏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

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

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安远侯柳文镇湖

广奏携参随七十余人元锡乞寝所奏车驾还京以

应州之捷大赉文武群臣元锡等言是役杀边民无

算六军多伤今君臣欣喜交贺而军民系贼庭南向

号哭臣等何忍受赐中旨以纳粟都指挥马昊守备

仪真复遣内官分守潼关山海关驾又幸大喜峰口

欲招三卫花当把儿孙元锡等皆抗章谏帝欲南幸

舒芬黄巩切谏得罪给事御史遂不敢争及帝将亲

征宸濠元锡复谏沮宸濠就执元锡寰偕六科驰疏

请回銮十五年帝在南京元锡等复屡申前请且言

供亿繁费使牒旁午奸宄冒官校少女充离宫陛下

不以宗社为重专事游逸岂能长保天下语甚危切

中旨以内官晁进杨保分守兰州肃州元锡等言二

州逼强寇不可增官守累军民群小不悦矫旨责之

诏改团营西官厅为威武团练营以朱彬朱泰等提

督之别择地为团营教场元锡言拓地则扰居民兴

工则费财力以朝廷自将之军而彬等概加提督则

僭名分不从会帝崩事已世宗既位疏言都督郄永

以不附江彬下狱宜释而用之锦衣都指挥郭鳌等

十人皆彬党宜下狱治咸报可张锐许泰系狱帝忽

宥其死元锡争不听屡迁至太仆卿嘉靖六年帝以

李福达狱下三法司于理元锡不能平有后言闻于

张璁并下狱夺职后用荐起故官历户部左右侍郎

致仕卒寰黄梅人正德三年进士数言事有直声

吕经

按明外史本传经字道夫陕西宁州人正德三年进

士授礼科给事中九年干清宫灾经上疏极论义子

番僧边帅之害屡迁吏科都给事中复极论马昂女

弟入宫事且引吕不韦为鉴又劾方面最贪暴者四

人群小咸恶遂谪为蒲州同知又以事忤中官黄玉

诬劾系狱世宗即位擢山东参政嘉靖十三年累官

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故事每军一佐以余丁三每

马一给牧地五十亩经损余丁之二编入均徭册尽

夺牧地还官又役军筑边墙督趣过当诸军入经府

乞罢役都指挥刘尚德叱之不退经呼左右搒诉者

卒遂争殴尚德经窜花马寺幽室中乱卒遂毁府门

火均徭册搜得经裂其冠裳执副都司署帝诏经还

朝都指挥袁璘将囗诸军草价为办装卒复执经裸

而置之狱寻揭标于经与璘之首游遍诸城门且行

且批其颊胁镇守中官王纪等奏经十一罪帝逮经

乱卒复置官校于狱久之始解经下诏狱谪戍茂州

数年释还隆庆初复官卒乱卒为曾铣所定见铣传

孙懋

按明外史本传懋字德夫慈溪人正德六年进士授

浦城知县擢南京吏科给事中御史张经宁波知府

翟唐忤奄人被逮懋偕同官论救织造太监史宣诬

主事王銮知县胡守约下诏狱懋言宣妄言御赐黄

棍听挞死官吏胁主簿孙锦死今又诬守职臣乞治

宣罪还銮守约故任未几复偕诸给事言臣等屡建

白不择可否一概留中万一奸人阴结党类公行阻

遏朝有大事陛下不闻大臣不知祸可胜言皆不报

已又劾罢盐法侍郎薛章请黜太仆少卿马陟留御

史徐文华召还谢迁韩文孙交张原周广高公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