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
商书仲虺之诰
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蔡
传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师而能成者虽生知
之圣亦必有师焉后世之不如古非特世道之降
抑亦师道之不明也
礼记
学记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
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
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
注
操缦杂弄博依广譬喻也兴喜也歆也藏谓怀
抱之四时之教各有正业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
诗书春诵夏弦之类是也退而燕息必有燕居之
学即如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是也弦也诗也礼
也此时教之正业也操缦博依杂服此退息之居
学也凡为学之道贵于能安安则心与理融而成
熟矣然未至于安则在乎为之不厌而不可有作
辍也操缦操弄琴瑟之弦也初学者手与弦未相
得故虽退息时亦必操弄之不废乃能习熟而安
于弦也诗人比兴之辞多依托于物理而物理至
博也故学诗者但讲之于学校而不能于退息之
际广求物理之所依附者则无以验其实而于诗
之辞必有疑殆而不能安者矣杂服冕弁衣裳之
类先王制作礼各有服极为繁杂学者但讲之于
学而不于退息时游观行礼者之杂服则无以尽
识其制而于礼之文必有仿佛而不能安者矣兴
者意之兴起而不能自己者艺即三者之学是也
言退息时若不兴此三者之艺则谓之不能好学
矣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之时必有正业则
所习者专而志不分息焉游焉之际必有居学则
所养者纯而艺愈熟故其学易成也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
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
此之谓乎
陈
注
承上文而言藏修游息无不在于学是以安亲
乐信虽离师友亦不畔于道也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
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
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
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陈
注
呻吟讽之声也占视也毕简也讯问也言今之
教人但吟讽其所占视之简牍不能通其蕴奥乃
多发问辞以讯问学者而所言又不止一端故云
言及于数也不顾其安不恤学者之安否也不由
其诚不肯实用其力也不尽其材不能尽其材之
所长也夫多其讯而言及于数则与时教必有正
业者异矣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则与退
息必有居学者异矣惟其如此是以师之所施者
常至于悖逆学者之所求每见其拂戾也隐其学
不以所学自表见也终业而又速去之以其用工
间断卤莽灭裂而不安不乐故也刑成也
又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
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也
陈
注
豫者先事之谓时者不先不后之期也陵逾犯
也节如节候之节礼有礼节乐有乐节人有长幼
之节皆言分限所在不陵节而施谓不教幼者以
长者之业也相观而善如称甲之善则乙者观而
效之乙有善可称甲亦如之孙以顺言摩以相厉
而进为言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
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
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
废也
陈
注
扞拒扞也格读如冻洛之洛谓如地之冻坚强
难入也不胜不能承当其教也一读为去声谓教
不能胜其为非之心亦通杂施谓躐等陵节也燕
私之朋必不责善或相与以慢其师燕游邪僻必
惑外诱得不废其业乎此燕朋燕辟之害皆由于
发然后禁以下四者之失皆与上文四者相反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
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
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陈
注
示之以入道之所由而不牵率其必进作兴其
志气之所尚而不沮抑之使退开其从入之端而
不竟其所通之地则不扞格而和不勤苦而易不
杂施以乱其心有相观以辅其志而思则得之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
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
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
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
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注
失于多谓才少失于寡谓才多失于易谓好问
不思者失于止谓好思不问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
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
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
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
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
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
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
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
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
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
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
学之道也
陈
注
庸功也感师之有功于己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
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陈
注
记问谓记诵古书以待学者之问也以此为学
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不足以为人师听语听
学者所问之语也不能问则告之不知而舍之以
其终不可入德也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亦此意
又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
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陈
注
比物丑类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也当犹主也
鼓声不宫不商于五声本无所主然而五声不得
鼓则无谐和之节水无色不在五色之列而缋画
者不得水则不章明五官身口耳目心之所职即
洪范之五事也学于吾身五者之官本无所当而
五官不得学则不能治师于弟子不当五服之一
而弟子若无师之教诲则五服之属不相和亲
老子
上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
其资虽智大迷
荀子
修身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
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
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
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
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
也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
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
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
师法则隆情矣有师法则隆性矣而师法者所得乎
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致仕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
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
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水深则回
树落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
报此之谓也
吕子
尊师
三曰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
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
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
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
庄王师孙叔敖沈申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
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
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
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且天生
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
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
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
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鄹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
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
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
免于刑戮死辱也以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凡学必务进业
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
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
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
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
师也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织葩屦结罝网捆蒲苇
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囗求鸟
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囗临
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
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君子之学也说义必
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
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
于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
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
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
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
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
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耶天子入太学祭
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诬徒
四曰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
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
矣此六者不得于学则君不能令于臣父不能令于
子师不能令于徒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
于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
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
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
王亡者亦乐其所以亡故烹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
则几矣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
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气不
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
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
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
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于父
母兄弟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此师
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
怨尢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
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
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
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
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
生矣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
学之深也草木鸡狗牛马不可谯诟遇之谯诟遇之
则亦谯诟报人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故不能
学者遇师则不忠用心则不专好之则不深就业则
不疾辩论则不审教人则不精于师愠怀于俗羁神
于世矜势好尢故湛于巧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问
事则前后相悖以章则有异心以简则有相反离则
不能合合则弗能离事至则不能受此不能学者之
患也
劝学
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
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
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
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
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
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汉刘向说苑
建本
人之幼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
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
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韩诗外传
论尊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
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尊师尚道也
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诗曰日就月将学
有缉熙于光明
扬子
学行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
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
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一哄之市不
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哄之市必立之
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
习是之胜非乎于戏学者审其是而已矣
问明
或曰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欤是何师欤天
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
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王符潜夫论
赞学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
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
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
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
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囗若此
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
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
乎
徐干中论
治学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为师昔颜渊
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
类而长之笃思而得之者也非唯贤者学于圣人圣
人亦相因而学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
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故六籍者群圣相因之
书也其人虽亡其道犹存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
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
宋周子通书
师
或问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
中而已矣
注
此所谓性以气禀而言也
不达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
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
为邪佞
刚柔固阴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阴阳以为善
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
中也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为中与中庸不
合盖就已发无过不及者而言之如书所谓允执
厥中者也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名而师道立矣
师者所以攻人之恶正人之不中而已矣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册府元龟
帝王尊师
周礼师氏以媺诏王传曰诏于天子无北面又曰当
其为师则弗臣然则尊贤贵德承师问道屈万乘之
重明五学之义上以达经国之要下以得化人之本
是知尊师重傅则法度存虽曰圣人必繇学也严恭
之道于是在焉若乃尊其爵位委以枢要厚师臣之
遇执弟子之礼或不名以示恩或乞言以敦教生则
优其奉禄殁则蒙其渥泽至于幸第以存问变服以
临吊皆所以成主善之美繇谘德之旨诚帝者之懿
范也故曰虽天子必有尊也斯之谓欤
师道
夫师严道尊民乃贵学束修受业人知向方是故传
先圣之训有在三之重焉若乃列徒着籍而博喻不
倦升堂窥奥而请益弥坚心志既通行业增广道之
所在义亦至焉故有庐墓尽哀去官行服或咏叹其
至德或撰集其绪言或罔避严刑上章以讼其枉或
不敢受爵让封以归其功或藐是孤遗窜身以全受
或罹于刑辟冒禁以收瘗是皆诚发于衷义形于外
足以报师资之德敦风教之本诚士大夫之懿行哉
朱子语类
力行
问人伦不及师何也曰师之义即朋友而分则与君
父等朋友多而师少以其多者言之又问服中不及
师何也曰正是难处若论其服则当与君父等故礼
谓若丧父而无服又曰平居则绖
李问人伦不及师曰师与朋友同类而势分等于君
父唯其所在而致死焉
性理会通
人伦
程子曰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
所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
也义也
古之人得其师传故因经以明道后世失其师传故
非明道不能以知经
孔子弟子自孔子没后各自离散只有曾子便别如
子夏子张欲以所事孔子事有若独曾子便道不可
自子贡以上必皆不肯某自涪陵归见门人皆已支
离不知他日身后又如何也但得个信时便自有长
进处孔子弟子甚多亦不能皆合于孔子如子路言
子之迂也又曰末之也已及其退思终合于孔子只
为他信便自然思量到也
程子曰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事之大
小处之如颜闵于孔子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
功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下至曲艺
莫不有师岂可一概制服
圣人不制师之服师无定体如何是师见彼之善而
己效之便是师也故有得其一言一义如朋友者有
相亲炙而如兄弟者有成就己身而恩如天地父母
者岂可一概服之故圣人不制其服心丧之可也孔
子死吊服加麻亦是服也却不得谓无服也
蓝田吕氏曰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宪者仪刑其德而
已无所事于问也其次则有问有答问答之间然犹
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又其次则有讲有听讲者
不待问也听者不致问也学至于有讲有听则师益
勤而道益轻学者之功益不进矣又其次则有讲而
未必学至于有讲而未必听则无讲可矣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故舍我而去者不追呼之使来
有教无类故从我而来者不拒逆之使去但能以此
求道之心至则受而教之论语称互乡难与言童子
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
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故圣贤在下其所以取人苟
有向善之心皆取之亦以进人为善不为异日之不
保而废其今日与人为善之意
龟山杨氏曰古之人其道足以师世范俗惟孔孟足
以当之东汉而下师道益严然稽其所知所行皆不
足以胜其任也唐之韩愈固尝欲以师道自居矣其
视李翱张籍囗皆谓从吾游今翱籍之文具在考其
言未尝以弟子自列则师果可好为乎苟其道未足
以成德达材虽欲为之而人不与也愈且如是况其
下者乎
延平李氏曰某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
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
业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
不可得而考惟洙泗之间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
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是得夫子而益明也孟子之
后道失其传支分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
于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授者句读文义而已耳
谓之熄焉可也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术浅其能
小犹且莫不有师儒者之道可以善一身可以理天
下可以配神明而参造化一失其传而无所师可不
为之大哀耶
大率今人与古人学殊不同如孔门弟子群居终日
相切磨又有夫子为之依归日用间相观感而化者
甚多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可及也不然子贡
何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耶
东莱吕氏曰欧阳修有云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
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
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
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
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
所从来者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学者不
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
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
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
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
于自用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其禄利之诱刑
祸之惧以迁之哉
象山陆氏曰人生而不知学学而不求师其可乎哉
秦汉以来学绝道丧世不复有师以至于唐曰师曰
弟子云者反以为笑韩退之柳子厚犹为之屡叹惟
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始复有师道虽然学者不求师
与求而不能虚心不能退听此固学者之罪学者知
求师矣能退听矣所以导之者乃非其道此则师之
罪也
吾尝谓扬子云韩退之虽未知道而识度非常人所
及其言时有所到而不可易者扬子云谓务学不如
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
韩退之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求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近世诸儒反不及此然后知二公之识
不易及也吾亦谓论学不如论师得师而不能虚心
委己则又不可以罪师
双峰饶氏曰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
善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而善人岂不众哉
善人众则国家之用随取随足上焉可以格君心中
焉可以立政事下焉可以移风俗而朝廷岂有不正
天下岂有不治者哉若昔唐虞五典之敷掌之于契
宽栗直温之教典之于夔至于成周顺先王诗书礼
乐以造士而教之中和者亦惟择有道有德者主之
皆所以立师道也是以天下后世称人才之盛美治
功之盛者必曰唐虞成周及周之衰则学校之政不
修而师道阙矣于是洙泗之间有吾夫子者出而任
其责焉一时及门之士如颜曾闵冉之徒固已如时
雨之化矣故其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莫不卓然皆有
可称使夫子而得时行道引其类而进之则唐虞成
周之治有不难致者夫子既没而得其道者或以传
授于来嗣或以友教于诸侯随其大小亦皆于世道
有所补焉后世师道不立学者无复讲明道义磨砻
气质之益矣至本朝安定胡公首倡体用之学以淑
其徒使学者明于经义讲于时务笃于践履而不为
口耳之习故一时贤士大夫多出其门而散在四方
者亦皆循循雅饬师道之立盖昉乎此是后周子复
得孔孟不传之道于遗经建图属书以觉来学而程
子兄弟实绍其传于是益推古者大学教人之法以
淑诸人以传诸后而我文公先生又从而光大之渊
源所渐遍及四海有志之士探讨服行而推其所得
以正主庇民者不绝于时能使大义既乖而复正公
道久屈而复伸者皆夫人之力也师道之立于是为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