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本节披露的故事,或许他绕道旅游那件事尚可原谅。虽然当时部队情绪已在波动,而军长又急着奉命赴任;虽然仅就他属下的一个师统计,从那时起至八月的三个月内,部队的刑事和违纪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十五,其中有几起是重大案件。毕竟,那时军以下的整编(对他们军来说是撤编)还未展开,如果他自知有愧,回来后努力工作,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可是,他回来后忙了些什么呢?十月的一天,L政委的儿子小[找到修理所技师,说:“喂,我家说了,叫你给军区首长设计一个花房,要能拆卸拼装,用角铁做,材料你直接找运输助理员去领就行了……“技师是个能人。就在^政委家的客厅里,他按照首长的意图完成了设计。花房长三点二米,宽二米,前高一点八米,后面高二米,里面有三层花架,全用角钢做骨架,可拆成六块,拼装方便。安上门,镶上玻璃,就是个四面采光的“水晶宫”。
可是,修理所的职工和战士干劲不高,施工进度缓慢。于是,L政委拿起电话找后勤部长,批评道:“修理所的工作要抓一下。部队还没撤,心先散了,上班文齐武不齐,拖拖拉拉……”批评之后,他转入正题:“那个花架是给军区首长做的,叫他们快点搞。”
他毫不费力地借用了“军区首长”的名义。后勤部长明知是政委自己要的,故意问道:“军区哪位首长?”政委不悦:“就是军区首长嘛!”后勤部长不敢再问了。
在抓紧赶制花房的前前后后,政委还办了这样几件大事:向军后勤部和下属某师要了二十一丈包装板(约合四立方米),说是搬家时打包装箱用。军里本来有规定,干部搬家时公家可以给做六七个包装箱(按四丈发木料)。对L来说,这当然不够用。
拿走公家的索尼微型收录机一部,磁带五盘。小口径步枪两支。
搬走办公室大写字台、衣架、小茶几各一个。替姐夫花三千元买一台“退役”汽车,额外又要了四桶汽油。
……养花的,打鸟的,听曲儿的,都有了,还缺点什么呢?
一天,政委带着警卫员走进了军部图书馆。“我来看看图书情况,另外借几本书……”政委说。《金陵春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凡感兴趣的,只管从书架上拿,只管让警卫员往家背。既未办理借阅手续,也没说什么时候还。政委走了,几个图书管理员面面相觑;“拿走这么多,将来查我们怎么办?”赶紧关起门来,一起回忆,光书名就写满了两页纸(后来清查时L上交八十一本),其中有十五册线装书。以上各项,都是政委亲自操办的,除买汽车外,当然都未付款。
与此同时,政委夫人和他的儿子小L,“背着”政委进行着同类性质的勾当:向军干休所要了四立方米木材;让木工房加工大理石圆桌方桌等一套家具;找汽车连战士把自买的“退役”汽车检修一番而外,又领走帆布二十八点五米、篷布两套和配件一批,总价值五百九十九元。当然,以上几项也都未付款。
应该说明,L政委一家人处心积虑地搜罗家具和养花打鸟的玩物,并不是立刻告老还乡。不,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巳被任命为某省军区政委。他不过想趁部队撤编的“方便”,先把家搬到山东去。他在北京开会时请假回老家办私事,就是这件事。
如此庞大的家资,没有一个车皮是装不完的,这也需要政委动一番脑筋。他先到后勤部门打听了情况,然后派运输助理员到铁路局军代处申请一个车皮。军代处出示总部规定:军以下干部搬家必须五户以上才能申报一个车皮。办事人员灵机一动;“那就填三户吧。”问:“哪三户?”答:“L政委,加上他的儿子、女婿。”军代处说:三户也不符合规定啊!费了半天口舌,最后现打电话请示军区首长,才勉强获准。
九台卡车装得满满登登,就要上路了。养花的钢架房涂着锃亮的草绿油漆,也装好了。有人忽然想到公路部门的一条规定:钢材不许出省。L政委急忙命战士挖些养花爬土盖上,上面又放些花盆……
车队浩浩荡荡出发了。装车的战士望着尾车的影子,怅然兴叹:政委真是“刮地三尺”啊,——把军营的地皮都拉走了!
告状信,差不多是与L政委的搬家车皮同时北上的……
忙坏了李廷忠
八月三十一日,某军区机关停止办公。司令部、政治部,工字形的办公大楼,刚刚整饰一新;一座饰有天蓝色涂料的现代化通讯中心,高踞机关大院的一角,造型优美,鹤立鸡群。可这一切,顿时都失了生气。
楼道上到处是丢弃的废纸、过时的公文,办公桌横一个竖一个,有的四脚朝天摞在一起。这景象,看一眼都寒心。
李廷忠小心翼翼地躲开满地的废纸,仄着身子从横七竖八的桌子缝里钻过,到楼道头上他的那间办公室去。那里是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这座楼里,只有他们还在办公。
管理员来过几次了,催他们交房子,交钥匙。李廷忠摊开两手,苦着脸说:“不行啊,你看得见,我们正是最忙的时候!”
纪委办公室的桌子上摊着卷宗,还有十几个同志在埋头工作。其实,“纪检办”名义上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全都是无职无权的干部,李廷忠则在两个月前就接到了离休命令。
李廷忠六十四岁了,担任纪委正师职专职委员已有四年。由于纪委副书记身体不好,他实际上是纪委日常工作负责人。六月二十八日早晨一上班,他和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正在商量工作,秘书处长走进来,递给副政委一张公文。纸上并没有几行字,副政委却看了很久,脸色阴沉。看过之后,什么也没说,收起公文,出去了。
过后,办公室的一位同志悄悄告诉李廷忠:“老李,你的离休命令下了……”
李廷忠微微一愣。他想起早晨副政委看公文的情景,怪不得他脸色那么难看。
要知道,如果命令晚下两天——从七月一日起,全军就将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那么,李廷忠离休后每月就会多得四五十元工资。现在,他就像一个赶公共汽车的人,人到了门边,车开走了。
对此,有人惋惜,有人不平。也有人说:“这就是你当纪检干部的好处!”李廷忠淡然一笑:“下了就下了嘛,早晚也是下。工资么,反正我的钱也够花了。”
对离休他是早有准备的,但没想到这个时候下命令。他知道,副政委多次向党委建议:纪委的主要工作靠老李抓,现在事情正多,他的离休命令是否等到整编以后再下。
现在,木已成舟。副政委面有难色,对他说:“廷忠呵,你还得干啊。”
李廷忠说:“你放心,一切照常。有工作不干,那叫甚共产党员咧。”
李廷忠一九三七年入伍,一九四一年入党。从那时起,他就是一副耿直心肠,至今不会打弯儿。用他自己的话说:“老正统,改不了啦。”
一九八四年军区党委和机关整党时,李廷忠在整党办公室负责整改工作。群众反映,机关家庭用电中偷电和漏交电费现象严重,揩公家的油。整党办公室按照党委指示,委托有关部门逐户登记各家用电量,予以公布,以便群众监督。待表格报上来,李廷忠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有人为了少交几元电费,真是出尽洋相。表格上,有的领导干部家一个月只用了一度电,有的只填了半度。怎么办?李廷忠说:“既然表上是这样填的,我就敢公布,让群众看看嘛。照发通报!”
群众揭发,军务装备部和后勤运输部违反规定,将部队的三十四辆军用摩托车处理给部分领导干部的子女和熟人,每辆只收一百五十元。此事牵扯到机关师职以上干部十八人,有关部门听到风声,又抢先向党委写了报奢,说:“处理摩托车无问题。”这吋,好心的同志提醒李廷忠:“机关情况复杂,你要当心。”他说:“怕甚咧,咱有《准则》嘛!”在党委的支持下,他组织同志们硬是把三十四辆摩托车的来龙去脉查了个水落石出。军区党委常委会上,他指名道姓地做了汇报。有的领导干部不承认自己的子女买了摩托车,李廷忠毫不回避,当场站出来对质。
有的同志开玩笑说:“老李,你再这样搞,以后给你送花圏的人都没有了。”他笑道;“要花圈干什么,浪费钱!”
顺便提一下:这位“老正统”早就与上文的L政委打过交道。L当师政委时,明知故犯,超标准修造领导干部宿舍被检举。李廷忠一到,先打招呼:“我这次的任务,可能与您有关系,请多包涵。”L面不改色:“查吧,保证没问题。”一查,大有问题。L挨了通报,受了处分,这几年“官运”倒还不错;而李廷忠如今连原位都维持不住了,却仍然是L们的“克星”。这次直接负责查处L政委的,就是李廷忠带起来的一位年轻的“纪办”副主任。
离休命令公布以后,李廷忠果然“一切照常”,何止“照常”,他更忙了。他步量过,从他的家到办公室,一千三百米,以前他是一天两个往返,现在变成了三个~晚饭以后,他还得去加班。没有了结的案子,要抓紧了结或准备移交,档案要清理,纪委干部个人也面临进退去留问题,他要挨个做工作……更成问题的是:进入整编以来,揭发信和上门告状的多起来了。
“离休”后的头一天早晨,李廷忠一上班,就进来两个人,反映一位问题很多的干部,居然要被提拔为机关某部副部长。李廷忠急忙和干部部联系,命令先不要下,同时派人立刻去查。经査,群众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他们及时报告党委,撤销了任命。
往常,党委研究干部提升之前,都把预提名单交给纪委一份。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为什么,名单不再给纪委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