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4734700000063

第63章 后记

在为本书拟写《后记》的时日里,我的脑海和眼前总是盘旋着一个人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他熟悉的声音——如果没有他的鼓励督促和鞭策,是不会有这本李商隐传记的,而现在,书完成了,要出版了,他却不在了,我怎能不倍感伤情!

这个人就是我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老同事、老朋友、一贯以兄弟待我的何西来。

2012年春,中国作协《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启动之初,西来作为编审委员会专家组负责人,给我来电话,说要推荐我参加学术组,征求我的意见。并鼓励我在原有《李商隐传》基础上写一部新的作品,参加到这个工程中去。他说,他认同我对李商隐的看法,觉得以“面对困厄与追寻自由”为主题来阐发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的意义,不但可以成立,而且能够涵盖中国古代许多文人诗家的生命本质和历史文化价值。他认为我多年研究李商隐,也写过李商隐,已具备一定基础,这次重写,时隔二十多年,应该体现更强的时代气息,同时不妨加强文学性,以符合这套丛书的要求,对自己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锻炼。

西来总是这样,说话富于鼓动性,首先肯定你能行,接着给你指出方向,并充分阐释他要你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从而激励你投身进去。

于是,我成了他所领导的专家组成员,随后向编委会提交了《李商隐传》的大纲,很快获得通过,从此参加了这项工程。何西来自己也认领了撰写《杜甫传》的任务。我知道,他在母校西北大学曾跟从傅庚生教授系统研习过杜甫诗歌,对老杜的熟悉程度常使我们这些号称专门研究唐诗的人自愧不如。我也知道,他早就有写出一部超越前人的《杜甫传》的志愿。

此后,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工程的活动中,我与何西来曾有几次见面。我的感觉是中国作协和丛书编委会主任何建明同志对他非常倚重,而他对此事也确实非常积极认真,非常用心,非常投入。

我对李商隐比较熟悉,这次重写他的传记,主要致力于重新细读他的全部作品和浏览最新的研究动态,用心于构思,而不急于动笔。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别的工作。所以,直到2014年8月初稿才写完。经专家组陶文鹏、田珍颖两位审读,基本肯定,也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还让我的博士生看了初稿,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然后综合起来作了一次修改。

2014年11月中,何西来来电,告诉我他已知道我写完《李商隐传》初稿,并得到两位审稿专家的首肯。他鼓励我、也敦促我早日定稿交付出版。这之前我已从别的同事那里知道西来身体有病,问他,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是的,正在治,不要紧。他没有说究竟生了什么病。我了解他的性格,在电话里也不想细问。但从他说话的声音气息,我感到他的精气神似已不如从前,遥远的电话那头传来的一声“乃斌啊……”,让我顿感心酸。但我坚信并默默祈祷,他这个魁伟刚强的关西大汉能够抗住一切,不会真的被什么疾病整垮。

就在那个月底,中国作协又一次召开《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的创作会,我也被通知参加了。本以为一定可以见到何西来,兴冲冲赶到会上,才知道,就在几天之前,他住院了。我和一起与会的陶文鹏感到不妙:如果不是极端无奈,西来不会不来参加会议,哪怕是硬撑着。我盘算着要不要去医院探望,可会议时间安排得紧,我们住得离医院又太远,而且返程机票早已订好,我这次竟没能到医院去看他。心里存着一个念头:西来会没事的,会很快出院的,以后还有机会。

然而,我大错特错了。回上海不到十天,一个晚上,突然接到原文竹发来的短信,竟是报告何西来噩耗的!

我一下子蒙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这么快?西来,西来就这样匆匆走了?

但事实无可怀疑。很快,我看到了文学所发的讣告,看到了刘再复由香港寄来的唁词,看到了报载西来告别仪式的消息,又陆续看到了杜书瀛、李炳银、柳鸣九、徐兆淮的悼念文章……铁一般冰冷的事实放在我面前,不由得我不相信、不确认。呜呼西来,我们从此天人两隔,我从此失去一位“平生风义兼师友”的兄长!哀哉西来,你赍志以殁,未尽宏才,我将再也听不到你的豪言谠论,看不到你写的《杜甫传》和别的许多雄文华章!

西来兄,如今,我只能将这本你尚未过目的《李商隐传》奉献于你的灵前,告慰你生前对我的关怀和期望。我愿你的匆匆离去乃是应天国之召去挥洒你的如椽巨笔,就像当年李贺为天帝去撰写《白玉楼记》那样,“天上差乐,不苦也”。

我与何西来的渊源当然不仅仅是这本《李商隐传》的写作。我们1963年相识,相交半世纪。我们共同经历文学所的历次劳动和“四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和干校生涯。在这其中,他对我帮助多多,提携多多。我和西来的特殊关系,还在于他介绍我和妻子程蔷去他的母校西北大学,解决了困扰我们的两地生活问题,而我们则在西安充分享受到了西来昔日师友对我们的热情关照。后来重回北京,我们又做了多年同事,不但我们两人,而且两家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说来话长一言难尽,这里就不赘言了。

这就是我在写这篇《后记》时不断想起何西来,忍不住写了上面这些文字的原因。

这本《李商隐传》应该感谢的人还很多,细细数来,除何西来以外,从古至今历代的李商隐生平和作品的研究者、批评者;我前一本《李商隐传》的出版者和读者,特别是曾以不同方式对那书提过意见的批评者;对他们,我是由衷感激的,他们的意见往往启发我,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到本书中来。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陶文鹏、田珍颖二位评审专家,对作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林金荣女士等,我自然更应感谢,他们的一路扶持,是本书能够最后完成、顺利出版的重要因素。至于我的家人,在我长期的研究和写作生活中给我许多照料和无私爱心的家人,我内心的感谢,自不在话下。最后,我还要预先向读到这本《锦瑟哀弦——李商隐传》的读者致意和致谢,谢谢你们选择了这本书并耐心阅读它。我更期待着你们的批评,无论是指出缺点错误还是给予褒扬,我都会衷心地感谢。

董乃斌

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