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4779900000004

第4章 汇考二(1)

北齐

文宣帝天保十年诏冒姓元氏者俱复本姓赐元景

安姓高氏元蛮姓步六孤氏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十年五月癸未诛始平

公元世东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进元韶等十

九家囗令禁止秋八月癸卯诏诸军民或有祖父改

姓冒入元氏或假托认妄称姓元者不问世数远

近悉听改复本姓 按元蛮传蛮魏太师江阳王继

子肃宗元皇后之父也历光禄卿天保十年大诛元

氏肃宗为蛮苦请因是追原之赐姓步六孤氏 按

元景安传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父永干乡男景安

沈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天保初加征西将

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初永

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诸元帝室

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

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

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

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永弟种

子豫字景豫美姿仪有器干永安中羽林监元颢入

洛以守河内功赐爵永安君后为濮阳郡守魏彭城

王韶引为开府谘议参军韶出镇定州启为定州司

马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豫占云尔时

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问景皓与豫所列

符同获免自外同闻语者数人皆流配远方豫卒于

徐州刺史

后主天统二年赐元文遥姓高氏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元文遥传文遥魏昭

成皇帝六世孙也齐受禅后历给事黄门侍郎散骑

常侍侍中中书监天统二年诏特赐姓高氏籍属宗

正子弟依例岁时入朝

北周

孝闵帝元年赐柳庆王悦韩雄等姓宇文氏周摇姓

车非氏

孝闵帝

不改元

按周书孝闵帝本纪不载 按柳庆传庆天性抗直

无所回避太祖深委仗焉孝闵帝践祚赐姓宇文氏

进爵平齐县公 按王悦传悦少有气干为州里所

称于谨伐江陵平悦从军展效因留镇之孝闵践祚

授郢州进爵蓝田县侯迁司宪中大夫赐姓宇文氏

又进爵河北县公 按韩雄传雄少敢勇膂力绝人

工骑射有将帅材略孝闵帝践祚进爵新义郡公赐

姓宇文氏

按隋书周摇传摇字世安其先与后魏同源初为普

乃氏及居洛阳改为周氏摇少刚果有武艺性谨厚

动遵法度仕魏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周闵帝受禅赐

姓车非氏封金水郡公

明帝元年赐赵昶刘志囗允等姓宇文氏高宾姓独

孤氏

是年

未改元

按周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赵昶传昶少聪明有志

节以功封章武县伯世宗录前后功进爵长道郡公

赐姓宇文氏赏劳甚厚二年征拜宾部中大夫行吏

部 按裴果传刘志以广州来附拜大丞相府墨曹

参军封华阴县男邑二百户迁国子祭酒世宗出牧

宜州太祖以志为幕府司录世宗迁莅岐州又令志

以本官翊从及世宗即位除右金紫光禄大夫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武乡郡公增邑通前一千户

仍赐姓宇文氏 按高宾传宾少聪颖有文武干用

大统六年归阙世宗初除咸阳郡守加使持节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赐姓独孤氏又有安定

囗允本姓牛氏亦有器干知名于时历官侍中骠骑

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临泾县公赐姓宇

文氏

按隋书牛弘传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也本姓囗氏

父允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为牛氏(

按囗允事两史

互异存以备考)

明帝二年赐寇和姓若口引氏

按周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寇洛传太祖以洛为右

大都督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大统初魏

文帝诏进爵京兆郡公四年镇东雍五年卒于镇子

和嗣世宗二年录勋旧以洛配享太祖庙庭赐和姓

若口引氏改封松阳郡公

武帝   年许叱罗协复姓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叱罗协传晋公护征协

入朝引与同宿深寄托之协欣然承奉誓以躯命自

效协既受护重委冀得婚连帝室乃求复旧姓叱罗

氏护为奏请高祖许之

建德六年赐郭衍姓叱罗氏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郭衍传衍少骁勇

善骑射建德中从武帝与齐主大战于晋州追齐师

至高壁败之仍从平并州以功封武强县公邑一千

二百户赐姓叱罗氏宣政元年为右中军熊渠中大

按周以建德六

年平齐故载于此

宣帝   年改高姓为姜

按周书宣帝本纪帝不听人有高大之称诸姓高者

改为姜

静帝大象二年诏赐姓者悉复旧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二年十二月癸亥诏曰诗称

不如同姓传曰异姓为后盖明辩亲疏皎然不杂太

祖受命龙德犹潜箓表革代之文星垂除旧之象三

分天下志扶魏室多所改作冀允上元文武群官赐

姓者众本殊国邑实乖胙土不歆非类异骨肉而共

烝尝不爱其亲在行路而叙昭穆且神征革姓本为

历数有归天命在人推让终而弗获故君临区宇累

世于兹不可仍遵谦挹之旨久行权宜之制诸改姓

者悉宜复旧

按唐书高祖本纪高祖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祖

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隋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

相周复高祖姓李氏

文帝开皇元年复车非摇姓周氏叱罗衍姓郭氏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周摇传摇拜晋州总管

时高祖为定州总管文献高后自京师诣高祖路经

摇所主礼甚薄高祖以其奉法每嘉之及为丞相拜

豫州总管高祖受禅复姓周氏 按郭衍传衍密劝

高祖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由是大被亲昵开皇元

年敕复旧姓为郭氏

开皇 年赐尉迟义臣姓杨氏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杨义臣传义臣本姓尉

迟氏父崇仕周为仪同大将军以兵镇恒山高祖为

丞相尉迥作乱崇以宗族之故自囚于狱遣使请罪

高祖下书慰谕之即命驰驿入朝恒置左右开皇初

封泰兴县公岁余从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击突厥于

周盘力战而死赠大将军豫州刺史以义臣袭崇官

爵时义臣尚幼养于宫中年未弱冠奉诏宿卫如千

牛者数年赏赐甚厚上尝从容言及恩旧顾义臣嗟

叹久之因下诏曰朕受命之初群凶未定明识之士

有足可怀尉义臣与尉迥本同骨肉既狂悖作乱邺

城其父崇时在常山典司兵甲与迥邻接又是至亲

知逆顺之理识天人之意即陈丹款虑染恶徒自执

有司请归相府及突厥内侵横戈制敌轻生重义马

革言旋操表存亡事贯幽显虽高官大赏延及于世

未足表松筠之志彰节义之门义臣可赐姓杨氏赐

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

孙 按鲍宏传宏为囗州刺史秩满还京时有尉义

臣者其父崇不从尉迥后复与突厥战死上嘉之将

赐姓为金氏访及群下宏对曰昔项伯不同项羽汉

高赐姓刘氏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如臣愚

见请赐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赐义臣姓为杨氏

炀帝大业 年赐章仇太翼姓卢氏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卢太翼传太翼字协昭

本姓章仇氏善占候筭历之术炀帝即位汉王谅反

帝以问之答曰上稽元象下参人事何所能为未几

谅果败帝尝从容言及天下氏族谓太翼曰卿姓章

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于是赐姓为卢氏

大业九年改杨元感姓为枭氏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九年八月壬寅左翌卫大将

军宇文述等破杨元感于阌乡

改姓

事不载

按杨元感

传元感败公卿请改元感姓为枭氏诏可之

大业十三年唐公李渊改史大柰李粲姓

按唐书高祖本纪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丙辰克京城

赐姓

事不载

按史大柰传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与处

罗可汗入隋事炀帝从伐辽积劳为金紫光禄大夫

后分其部于楼烦高祖兴太原大柰提其众隶麾下

从平长安以功多赏帛五千匹赐姓史 按李元纮

传元纮本姓丙氏曾祖粲仕隋为屯卫大将军炀帝

使督京师之西二十四郡盗贼善抚循能得士心高

祖与之厚及兵入关以众归授宗正卿应国公赐姓

高祖武德二年赐徐绩罗艺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李绩传绩字懋功曹州

离狐人本姓徐氏隋大业末韦城翟让为盗绩年十

七往从之李密亡命雍丘绩与浚仪王伯当共说让

推密为主武德二年密归朝廷其地东属海南至江

西直汝北抵魏郡绩统之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

曰人众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为

己功吾所羞也乃录郡县户口以启密请自上之使

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帝喜曰纯臣也诏授黎

州总管封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 按罗艺传艺

自称幽州总管宇文化及至山东遣使招艺艺斩使

者时窦建德高开道亦遣使于艺艺谓官属曰建德

等皆剧贼不足共功名唐公起兵据关中民望所系

王业必成吾决归之敢异议者戮会张道源抚辑山

东亦谕艺降武德二年乃奉表以地归诏封燕王赐

姓豫属籍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二年闰二月己酉李密旧

将徐世绩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

封曹国公赐姓李氏冬十月己亥封幽州总管罗艺

为燕郡王赐姓李氏

按徐绩赐姓

纲目作元年

武德三年赐刘季真杜伏威高开道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刘季真传季真弟六儿

附刘武周季真从之迭为边害西河公张纶真乡公

李仲文合兵讨之季真降诏以为石州总管赐姓李

封彭山郡王 按杜伏威传伏威徙丹阳自称大行

台上表越王侗侗以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是时

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

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

姓豫属籍 按高开道传开道称燕王建元署置百

官窦建德围罗艺于幽州艺请救开道以骑二千赴

之建德解去乃因艺使请降诏以为蔚州总管上柱

国北平郡王赐姓李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三年三月甲戌封贼帅刘季真

为彭城王赐姓李氏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为

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冬十月庚

子怀戎贼帅高开道遣使降授蔚州总管封北平郡

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赐胡大恩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祖本纪四年

春正月丁卯窦建德行台尚书令胡大恩以大安镇

来降封定襄郡王赐姓李氏

武德五年赐郭子和姓李氏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李子和传子和同州蒲

城人本郭氏为隋左翌卫以罪徙榆林大业末郡饥

子和与死士十八人执丞王才数以不恤下斩之开

仓赈穷乏自号永乐王建元丑平武德元年献款授

灵州总管金河郡公徙郕国公五年从平刘黑闼有

功赐姓拜右武卫将军

太宗贞观 年赐拓跋赤辞姓李氏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宋史西夏传唐贞观初

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

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

贞观十二年颁氏族志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高士廉传初太宗尝以

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尤负世望嫁娶必多

取资故人谓之卖婚由是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令

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

悖德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

合二百九十三姓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

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我于崔卢李郑无嫌顾其

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地以取赀不肖子偃然自高

贩鬻松槚不解人间何为贵之齐据河北梁陈在江

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故以崔卢王谢为

重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

货旧门向声背实买昏为荣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

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为公卿大夫世世不绝

此谓之门户今皆反是岂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为

等级高下遂以崔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

按通鉴纲目贞观十二年春正月颁氏族志

按贞观政要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元龄

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

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

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

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

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

其真伪忠贤者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

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

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

庸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

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

忠孝可称或义道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

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唯矜远叶衣冠宁比当

朝之贵公卿以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

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

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祗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

论数代已前祇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

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至十二年书成凡百

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繁于冠冕婚姻之道

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

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

之风名不着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

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于窃赀结褵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

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

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

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囗害咸已惩革

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

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贞观二十 年赐奚可度者姓李氏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北狄奚传奚亦东胡种

太宗贞观三年始来朝阅十七岁凡四朝贡帝伐高

丽大酋苏支从战有功不数年其长可度者内附帝

为置饶乐都督府拜可度者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

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李氏

高宗永徽六年皇后改王皇后姓为蟒氏萧良娣姓

为枭氏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徽六年冬皇后杀王庶人(

改姓事不

载)

按高宗王皇后传后王氏并州祁人太宗以为

晋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

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

相毁短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

人囚宫中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

显庆四年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高士廉传太宗氏族志

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

名更以孔志约杨仁卿史元道吕才等十二人刊定

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叙所以

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

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

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

子孙余属不入改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

升谱限缙绅耻焉目为勋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

之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

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

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三品以上纳

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

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