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本姓而不分别若姬氏姜氏大宗百世不改
也缀之以食而弗殊者连缀族人以饮食之礼而
不殊异也虽百世婚姻不通者言虽相去百世而
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者言周道如此异于殷也
姓正姓者对氏族为正姓也云始祖为正姓者若
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周姓姬本于黄帝齐姓姜本
于炎帝宋姓子本于契是始祖为正姓也云高祖
为庶姓者若鲁之三桓庆父叔牙季友之后及郑
之七穆子游子国之后为游氏国氏之等云若今
宗室属籍也者以汉之同宗有属籍则周家系之
以姓是也云小史掌定系世者周礼小史之官掌
定帝系世本知世代昭穆故云定系世辨昭穆也
坊记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
注
厚犹远也
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注
妾言买者以其贱同之于众物也士庶之妾恒
多凡庸有不知其姓者
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
卒
注
吴太伯之后鲁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吴而
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书夫人某氏薨孟子
盖其且字
疏
此一节坊民取同姓为妻之事鲁春
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者依春秋之例如夫人齐
女即云姜氏至自齐以例言之此吴女亦当云夫
人姬氏至自吴鲁则讳其姬姓而不称夫人姬氏
至自吴是去夫人之姓曰吴也但春秋经文不载
其事其春秋简牍杂记则有之故论语云谓之吴
孟子是当时之言有称吴也其死曰孟子卒者哀
十二年称孟子卒若其不讳当云夫人姬氏薨以
讳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没其
氏书其且字且没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为同姓
讳之郑与何休皆以讳取同姓而书卒左氏则以
不成丧故称卒与郑何异也
春秋繁露
三代改制篇
帝使禹囗论姓知殷之德阳德也故以子为姓知周
之德阴德也故以姬为姓故殷王改文书始以男周
王以女书姬故天道各以其类动非圣人孰能明之
白虎通
姓名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昏
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聚
皆为重人伦也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诗
云天生烝民尚书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何以为
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纪其族人各具五常而生声
有五音宫商角征羽转而相杂五五二十五转生四
时故百而异也气殊音悉备皆殊百也所以有氏者
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
即可知其所以勉人为善也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
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诸侯之子称公子
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各以其王父字为氏故
鲁有仲孙季孙楚有昭屈景氏齐有高国崔三氏以
知其为子孙也王者之后二称王子兄弟立而皆封
也或曰王孙上称王孙也尧知命表稷契赐生子姓
囗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禹姓姒祖以亿生
殷姓子祖以元鸟生周姓姬祖以履大人迹生也
唐柳芳氏族论
氏族
氏族者古史官所记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辩昭穆故
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
继统左丘明传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
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族昔尧赐伯禹
姓曰姒氏曰有夏伯夷姓曰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国则齐
鲁秦吴
齐姜姓太公后鲁姬姓周公后秦嬴姓伯翳后吴
姬姓泰伯后
氏于谥则文武成宣
左传以谥为氏因以为族楚昭景亦谥也武成不
尽出于谥文氏为周文王支孙宣氏为鲁大夫叔
孙宣伯之后
氏于官则司马司徒
程伯休父为周司马子孙因以为氏舜为尧司徒
支孙因以为氏
氏于爵则王孙公孙
王孙满之后为王孙氏太岳之后为公孙氏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鲁大夫东门襄仲之后为东门氏齐大夫北郭子
车之后为北郭氏
氏于志则三乌五鹿
志当作地三乌五鹿皆地名古有三乌大夫子孙
因以为氏见风俗通汉有三乌郡晋文公封舅犯
于五鹿支孙因以为氏
氏于事则巫卜匠陶
周礼有巫氏卜人匠人虞思为周陶正其子孙因
以为氏风俗通曰巫卜医匠以事为氏
于是受姓命氏粲然众矣秦既灭学公侯子孙失其
本系汉兴司马迁父子乃约世本修史记因周谱明
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
齐桓晋文皆同祖也
黄帝四世孙颛顼生穷蝉穷蝉六传至舜是为虞
颛顼又生骆明骆明生鲧鲧生禹是为夏黄帝三
世孙帝喾生契稷契传十三世至汤是为商稷传
三十世至武王是为周颛顼又生称称四传为彭
祖昆吾彭祖生大彭大彭生豕韦齐出于炎帝炎
帝与黄帝皆少典氏之后而晋为周同姓故曰皆
同祖也
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数十代先王之封既绝后
嗣蒙其福犹为强家汉高祖兴徒步有天下命官以
贤诏爵以功誓曰非刘氏王无功侯者天下共诛之
先王公卿之胄才则用不才弃之不辨士与庶族然
则始尚官矣然犹徙山东豪杰以实京师齐诸田楚
屈景皆右姓也其后进拔豪英论而录之盖七相五
公之所由兴也
华阴杨氏自震至准七世名德汝南袁氏自安至
隗三公五人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在姓已其
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着姓士族为之以
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
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
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贾氏王氏谱学出焉
姓氏之学汉有邓氏官谱应劭有氏族篇王符潜
夫论亦有姓氏一篇至晋散骑常侍贾弼太保王
弘始有专书宋何承天齐王俭梁王僧虔皆宗其
说
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具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
为大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汝南袁氏河南萧氏皆以永
嘉之乱南徙
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
吴县朱桓广陵张纮吴郡顾雍陆绩皆孙吴贵族
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
此所谓郡望也王氏太原崔氏清河卢氏范阳李
氏赵郡郑氏荥阳
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此关西之望也杨氏华阴韦氏杜氏皆京兆裴氏
柳氏薛氏皆河东
代北则为卤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北魏拓拔氏改姓曰元献帝三兄拓拔氏孝文以
为皇枝之长命姓长孙宇文自言神农之后北荒
谓草曰俟汾以神农尝百草指草为姓后又讹为
宇文于陆以下皆大臣贵族于出万纽于氏陆出
步陆孤氏源出河西王秃发囗檀之子窦出没鹿
回部神元皇后家也
卤姓者魏孝文帝迁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
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属或诸国从魏者三十六
族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并号河南洛阳人郡姓
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官也凡三世有三公者
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
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夫者为丙
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又诏代
人之胄初无族姓其穆陆奚于下吏部勿充猥官得
视四姓
以上北魏详定氏族之例也孝文雅重族望命司
徒左长史宋弁等定诸士族多所升降以范阳卢
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为首代北贵
姓亦与焉皇家婚姻必选右族
北齐因仍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选故
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则为右姓
取渊源尊贵者
太和以郡四姓为右姓齐浮图昙刚类例凡甲门为
右姓
取近世官尊者
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
兼论乡评德望
隋开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则为右姓
取丁力蕃盛者
唐贞观氏族志凡第一等则为右姓
自魏重士族山东人士自矜地望婚姻多责财币
或舍其乡里而妄称名族或兄弟齐列而更以妻
族相陵太宗恶之命吏部尚书高士廉等撰氏族
志征天下谱牒质诸史籍以考其真伪辨其昭穆
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以皇族
为首外戚次之崔氏干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
千六百五十一家
路氏着姓略以盛门为右姓柳冲姓族系录
柳冲修国史改氏族志为姓系录
凡四海望族则为右姓不通历代之说不可与言谱
也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
姓盖不经也
唐初以四姓为右族如北魏制但李氏则进陇西
而退赵郡高宗时又加太原王博陵崔赵郡李为
七姓以其专重五姓概略余族背违国制故曰不
经
夫文之弊至于尚官官之弊至于尚姓姓之弊至于
尚诈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罢乡举离
地着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
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故善言谱者系之地望而
不惑质之姓氏而无疑缀之婚姻而有别山东之人
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
智可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
之人武故尚贵戚其泰可与也及其弊则尚婚姻者
先外族后本宗尚人物者进庶孽退嫡长尚冠冕者
略伉俪慕荣华尚贵戚者徇势利亡礼教四者俱弊
则失其所尚矣人无所守则士族削士族削则国从
而衰管仲曰为国之道利出一孔者王二孔者强三
孔者弱四孔者亡故冠婚者人道大伦周汉之官人
齐其政一其门使下知禁此出一孔也故王魏晋官
人尊中正立九品乡有异政家有竞心此出二孔也
故强江左代北诸姓纷乱不一其要无归此出三孔
也故弱隋氏官人以吏道治天下人之行不本乡党
政烦于上人乱于下此出四孔也故亡唐承隋乱宜
救之以忠忠厚则乡党之行修乡党之行修则人物
之道长人物之道长则冠冕之绪崇冠冕之绪崇则
教化之风美乃可与古参矣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
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有家状者则上之
官为考定而藏之秘合副在左户私书有滥则纠
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盖周官旧法
所以重明德辨等威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
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东莱博议
姓氏
三代之时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
不变者也曰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者也数世而
一变者也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其得姓虽一而子
孙别而为氏者不胜其多焉有以王父之字为氏者
矣有以先世之谥为氏者矣有以所居之官为氏者
矣有以始封之邑为氏者矣枝分派别千涂万辙初
若参错纷乱而难考及徐而视之有纲有条犹指诸
掌焉孟仲季臧东门子叔同出于鲁也游国封印公
父伯张同出于郑也向华荡乐鳞鱼仲老同出于宋
也栾高崔国叔仲东郭同出于齐也寻其流可以知
其源寻其叶可以知其根抑何易耶自秦汉以来氏
族之制出于上之所赐下之所更者绝无而仅有至
于世守一氏传千余年而不变者天下皆是也其变
非若古之屡其列非若古之多可谓简而易知者矣
然人罕有能辨氏族之源者王之氏一也吾不知出
于元城之王耶宜春之王耶邛城之王耶刘之氏一
也吾不知出于陶唐之刘耶奉春之刘耶元海之刘
耶其能明辨而不惑者鲜矣氏之马者未必能辨其
为马服之马及马矢之马也氏之石者未必能辨其
为周卫之石及后赵之石也古之氏族繁而知之者
反多今之氏族简而知之者反少盖由谱牒之兴废
而已以是知谱牒之学不可不讲也
凌迪知万姓统谱
杂编
古者别生分类始有姓氏之书尊世系叙昭穆则有
姓氏之官源派有叙秩秩可考自谱牒久废源流无
据崛起草莽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长要荒之族
而僭紊帝出之裔噫可叹矣且五帝之相承三王之
继禅无非出于黄帝之后考之史迁世表黄帝二世
而颛帝三世而高辛四世而帝尧至舜则八世此帝
之世系出于黄帝明矣骆明四世而禹二十世而汤
至武王则三十一世此王之世系出于黄帝又明矣
是虽史迁在汉世掌天官能知谱牒之详而亦帝王
盛世历历有官若书也
世之执茫昧之说者曰契生于卵后稷人迹世系无
可考也泥五德之说者曰高辛以水生木夏禹以土
生金世系之不必信也意稷契之事特经传欲示以
天命精微之意五帝之说又特起于汉儒附会之私
皆不可以实论也秦起西戎特一丑类托于柏翳之
所出若难信也况吕政受命寄身不常而亦玷柏翳
之后可乎汉起乡中特一亭长本于唐尧之所出似
可疑也况鄙哉刘裕亦冒尧姓而亦玷唐尧之后可
乎曹魏之兴肇于宦官曹腾而以为曹叔振铎之裔
夫何僭矧嵩系养息姓氏无考邪唐祖之始肇于陇
西北道而谓出囗陶夫何伪矧以理为李尤为不经
邪甚者晋敬瑭西戎裔也而改姓石氏可乎唐之克
用朱邪族也而冒姓李氏可乎呜呼杜正伦求附于
城南诸杜君子所鄙郭崇韬哭子仪之墓识者讥之
况帝王正统使丑类卑族混而无别君子安得不辨
之哉此无他自秦以后姓氏无书毋怪乎裔夏贵贱
之混也
顾炎武日知录
锡土姓
今日之天下人人无土人人有姓盖自锡土之法废
而唐宋以下帝王之裔侪于庶人无世守之固锡姓
之法废而魏齐以下朔漠之姓杂于诸夏失氏族之
源后之鄙儒读禹贡而不知其义者多矣
卿不书族
春秋之文不书族者有二义无骇卒挟卒柔会宋公
陈侯蔡叔盟于折溺会齐师伐卫未赐氏也遂以夫
人妇姜至自齐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侨如以夫
人妇姜氏至自齐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意如至
自晋婼至自晋一事再见因上文而略其辞也
公羊宣公元年传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
者卒名也
注
卒竟也竟但举名者省文如后人作
史一条之中再见者不复书姓左氏不得其解于
溺会齐师伐卫则曰疾之于归父还自晋则曰善
之岂有疾之而去族善之而又去族者乎
春秋隐桓之时卿大夫赐氏者尚少故无骇卒而羽
父为之请族如挟如柔如溺皆未有氏族者也
谷梁传不爵大夫之说近之而未得其实
庄闵以下则不复见于经其时无不赐氏者矣
取妻不取同姓
姓之为言生也
左传昭四年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
诗曰振振公姓天地之化专则不生两则生故叔詹
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
而子产之告叔向云内官不及同姓美先尽矣则相
生疾晋司空季子之告公子曰异德合姓郑史伯之
对桓公曰先王聘后于异姓务和同也声无一听物
无一文是知礼不娶同姓者非但防嫌亦以戒独也
故曲礼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
吴语句践请一介嫡女执箕以囗姓于王宫
而郊特牲注云百官公卿以下也百姓王之亲也
吕刑官百族姓传族同族姓异姓
易曰男女眹而其志通也是以王御不参一族其所
以合阴阳之化而助嗣续之功者微矣
古人以异姓为婚姻之称大戴礼南宫绦夫子信其
仁以为异姓谓以兄之子妻之也周礼司仪时揖异
姓郑氏注引此
姓之所从来本于五帝五帝之得姓本于五行则有
相配相生之理故传言有妫之后将育于姜又曰姬
姞耦其生必蕃而后世五音族姓之说自此始矣晋
嵇康论曰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婚
旧唐书吕才序宅经谓五姓之说本无所出惟堪
舆经黄帝对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今考汉书王
莽传卜者王况谓李焉君姓李李者征征火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