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4779900000051

第51章 总论(4)

元史孔思晦传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

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

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斥之而重刻

宗谱于石然则今之以孔姓而滥通谱牒者可以戒

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曰惟序仲氏祖统所出

本继于姬周之遗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兴宣平功

遂受封于齐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

择居帝尧萌兆生长葬陵在于成阳圣化常存慕巍

巍之盛乐风俗之美遂安处基业属都乡高相里因

氏仲焉以传于今其阴列仲氏有名者三十余人又

廷尉仲定碑略同汉时仲氏自谓仲山甫之后托基

于帝尧之陵而今则以为孔子弟子子路之后援颜

曾孟之例而求为五经博士矣然春秋之以仲氏者

不一而仲山甫未尝封齐则汉人之祖山甫未必是

而今人之祖子路亦未必非也

以国为氏

古人之氏或以谥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无以国为

氏者其出奔他国然后以本国为氏敬仲奔齐而为

陈氏是也其他若郑丹宋朝楚建郳申之类皆是也

不然则亡国之遗裔也

今人姓同于国者多自云以国为氏非也夏氏出于

陈之少西而非夏后氏之夏齐氏出于夏之齐恶而

非齐国之齐左氏史记其最着明者矣

秦堇父非秦国之秦狄虒弥非狄人之狄

姓氏书

姚宽西溪丛语曰姓氏之学莫盛于元和姓纂自南

北朝以官职相高沿至于唐崔卢李郑纠纷可鄙若

以圣贤所本如妫姓子姓姬姓姜姓之类各分次其

所从来以及春秋所纪用世本荀况谱杜预公子谱

为法则唐虞三代列国诸侯俱可成书此似太史公

欲为而未就者耳愚尝欲以经传诸书次之首列黄

帝之子得姓者十二人次则三代以上之得国受氏

而后人因以为姓者次则战国以下之见于传记而

今人通谓之姓者次则三国南北朝以下之见于史

者又次则代北复姓辽金元姓之见于史者而无所

考者别为一帙

略举其目曰姓本第一封国第二氏别第三秦汉

以来姓氏合并第四代北姓第五辽金元姓第六

杂改姓第七无征第八

此则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而望族五音之纷纷

者皆无所用岂非反本类族之一大事哉

汉刘向撰世本二卷其书不传今左传注疏多本之

然亦未必无误

通谱

同姓通族见于史者自晋以前未有晋书石苞传曾

孙朴没于寇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朴为宗

室特加优宠位至司徒南史侯瑱传侯景以瑱与己

同姓托为宗族待之甚厚此以殊族而附中国也晋

书孙旗传旗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囗有吏材重

于当世遂与孙秀合族南史周弘正传附王伟与

周石珍合族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既贵之后自言

本出赵郡始与诸李叙昭穆而无赖之徒苟合藉其

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李辅国传宰相李揆山东

甲族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此以名门而附

小人也凡此史皆书之以志其非今人好与同姓通

谱不知于史传居何等也

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

者宋书王仲德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

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仲德闻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

乃往依之愉礼之甚薄魏书崔元伯传崔宽自陇右

通款见司徒浩浩与相齿序厚抚之及浩诛以远来

囗族独得不坐遂家于武城以一子继浩弟览妻封

氏相奉如亲北史杜铨传初密太后杜氏父豹丧在

濮阳太武欲令迎葬于邺谓司徒崔浩曰天下诸杜

何处望高朕意欲取杜中长老一人以为宗正令营

护凶事浩曰京兆为美中书博士杜铨其家今在赵

郡是杜预后于今为诸杜最召见铨以为宗正令与

杜超子道生送豹丧葬邺南铨遂与超如亲超谓铨

曰既是宗正何缘乔居赵郡乃延引同属魏郡南史

韦鼎传陈亡入隋时吏部尚书韦世康兄弟显贵文

帝从容谓鼎曰世康与公远近对曰臣宗族南徙昭

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岂忘本也命官给酒

肴遣世康请鼎还杜陵鼎乃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

余世并考论昭穆作韦氏谱七卷示之欢饮十余日

乃还

近日同姓通谱最为滥杂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

害民之事宜严为之禁欲合宗者必上之于官使谙

悉古今者为之考定岁终以达礼部而类奏行之其

不请而私通者屏之四裔然后可革其弊古之姓氏

有专官掌之国语曰使名姓之后能知上下之神祗

氏姓之所出者为之宗又曰司商协名姓春宫宗伯

其属有都宗人家宗人而女官亦有内宗外宗今日

姓氏婚姻二事似宜专设一官方得教民之本

氏族之乱莫甚于五代之时当日承唐余风犹重门

荫故史言唐梁之际仕宦遭乱奔亡而吏部铨文书

不完因缘以为奸利至有私鬻诰敕乱易昭穆而季

父母舅反拜侄甥者册府元龟长兴初鸿胪卿柳膺

将斋郎文书两件卖与同姓人柳居则大理寺断罪

当大辟以遇恩赦减死夺见任官罚锢终身不齿囗

曰一人告身三代名讳传于同姓利以私财上则欺

罔人君下则货鬻先祖罪莫大焉自今以后如有此

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今则因无荫叙遂弛禁防五

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至亟

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

唐朝以前最重谱牒如新唐书言河南刘氏本因匈

奴之后刘库仁柳城李氏世为契丹酋长营州王氏

本高丽之类此同姓而不同族也又如魏书高阳王

雍传言博陵崔显世号东崔地寒望劣此同族而不

同望也故高士廉传言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

下悬隔

异姓称族自汉以来未有此事杜子美寄族弟唐十

八使君诗云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

枝派罗源津则杜与唐为兄弟矣重送刘十弟判官

诗云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

弟优则杜与刘为兄弟矣韩文公送何坚序亦云何

于韩同姓为近

容斋三笔引孙缅唐韵曰韩灭子孙分散江淮间

因以韩为何字随音变遂为何氏

按诗扬之水一章言戍申二章言戍甫三章言戍许

孔氏曰言甫许者以其俱为姜姓既重章以变文因

借许甫以言申其实不戍甫许也六国时秦赵同为

嬴姓史记汉书多谓秦为赵亦此类也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

赵氏陆贾传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索隐曰按

韦昭云秦伯翳后与赵同出蜚廉造父有功周穆

王封之赵由此一姓赵氏汉书武五子传赵氏无

炊火焉韦昭云赵秦之别氏南越传苍梧秦王晋

灼曰秦王即赵它也赵本与秦同姓故曰秦王淮

南子亦称秦始皇为赵政三国志陈思王上疏绝

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注秦穆公有赦盗

马事赵则未闻盖以秦亦赵姓文选王融策秀才

文访游禽于绝涧作霸秦基李善注引韩非子所

载赵董阏于事而云史记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以其共祖故虽秦亦号曰赵又左思魏都赋二嬴

之所曾聆李善注秦穆公赵简子史记赵氏之先

与秦同祖故曰二嬴也

崧高言生甫及申孔氏曰此诗送申伯而及甫侯者

美其上世俱出四岳故连言之今人之与同姓则无

不通谱何不更广之于异姓而以子美退之为例也

季华淮南节度使崔公颂德碑云惟申伯翼宣王登

南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翟奉王职与崔公囗

德同勋皆姜姓也

开元十九年于南京置齐太公庙建中初宰相卢杞

京兆尹卢谌以卢者齐之裔乃鸠其裔孙若崔卢丁

吕之族合钱以崇饰之

元吴澄送何友道游萍乡序云展柳韩何二族各以

儒官着而其初实一姬姓文之昭由鲁之展而为柳

武之穆由晋之韩而为何氏不同而姓同

宋邵伯温闻见录云司马温公一日过康节先生谒

曰程秀才既见则温公也问其故公笑曰司马出程

伯休父

二字姓改一字

古时以二字姓改为一字者如马宫本姓马矢改为

马唐宪宗名纯诏姓淳于者改姓于唐宰相世系表

锺离昧二子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见之史册

不过一二自洪武元年诏蒙古服蒙古语蒙古姓一

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

而并中国所自有之复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

甚于此且如孙氏有二卫之良夫楚之叔敖囗见于

春秋而公孙叔孙长孙士孙王孙之类今皆去而为

孙与二国之孙合而为一而其本姓遂亡公羊公沙

公乘之类则去而为公母丘母将之类皆去而为母

而其本姓遂亡司徒司空之类

唐元宗御注孝经碑末有司徒巨源李邕娑罗树

碑末有司徒元简宋开宝商中宗庙碑翰林待诏

司徒俨书宋史赵逄传有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司徒翊

则去而为司司马氏则去而或为司或为马而司马

之仅存于代者惟温公之后所以然者盖因儒臣无

学不能如魏孝文改代北之姓一一为之条理而听

其人之所自为也然蒙古姓之改不始于是时唐书

阿史那忠以擒颉利功拜左屯卫将军妻以宗女定

襄县主赐名为忠单称史氏韩文公集贤院校理石

君墓志云其先姓乌石兰从拓拔魏氏入夏居河南

遂去乌与兰独姓石氏刘静修古里氏名字序云吴

景初本姓古里氏以女直诸姓今各就其近似者易

从中国姓故古里氏例称吴则固已先之矣

肃宗上元二年诏氏姓与俗

及隐疾同声者宜

改与本族望所出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五月戊戌禁女直人毋得混

为汉姓今完颜氏皆去完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

兖国之姓特称完氏

章丘志言洪武初翰林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

姓一千九百六十八而此邑如囗如傌尚未之录今

访之囗姓有三四百丁自云金丞相囗虎高琪之后

盖二字改为一字者而撰姓之时尚未登于黄册也

以此知单姓之改囗在明初以后而今代山东氏族

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

洪武元年禁勿为元人姓者禁中国之人更为元人

姓非禁元人之本姓也三年四月甲子诏曰天生斯

民族属姓氏各有本原古之圣王尤重之所以别昏

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为天下主

已尝诏告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我赤子果有材能

一体擢用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

孙相传昧其本原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中书省其

告谕之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可谓正大简要至九

年三月癸未以火赤为翰林蒙古编修更其姓名

曰霍庄盖亦仿汉武赐日磾姓金之意然汉武取义

于休屠王祭天金人亦以中国本无金姓也今中国

本有霍姓而赐之霍则与周霍叔之后无别矣况其

时又多不奉旨而自为姓者其年闰九月丙午淮安

府海州儒学正曾秉正言臣见近来蒙古色目人多

改为汉姓与华人无异有求仕入官者有登显要者

有为富商大贾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宜令复姓庶

可辨识又臣前过江浦见塞外之俘累累而有江统

徙戎之论不可不防至永乐元年九月庚子上谓兵

部尚书刘囗曰各卫鞑靼人多同名宜赐姓以别之

于是兵部请如洪武中故事编置勘合给赐姓氏

按洪武中勘合赐姓实录不载惟十六年二月故

元云南右丞观音保降赐姓名李观又宣宗实录

丑闾洪武二十一年来归赐姓名李贤

从之三年七月赐把都帖木儿名吴允诚伦都儿灰

名柴秉诚保柱名杨效诚自此遂以为例而中外相

乱惜乎当日之君子无类族辨物之道使举籍蕃人

之来归者赐以汉姓所无不妨如拓拔宇文之类二

字为姓则既不混于古先帝王氏族神明之胄而又

使百世之下知昭代远服四裔其得姓于朝者凡若

干族岂非旷代之盛举哉

北方门族

杜氏通典言北齐之代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

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近将万室北史薛引传为河

北太守有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今日中原北方虽

号甲族无有至千丁者户口之寡族姓之衰与江南

相去敻绝其一登科第则为一方之雄长而同谱之

人至为之仆役此又风俗之敝自金元以来凌夷至

今非一日矣

冒姓

今人多有冒母家姓者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扶柳侯

吕平以皇太后姊长姁子侯师古曰平既吕氏所生

不当姓吕盖史家惟记母族也按是时太后方封吕

氏故平以姊子冒姓吕而封耳唐书天后纪圣历二

年腊月赐皇太子中宗姓武氏然则有天子而令之

冒母姓者与

汉书景十三王传赵王彭祖取江都易王宠姬王建

所奸淖姬者甚爱之生一男号淖子晋书会稽王道

子传许荣上疏言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隶婢

儿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是知冒母

为姓皆人伦之所鄙贱然亦有帝子而称母姓者如

栗太子卫太子史皇孙之类则以其失位而名之也

外戚传上怜许太子蚤失母盖霍后时人称之

吕平以太后姊长姁子侯此冒母姓之始

夏侯婴传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

滕公子孙更为孙氏此冒外祖母姓

史记灌夫传父张孟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

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大宛传堂邑氏故胡

奴甘父汉书注服虔曰堂邑姓也汉人其奴名甘父

师古曰堂邑氏之奴本胡人名甘父下云堂邑父者

盖取主之姓以为氏而单称其名曰父此冒主姓之

新唐书元载父景升为曹王明妃元氏掌田租请

于妃冒为元氏

两姓

汉书百官表建昭三年七月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

史大夫一姓繁

姓氏之囗

谷梁传隐九年天王使南季来聘南氏姓也季字也

南非姓姓字衍文桓二年及其大夫孔父孔氏父字

谥也父非谥谥字衍文

诗白华笺褒姒褒人所进之女姒其字也字当作姓

此康成之误孔氏曰褒国姒姓言姒其字者妇人因

姓为字也乃是曲为之解耳

朱子注论语孟子如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其别姓氏

甚明至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子禽姓陈名亢子

贡姓端木名赐子文姓斗名谷于菟之类皆以氏为

姓齐宣王姓田氏名辟疆则并姓氏而为一矣岂承

昔人之误而未之正与

宋自夹漈郑氏始着氏族略以前人多未讲此故

博古图言州吁姓州而徽宗欲仿周人王姬之号

故公主谓之帝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