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478100000047

第47章 担得起生活,看得破生死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

担不起生活时,即被生活狠狠地压在较低;看不破世事,即被烦恼困在疲惫中;放不下欲望时,即被失望、急切逼入死角。如此三者皆是浪费生命的光阴,不如内心强大起来,直面惨淡;心胸宽大起来,笑看得失、生死;放下奢望,珍惜触手可及的幸福。

有惜心,得福报

有人问本焕长老:“结众生缘做什么?”

本焕长老答:“培福”。

那人又问:“怎样培福?”

本焕长老只给了两个字:“惜心。”

秉持一颗惜心,他勤俭节约,生活非常简朴,每餐都会用勺子将碗底刮几遍,生怕漏掉一粒粮食。在他眼里,浪费一粒粮食都是有罪的。他总说:“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福报。”

千百年来,佛学、禅宗大德都是非常注重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他们时时处处都十分注重自身对福气的珍惜,衣食住行上节俭,甚至达到了粗劣的境地;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三年再三年,时时还不忘布施。即便是一滴水,也珍惜异常,唯恐有剩余,造成浪费。

一米一饭、一茶一粥、一汤一水,都来之不易。在我们吃每顿饭的时候,都应该想到每一粒米、每一颗饭都是大自然阳光雨露的馈赠,都是别人劳动的成果。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地珍惜的。

雪峰、岩头、钦山三位禅师沿河流徒步,边走边商量到哪儿去化缘、讲法,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绿新鲜的菜叶,缓缓从上游漂来。三个人议论开了。

钦山:“你们看!河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这么好的一片菜叶,竟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

三人谈得正热闹,一个人匆匆从上游那边跑来,问:“师父!你们看到水中的一片菜叶了吗?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一片菜叶不值多少钱,但我们若对万事万物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那么,我们便永远都不会懂得珍惜。在佛的眼里,今天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经过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也是自然界灵气的一种凝结,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只有一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一花一木,一饭一菜,一点一滴,都要珍惜,这种珍惜不是因为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因为心灵上的价值。

在西方净土,乌达雅纳王妃夏马伐蒂向阿难陀供养五百件衣服,阿难陀欣然接受了。乌达雅纳王听说后,怀疑阿难陀可能是出自贪心接受了衣服,于是他决定去一探虚实,他见到阿难陀,便说:“尊敬的阿难陀,你为什么一下子接受五百件衣服呢?”

阿难陀回答说:“大王,有许多比丘都穿着破衣服,我准备把这件衣服分给他们。”

“那么,破旧的衣服做什么用呢?”

“破旧的衣服作床单用。”

“旧床单呢?”

“做枕头套。”

“旧枕头套呢?”

“做床垫。”

“旧床垫呢?”

“做擦脚布。”

“旧擦脚布呢?”

“做抹布。”

“旧抹布呢?”

“把旧袜布撕碎了混在泥土中,盖房子时抹在墙上。”

阿难陀对一块布尚且如此珍惜,可见他对其他的事物及他人更是倍加地珍惜。从物质、金钱的角度评判,旧的衣服、床单、枕套等等东西,不值几个钱,丢了也罢。可是从心灵的角度看,扔弃还有可用之处、再利用空间的东西,即是一种残忍,一种不惜。

“惜”从“心(竖心旁)”,这颗心不仅是珍惜心,同时也是知足心,感恩心。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就能学会知足常乐,让心灵保持一种从容而优裕的境界。

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不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幸福既来之不易,又是十分短暂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会格外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食用,怀一颗小心,不浪费,不过早地将还能用的东西丢掷一旁;珍惜幸福,怀着一份知足心庆幸此生和他(她)相遇,然后用心和他(她)一起经营一段感情,不异心,不抛弃;珍惜职位,怀感恩心不辜负上司的一念信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表现……有福分固然重要,但不知爱惜,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时时牢记以惜心守护福缘,求小小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