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4859300000019

第19章

應現無方章第五

太上老君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貪其所愛,不知休息。本無太上二字。

《了心經》云:心為道宗,心為禍本。前真云:夫人身賤羅綺,口飫珍饌,目惑邪色,耳亂鄭聲,所慕者榮華富貴,日就沉溺,焉知天地間有玄妙乎?尹壽子云:迷雲鎖慧月,業風吹定海。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眼觀心動,耳聽神移。

漢天師云:心生法亂,炁散神離。曹先生云:此物何曾有定位,隨時變化因心意。在體感熱即為汗,在鼻感風即為涕,在腎感情即為精,在眼感悲即為淚,縱橫流轉炁血中,到頭不出於神炁。虛靖天師云: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炁自迴。如此朝朝與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道生之。

鍾會曰:神炁散而為萬物。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白玉蟾云:此道常在萬物內,何物不在此道中?悟真子云: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初開綠葉陽先唱,次發紅花陰後隨。常道只斯為日用,真源返覆有誰知?報言學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強嗤。

既著萬物,德畜之。

尹真人云: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邵子云: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須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即生貪求。日日新,又日新。

許旌陽云:吾丹既成,變化自在。所不足者,上帝之詔未至。於是積功以期真命焉。丘真人云:丹轉足愛養,三年防殆辱。濟人利物積陰功,躡景淩空膺帝籙。

既生貪求,只是煩惱。十二時中,守滿持盈。

《黃庭經》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炁乃成真。莊子云:不離於精,則謂之神。雲房云:下手工夫易堅心,守道難焉自然云。金液還丹因此識,只在人身休外覓。自有黃婆匹配伊,金鼎鍊成丹赫赤。自家修,自家惜,陽日起頭陰在脊。只此便是水中金,餘外萬般休用覓。金丹只此百日功,功成永作蓬萊翁。

煩惱妄想,念中境像,夢裏精神。

許旌陽云:靜定棲神,無生雜想。雲房云:定中見境像繁華,有諸快樂,皆不得認,乃妄想也。李仙君云:存神養炁精,清靜心光明。妄想不虛起,求真道乃成。

憂苦身心,行住坐卧,如護嬰兒。

王子喬云:心無為而身自安。曹國舅云:勸君惜取身心。邵子云: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天地自我出,其餘何足言?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貴賤高低,死生平等。

裴清虛云:濁辱者,貪癡也。老子云:知足不辱。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王盤山云:一念無生即無死也。李華陽云:生死特一炁聚散而已。郭璞云:死生聚散,變化無方。玉谿子云:夫人心上有情,性上有塵,塵情般弄,生死不停。前真云:不生不滅本來真,無價夜光人不識。凡夫虛度幾千生,雜在鑛中不能出。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精竭炁亡,炁亡神滅。

《黃庭經》云:一身精神不可失。昔許旌陽與眾徒弟至一市,今名炭婦市也。日晚,化炭為眾美女試之。惟時周等十人無染,盡皆昇天;餘眾皆動心迷戀,沉於慾海。天明視之,乃炭也。各知失道,慚愧而散。陰君曰:莫辭得失,一志而修,還丹可冀矣。安期生云:千日養不足,一旦害有餘。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若向此玄玄裏得。

許旌陽云:夫真常之道者,忠孝為百行之源,方便為萬善之本。水丘子云:不變不妄,謂之真常。《玄帝本傳》云:忠全孝盡,保舉昇仙。《淨明經》云:但願我赤子,孝順長在心。居家奉父母,在朝忠於君。不為貪淫行,泄散精與神。福來如流泉,派派自然明。梓潼真君云:日用常行皆是道,不退轉皆是道。白玉蟾云:平常心是道,不用生分別。廣成子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處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失吾道下為土。將去汝,入無窮門,遊無極野,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矣。會麼?丹陽子云:一點靈光晃太虛,丹青妙手莫能模。休將明月閑相比,有缺因緣怎類吾?

得悟道者,此玄玄外更無玄。

莊子云: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太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稀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炁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坯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以立乎北極;王母得之,坐乎少廣。漢天師得之,三代飛昇,七代尸解;許旌陽得之,拔宅淩空;魏元君得之,位登紫虛;葛仙翁得之昇仙,其妻尸解,女亦尸解;劉洞天師得之昇仙,其妻尸解,女亦尸解。此略舉其一二。至於列仙得悟大道者,莫知其終。

常清靜矣。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尹真人云:但使心長御炁,炁與神合,中既有主,形乃長存。若日月之週迴,同天河之輪轉,壽命無窮無極也,乃證虛無道莫測,得聖智圓通,隱顯莫測,出有入無,逍遙雲際,昇入金門,形神同妙,與道合真。《中黃經》云:十方彩女執旌麾,百靈列駕玉童隨。前有龍幡後有旗,羽服飄飄上太微。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終謹終如始,則無敗事。

說經既畢,末後一句玄妙,怎生道麼?呂洞賓云:道妙玄微,天機深遠。下手速修猶太遲。蓬萊路、三千行滿,獨步雲歸。白玉蟾云:為君說此末後句,末後一句親分付。普為天下學仙者,曉然指出蓬萊路。道本虛無,無中運有。故云妙有,亦曰真空。混茫莫測,奚以經為?然非經則不能明道也。故元始開圖,敷落五篇,真文誕敷,發揚秘密,允為梯筏,溥接眾生。惟《常清靜》一經,實為要妙,還丹大道,至理昭然。夫所謂清靜者,一塵不染,故謂之清,萬緣俱息,故謂之靜。人能常清靜,自然與道玄同,直超彼岸。噫,世人著種種相,苦惱無邊,雖欲超脫,躭玩此經,徒能誦言,而終莫能悟明其義也。一生狐惑,了無是處。大叙嘗獲紫清白真人《分章證誤》,司馬子微《解註》之本,言言造微,句句明理,實乃修真之指歸。切懼斯文之漫滅,輒繡梓以廣其傳。若遇有眼睛漢,便能徹視玄機,打翻關棙,何異披雲皦日、覿面見老聃?既到此際,則又清濁兩忘,動靜惟一,行住坐卧皆清靜也。白雲流水,青山明月,掀髯而長嘯者,無不清靜也。活潑潑地,如盤走珠,豈徒滯於枯木死灰耶?由是為清靜之說。句曲山人王大叙謹識。

《道德經》云: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玄牝,一陰陽也;陰陽,一天地也。《易》乾為天玄,坤為地牝。類此天地之玄牝,人一身一乾坤,命腎左右分陰陽,此人之玄牝。命腎之間其門歟?其天地之根歟?《清靜經》原動靜即是理也。白玉蟾釋經,為作圖像于前,顯明是義。蓋會此經於方寸,非徒口耳之學也。嘗謂儒者性命之說、釋氏胎息之說、老氏玄牝之說,名雖殊而理實一。第慨夫世之人假儒者之名,心圖進取,託佛老之言,而愚人心福田利益,豈立教之初意哉?觀白玉蟾傳此經若圖,當顏厚汗下,非獨師老氏者。王大叔、史大聞得是經,繡之梓,其志可尚。遂為之書。皇慶初元上已後。金壇四清翁蔣華子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