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甘草二两,去赤皮,作二寸段,中半掰开,用猪胆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为细末,炼蜜丸,每服四十丸,茶清吞下,卧服神效。曾有人患此,诸药不效,用此方一服愈。
〔丹〕饮酒伤肺痰嗽。以竹沥煎入韭汁,就吞栝蒌仁、杏仁、黄连丸。
治酒嗽。
青黛 栝蒌仁用蜜姜丸,含化,散肺毒也。
食停积嗽,非青黛、栝蒌实不除。有食积人,面青白黄色不常,面上如蟹爪路,一黄一白者是也。
清金丸治食积嗽。(方见虚实条。)栝蒌丸 治食痰壅滞喘咳。
栝蒌实 半夏 山楂 神曲(各等分)为末,栝蒌穣水为丸,竹沥姜汤送下。
又方治食积痰嗽。
杏仁 萝卜子(各二两) 为末,粥丸服。
食积痰作嗽,发热者。
半夏 南星 栝蒌实 萝卜子(为佐) 青黛 石碱(为使) 随症加减,丸服之。
肺痿,专在养肺养气养血清金。
〔仲〕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二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用甘草一味,以水三升,煮半升,分三温服。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皂荚(十枚,去皮弦,炙焦)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三温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吐,甘草干姜汤 以温之。若服汤口渴者,属消渴。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炮)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上治肺痿症,或咳沫,或咳血。今编咳沫者入此门,咳血者入咳吐血门。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脉》〕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为浮寒,非肺痿也。
咳而上气烦躁者为肺胀。仲景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主之。(二方并见喘门。)〔丹〕肺胀而咳者,用诃子、青黛、杏仁。诃子能治肺气因火伤极,遂成郁遏胀满,不得眠一边,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除火之功。佐以海石、香附、栝蒌仁、青黛、半夏曲,姜,蜜调噙之。(香附用童便浸三日。)脉郁痰嗽睡不安,宜清化丸。贝母、杏仁为末,砂糖入姜汁蒸饼为丸,噙化。(清化丸方见火热条。)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之类。如血碍气作嗽者,桃仁、大黄、姜汁丸服。
一法,灸但可一边眠者,可左侧者灸右足三阴交,可右侧者灸左足三阴交,立安。
〔《经》〕治气嗽,嗽久者亦主之。生诃子一枚含之,咽津,瘥。瘥后不知食味,煎槟榔汤服之,便有味。
〔丹〕定喘劫方诃子 百药煎 荆芥(各等分)为末,姜蜜丸,含化。
治嗽劫方。
五味子(半两) 甘草(二钱半) 五倍子(一钱) 风化硝为末,蜜丸,干含化。
〔世〕治痰嗽并喘。白矾飞,五倍子等分为末,每二钱,猪肝蘸药临卧服。
〔《本》〕化痰涎方。
明矾(二两,枯) 白僵蚕(半两,炒,去丝)上为细末,生研薄荷令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汤下,日三服。
治远年近日喘嗽。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茎,锉去黑皮,切开去子,每子仓内入巴豆肉一粒,合就,麻皮缚定,用生姜自然汁和蜜涂,令周匝慢火炙之,又涂又炙,以焦黄为度。劈开,去巴豆,以好明矾一两枯过,蓖麻七个,姜汁和蜜涂炙,前三味为末,却以杏仁二两去皮尖,研成膏,与前药和匀。每服一钱,用柿饼炙过候冷,蘸药细嚼,临卧服。忌鱼 鲞油面酒米醋煎爆热毒等物。
上诃子、五味、五倍、白矾例。丹溪云∶黄昏嗽者,火浮于肺,酸味敛而降之是也。
〔罗〕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
桑白皮 人参 桔梗 阿胶 五味子 乌梅 款冬花(各一两) 贝母(半两) 粟壳(八两,去蒂,蜜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款花清肺散 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
人参(去芦) 甘草(炒) 白矾(枯) 乌梅(和核杵碎) 款冬花(各一两) 甜葶苈(生用,一钱) 粟壳(醋炒,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饮汤调服,食后。忌油腻物。多言语损气。
人参清肺汤 治男子妇人肺胃虚寒,咳嗽气急,胸膈咽塞,腹胁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嗌隐痛,及疗肺痿劳嗽吐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乌梅 地骨皮 人参 甘草(炙) 阿胶(炮) 杏仁(去皮,炒) 桑白皮 知母 粟壳(去顶蒂,炒。各一两)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乌梅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临卧。
人参款花散 治咳嗽久不愈者。
人参 款冬花(各五钱) 知母 贝母 半夏(各三钱) 粟壳(一两,炒黄色)上为粗末,每服五钱,乌梅同煎,临卧服。
安肺散 治痰嗽,不问新旧。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炒) 御米壳(四两,去蒂,炒黄色)上为末,每三钱,水一盏,入乌梅一个,煎七分,去渣温服,临卧下。
人参理肺散 治喘嗽不止。
麻黄(去节,炒黄色) 当归 木香(各一两) 御米壳(三两,炒) 人参(二两) 杏仁(二两,麸炒。)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
上御米壳、乌梅例,收涩药也。
〔世〕治嗽。贝母去心略炒,知母去毛各一两,巴豆霜十四粒,为末,和匀,老生姜切如钱浓,两面蘸药末卧嚼,嚼时开口勿咽。
〔《千》〕治咳嗽,胸膈满,多喘上气。
生姜(汁,一升半) 砂糖(五两)上二味,煎姜汁减半,纳糖更煎服。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全文见治虚实法。)〔海〕肺咳喘息而有音,甚则吐血,麻黄汤。太阳咳而遗矢,赤石脂禹余粮汤、桃仁汤。不止,用猪苓分水散。心咳心痛,喉仲介介鲠状,甚则咽喉痹,用桔梗汤。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芍药甘草汤。(与夏脉不及病同,盖小肠为心之府故也。)肝咳,两胁下痛,甚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小柴胡汤。(仲景云∶咳引胁痛为悬饮,宜十枣汤。丹溪云∶咳引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子等,实者白芥子之属。)胆咳,咳呕胆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脾咳,右胁下痛,阴阴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升麻汤。胃咳,呕,呕甚则长虫出,乌梅丸。肾咳,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麻黄附子细辛汤。膀胱咳,遗溺,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钱氏异功散。
〔《素》〕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示从容篇。)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夏脉不及,则令人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全文见治虚实法。)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于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汤、礞石丸之类清膈降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热也。面白悲嚏,或胁急胀痛,或脉沉弦细迟而咳者,寒饮在胸腹也。
宜辛热去之。
〔世〕小陷胸汤,治咳嗽膈有热痰,胸胁腹常热者,神效。(方见伤寒。)〔丹〕黄连化痰丸黄连 吴茱萸(一钱半,煮,去沫) 陈皮(五钱) 半夏(一两半)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生姜汤下。
上黄连、半夏治痰嗽例。
青礞石丸 去痰或痞痛。经络中有痰,皆能治之。
青礞石(硝 ,五钱) 半夏(二两) 风化硝(二钱) 陈皮(七钱半) 白术(一两) 茯苓(七钱半)黄芩(半两)上炒神曲、姜糊丸。
又方礞石丸 治痰。
礞石(半两, ) 半夏(七钱半) 南星 茯苓(各五钱) 风化硝(二钱)上为末,神曲糊丸。
定嗽化痰方黄芩(一两半,酒洗) 滑石(半两) 贝母 南星(各一两) 风化硝(二钱半) 白芥子(五钱,去壳)上为末,汤浸蒸饼丸。(丹溪云∶胁下痰非白芥子不能除。)上风化硝佐礞石、茯苓、半夏治痰嗽例。丹溪云∶礞石丸重在风化硝。
〔洁〕小黄丸 治咳嗽面赤,烦躁脉洪。(方见前湿痰条。)〔罗〕人参半夏丸 化痰坠涎,止嗽定喘,或风痰茶痰食痰,一切痰逆呕吐,厥头痛。或风气偏正头风疼,或壅头目昏眩,耳聋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参 茯苓 天南星(各半两) 半夏 干姜 白矾 寒水石(各一两) 蛤粉(二两) 薄荷(五钱)藿香(二钱半)上为细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金珠化痰丸 治痰热安神定志,除头痛眩晕,心怔忡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生龙脑(研细,半两) 皂荚仁(炒黄,一两) 天竺黄(一两) 金箔(二十片,为衣) 白矾(枯,二两)半夏(姜汁制,四两)上皂角仁半为末,与诸药同拌匀,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临卧。
人参清金丸 治热止嗽,消痰定喘。
柴胡 人参(各一两) 黄芩 甘草(炙) 半夏(各七钱) 麦门冬 青黛 陈皮(各二钱) 五味子(二十一粒)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白汤下,食后。
〔垣〕脾肺受寒痰嗽用药法。《难经》云∶肺太过则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症喘咳上 ,逆气烦心,胸满烦热,夜则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实,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退场门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痰白作泡,肺中气虚而为大寒,子助母也。当于肺中泻肾水,非辛热之药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热去之。饮酒者多有此反化。
半夏温肺汤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
旋复花 人参 细辛 桂心 甘草 陈皮 桔梗 芍药 半夏(制。各半两) 赤茯苓(三分)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煎,食后服。
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
槟榔(三钱) 丁香 半夏(各一两) 细辛 干姜 人参(各五钱)上为细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日三服,食后。
〔罗〕温胃化痰丸 治膈间有寒,脾胃停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炮,三两) 陈皮(去白) 干姜(炮) 白术(焙。各二两)上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洁〕姜桂丸治咳嗽面黧黑,足寒脉沉。(方见前湿痰条。)〔《局》〕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虚寒,咳嗽气急,逆气虚痞不能食,呕吐痰水。
款冬花(去枝梗) 荜茇 陈皮 干姜(炮) 良姜(炒) 甘草(炙) 细辛(去苗)胡椒(各四两) 白术(五两)上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汤下。
〔仲〕吴茱萸汤(方见伤寒。)〔洁〕夏月嗽发寒热者,谓之热嗽,用小柴胡汤三两,加石膏七钱,知母三钱治之。(柴胡汤方见伤寒。)冬月嗽而发寒热者,谓之寒嗽,用小青龙汤加杏仁治之。(方见伤寒。)〔丹〕火嗽,宜清金化痰丸。
清化丸 与清金丸同用,专治热嗽及咽痛。盖苦能燥湿热轻能治上。取灯笼草叶为细末,蒸饼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灯笼草即苦耽草,其结房如灯笼状,故以名之。)清金丸一名与点丸 去肺火,降膈上热痰。与清化丸同用,黄芩一味炒为末,水丸服。
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用知母止嗽清肺金,滋阴降火。火郁嗽,用诃子、海石、栝蒌仁、青黛、半夏、香附以开之。喘嗽,不拘老幼久近上壅等疾。槐花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熟水或姜汤下,不拘时。
〔罗〕柴胡饮 治虚劳羸瘦,面黄无力,减食盗汗,咳嗽不止。
柴胡(一两) 五味子(五钱) 地骨皮(一两半) 鳖甲(一两,酥炙) 知母(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乌梅二枚,青蒿五叶,水煎去渣服。
〔《本》〕又方 治劳嗽虚症,及鼻流清涕,耳作蝉鸣,眼见黑花,一切虚症,丈夫妇人皆可服,少年亦不妨。
五味子(二两) 鳖甲(三两) 地骨皮(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任意服三五十丸。妇人醋汤下。此方乃曲江人家秘方,余服之大有功效,处方有理,甚妙。
〔海〕易简杏子汤 治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皆治疗。
人参 半夏 茯苓 细辛(减半) 干姜(减半) 甘草 桂枝(减半) 芍药 五味子(各等分)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锉五枚,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若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分。若脾胃素实者,用粟壳去筋膜锉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帖加乌梅一枚煎服,其效尤验。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若久年咳嗽,气虚喘急,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一名小青龙汤。
洁古水煮金花丸,治咳嗽多怒。天麻丸 罗氏化痰玉壶丸(以上三方并见湿痰条。)〔丹〕搜风化痰丸人参 僵蚕 槐角 白矾 天麻 陈皮(去白) 荆芥(各一两) 半夏(四两,汁浸) 辰砂(半两)上为末,姜汁研蒸饼为丸,除辰砂为衣。每四十丸,姜汤下。
〔罗〕延寿丹 治风壅痰嗽,或寒痰咽膈不利。
天麻(半两) 枸杞(一两半) 明矾(一两,半生半枯) 干姜(一两半)上为细末,酒和成剂,再用蒸饼裹定,于笼内蒸熟,去面搓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食后临卧。
〔《局》〕防风丸 治风痰上攻,头痛恶心,项急,目眩旋晕,痰涎壅滞昏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