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砂子,二钱) 朱砂(一分) 铁粉 天南星(各一分,炮去皮脐,取末) 轻粉(二分)上同研,水银星散尽为度,姜汁糊丸如粟米大。煎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无时。
田氏朱沉煎 紫金核(方见上寒条。)〔《经》〕治小儿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炮过,同捣为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匕,瘥。
〔钱〕二气散 治虚实冷热,霍乱吐逆。
硫黄(不夹石者,细研,半两) 水银(一分,与硫黄同研)上同研如墨煤色,不见星为度,每服一字至五分,干姜水调下,不拘时,量儿大小加减。此散浮泛难调,先洒少水,以指缓缓研之,稍稍增汤调之。治大人小儿一切吐逆,诸药不效者,服此顷刻如神。
〔汤〕凡小儿乳哺,不宜饱满,饱满而必溢,故呕吐。生下吐(见胎病。)〔《明》〕吐乳∶灸中庭一壮。
脾主湿
吐水吐虫
〔钱〕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虚寒而虫作吐,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三粒。
〔钱〕吐水不止者,属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虫痛。口中吐沫水者,后必虫痛。
脾主湿
泄泻
〔丹〕万安膏治吐泻腹痛吐乳。(方见吐门。)〔海〕吐泻。四君子加陈皮、浓朴等分,同煎。(一法加陈皮、姜、枣。)脏腑滑泄。四君子加诃子五分,米饮调下。
〔钱〕黄承务子二岁,病伤食而泻,众医与止之,十余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咸谓困笃,召钱。钱先与益黄散、补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又与益脾散三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下之,留连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则引肺亦虚,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补脾,则肺病自退,即身温不哽气也,然后下其所伤。或曰∶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若先下,必大虚。今先实脾而后下,则不虚矣。后更与补之乃安。(益黄散方见小儿大法。)温中丸治胃寒泻白,腹痛肠鸣。(方见吐泻。)〔丹〕泻青亦是寒,宜用苏合香丸、平胃散各等分,蜜汤调服。
〔田〕便青者,因惊风五内脾气不和,治宜白术汤。
〔洁〕凡大泻引饮者,其病不以新久,皆宜服白术散,痢病亦同治。
〔丹〕小儿夏月泄泻,用益黄散。泻黄、赤、黑,皆热,用益元散、黄柏丸之类。
〔钱〕使君子丸治疳瘦泄痢,腹胁胀满。(方见疳门。)〔《脉》〕小儿大便青瓣飧泄,脉小,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脾主湿
乳食不化
〔钱〕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洁〕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气出冷,四肢亦冷,面白无光泽,精神不定,此乃胃气不和,可以大温药治之,使君子丸、益黄散主之。若病泄泻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风冷。先服益黄散二服,后用宣风散导之,胃宜再补。
脾主湿
赤白痢
〔丹〕治小儿痢疾。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草上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汤〕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甚稳,虽取积又能治痢,万无一失。积已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子补之,次服浓肠香连丸得效。
〔丹〕治小儿赤白痢多,体弱不堪下,大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为末,每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效。
疳泻痢日久不瘥。(见疳门独泻不胀条。)〔钱〕泻黄、红、赤、黑者,皆热毒。泻青、白,谷不化者,胃冷。
白附香连丸 治肠胃气暴伤,乳哺冷热相杂,渴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昼夜频并,乳食减少。
黄连 木香(各一钱) 白附尖(二个)上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连丸 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立效如神。
黄连(炒,三分) 肉豆蔻 木香(各一钱)上为细末,粟米饭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饮下。
〔田〕木香丸 治小儿泄泻青白脓血相杂。
黄连(吴茱萸同炒,去茱萸,一两) 肉蔻(煨,二个) 木香(一钱)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赤痢粟米饮下,白痢浓朴汤下,空心。
〔钱〕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肠滑。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上为细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频服之。
〔海〕赤痢,四君子加赤芍药、当归,入粟米少许,同煎。
〔汤〕治热痢备急方。用井花水调腊茶,蜜磨生姜,渴则饮之。
〔钱〕黄柏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 赤芍药(四钱)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本》〕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姚〕治小儿尿血。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渣,一岁儿一日服令尽。
〔海〕白痢。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许,同煎。
〔《广》〕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消。枳实六分,捣末,以米饮调二钱匕。二岁儿服一钱。
〔丹〕小儿噤口痢,酿乳法。
浓朴 枳壳(各五分) 白术 芍药(各半两) 滑石(一两) 木通 陈皮 甘草(各五分)上分四帖,细研桃仁七枚,水二盏半,煎取一盏,与母服。服时去宿乳令尽,为妙。
黄连例(钱氏法∶)加黄柏为二圣丸。(治疳。)加橘皮为橘连丸。(治疳。)加榆仁为榆连丸。(治疳。)加黄芩、大黄为三黄丸。(治积热。)加阿胶、茯苓为阿胶丸。(治痢。)加诃子、木香为小香连丸。(治痢。)加豆蔻、木香为豆蔻香连丸。(治泻。)加木香、白附子为白附子香连丸。(治痢。)加阿胶、当归、干姜为驻车丸。(治痢。)〔田〕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脾 二穴。(在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明》〕秋深,冷痢不止∶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二壮。)痢下赤白,脱肛∶十二椎下节间(三壮。)又法∶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又法∶龟尾(一壮,脊端穹骨也。)
脾主湿
腹胀
(附丁奚)〔洁〕腹胀虚实 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先服塌气丸,后服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益黄散之类,用诸温药养真气。(异功散、和中丸方见吐泻,四君子汤方见治虚实法。)塌气丸胡椒(一两) 蝎尾(半两)上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本》〕调中丸 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干姜 橘红 白术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上细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洁〕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胀而喘急闷乱,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胀者,宜服白饼子、大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详认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饼子方见癖。解毒丸方见喉痹。大黄丸方见伤寒。)〔云〕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乱者,宜泻青丸。
〔钱〕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饼子方见癖。)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气虚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
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而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丸渐消之。)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
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丹〕阿魏丸 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两) 黄连(炒,半两) 花碱(研如粉,三钱) 山楂肉(一两)连翘(一两半)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两)上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阿魏丸阿魏(一两) 黄连(酒煮,六两)上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汤浸,蒸饼丸。如元气不足,加人参。
小阿魏丸山楂肉(三两) 石碱(三钱) 半夏(一两)上为末,阿魏半两,醋浸糊丸,白汤下。
小儿疳病,或腹大。
胡黄连(二钱,去果积) 阿魏(一两半,去肉积) 神曲(二两,去食积) 黄连(二钱,去热积)麝香(四粒,通窍)上为末,每服十二粒,白术汤下。
〔无〕肥儿丸 治小儿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黄连 神曲(各一两) 麦芽(炒,半两) 木香(二钱) 槟榔(三个,不见火) 使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两)上为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儿加减,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证。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钱) 诃子(煨,去核,半两) 使君子 芦荟(研。各一两)上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无辜、哺露三候,大体相似,轻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槟榔 枳壳(麸炒)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蓬术(炒) 砂仁(各半两) 丁香 木香(各一分)香附(一两)上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空心食前,米饮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壳,加五灵脂、白蔻、使君子、芦荟、虾蟆、川芎。
〔世〕治小儿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鸡子破顶,入蜘蛛一枚于内,以湿纸糊窍,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鸡子,累效。必数枚方愈。
〔垣〕中满分消丸黄连 枳实 浓朴(各五钱) 干姜 姜黄 猪苓 砂仁 泽泻 茯苓(各三分) 陈皮 白术(各一分)半夏(四分) 黄芩(一两二钱) 甘草(一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剂。
黄连(半两) 枳实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三钱) 浓朴(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钱)姜黄(五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丹〕腹胀。
萝卜子 苏梗 干葛 陈皮(各等分) 甘草(减半)如食减,加白术煎服。
〔垣〕升阳滋血汤 二月间,一小儿未满百日,病腹胀,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黄色,宜升阳气,滋血和血补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曲(三分) 浓朴 当归(各一钱) 桃仁(十个) 升麻(三分)上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渣,食前服。
麻黄升麻汤 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麻黄(二分) 桂枝(一分) 杏仁 吴茱萸 草豆蔻 浓朴 曲末 羌活(各一分) 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 白术 青皮(各五分) 升麻根 苍术 泽泻 猪苓 陈皮(各一分) 黄连(五分)黄柏(一分)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渣,食前热服。
〔丹〕寄子年五岁,痘后肚急。
白术(一钱) 陈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屑 川芎 白芷 苏梗 甘草(炙。各三分)上 咀,水煎服。
〔田〕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羸瘦黄。可灸脾 二穴七壮,在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黄胆灸三壮。
〔《甲》〕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丁奚即胀,治见胀门丹溪条。
脾主湿
水肿
〔丹〕白文举儿五岁,身面皆肿,尿多。
山栀(炒) 桑皮(炒。各一钱) 黄芩(二钱半) 白术 苏梗(各一钱半)上 咀,作三帖,水一盏半,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汤〕退肿散气方。
赤小豆 陈皮 萝卜子 甘草(炙。各半两) 木香(炮,七分)上为粗末,姜、枣煎服,大小加减。
又方白术(炒) 木香(炮) 甘草(炙) 茴香(炒) 青皮(各半两,巴豆三十粒,去膜同青皮炒,去巴豆不用)上为末,米饮调下。
又方 用钱氏益黄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萝卜子,去诃子,为末,大小加减,米饮调下。
〔钱〕肿病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脾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反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旁侵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明》〕水气浮肿∶分水三壮。
脾主湿
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