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中国医籍考
4926200000042

第42章

方论(二十)

〔孙氏(思邈)千金方〕新唐志三十卷(本朝现下书目。作三十一卷。)存自序曰。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 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

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 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

故后世可得根据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

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

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未俗小人。多行诡诈。旁倚圣教。而为欺 。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

诵短文。构小册。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

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

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育若是。何荣势之云哉。则此之谓也。

旧唐书本传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讲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力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

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思邈尝从事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赋。照邻为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邈处士居之。

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

张而为虹 。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情。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

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 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是以及天地亦知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

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豪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固。天地之 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

不俟终日。智之圆也。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观。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五子 儆俊佑 。以谒思邈。思邈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 最名重。祸在执兵。

后皆如其言。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偷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使。可自保也。后齐卿为徐州刺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思邈初谓齐卿之时。溥犹未生。而预知其事。凡诸异迹。

多此类也。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合三教论。各一卷。子行。天授中。为凤阁侍郎。

段成式曰。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接。每往来互参宗旨。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凡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非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孙谓曰。我知昆相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尔传与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孙曰。尔特还。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孙复着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人不得晓。(酉阳杂俎)林亿等序曰。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芳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持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

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而乃祖述农黄之旨。发明岐挚之学。经掇扁鹊之难。

方采仓公之禁。仲景黄素。元化绿帙。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经验。张苗之药对。叔和之脉法。皇甫谧之三部。

陶隐居之百一。自余郭玉范汪僧坦阮炳。上极文本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

去众说之所未至。成书一部。总三十卷。目录一通。脏腑之论。针艾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香港脚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 。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总篇二百三十二门。

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浓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资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真人善述之功也。然以俗尚险怪。我道纯正。不可述刳腹易心之异。世务径省。我书浩博。不可道听涂说而知。是以学寡其人。寝以纷靡。贤不继世。简编断缺。不知者。以异端见黜。好之者。以阙疑辍功。恭惟我朝以好生为德。以广爱为仁。乃诏儒臣。正是坠学。臣等术谢多通。职专典校。于是请内府之秘书。探道藏之别录。公私众本,搜访几遍。得以正其纰缪。补其遗佚。文之重复者削之。事有不伦者缉之。编次类聚。期月功至。纲领虽有所立。文义犹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问九墟。灵枢甲乙。太素巢源诸家本草。前古脉书。金匮玉函。肘后备急。谢士秦删繁方。刘涓子鬼遗论之类。事关所出。无不研核。尚有所阙。而又溯流以讨源。如五鉴经。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录。

正元广利。外台秘要。兵部手集。梦得传信之类。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互相质正。反复稽参。然后遗文疑义。

焕然悉明。书虽是旧。用之惟新。可以济函灵。俾明圣好生之治。可以传不朽。副主上广爱之心。非徒为太平之文致。实可佐皇极之锡福。校雠既成。缮写伊芳始。恭以上进。庶备亲览。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臣钱象先谨上。

叶少蕴曰。孙真人为千金方两部。说者谓凡修道养生者。必以阴功协济。而后可得成仙。思邈为千金前方。

时已百余岁。因以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

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用志精审不苟如此。今通天下言医者。皆以二书为司命也。思邈之为神仙。固无可疑。然唐人犹记中间有用虻虫水蛭之类。诸生物命。不得升举。天之恶杀物者如是。则欲活人者。岂不知之。(避暑录话)赵希弁曰。千金方三十卷。上唐孙思邈撰。思邈博通经传。洞明医术。着用药之方。诊脉之诀。针灸之穴。

禁架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悉。后世或能窥其一二。未有不为名医者。然议者颇恨其独不知伤寒之数云。

陈振孙曰。千金方三十卷。唐处士孙思邈撰。自为之序。名曰千金备急要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其前类例数十条。林亿等新纂。

乔世宁序曰。千金方。世罕刻本。华州旧有石刻千金宝要。所选择仅十之一。今蜀广中板行者。是也。后得建宁本颇全。乃又脱误不可读。间尝欲览古遂生之说。究极悠邈。顾安得尽据也。其书为唐孙真人思邈所着。盖删辑上古以来医书。定为此编也。史称公道洽古今。学殚术数。今考其书信然。自华佗以后一人而已。世以其遗书神验。遂传为龙宫所授。以余所见。新唐书。与真人自序。皆不道龙宫事。其说在道经续仙传中。是道家剽奇侈称。希异为胜耳,世俗传讹既久。而学士大夫。亦往往称焉。何也。世又有别刻海上救急二方。皆赝本根据托。

尤大谬误人者。余览之。益怅然慨焉。故为校定千金方正本。余父封君。命余弟世定。自刻于家。将以示世之好孙公者。建宁本类三十卷。今根据道经定次。为九十三卷云。余又得孙公四言诗一首。其畅发玄旨。备矣。顾其诗不盛传。而近世独称叹世吟。此鄙诞无足采者。决非孙公语。世何以称焉。世又传孙公尝骑虎山行。益甚要眇无征者。或云。龙虎坎离。道家炼气之说。而传者误耶。余览载籍。孙公盖深隐独行之士。与玄晏所述高士类也。

其云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古今以为名言,但其论摄养事。多似老子。乃旧唐书。遂列之方技。其后道经类说。前定录。酉阳杂俎。湘山野录诸书。益多附载诸怪异事。诬矣。诬矣。余尝欲列孙公事迹。稍为论次其事。俾览者信焉。会自刻千金方成。因辨证其略如此。以俟洽闻者订议焉。孙公华原人。今为余耀州地。城东三里。为五台山。其上盖有真人洞云。真人所着。又有马阴内传一卷。炼云母诀二卷。摄养录二卷。气诀一卷。烧炼秘诀一卷。龙虎通玄诀一卷。龙虎乱日篇一卷。福寿论一卷。

枕中素书一卷。会三教论一卷。龙虎论一卷。龟经一卷。算经一卷。五兆经诀一卷。福录论三卷。将续求刻之。

嘉靖二十二年。夏四月十三日。承德郎南京户部贵州司署郎中。耀州乔世宁序。

钱曾曰。千金方三十卷。孙思邈雍州之华原人。救昆明池龙。得仙方三十首。散入此书中。逐卷一方。后人无从辨之。新刻本。搀改伪谬。不可是正。此犹是原书也。(读书敏求记)张璐曰。自云生于开皇。乃托辞也。如果生于隋。何周宣帝时。便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耶。(千金方衍义)徐大椿曰。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思议。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

此乃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与天地全不朽者也。千金方则不然。其所论病。未尝不根据内经。而不无杂以后世臆度之说。其所用方。亦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法。其所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其药品有多至数十味者。其中对证者固多。不对证者亦不少。

故治病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专在于药。而古圣制方之法不传矣。此医道之一大变也。然其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王鸣盛曰。旧唐书方伎孙思邈传。上衣冠文物云周宣帝时。隐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博士。此何以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开皇辛酉。隋文帝在位之二十一年。是年改元仁寿。至照邻作序之年癸酉。是唐高宗在位之二十四年。

威亨四年。当云年七十三。思邈盖不欲以长生不死。惊骇世人。故自隐其年。而诡词云开皇辛酉生。故云。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非自相矛盾也。但七十三。而云九十三者。此传刻之误也。原本亦误。旧书于传末直云永淳元年卒。更不言年若干。盖的年实无可考。而以上文历叙者参详之。则自是百余岁人。不言可知矣。新书则改云永淳初卒。而又添一句云。年百余岁。永淳之号。本只二年。初与元年。有何分别。何必作。而所添之句。则反成赘疣。凡宋祁之务欲自炫其长。而实则无加于旧者。多如此。(十七史商榷)四库全书提要曰。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唐孙思邈撰。思邈华原人。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刺史独孤信称为圣童。及长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征不起。则思邈生于周朝。入隋已长。然卢照邻病梨赋序。

称癸酉岁。于长安见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今年九十二。则思邈生于隋朝。照邻乃思邈之弟子。记其师言必不妄。惟以隋书考之。开皇纪号。凡二十年。止于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仁寿。与史殊不相符。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上推九十二年。为开皇二年壬寅。实非辛酉。干支亦不相应。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年。正得开皇元年辛丑。盖照邻集。传写讹异。以辛丑为辛酉。以九十三为九十二也。史又称思邈卒于永淳元年。年百余岁。

自是年上推至开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数亦相合。则生于后周。隐居不仕之说。为史误审矣。

思邈尝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所着方书。以千金名。凡延医之诀。针灸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术。无不周悉。犹虑有阙遗。更撰翼方辅之。考晁陈诸家着录。载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载。卷数亦同。又谓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刊行。后列禁经二卷。合二书计之。止六十二卷。此本增多三十一卷。疑后人并为一书。而离析其卷帙。叶梦得避暑录话。称思邈作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

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未之尽。以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案百余岁。及三十年之说。

皆因仍旧误。今姑仍原文录之。)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用精审不苟如此云云。则二书本相因而作。亦相济为用。台之亦未害宏旨也。太平广记。载思邈曾救昆明池龙。得龙宫三十首。散入千金方各卷之中。盖小说家附会之谈。固无足深辨焉。

按是书原三十卷。其析为九十三卷者。道藏中所辑。耀州乔世定录出刊之,详见于兄世宁序中。提要不识其说。妄为傅会之谈。可谓疏矣。僧法藏华岩传记。作六十卷。是并前后二方。而言之也。

〔千金翼方〕新唐志三十卷 存自序曰。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畛。知关 玄牡。驻历之功已深。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稽炎农于纪 。资太一而反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岐伯而宣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于此。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拟斯寿于乾坤。岂伊芳难老。俦厥龄于龟鹤。讵可蠲 。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彻视于腑脏。秦和洞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叠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

精超绝代之巧。晋宋方伎。既其无继。齐梁医术。曾何足云。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

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逾。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心考锱铢。安假悬衡之验。敏同机骇。曾无挂发之淹。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是故先王镂之于玉板。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垒至道。括囊其赜者欤。余幼智蔑闻。老成无已。才非公干。夙婴流疾。德异士安。早缠 瘵。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徇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之绿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毕综。每以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

气化则人育。伊芳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是生曰德而立。既知生不再于我。人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阙。颐我性源者。由检押神秘。幽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犹恐岱山临月。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譬 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抟摇不测。矧夫易道深矣。孔宣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增玄翼之说。或沿斯义。述此方名矣。贻厥子孙。永为家训。虽未能譬言中庶。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者哉。傥经目于君子。庶知余之所志焉。

林亿等序曰。臣闻方伎之学。其来远矣。上古神农播谷尝药。以养其生。黄帝岐伯君臣问对。垂于不刊。为万世法。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阳庆仓公张机华佗。晋宋如王叔和葛稚川皇甫谧范汪胡洽深师陶景之流。凡数十家。皆祖述农黄。着为经方。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撰千金方三十卷。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其书之得于今。讹舛尤甚。虽洪儒硕学。不能辨之。仁宗皇帝诏儒臣。校正医书。

臣等今校定千金翼方。谓乎物之繁。必先得其要。故首之以药录纂要。凡治病者。宜别药之性味。故次之以本草。

人之生育。由母无疾。故次之以妇人。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次之以伤寒。然后养其少小。故次之以小儿。

人身既立。必知所以自养。故次之以养性。养性者。莫善于养气。故次之以辟谷。气之盈乃可安闲。故次之以退居。退居者。当事补养。故次之以补益。若补益失宜。则风 乃作。故次之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也。邪气缘而毕至。故次之以杂病。又次之以万病。愈诸疾者。必资乎大药。故次之以飞炼。乳石性坚。久服生热。故次之以疮痈。众多之疾。源于脉证。故次之以色脉。色脉既明。乃通 穴。故次之以针灸。而禁经终焉。总三十卷。

目录一卷。臣以为晋有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与祖讷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受弊不少。是医方不可以轻议也。臣等不敢肆臆见。妄加涂窜。取自神农以来书。行于世者而质之。有所未至。以俟来者。书成缮写。将预圣览。恭惟皇帝陛下。天纵深仁。孝述前烈。刊行方论。

拯治生类。俾天下家藏其书。人知其学。皆得为忠孝。亦皇风之高致焉。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臣林忆等谨上。

又后序曰。夫疾病之至急者有三。一曰伤寒。二曰中风。三曰疮痈。是三种者。疗之不早。或治不对病。皆死不旋踵。孙氏撰千金方。其中风疮瘫。可谓精至。而伤寒一门。皆以汤散膏丸。类聚成篇。疑未得其详矣。又着千金翼三十卷。辨论方法。见于千金者十五六。惟伤寒谓太医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乃专取仲景之论。以太阳方证。比类相附。三阴三阳宜忌。霍乱发汗吐下后。阴易劳复病。为十六篇。分上下两卷。亦一时之新意。此于千金为辅翼之深者也。从而着之。论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浚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有以见孙氏尊而神之之心也。是二书者。表里相明。至纤至悉。无不该备。世又传千金髓者。

观其文意。殊非孙氏所作。乃好事者为之耳。王道集外台秘要方。各载所出。亦未之见。似出于唐之末代。博雅者。勿谓其一家书也。至于合药生熟之宜。炮炙之制。分两升斗之齐。并载千金凡例中。此不着云尔。

赵希弁曰。千金翼方三十卷。上唐孙思邈撰。思邈着千金方。复掇集遗轶。以羽翼其书。成一家之学。林亿等谓。首之以药录。次之以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杂病。疮痈。色脉。针灸。而禁经终焉者。皆有指意云。

陈振孙曰。千金翼方三十卷。孙思邈撰。千金方既成。恐其或遗也。又为此以翼之。亦自为序。其末兼至禁术。用之亦多验。(书录解题)王肯堂序曰。医书不经秦火。而上古禁方。流传于世者。无一焉。今独张仲景方最古。其次莫如孙真人千金方。

如是止矣,真人以应化圣贤。现神仙身。行良医事。其所着书。抉玄扃颀秘笈。宜不涉世情一字。顾房中补益篇。

稍类泥水。而妇人左肾膀胱两部中。杂出淫 不典之方。于养生济物无当也。疑为后人附益。非真人手泽。后获千金翼方于故友徐士彰谏议家。则前所疑者悉无有。而释氏玄门千金不传之秘。前书所不及者。往往而见。于是益知此为真人晚年定本。其视前书。一出一入。何止只字千金而已。按仙传拾遗。及宣室志。记真人以永淳初元尸解。开元中。复有人见隐于终南山。与宣律师往还。因拯昆明池龙胡僧之难。得龙宫方三十首。且感神人之诫。

去千金方药之害物命者。以草木代之。作千金翼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首。今按服水法中有云。武德中。龙此卷授余。则得龙宫方。非尸解后明甚,然亦可以证龙宫方之实有。而非好事者寓言也。方中时有用物命者。

岂亦后人附益耶。抑传者妄也。千金方收入道藏。今关中江右。皆有刻。乃至宋元刻本。藏书家多有之。而独翼方不传。道藏亦不载,世多有不闻其名者。岂世人业重。仙真秘之。神物呵禁。不容妄窥耶。三从子廷鉴以母病。

欲刻医书。冀获冥 。请于余。余以此书授之。而表弟孙仲来助余。校订尤力。苦无它本雠校。其乌焉帝虎之讹。灼然无疑者。然后改正。不然。宁仍其旧。以俟他日得宋刻善本而更之。故讹不可读者。时有同好。幸无讶焉。得者当起殷重心。生难遭想。心真人之心。行真人之行。而后可以用真人之方。其为真人不难矣。此则余与廷鉴刻是书意也。万历乙巳十月八日。余以谢诸公之枉予先慈者。舟抵武林德胜坝。大雨不可登岸。篷窗 暗无聊。而廷鉴遣使。来告书成。且惩序。因书以归之。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

按王宇泰刊本。较之家藏元板。不唯误文居多。甚至脱数十页。元板目录末。有大德乙未良月梅溪书院刻梓木记。先考得之于城东医生白氏。其文本端雅。卷帙完好。惜使王氏校刊之日。不视是善本。

〔千金髓方〕新唐志二十卷 佚按本事方。有云千金髓。有肾气攻背项强一证。则其书南宋时犹存矣。

又按朝鲜国医方类聚引。有千金月令一书。医官小岛学古(尚质)就以采辑。得说一十九首。方三百二十一首。检其文义。与千金方。实出一手。决非赝鼎矣。考新唐志农家类云。孙氏千金月令三卷。孙思邈。(宋志。

作齐人月令。)殆此书也。而陶九成说郛卷第六十九。载有其书。仅举节物十二条。盖是以时令为主。因以及医方者。故附于此。

〔郭氏(思)千金宝要〕八卷 存自序曰。孙真人千金方。一部三十卷。三百一十八门。门中各有论。论下各有方。论以论说人所以得病之由。君子小人。皆宜熟知。方以治人之已病。而人有未尝得见此集者。并药有物多而难合者。贫下细民。因此不获治疗。枉坏躯命者。可胜言哉。况一州一县。几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难于日日示人。因此孙君之仁术仁心。

格而不行处有之。郁而不广处有之。孙君此书。上本黄帝岐伯。次祖扁鹊华佗张仲景陈延之卫汜王叔和短剧肘后。

龙宫海上。而下及当时之名公方论药术。并自撰经试者。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概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金一集。号为完书。有源有证。有说有方。有古有今。有取有舍。关百圣而不惭。贯万精而不忒。以儒书拟之。

其医师之集大成者欤。唐之卢照邻谓。思邈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深入不二。则今之摩诘。斯言得其深致矣。

思久欲阐扬此书。以广之海内。而在公牵迫。终不克遂。今休闲矣。遂取千金方中诸论。遂件条而出之以告人。使人知防之于未然之前。又将千金方中诸单方。逐件列而出之以示人。使人知治之于已病之后。其思家与知识家,经用神验者。亦附之其中。各别称说。

买巨石刊之。以广其传。以救急者为先。以稍可待者为次。以寻常大病为三。以寻常次病为四。孙君之书。以妇人小儿为首。以男子妇人杂病为后。思今皆根据之。而特取诸病目前交急者为首。此思急于救人。推行孙君之妙法本意也。谨敢以千金宝要命篇。誓施万本。长者仁人。当共斯善,宣和六年四月初一日。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河阳郭思谨序。

秦王守中序曰。千金宝要者。宋徽猷阁直学士郭思按唐孙真人先生所集千金方中纂要者也。宣和六年。思曾刻石于华州公署。我明正统八年。华州知州刘整重刻。景泰六年。和州杨胜贤以石刻冬月不使摹印。易刊木板。

往年春予得之。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医不烦而取效速。信有切于人之实用。乃珍如拱璧。不容自秘。已命寿之梓矣。窃惟宝要。纂自真人千金方中。天下之游耀州真人洞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顾独不立石于真人洞前。非所以广其传也。因刻于洞前云。隆庆六年。岁在壬申。春三月上吉。秦王守中识。

李海立题词曰。此书初得华州石刻。舛讹最多。继得华州木刻。及蜀中及郭武定木刻。其讹犹华之石刻也。

其门类错乱者。兹皆类明。拾遗一段。兹皆附之各类。小儿两类。并而为一。为其便于检阅也。其间有字句之谬。

可以意会者。乃敢更之。中有文本高古。不能读者。不敢辄易。乃仍旧焉。自千金论起。至若有所举重段止。以欲人知所避忌也。自五劳七伤。有小腹痛起。至妇人新产上厕段止。既无治法。又无令人避忌之意。自五劳段。数至第二十二段。中有凡是病者皆须服之之句。后淋闭论末。又云悉服之立验。或亦万病玉壶。各有所主也。因并及之。

钱曾曰。郭思千金宝要八卷。宣和六年。河阳郭思取千金方中诸论。逐件条而出之。使人知治于已病之后。

并附经用神验者。各别称说。推行孙真人妙法之本意。仍以千金宝要名篇。买巨石镌之。立于华州公廨。吾家墨刻旧本。字画完整。古香袭人。暇日当取以校对。始知是本之佳否也。

孙星衍序曰。千金宝要十七卷。附论及千金须知。为十八卷。宋宣和时。郭学士思从孙征君思邈所撰千金方撰要。刻石华州公署。自明正统景泰间。俱有木石刻本。至隆庆六年。秦王守中复刊石耀州真人洞。四库书未及收录。余游关中。得其拓本藏笈中。按家征君生于后周。卒于唐永淳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作千金前方时。

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段成式酉阳杂俎。则谓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征君因救龙得之。因上帝不许妄传。复着千全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千金方。本与千金翼方为二书。是以旧唐书本传。止载千金方三十卷。晁公武陈振孙书目。则云各三十卷。今俗本千金翼方九十三卷。不知何人更其次第。千金前方。竟不可别。

此宣和时择要本。当从前方录出者。龙宫仙方在其内。真世间秘异之书。不可不广其传。以公同志。书中谓今俗称豆疮。为小儿丹毒。又有反花疮。元人奇效良方。始谓之痘疹。可证俗人谓此疾出于近代者非也。缢死人可救。

落水人经一宿犹可活。仓卒间不知其方。书备其术。尤为济人之仁术。世之从政者。不师盖公狱市勿扰之言,惟株累锻炼之是务。置一切积贮水利农田学校利益于人之事于不问。以致伤元气。感召灾殃。诚不如寻览方书。胸中常有活人之念。为善最乐。在此不在彼矣。

按孙季逑所刻。并附论及千金须知。俱为八卷。与读书敏求记所载符。其分门凡十七篇。季逑序曰。是书十七卷。合论及须知为十八卷。恐是失检。序又曰。俗本千金翼方九十三卷。不知何人更其次第。千金前方。竟不可别。考是以乔世定所刻前方。为翼方者。何错误至此乎。

〔张氏(学懋)千金宝要补〕三卷 存自序曰。此宋徽猷阁直学士郭思按唐孙真人千金方。而纂其简易者也。宣和六年。思刻石于华州。我明正统八年。知州刘整重刻。景泰六年。知州杨胜贤以石刻艰于摹印。易刻木板。而传稍广焉。但字多讹舛。隆庆六年。

秦王复勒石于耀州。真人洞前。为文学谢沾书。稍正其讹。而门类错乱。有以滞下方。混于小儿丹毒方中者。余恐其误人。乃求全本千金要方。并王宇泰太史新刻千金翼方。分门考订。又按仙传所载真人着千金三十篇。每篇有龙宫仙方一首。政恐郭氏尚在挂漏。间以己意。择而补之。其上各加一补字者。不敢失郭氏原本也。嗟嗟。真人神化济世。全在千金一书。今海内仅见关中江右刊行二板。而时医亦鲜能习之。盖非苦其方之珍繁。则惮于药之炮炼。虽神奇应验。理在目前。其如不明不行何哉。郭氏所纂。不过采其仓卒救急。药简而易辨者。以便民耳。

若其全本。首妇人。次婴孺。次男子老人。次针灸导引。养性摄生。以至服食所载。飞炼钟乳云母五色石英等法。

采制松脂茯苓黄精枸杞等方。种种具备。诚遵而行之。小可疗疾。大则延年。耳食者乃反以为忌吓。以为不可试也。噫。此何异认上味醍醐。为毒药也哉。余欲访宋元道藏。订证全方。觅一有力者刊行。以广真人弘济之意。徒有其志而未逮也。倘邀真人冥 。假以余年。庶得竟未竟之愿耶。金陵医士程初阳文格徐吕梁经洪皆笃信真人。藏有千金方。而善用之者。若栾恒所文愿范华宇应春。同力校正。得并书。泰昌庚申岁重九日。蜀梓州张学懋志。

〔张氏(璐)千金方衍义〕三十卷 存自序曰。易云。眇能视。跛能履。明乎非所能。而自以为能。不自知其才德之兼绌也。余自惭固陋。乏经国济世之略。生遭世变。琐尾流离。迨永清大定。而后章句荒落。株守蓬庐。惟有轩岐性命之学。日寻绎焉而不倦。

时吾里有李瑾怀兹者。与余为胶漆契。博闻强记。潜心医学。君子人也。所可议者。务博而不知所宗。浅涉而未探奥。尝与之究玉函金匮。及千金方一书。非不有识堪资。而求所谓恢心贵富。尚有憾焉。深叹述古之难。如昌黎所云。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洵非末学所可几也。夫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

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景诸书。颉颃上下也。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其孰能与于斯乎。余自束发授书以来。即留心是道。曩所辑缵绪二论。及医通一十六卷。付梓行世。深叹学识迂疏。仅可为后学自迩自卑之一助,迄今桑榆在望。尚欲作蜣螂不朽。亦自愚矣。而此书不为之阐发。将天下后世。竟不知有是书。深可惧也。因不揣愚昧。汇取旧刻善本。参互考订。遂一发明。其反用激用之法。贯串而昭揭之。其于针灸一门。阙以俟专家补之。俾学人开卷了然,胸无窒碍。照宋刻本。仍隶三十卷。仿赵以德敷衍金匮之义。又殊愧敷衍成文。爰名曰千金方衍义。后之君子。有以讨论修饰。授之剞劂。亦斯书之幸甚。余不学无术。老无思索。意之所致。信笔成书。殆所谓眇之能视。不足以有明。跛之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康熙岁次戊寅。十一月既望。八十二老人石顽张璐路玉序。

〔孙氏(思邈)医家要妙〕崇文总目五卷 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