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元史
4957700000151

第151章

陇堤纣皮等洞。

石耶洞。

散毛洞。

彭家洞。

黑土石等处。

市备洞。

乐化兀都剌布白享罗等处。

洪望册德等族。

大江九姓罗氏。

水西。

鹿朝。

阿永蛮部。(至元二十一年,酋长阿泥入觐,自言阿永邻境乌蒙等蛮悉隶皇

太子位,愿依例附属。诏从其请,以阿永蛮隶宫府。)

师壁洞安抚司。

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

阿者洞。(以下各设蛮夷官。)

谢甲洞。

上安下坝。

阿渠洞。

下役洞。

驴虚洞。

钱满等处。

水洞下曲等寨。

必藏等处。

酌宜等处。

雍邦等寨。

崖笋等寨。

冒朱洞。

麻峡柘歌等寨。

新附嵬罗金井。

沙溪等处。

宙窄洞。

新容米洞。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州二,属州五。(本省马站六处。)

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

甘州路,(上。)唐为甘州,又为张掖郡,宋初为西夏所据,改镇夷郡,又立宣化府。元初仍称甘州。至元元年,置甘肃路总管府。八年,改甘州路总管府。十八年,立行中书省,以控制河西诸郡。户一千五百五十,口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七。(至元二十七年数。本路黑山、满峪、泉水渠、鸭子翅等处屯田,计一千一百六十余顷。)

永昌路,(下。)唐凉州。宋初为西凉府,景德中陷入西夏。元初仍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焉。

西凉州。(下。)

肃州路,(下。)唐为肃州,又为酒泉郡。宋初为西夏所据。元太祖二十一年,西征,攻肃州下之。世祖至元七年,置肃州路总管府。户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数。)

沙州路,(下。)唐为沙州,又为敦煌郡。宋仍为沙州,景祐初,西夏陷瓜、沙、肃三州,尽得河西故地。金因之。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隶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复立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瓜州隶焉。(沙州去肃州千五百里,内附贫民欲乞粮沙州,必须白之肃州,然后给与,朝廷以其不便,故升沙州为路。)

瓜州,(下。)唐改为晋昌郡,复为瓜州。宋初陷于西夏。夏亡,州废。元至元十四年复立。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

亦集乃路,(下。)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乃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元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亦集乃总管忽都鲁言:“所部有田可以耕作,乞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并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从之。计屯田九十余顷。)

宁夏府路,(下。)唐属灵州。宋初废为镇,领番部。自唐末有拓拔思恭者镇夏州,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宋天禧间,传至其孙德明,城怀远镇为兴州以居,后升兴庆府,又改中兴府。元至元二十五年,置宁夏路总管府。(至元八年,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元贞元年,革宁夏路行中书省,并其事于甘肃行省。)领州三。(本路枣园、纳怜站等处屯田一千八百顷。)

灵州,(下。)唐为灵州,又为灵武郡。宋初陷于夏国,改为翔庆军。

鸣沙州,(下。)隋置环州,立鸣沙县。唐革州以县隶灵州。宋没于夏国,仍旧名。元初立鸣沙州。(屯田四百四十余顷。)

应理州,(下。)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考之图志,乃唐灵武郡地。其州城未详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

山丹州,(下。)唐为删丹县,隶甘州。宋初为夏国所有,置甘肃军。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分地。至元六年,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二十二年,升为州,隶甘肃行省。

西宁州,(下。)唐置鄯州,理湟水县,上元间没于土蕃,号青唐城。宋改为西宁州。元初为章吉驸马分地。至元二十三年,立西宁州等处拘榷课程所。二十四年,封章吉为宁濮郡王,以镇其地。

兀剌海路。(阙。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获西夏将高令公,克兀剌海城。)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其余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马站七十四处,水站四处。)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大德三年,罢云南行御史台,立肃政廉访司。)

中庆路,(上。)唐姚州。阁罗凤叛,取姚州,其子凤伽异增筑城曰柘东,六世孙券丰祐改曰善阐,历五代迄宋,羁縻而已。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阐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其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宪宗五年,立万户府十有九,分善阐为万户府四。至元七年,改为路。(八年,分大理国三十七部为南北中三路,路设达鲁花赤并总管。)十三年,立云南行中书省,初置郡县,遂改善阐为中庆路。领司一、县三、州四。州领八县。(本路军民屯田二万二千四百双有奇。)

录事司。

县三

昆明,(中。倚郭。唐置。元宪宗四年,分其地立千户二。至元十二年,改善州,领县。二十一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余里,夏潦必冒城郭。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云。)富民,(下。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户。十二年,即黎灢立县。)宜良。(下。唐匡州,即其地。蛮酋罗氏于此立城居之,名曰罗裒龙,乃今县也。元宪宗六年,立太池千户,隶嵩明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宜良州,治太池县。二十一年,州罢为县,后废太池来属。)

州四

嵩明州,(下。)州在中庆东北,治沙札卧城。乌蛮车氏所筑,白蛮名为嵩明。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尝立长州,筑金城、阿葛二城。蒙氏兴,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元宪宗六年,立嵩明万户。至元十二年,复改长州。十五年,升嵩明府。二十二年,降为州。领二县:

杨林,(下。在州东南,治杨林城,乃杂蛮枳氏、车氏、斗氏、麽氏四种所居之地,城东门内有石如羊形,故又作羊。唐有羊林部落,即此地。元宪宗七年,立羊林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邵甸。(下。在州西,治白邑村,无城郭,车蛮、斗蛮旧地,名为束甸,以束为邵,宪宗七年,立邵甸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县。)

晋宁州,(下。)唐晋宁县,蒙氏、段氏皆为阳城堡部。元宪宗七年,立阳城堡万户。至元十二年,改晋宁州。领二县:

呈贡,(下。西临滇泽之滨,在路之南,州之北,其间相去六十里,有故城曰呈贡,世为些莫强宗邵蛮所居。元宪宗六年,立呈贡千户。至元十二年,割诏营、切龙、呈贡、雌甸、塔罗、和罗忽六城及乌纳山立呈贡县。)归化。(下。在州东北,呈贡县南,西宾滇泽,地名大吴龙,昔吴氏所居,后为些莫徒蛮所有,世隶善阐。宪宗六年,分隶呈贡千户。至元十二年,割大吴龙、安江、安氵明立归化县。)

昆阳州,(下。)在滇池南,僰、獹杂夷所居,有城曰巨桥,今为州治。阁罗凤叛唐,令曲旂蛮居之。段氏兴,隶善阐。元宪宗并罗瑀等十二城,立巨桥万户。至元十三年,改昆阳州。领二县:

三泊,(下。至元十三年,于那龙城立县。)易门。(下。在州之西,治市坪村,世为乌蛮所居。段氏时,高智升治善阐,奄而有之。至元四年,立洟门千户。十二年,改为县。县西有泉曰洟源。讹作易门。)

安宁州,(下。)唐初置安宁县,隶昆州。阁罗凤叛唐后,乌、白蛮迁居。蒙氏终,善阐酋孙氏为安宁城主,及袁氏、高氏互有其地。元宪宗七年,隶阳城堡万户。至元三年,立安宁千户。十二年,改安宁州。领二县:

禄丰,(下。在州西,治白村,其地瘴热,非大酋所居,惟乌、杂蛮居之,迁徙不常。至元十三年,割安宁千户之碌琫、化泥、骥琮笼三处立禄丰县。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译谓碌为石,琫为甑,讹为今名。)罗次。(下。在州北,治压磨吕白村,本乌蛮罗部,地险俗悍。至元十二年,因罗部立罗次州,隶中庆路。二十四年,改州为县。二十七年,隶安宁州。)

威楚开南等路,(下。)为杂蛮耕牧之地,夷名俄碌,历代无郡邑,后爨酋威楚筑城俄碌睒居之。唐时蒙舍诏阁罗凤合六诏为一,侵俄碌,取和子城,今镇南州是也。后阁罗凤叛,于本境立郡县,诸爨尽附。蒙氏立二都督、六节度,银生节度即今路也。及段氏兴,银生隶姚州,又名当箸验。及高升泰执大理国柄,封其侄子明量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其裔长寿。元宪宗三年征大理,平之。六年,立威楚万户。至元八年,改威楚路,置总管府。领县二、州四。州领一县。(本路军民屯田共七千一百双。)

县二

威楚,(下。倚郭。至元十五年,升威州,仍立富民、净乐二县。二十一年,降州为威楚县,革二县为乡来属。)定远。(下。在路北,地名目直睒,杂蛮居之。诸葛孔明征南中,经此睒,后号为牟州。唐蒙氏遣爨蛮酋抬萼镇牟州,筑城曰耐笼。至高氏专大理国政,命云南些莫徒酋夷羡徙民二百户于黄蓬阱,其抬萼故城隶高氏。元宪宗四年,立牟州千户,黄蓬阱为百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定远州,黄蓬阱为南宁县,后革县为乡,改州为县,隶本路。)

州四

镇南州,(下。)州在路北,昔朴、落蛮所居。川名欠舍,中有城曰鸡和。至唐时,蒙氏并六诏,征东蛮,取和子、鸡和二城,置石鼓县,又于沙却置俗富郡。沙却即今州治。至段氏封高明量为楚公,欠舍、沙却皆隶之。元宪宗三年,其酋内附。七年,立欠舍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二年,改欠舍千户为镇南州,立定边、石鼓二县。二十四年,革二县为乡,仍隶本州。

南安州,(下。)州在路东南,山岭稠叠,内一峰竦秀,林麓四周,其顶有泉。昔黑爨蛮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子孙渐盛,不隶他部,至高氏封威楚方隶焉。宪宗立摩刍千户,隶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千户为南安州,隶本路。领一县:

广通。(下。县在州之北,夷名为路睒,杂蛮居之。南诏阁罗凤曾立路睒县,至段氏封高明量于威楚,其后宜州酋些莫徒裔易裒等附之,至高长寿遂处于路睒,易裒去旧堡二十里,山上筑城白龙戏新栅。宪宗七年,长寿内附,立路睒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

开南州,(下。)州在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也。庄皃王滇池,汉武开西南夷,诸葛孔明定益州,皆未尝涉其境。至蒙氏兴,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开南遂为生蛮所据。自南诏至段氏,皆为徼外荒僻之地。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开南州。

威远州,(下。)州在开南州西南,其川有六,昔扑、和泥二蛮所居。至蒙氏兴,开威楚为郡,而州境始通。其后金齿、白夷蛮酋阿只步等夺其地。中统三年征之,悉降。至元十二年,立开南州及威远州,隶威楚路。

武定路军民府,(下。)唐隶姚州,在滇北,昔獹鹿等蛮居之。至段氏使乌蛮阿<舟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共甸,又筑城名曰易龙,其裔孙法瓦浸盛,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为万户,隶威楚。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入本部为北路。十二年,割出二部,改本路为武定。领州二。州领四县。(本路屯田七百四十八双。)

州二

和曲州,(下。)州在路西南,蛮名叵簉甸,僰、鹿诸种蛮所居。地多汉冢,或谓汉人曾居。蒙氏时,白蛮据其地,至段氏以乌蛮阿历刂并吞诸蛮聚落三十余处,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隶罗婺部。元宪宗六年,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二十六年,升为州。领二县:

南甸,(下。路治本县,蛮曰瀼甸,又称洟陬笼。至元二十六年改为县。)

元谋。(下。夷中旧名环州,元治五甸,至元十六年改为县。)

禄劝州,(下。)州在路东北,甸名洪农碌券,杂蛮居之,无郡所。至元二十六年,立禄劝州。领二县:

易笼,(下。易笼者,城名,在州北,地名倍场。县境有二水,蛮语谓洟为水,笼为城,因此为名。昔罗婺部大酋居之,为群酋会集之所。至元二十六年,立县。)石旧。(下。县在州东,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凡数十渡,故名,今讹名石旧。至元二十六年,立县。)

鹤庆路军民府,(下。)府治在丽江路东南,大理路东北,夷名其地曰鹤川、样共。昔隶越析诏,汉、唐未建城邑。开元末,阁罗凤合六诏为一,称南诏,徙治羊苴城,地近龙尾、鹤柘,今府即其地也。大和中,蒙劝封祐于样共立谋统郡。蒙氏后,经数姓如故。元宪宗三年内附,为鹤州。七年,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罢谋统千户,复为鹤州。二十年,为燕王分地,隶行省。二十三年,升为鹤庆府。领一县:

剑川。(下。县治在剑川湖西,夷云罗鲁城。按《唐史》南诏有六节度,剑川其一也。初蒙氏未合六诏时,有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遂保剑川,更称剑浪。贞元中,南诏击破之,夺剑、共诸川地,其酋徙居剑睒西北四百里,号剑羌。蒙氏终,至段氏,改剑川为义督睑。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义督千户。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剑川县,隶鹤州。军民屯田共二千余双。)

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元贞二年置。